[摘要]施工阶段是工程建筑开发建设的重要阶段,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对于建筑的进度以及建筑经济利益等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一些建筑在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存在不足,导致建筑过程中的意外事件及由此引发的伤害与损失有所增加,其对施工安全有着极大威胁,需要引起重视。
[关键词]工程建筑;施工阶段;安全管理 文章编号:2095-4085(2016)03-0143-02
施工安全是建筑健康发展之本,只有加强施工安全管理,不断提升建筑施工安全,才能促使建筑的建设目标与其他要求得到落实。施工安全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需要从施工阶段的价值链中进行全面的动态管理,也需要结合建筑自身的管理不断提升施工安全管理的执行力等。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在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使得我国房地产、道路、桥梁等工程的投资建设需求迅速增加,在建工程建筑不断增多。目前,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主要依据我国颁布的安全管理相关行业及建筑质量安全标准等基本法律法规为基础,由建筑管理者具体组织与实施。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缺陷与成因
(1)施工安全管理认识不足导致施工安全管理计划存在严重漏洞。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实践中,对于施工安全管理的认知存在一定缺陷,导致建筑管理者在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制定中,主要关注的是施工安全检测,忽略了施工安全管理的其它环节,导致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缺陷。建筑管理者将施工安全管理与施工安全检测的概念混淆,将两者等同看待,其显然不符合施工安全管理的内涵。
(2)施工安全管理实施阶段的沟通较少。当前很多建筑在施工安全管理中虽然注重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与培训。多数建筑施工人员仅注重施工安全检测对施工活动产生的影响,并不十分清楚施工安全检测的标准,也并不清楚全部的施工风险诱因、发生情况及应该采取的避险措施,使得建筑在施工安全管理实施过程中沟通不足。
(3)施工安全检测机制不科学。施工安全检测是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一些建筑施工安全检测指标设置不当,有的施工安全检测指标设置过粗、过泛,同建筑内部被考核员工从事的具体工作关联性不大,而也有的施工安全检测指标设置过细、过全,表面看起来似乎很科学,但很难在实践工作中进行落实。在施工安全检测指标的设置盲目追求量化,非量化的指标被取消后容易造成施工安全检测的片面性。建筑的施工安全检测周期过长,导致建筑施工阶段安全管理存在断裂,且对某些环节的安全管理缺位,可能诱发一定风险。
3改进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效果的建议
3.1正视质量管理构建科学计划
目前的建筑在提升对施工安全的重视程度上存在一定不足,改善建筑质量管理机制,必须改变当前建筑管理者对施工安全管理的错误认识。对施工安全管理予以高度重视,要从战略高度构建和实施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以此持续提升整个建筑的施工水平,同时也达到改进管理和促进施工发展的目的。不仅如此,建筑施工人员也应当提高认识,认识到施工安全管理是建筑用于帮助施工人员提高施工综合效益水平的管理工具,而非针对施工人员的监督手段。
3.2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内部沟通机制
(1)建筑管理者必须注重施工计划制定时的施工安全沟通,确保形成建筑内部管理层、施工人员层等对施工计划的全面有效互动,了解建筑管理者需求及施工人员实际岗位情况,构建更合理的施工计划。
(2)必须加强施工实施等主要施工安全管理执行过程中的施工安全沟通。
上级主管只有通过与下属进行及时沟通,才能针对下属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及时指导和帮助。
3.3改进施工安全管理的检查系统
(1)需要结合具体施工人员岗位分析,制定合理、公正、客观量化或行为化的施工安全指标体系。在考核指标体系中,既要设置工作业绩类指标,也要设置行为类考核指标和技能类考核指标。只有构建科学系统的考核指标体系才能正确引导施工人员行为。
(2)注重构建合理安全的施工周期,将考核周期与施工人员岗位工作的价值链结合,制定长短适中的考核期限,及时掌握其施工情况,由此分析后续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并进行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建设。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建筑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与要求,在目前我国一些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虽然逐步做到了一定的有效管理措施,但其对施工安全的保障程度仍存在不足。因此,需要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并寻求针对性的改进方案。
推荐访问: 常见问题 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 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