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一支让欧美艳羡的创新梯队
·航天战略高科技能有效带动国家整个科技水平的发展与提升;
·创新意味着使命感、责任感;
·欧美航天队伍部已出现老龄化
从创新来说,国家把航天作为带动国家整个科技发展的产业,将其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包括两个层面的考虑,一是国家安全的需要;另一个是国家科技的需要。美国最近提出了5个优先发展的创新领域,其中之一也是航天。
我们国家对航天的高度重视,实际上也是对高尖端技术的重视。这些年,国家制定了16个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有三个半是航天项目。所以国家让航天发挥我国高技术的带动作用,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美国去年发表的《国家航天安全战略》中提到:首先,航天事业的创新对社会、人民的生活、科技的进步带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第二,航天作为美国领先于世界的领域,他能够激发美国民族创新精神。
1986年,时任美国总统里根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当时我们的许多科学家看了之后感觉到非常震撼。觉得美国太先进了,按照中国当时80年代的水平,差距很大,将落后美国很多年。所以专家们非常着急,包括我们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副院长,共有四位院士给邓小平写信,希望加快发展中国航天,要追踪美国星球大战计划。
虽然星球大战计划由于过于庞大而未能实现,但其本身有效带动了美国整个科技的发展。包括美国现在的GPS、互联网,最早源于美国国网系统,由太空技术转移而来,形成了我们现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由科技,特别是航天这种战略高科技带动国家整个技术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对航天人来讲,也是赋予了我们这样一种责任。对于航天科技集团而言,因为军工体制,其科技创新主要由航天科工集团来承担,我们责无旁贷。中央已经下任务,航天作为代表要在在国家创新领域里起到表率作用,要有原创性的成果。
再一个,国际的封锁,特别在核心关键技术上,我们很难去获得国外的技术支持,完全是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靠创新。当然我们也充分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方法。
最近几年,美国也有所转型。尤其是奥巴马上台后,调整了美国的航天战略,终止航天飞机和暂停飞船研制。但是美国要保持航天工业的竞争力,也要扶持民族工业的发展。今年5月美国私营的空间探索技术公司(简称:SpaceX)开发了“龙飞船”,这是人类向国际空间站发射的首艘商业飞船。参与“龙飞船”项目的科学家都是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退下来的,spaceX公司1000名员工也是这样一个核心队伍。从这个队伍来说它技术上并没有什么创新,但是美国从国家体制上做了重大的调整。包括通过NASA给SpaceX注入项目来扶持这个公司。他是靠项目扶持,不是靠国家给的经费来支持。所以从模式上是一种创新,同时也激励民企更多参与到国家这种重大的项目。原来这种项目都是由NASA来主导,如今NASA能够集中力量搞其他项目,如好奇号火星探测。这也是一种综合创新。
创新也意味着使命感、责任感。所以我们吸引了国内大量优秀的青年,投入到航天领域。再次,我们各种航天任务现在非常重。除了国家重大的专项以外,还有航天重大专项,这么多的重大专项,给创新人才集中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沃土。
社会主义的优势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可以调动全国各个部门的优势,集合各方创新力量。主体项目肯定是航天,但是这项任务最终的完成,可能是企业。在任务从布置到完成、到验收过程中,都需要大家共同的创新。其次,航天本身这些年的传统,好多都是技术。我看到我的N多前辈,他们是如何去攻关的。这种继承也我们获得了一个坚实的创新基础。不是说你想创新就能够创新,航天工程更多强调的是系统性,要保障最多的成果。所以也不能靠单个创新来实现。可能在美国没有这样的概念,但我们有。我们集聚力量来技术创新,在有了技术以后,再向产品转化,向工程转化。
当然在这个过程,目前国内人才的配备和培养都很不错,使得航天队伍呈现一个非常好的趋势,大家都说航天队伍是“60后是核心,70后是骨干,80后挑大梁”,美国人现在很羡慕我们,他们已经开始出现队伍的老龄化,后续发展面临着很大的问题。欧洲就更老龄化了,所以他们都很羡慕中国。
国企具备引领创新的源动力
·4G实现了中国企业的协同作战,占领了行业制高点;
·国企更能从国家利益、行业利益和企业利益三者合一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可以很好地支持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
移动通信行业的四大特性
与航天相比,通信行业相对“平庸化”,移动通信行业有自己的一些特性。
首先是大众化。我们有一句广告语“移动改变生活”,现在我们换句说法,“如果没有移动也改变生活”,因为移动通信和人们的生活已经息息相关。创新对中国移动来说,困难不在高精尖,恰恰是一个创新需要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去接受,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请。
其次是发展非常快。大家现在都在不断地换手机,这种速度从当年的“大哥大”,到GSM,到3G刚出来不久现在有快4G了。现在的发展为什么这么快?
