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试论莎士比亚对曹禺剧作的影响

试论莎士比亚对曹禺剧作的影响

时间:2022-05-18 15:3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莎士比亚是外国剧作家中对曹禺影响最大的作家,曹禺在读西方文学的过程之中,吸取了其很多营养,为我所用,使他的作品在创作风格上有所突破,并创作出不少传世的精品巨著。本文通过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及曹禺的《雷雨》的,分析、阐述了莎士比亚对曹禺戏剧创作的影响,包括戏剧结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戏剧语言方面。

关键词:莎士比亚 曹禺 作品 戏剧结构 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 戏剧语言

莎士比亚是人文主义时期影响力巨大的人物,是被世人所公认的西方最优秀的剧作家,而曹禺作为东方极富天赋的剧作家,他从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和灵感, 使其在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创作出了不少的精品巨著,如:《雷雨》、《日出》《北京人》《家》等。下面就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及曹禺的《雷雨》作一分析比较,从而阐述、说明莎士比亚对曹禺戏剧创作的影响

一、从两剧的戏剧结构分析

两剧的戏剧结构,有着内在的相似性和较为一致的发展脉络。戏剧结构可以理解为戏剧冲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形式,戏剧冲突的发展过程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雷雨》中8个人物,各有独特的经历和很强的个人意志,人物之间的意志冲突形成众多的矛盾冲突线,不仅有周朴园和繁漪、周朴园和侍萍、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冲突,还有繁漪与周萍、周萍与四凤、周萍与鲁大海、侍萍与鲁贵的冲突。但每个人的命运又都和周朴园相牵连,贯串全剧始终的主要冲突还是繁漪与周朴园、周萍的冲突。众多的矛盾冲突与主要冲突彼此交织,互相影响,使剧情紧张曲折地向前发展. 《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是这样一出剧。每个人都带着强烈的愿望和企图,互相发生或大或小的冲突,形成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不能把这种安排看作巧合,莎翁是早于曹禺几百年,曹禺酷爱西洋文学,爱为我所用,取其所长,结合了民族特色,亲、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莎士比亚善于从冲突中来推动情节发展。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线索就是网状结构。比如朱丽叶与凯普莱特的矛盾,蒙太古与凯普莱特的矛盾,罗密欧与帕里斯的矛盾,罗密欧与提尔伯特的矛盾,这些矛盾有主有次。《雷雨》也一样有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线索交织成网络。《雷雨》中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是最重要的冲突。

《雷雨》的冲突是由压迫与被压迫者组成的。压迫者是周朴园和周平,被压迫者是鲁侍萍,鲁四凤等。受害者以侍萍,鲁四凤为最深。《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凯普莱特与蒙太古的冲突贯穿全剧。从本质看,两家族的矛盾是全剧核心内容,一切冲突都在两家族间矛盾的背景下展开。《雷雨》也如此,把焦点集中在周鲁两家,一切矛盾的引发都与周朴园与鲁侍萍有关,《罗密欧与朱丽叶》与《雷雨》上的相似之处还在于共同矛盾冲突的衍发。《罗密欧与朱丽叶》以罗与朱的悲剧为中心,这个线索的发展的前提是在凯普莱特与蒙太古家族矛盾。罗密欧在舞会上与朱丽叶一见钟情,并秘密地举行了婚礼,这些都是在凯普莱特与蒙太古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们知道如果任何一人知道了这一事实,会有灾难性的后果 ,所以干脆“先斩后奏”。这如同《雷雨》一样,《雷雨》也是两个家族中牵制着周平与鲁四凤,鲁侍萍找到四凤决意要带她走,而在这之前 “生米做成了熟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线索是完全一致的[1]。

还有更加相似的是,三角恋爱的线索都出现在两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要让朱丽叶嫁给帕里斯伯爵,而朱丽叶己经同罗密欧暗中举行了婚礼。凯普莱特以家长的威严痛斥:

