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借鉴某实际大型铁矿建设项目,针对该矿在矿井建设和资源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对其技术的应用内容和作用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低下铁矿山;建设;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X82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7)10-0118-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actual large-scale iron ore construction proje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content and function of the technology in view of the technical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mine construction and resource development.
Keywords: low iron mine; Construction; Key technologies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拉动了国家对钢材的需求,从而带动了对铁矿石需求量的急剧增长。铁矿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铁矿石资源供应不足是我国目前的真实写照,它严重制约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因此,加强我国地下矿山建设,提前释放我国矿山的生产力,对于实现我国矿产原料自给自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我国铁矿石资源开发现状
目前我国对于铁矿石的供应,主要是依赖于国外,如果不充分发展自己的钢铁工业,扭转过于依赖国外的供应,将会对于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带来重要的损失。目前我国有着600多亿吨传统的钢铁资源,还有着数量非常可观的低品位铁矿资源,因此国内的铁矿资源的开发还存在着很大的潜力,只要重点发展我国铁矿石工业,减少对国外钢铁资源的依赖,就能够充分缓解当前我国铁矿石资源供应紧张的矛盾。
2 铁矿山建设优化方案
我国矿资源缺口日益严峻化,通过矿井设计、项目研发有效的开发资源。对矿山进行开拓、采矿分析,为以后采矿奠定基础。制定合理的方案,研发科学化、高资源的开发项目,以确保铁矿山工作顺利的进行。优化方案主要包括:
2.1资源均衡
铁矿山开发过程中,严格按照作业规程,正确采取与实施方案。不应过度开采,要注意资源的开发节奏性。采取合理的开拓方案、运输方案,合理设立通风口,建立安全通道,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多个系统需在建设进度上保持一致,有利于节约时间,提高建设效率。合理利用资源开发,提高投资效益。
2.2建设模式
利用优化施工方案投入生产,使矿井建设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铁矿山建设包括投产和生产,两者相互影响。在投资建设过程中,受外界因素制约,各矿井的客观条件、地质情况必然会影响到施工方案的选择。所有的优化方案不能一概而论,同一个方案不能适合所有的矿井建设。结合当地的情况采取多井多面、平衡協调的原则,提高建设的进度。
2.3 建设内容
2.3.1矿井建设
由于施工量大,需注意井筒施工结构,其通风、运输、供电、排水都需合理布置。井筒是多个框架结构相连的重要纽带。为加快施工快速进展,井筒施工顺序应符合主副井的开掘位置,根据各井筒的特点,正确选择提升机,协调井筒和提升机的功能行。矿井开采现场大多以掘进、切割为主,但是这种施工顺序并不是最佳实施方案,存在不科学性。正确分析开采范围,井筒掘进断面积需计算,减少提升机的重量。为提高开采效率,需采用优化方案。
2.3.2主副井贯通方式
主副井结构复杂,加大施工难度。设计标准高,直接加大主副井的施工难度,增加矿井施工力度。大型挖掘设备、安装方案、运输方案都会受条件限制。影响生产力、效率,为了避免井底和主副井井壁功能性被破坏,技术人员应根据采矿结构、井巷工程布置优化工程方案,以最高标准完成任务。
2.3.3 斜坡道施工
矿井建设过程中会遇到斜坡情况,斜坡道施工会影响进度,加大施工难度。技术人员用计算土系厚度、斜坡道长度、至井口的距离、水平长度。分析斜坡道工程的难度,更有益于建设施工项目的进展。以小型提升机进行清理矿粉,综合考虑建设条件和施工现场的因素。为加大施工进度,应努力发掘斜坡道施工最佳方案。
2.3.4 通风系统建设
根据矿体情况,制定合理采矿方案,建立通风系统,多数采用单翼或双翼模式,具体应根据矿井的结构确定开拓方案,也有一些复杂的矿井,应采取混合式通风方式,保障井底通风效果。井底作业环境比较复杂,空气薄弱,因此通风非常重要。但是,副井生产需进行建设改革,应保证通风,增加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同时应对风流程度进行控制。根据开采位置、铁矿石结构,进行实际情况分析,进行供电安装、检修。确保开采的安全性,有利于铁矿山建设的工作进展。
3 铁矿山信息技术相关问题研究
3.1 可视化建模技术
铁矿山建设受内外环境影响,但是铁矿山地质资源可靠性低,开采难度变得越来越大。技术人员在野外勘测、地质研究方面也会受到外界条件制约,尤其是地形、环境、气候,直接影响探测结果。为减少难度,可以将地理形势严峻的矿山在计算机上形成可视的模型。既有利于研究人员发现问题,又有利于掌握铁矿山的地理环境。根据其真实情况,作出合理的开采方案,将铁矿山三维信息进行还原,有利于工作人员数据分析、确定井道设计方案、确定掘进方案。把利用地信息离散分析,科学建模,降低科研难度,更有利于实现应用价值。
3.2 信息集成化技术
大型铁矿山建设施工繁琐、工程项目多。应用的技术、方案种类复杂,涉及更多的信息。如果只是简单的数据分析和统计,很难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现实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造成质量大大降低。因此,利用计算机将信息集成化,通过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技术处理,将开采设备智能化,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有利于信息传输,将更多的技术应用信息传送到数据库中。
3.3 建设项目优化
矿井设计作为矿山建设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设计方案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建设项目的工期、成本、生产能力和整体经济效益。矿山建设不仅在项目建设工作开始前应作出尽可能优化的设计方案,而且由于矿山建设环境和条件复杂多变,在建设过程中经常需要变更原设计方案,以保证项目建设工作按照最佳的状态进行。矿井建设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巨大、实施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经济和技术风险大等特点,导致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存在很大的偏差,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矿井建设的目标。因此,要制定有效的进度计划,就必须对影响矿井建设进度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预测。
大型铁矿山建设工程复杂,耗时比较长,因此,科学合理的制定方案非常重要,采用科学的施工技术,将科学与技术一体化,选择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降低工程中的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战凯.地下金属矿山无轨采矿装备发展趋势[J]采矿技术,2010,62(2):23- 28.
[2]夏兴;特大型地下铁矿山建设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推荐访问: 地下铁 矿山 优化 方案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