第三,移动通信的市场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第四,移动通信领域不是自己去想创新就能够创新的。因为对于移动通信来说,最重要的是漫游,最重要的让大家能够接受。自顾自地搞创新,要做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几乎无法完成,也不会被广大用户接受。我们一定得在国际上谋求合作,才能得到创新的经济效益。
基于这四个大特点,刚才提到4G——国家重大专项三(编者注: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和重大新药创制三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之一,在老百姓的口碑中,这个专项做得比较好。什么是4G?它意味着我们的移动通信速率可以比现在的3G提高30倍,这是最简单的一个概念。
4G的意义
在4G方面我们做了些什么?
中国移动和大唐、华为、中兴、电信研究院等单位联合起来,在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形成74G的国际标准。这也意味着国际上最主流的两大标准之一是中国主导的。这个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从产业角度讲,我们刚刚用上3G,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又开女台了。我们在新一轮抓住了机会,赢得了这次产业竞争的一次变革。
其次从技术角度讲,也可以说我们占领了通信技术的制高点。过去我们的华为、中兴通讯,更多是靠价格、靠服务去取胜。现在通过4G标准,让这些企业真正跟国际一流企业在技术上站到同一起跑线上。
再次,可以为我们广大的客户提供世界最先进的技术。
具体到我们做什么?我们即将或者已经做到了四个主导。
第一是主导技术,更多是从专利层面去占领了一个制高点。第二是主导标准,我希望把我们的专利真正融入到国际主流标准,这是移动通信领域内最核心的一点。第三个是主导产业,我们是一个国际化的产业链,有高通、爱立信等国际企业,但更多是我们的中兴、华为、大唐起到了关键作用。最终我们希望能主导市场。
到现在为止,通过4G的应用,中兴华为可能占了TD—LTE国际市场70%的份额,这是之前是绝对做不到的。最终我们希望通过中国在4G上的规模应用,引领发展,能去主导国际市场,中国主导的4G标准,希望能够做到三分天下有其一。
国企创新的动力:国家利益、行业利益与企业利益“三利合一”
为什么国有企业能在引领创新上发挥作用?对此我们有非常深刻的体会。
首先只有国有企业才能非常深刻地去理解国家战略,民企、私企则相对淡漠一些。这是国企引领创新的主动因素。另外也有一些被动的因素:国家对你有要求,政府对你也在进行着严格的考核。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像中国移动这样的国有企业在理解国家战略的层面,都必须去执行国家战略,私企则很难做到。
再次,国企更能够站在行业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因为国企规模较大,只有这个行业好了、蛋糕做大了,国企才能够在行业里面获得良性发展。比如说我们在扶植华为与中兴等企业的时候,也许一开始中移动自己的利益会受一些损失,冒一些风险,但是行业需要你这么做,让华为与中兴发展起来,让竞争更加充分,这样才能对整个行业有利。在4G这一新的标准,我们通过新的技术让中国的相关企业都能够发展起来,以期实现为整个世界通信的格局改变,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是有利的。
除此之外,国企也更能从国家利益、行业利益和企业利益三者合一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所以他能很好地支持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
协同产业链,创造平台
而在这种需要国企带动创新的背景下,中国移动具体做了什么呢?我们当时做4G创新的时候,绝不是中国移动在独打,也没办法自己来做。所以更重要的是协同,而中国移动也有这样的能力去协同产业链和创新链,将产、学、研、用有机地整合,形成合力。
我们利用四个平台实现了协同。第一个是国际标准协作平台。第二个是研发的协同。第三个是独特的规模技术试验平台。第四个是国际化平台。通过这个组织去推广技术,而且把华为、大唐、中兴这样想走出去的企业,通过这个平台一起走出去。
推荐访问: 国有企业 地位 作用 创新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