“该死的贱妇!不孝的畜生!我告诉你,星期四随我们到教堂里去,不然以后再也不要见我的面。不许说话,不要回答我;我的手指痒着呢。夫人,我们常常怨叹自己福薄,只生下这一个孩子,可是现在我才知道就是这一个已经太多了,总是家门不幸,出了这一个冤孽!不要脸的贱货。”

朱丽叶违心地答应了父母的安排,接着情节的发展,朱丽叶死了,罗密欧也死了,三个人都是在爱情纠葛中死去的。

《雷雨》也一样,周冲喜欢四凤,并表达了爱意。四凤知道自己己经是“周平”的人,而周平呢不愿见到喜爱的人同别人在一起,这就同样把矛盾集中在“爱情”线索上[2]。

二、从两剧的故事情节分析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终场上的处理与《雷雨》上的相似之处不仅限于此,悲剧描写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封建礼法的第一次冲突,戏剧化场面妙趣横生。在凯普莱特家的假面舞会上, 男女主人公相遇, 虽然素不相识, 却爱心萌动, 一见钟情。剧作家用一种十四行诗式的对话, 表达了这一对情人的心曲。罗密欧通过“信徒”的口吻, 倾诉了求爱的情感, 要把朱丽叶的嘴唇当作“圣品”来吻, 朱丽叶欣然同意, 明确表示:“你的祷告已蒙神明允准”。这是未来的苦难情侣的“灵与肉”的对话。他俩相遇相爱是借助一种特殊的“风习”来完成的, 殷勤好客的假面舞会要求所有的参加者都“和和气气”, 欢欢喜喜。提伯尔特试图破坏这种“风习”, 但受到凯普莱特的斥责。朱丽叶一个弱女子不能不违心地答应了父母的安排,这正给帕里斯以绝好的机会。甚至可以说在时间上那是迫不及待的,接着情节的发展,最后是帕里斯死了,朱丽叶死了,罗密欧也死了,可以说三个人都是在这样好的一场爱情纠葛中死去的。《雷雨》不也是如此吗?天真烂漫的周冲,从心里是喜欢四凤的,甚至想把自己的学费的一部分拿出来给四风读书,他甚至说很喜欢和四凤在一起,并表达了对四凤的爱意。这时的四凤知道自己处在什么位置上,因为她己经是“周平”的人,所以回答周冲的是“已许了人家”,而周平呢?他不愿见到自己喜爱的人同别人在一起,包括他的亲弟弟周冲。这显然是把三人的矛盾冲突集中在“爱情”这条线索上。显而易见,周平四凤是主线,而四凤与周冲是支线。如果拿《罗密欧与朱丽叶》剧与《雷雨》剧做一下比对,会不难发现,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心甘情愿的,排斥的是帕里斯。周平与四凤是心甘情愿的,排斥的是周冲。而且在他们各处的爱情悲剧中,都设置了“死亡”的顺序,都是先以女主人公死去(尽管朱丽叶是假死)而后这场爱情悲剧的支线人物(帕里斯与周冲)随后死,最后才是男主人公的死。这里极其相似的安排。我们不能把这种安排看作是莎翁与曹禺之间的偶合,毕竟莎翁是早于曹禺几个世纪,对于酷爱西洋文学的曹禺来说,爱及莎翁的作品是人所共知的,取其所长,为我所用,这不是不可能。相比之下,曹禺显然在处理上結合了民族特色,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的[3]。

有时,莎翁与曹禺在某些支线上,集中在次要人物笔墨也有相一致的地方。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剧中的乳娟与《雷雨》剧中的鲁贵。都是穿插在男女主人公之间,起着某种调剂的作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乳娟为朱丽叶与罗密欧穿针引线,《雷雨》剧中鲁贵暗点四凤与周平的关系,虽是一正一反却都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代表了一个层次的社会中人,这样的安排,只不过是变换着性别,而其个性与地位并没有改变[4]。

