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加大对现有多个省级中高职特色专业、中高职示范性特色、中高职示范性特色专业群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在医卫护理、建筑设计、模具设计等优势专业上培育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湘潭品牌”。探索以劳务派遣、设备安装等形式的服务出口,拓展自然人移动出口。贯彻落实国、省有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二是重点发展研发设计服务业。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分离设计机构,设立研发设计企业,承接设计外包业务。鼓励科研院校、设计机构与企业联合开展研发设计合作,形成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体系。鼓励国内外知名研发设计机构来湘潭设立设计部、分支机构或共建设计研究中心。吸引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设计展会在湘潭办分会场。积极发挥湘潭市工业设计协会的平台作用,打造产业联盟。
三是支持发展智能检验检测服务业。结合湖南省第一批服务业示范集聚区的建设,加快发展湘潭经开区汽车及智能装备制造检验检测认证集聚区。围绕汽车及零部件和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打造以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检验检测认证、展览交易等为主的产业链条,实现园区二、三产业高度融合。
四是支持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依托湖南省第一批服务业示范聚集区项目——湘潭电商产业园(阿里巴巴湘潭产业带),加快建设信息传输网络,搭建服务业信息网络平台,帮助湘潭本土企业实现“互联网+”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信息服务业增值效应。
五是支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抓紧研究制订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政策。立足内陆城市的现实,积极承接国内发达地区的在岸服务外包业务。主动适应生产性服务业社会化、专业化发展要求,鼓励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购买专业化的信息服务。
(二)创新发展重点领域,扩大贸易规模
创新是服务贸易发展的灵魂。因为服务贸易更多在于人为创造出来的软性资源禀赋,如韩国的“美容游”、澳大利亚的“留学游”、台湾的“医疗游”等。因此,我们要注重服务贸易各领域(特别是重点领域)的融汇结合,创造性地将服务贸易的传统项目与新型项目连接在一起,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湘潭的自身优势和资源条件,目前适宜选择旅游服务、文化服务贸易、中医服务贸易作为突破口和支撑点。
一是大力发展商务、度假、修学等入境旅游服务。落实湘潭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和相关行动计划,积极探索“互联网+”下的智慧旅游的发展;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促进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结合(包括农业、工业、文化产业、教育培训业、健康养老业等)形成新业态。充分利用湘潭(韶山)为“全国红色旅游国际合作创建区”,将湘潭打造成为以红色文化为核心,以艺术文化为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进一步扩大“白石国际艺术节”等知名节庆活动的国际影响力;继续办好“中俄红色旅游合作交流”等系列活动;利用湘潭国际合作创建区建成后的影响,积极开拓俄罗斯、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英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等主要客源市场,争取在旅游服务项目上缩小贸易逆差。
二是有重点地推进文化服务贸易。办好“白石国际艺术节”,充分发挥“白石”系列文化会展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平台作用。在文化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委托国际文化代理公司和中介机构实现本地视觉艺术品规模化的输出和出口。积极运用多种形式支持本地教师参加赴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报名、推荐和遴选工作,扩大对外汉语教育服务出口。鼓励和帮助市内有条件者组建商业化对外汉语教育机构。
三是创造性地发展中医服务贸易。针对现阶段中医服务贸易发展主要以境外消费和自然人流动提供模式为主的特点,以湘潭市中医院的针灸推拿、小儿马蹄内翻足疗法、中医正骨疗法等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为依托,吸引境外消费者来湘潭就医。同时,开展中医教育、培训、文化交流等活动,带动中医文化健康旅游的发展,培养中医服务贸易涉外收入增长点。
(三)努力推动“引进来、走出去”,丰富贸易模式
服务业的跨国转移(通过商业存在模式)已经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推动服务业“引进来”与“走出去”,实现服务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更好地实现互利共赢。
