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时间:2022-05-17 09:00:07 来源:网友投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识记五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发展方向; (2)会根据客货需求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3)通过合作探究熟练掌握交通运输线和点的区位因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学会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2)通过合作探究分析案例,学会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交通运输方式选择和布局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问题探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2)根据所需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教学难点:分析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区位因素及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北京鸟巢景观图片

问题:说一说:假如今年暑假你到北京游玩,你将选择什么样的交通方式到达呢?(学生积极回答了多种方式,涉及公路、铁路、航空、轮船等方式)(教师点评补充,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题: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解读教学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1、识记五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发展方向;2、会根据客货需求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3、通过合作探究熟练掌握交通运输线和点的区位因素。(教师解读学习目标)

预学检测:1、点评学生预学案完成情况;2、完成预学检测案(限时3分钟)(学生展示各小组答案,教师及时点评订正)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多媒体展示: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及管道运输图片(学生分别回答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承转:同学们掌握了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那么,如何根据客货需求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呢?下面小组合作完成探究问题一: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并归纳总结规律。

多媒体展示:探究点一 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读“四种运输方式的运费比较图”(G为管道运输),请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字母代表的运输方式:E_______,F______。假如现在有20吨活鱼需要从青岛运往济南,你会选择________运输方式,解释你作出该种选择的理由;(2)“在图中展示的四种运输方式当中,公路运输的费用最高。”以上说法是否正确?请阐明你判断的理由。(小组积极讨论、展示,教师点评,展示答案)

承转:通过该合作探究,同学们巩固了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了解了根据客货需求选择合适交通运输方式的方法。下面我们观看一段视频微课,进一步归纳总结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方法要求。多媒体播放视频微课: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多媒体展示:拓展归纳: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承转: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既要考虑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还要考虑客货运输的需求,如货物的运量、运距、运价、时效性、性质等。下面做一组练习,巩固一下。(学生2分钟讨论完成)

承转:当今世界,面对不同地区之间人们交往和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的现实,交通运输正在朝着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发展。

多媒体展示: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

发展趋势目的

高速化:提高运输工具的运行速度,缩短运行时间,增加通过能力

大型化:扩大运输工具的装载量

专业化:发展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和仓库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承转:现代交通运输还向网络化方向发展,各种交通运输线(如公路、铁路、航道)、点(如港口、车站、航空港)交织,形成不同形式和不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

多媒体展示:交通运输网

承转:交通运输网中的线和点的布局都要受到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的制约

多媒体展示:交通运输网布局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

承转:下面以教材案例南昆铁路的建设为例,分析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探究点二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分析

多媒体展示:探究点二 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分析。读课本80页图5.4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的南昆线是1997年新开通的一条现代化铁路。铁路线穿过的地形区主要是云贵高原,地质条件复杂,多喀斯特地貌和地质灾害,这里贫困人口较多,同时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南昆线建成后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有巨大的作用。1.假设图中的三条铁路线是预建的南昆线选址,从A、B、C中选出合适的铁路干线并分析选择原因;2.简述制约南昆铁路建设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3.归纳南昆铁路建设的意义?(小组积极讨论、展示,教师点评,展示答案)承转:教师归纳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分析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自然因素 地形

平原:平原地区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区: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水文:线路应避开沼泽,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气候: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应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技术因素:可使交通運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等对线路建设的自然阻碍和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推荐访问: 布局 交通运输 影响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