三、 从两剧的人物形象分析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人公罗密欧和朱丽叶,这对年轻人在凯普莱特家的舞会上相遇,并且很快地喜欢上了对方。可是因为家族世仇的缘故,他们的爱情遭到了家族的阻挠,凯普莱特要包办女儿的婚姻“不管怎样,我决定了,我替女儿做主,把她的爱献给你,我说的话她句句听,都顺从,这不消得。”凯普莱特充分代表了当时的封建家长,在他的眼里,他拥有家庭的决定权,他的话就是命令。然而,朱丽叶对父亲这种做法很不满意,她追求恋爱自由,她要嫁给自己喜欢的人,为了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她铤而走险,喝下了假死药,但是最终不幸的是陡生意外,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爱情双双送命。可以说,封建家长凯普莱特是这场爱情悲剧的催化剂,凯普莱特,作为朱丽叶的父亲,当他为女儿操办婚姻大事时,他只是从自身角度出发,单纯地为了维护家族的荣誉与地位,而没有考虑女儿的立场,他实际上代表的封建旧势力。正是这种封建家长制酿成了这对青年人的爱情悲剧,摧毁了他们的爱情生活[5]。

正是这种人物性格,使我们联想到曹禺在塑造周朴园这一形象时,是不是有所借鉴?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也反映在曹禺在塑造周朴园上面,《雷雨》中周朴园对待侍萍怀念与愧疚,对于他对繁漪的冷酷,十分惹人注目,周朴园想到侍萍自杀时,也会感到内疚,为了“平息自己的内疚,安慰自己的心灵,好象借此可以赎回年轻时的罪过。”到了暮年,他对为他牺牲了的侍萍更加深深眷念。这种的回忆填充了他的心。然而,当侍萍真的出现在面前时,他又变得十分冷酷。这种矛盾看似不调和,实质是统一的,周朴园 “来见侍萍前,怀念侍萍,见了侍萍,表示要承担抚养责任,为避免麻烦,辞退了鲁贵四凤,虽表示断绝关系,但“于心不忍”,“藕断丝连”;最后误以为侍萍又找上门来,“再次剖白心迹,教育周平,抚养生母,弥补过错。”这体现了周朴园传统的道德观念。因为他是受着传统思想的影响,不愿意在名声上打折扣,所以用折中的方法来处理彼此的关系。

四、从两剧的戏剧语言分析

对比《罗密欧与朱丽叶》与《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创设了积怨的两家的矛盾,非把对方置于死地。矛盾的加剧,使家族间“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下一代的年轻人却不愿看到这种局面。罗密欧去参加凯普莱特家举行假面舞会,与朱丽叶一见钟情。舞会结束后,罗密欧并没有回家,停留在花园里倾听朱丽叶自语:

“罗密欧,罗密欧!为什么你偏偏是罗密欧呢?否认你的父亲,抛弃你的姓名吧;也许你不愿意做,那么只要你发誓做我的爱人,我也不愿意再姓凯普莱特了。只有你的名字才是我的仇敌,你即使不姓蒙太古,仍然是这样的一个你。姓不姓蒙太古又有什么关系呢!它又不是手,又不是脚,又不是手臂,又不是脸,又不是身体上的任何其他部分。啊!换一个姓名吧!姓名本来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叫做玫瑰的这一种花,要换了个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的芬芳;罗密欧要是换了别的名字,他的可爱他的完美也决不会有丝毫改变。罗密欧,抛弃了你的名字吧!我愿意把我整个的心灵,赔偿你这一个身外的空名”。这一独白把朱丽叶对罗密欧的爱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6]。

《雷雨》中,周平热烈喊着“凤儿”时,就如同朱丽叶强烈的内心独白一样,这种感情表达把东西方不同的风土人情和地缘文化表达得情真意切。四凤对周平的偷偷摸摸感到不安,而罗密欧在花园中也是偷偷摸摸的,存在着惊人的相似,具有巨大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再以《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第二幕为例,朱丽叶问及罗密欧如何进入的花园,罗密欧说:

“我借着爱的轻翼飞过园墙,因为砖石的墙垣是不能把爱情阻隔的;爱情的力量所能够做到的事,我都会冒险尝试,所以我不怕你家里人的干涉。”

罗密欧的语言淋漓尽致表达出爱情的巨大力量,显示着爱情的决心。从他们的海誓山盟中,家族与爱情间的矛盾已经被充分地展示。這种冲突的内涵与意蕴,令人扼腕,为之落泪。

展示爱情的语言在《雷雨》之中也一样具有打动人的力量,周平向四凤表达爱意时:

周平:我没有叫你不跟他说话。

鲁四凤:可是你每次见我跟他在一块儿,你的神气,偏偏……

周平:我的神气那自然是不快活的。我看见我最爱的女人时常跟别人在一块儿,哪怕是我的亲弟弟,我也不情愿。

鲁四凤:你看你又扯到别处,你不要扯,你现在到底对我怎么样,你要跟我说明白。

周平:我对你怎么样?(他笑了,他讲不出来,他觉得女人们都有些呆气,这一句话有一个女人也这样问过他),要我说出来?(笑)那么,你要我怎么说呢?

鲁四风:(苦恼地)平,你别这样待我好不好?你明知到我现在什么都是你的,你还这样欺负人。

周平:(不喜欢她这样讲,同时还以为她容易有些不明白他了)哦!(叹一口气)天哪!

鲁四凤:平,我父亲只会跟人要钱,我哥哥瞧不起我,说我没志气,我母亲如果知道了这件事,她一定不要我。没有你就没有我。他们也许有一天会不理我,你不能够,不能够的。

这简直就是罗米欧与朱丽叶的中国版本,传统的观点总认为四凤是周平玩弄的对象。他们从阶级论出发,抹杀了人情中积极的一面。其实,周平之所以陷入乱伦,是精神上的无可奈何。如周平所说:

“我看见我最喜欢的女人时常跟别人在一块,哪怕是我的亲弟弟,我也不情愿”。

这是周平真切的表白。他的语言不如罗密欧直接,这是民族习惯所造成的。无论是周平与鲁四凤,还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作者运用语言时所展示的内涵同样具有无穷魅力。作为东西方的两位艺术大师,曹禺的剧作和莎翁的剧作在人物的塑造上都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剧中人物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主要取决于人物的生动。莎士比亚和曹禺都处在时代变革的大环境中,对社会有着深刻的理解,或褒或贬,或抑或扬,在生动的人物形象中寄予了深厚的思想感情,从朱丽叶到四凤,从罗密欧到周平,从凯普莱特到周朴园等人物的种种行为中,都能看到这一点。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肯定,曹禺所受外国作家影响的一些主要方面,表面看来似乎芜杂,不成体系,但正像身体的营养正需要取之于不同的食物,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健全的胃把这些成分化成一体。曹禺没有因为契诃夫与易卜生有着较大差别而拒绝学习,相反,正因为有所不同才去借鉴。这正是曹禺的创作不断取得进展和突破的重要原因。在曹禺看来,凡是成功的都是值得学习的,因此,他博采众长,集于一身,经过自己的消化,变成自己的财富。总之,莎士比亚是外国剧作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曹禺在读西方文学的过程之中,受西方诸多的戏剧大师的影响,吸取营养,为之所用,使作品地在创作风格上有所突破,创作出不少传世的精品巨著。

参考文献:

[1]邵伯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学林出版社2008年1月

[2] 孟繁华:《梦幻与宿命: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历程》,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钱理群、温儒敏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王文英《曹禺与契柯夫的戏剧创作》.《文学评论》.1983年4期

[6]田本相《曹禺剧作艺术探索》.四川文艺出版社

作者:

徐艳萍 江西上饶师范学院音乐系

推荐访问: 莎士比亚 剧作 试论 影响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