一是提高引进服务业外资的数量和质量。服务贸易能够快速发展起来,吸引外资是有效途径。积极引导外商投资方向,加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鼓励外商把资金投向服务业。进一步推动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工作,努力实现服务业利用外资的跨越式发展。灵活多样地引进服务性外资公司,鼓励和支持企业既可以采用“商业存在”的模式进入,也可以采用特许经营、管理合同、许可证协议、建立办事处或代表处等其他不同方式进入。依托湘潭福星国际金融中心,鼓励和引导股份制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来湘潭设立分支机构。
二是鼓励制造业建立附属性服务企业。湘潭服务业“走出去”要利用湘潭制造业的优势,从制造业中寻找突破和机会。大力鼓励和支持制造业公司到境外投资,如营销中心、售后维修中心等,从而带动服务“走出去”。
三是加快服务业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要迅速改变旧的传统观念,走出片面认为服务贸易只限于服务进出口的认识误区。大力扶持高附加值、高创汇的服务业,鼓励服务业企业与境外服务业企业之间的合资合作。
(四)积极推进综保区建设,瞄向贸易升级
作为自贸区的雏形,湘潭综保区是湘潭市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阵地。服务贸易作为一种新业态,将在综合保税区转型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湘潭综保区功能提升的路径要从最初的简单加工到现代物流,再到以金融贸易、电子商务、研发设计和检测维修等为核心的服务贸易体系建构。
一是加快发展区内加工贸易。国发[2014]54号文明确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按程序申报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可以预见,国内综保区的数量会越来越多,湘潭综保区的竞争压力将越来越大。作为一个典型的后发展和欠发展地区的综保区,湘潭综保区最现实的考虑和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把握住加工贸易企业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的契机,积极承接一定规模的加工贸易企业。引进国内具备一定实力的中型加工制造企业,降低小型加工贸易企业入驻的门槛,实现加工制造的跨越发展。
二是引导企业向加工制造的两端延伸。在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的同时,通过制度创新和软环境建设,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增加和拓展研发、设计、采购、销售、贸易、检测和维修等服务功能。利用本地人才、税收和政策等优势,引导企业从价值链低端的加工制造向中高端延伸,以此促进综保区的转型发展。
三是探索保税服务贸易试点。无论是沪津闽粤四大自贸区,还是15个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区域,其发展方式的转变都集中于现代服务贸易的兴起与发展。湘潭综保区要抓住国家鼓励发展服务贸易的契机,逐步探索扩充区内国际转口贸易、离岸金融、国际物流、中转服务、国际结算等功能。
(五)建立服务贸易促进体系,优化政策环境
实践表明,从服务贸易的起步、发展到最终竞争优势的形成都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湘潭市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应基于间接促进的思路来安排,要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一是加快建立数据信息交换平台。加强基础研究和统计体系建设是发展服务贸易的重要保障。整合信息资源,实现外汇管理局湘潭市中心支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统计局、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数据库的信息共建共享,在人力和财政拨款上给予支持。
二是培育良好的市场投资环境。湘潭市要在《关于加快全市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补充规定的形式完善实施细则或实施方案,化模糊为具体可操作。同时认真清理制约服务贸易发展、影响服务外包承接的不合理规定,逐步形成有利于发展服务贸易的市场体系,以改善湘潭市服務业和服务贸易的投资环境,增强国外企业来湘潭投资的信心和适应性。
三是制订推动服务贸易发展政策。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引导。湘潭市要积极对接国家及省政府文件精神,重点运用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来参与服务贸易竞争。
参考文献:
[1]于立新.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思考[J].国际服务贸易评论,2012(6):17.
[2]曾明辉,李立武.规模以上服务业现状初探[N].湘潭日报,2014-04-15.
[3]陈昭,于立新.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创新与体制机制改革[J].全球化,2013(4):20.
[4]包海兵,宋先玲.服务贸易之于综合保税区发展的几点思考[J].世界海运,2014(10):15.
责任编辑:叶民英
推荐访问: 湘潭市 对策 发展现状 制约因素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