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期下国际国内各种社会思潮的碰撞,对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针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本文初步研究了有关价值观的教育方法,希望有利于提高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关键词:价值观 高校辅导员 教育方法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导致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90后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体,面对90后大学生在价值观上所呈现的新变化,应如何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高校辅导员必须深思的问题,也是关乎大学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更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高校教育中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将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问题进行浅显的研究,不足之处,还请专家指导。
1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整体来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维护祖国统一,且追求个性自由,具有竞争意识。但是由于当代大学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尚未形成稳定的、系统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具体表现为:
1.1 价值取向呈多元化趋势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各种文化相互交融,使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不再是绝对的一元化,而在价值选择和价值评价标准上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具体表现在:很多当代大学生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不求回报,甘愿奉献”等高尚的人生价值观漠视,表现出崇尚自我,只图回报,更有甚者表现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他们在个人与社会、索取与奉献等方面不知偏向何方,力图找到其平衡点,但大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更多的趋向社会和个人利益并重。多元化价值取向给当代大学生的价值选择提供了更多空间,但如果选择错误或是过于偏激,则会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高校教育持续稳定发展。
1.2 价值取向呈自我化趋势发展 当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最富裕,国家经济最强盛的时期成长起来的,大多又是独生子女,容易受到家庭的溺爱,都是温室里成长的花朵,经不起风尚雨露,因此容易形成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具体表现在:确立“小我”与“大我”、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权衡上。当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1.3 价值取向呈现实化功利化趋势发展 当代大学生受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和西方拜金主义的影响,“一切向钱看”、“金钱至上”的价值观越来越渗透到学生价值观里,对当代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一部分当代大学生把追求财富、地位和个人美好生活,实现自我价值作为价值评价的标准,而对新时期大学生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和对人生崇高理想的追求缺乏理性上的认同感。高校辅导员应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目标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统一。
2 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措施
下面就针对前面谈到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出现的种种倾向性问题,笔者浅显地探讨一下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主要是从两个维度来探析,一方面从宏观上把握,另一方面从微观上升华。
2.1 宏观上整体教育引导的措施
2.1.1 走进生活,贴近实际——价值观教育的基础。我们的价值观教育要想更好地引导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就必须“走进生活,贴近实际”,因为现实生活是价值观教育的基础。高校辅导员应该多下寝室,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生活的每个细节,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拉近与他们的距离,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心的距离近了,你的价值观教育才能深入学生心理。我做辅导员半年以来,坚持每周下寝室一次,从学生平时生活最多的地方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机,感觉成效很大。笔者以为真正的价值观教育是一种包含着对学生生活、生命、人性等的关爱、呵护和照料的富于人情味、现实化的活动。价值观教育就要注重现实生活中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性格来因材施教,而不是抽象地根据人的本质进行无差别教育,同时必须重视对当代大学生现实生活的关注。只有这样才能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人格独立、身心健康、情感丰富的一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2.1.2 提升精神,丰富内心——价值观教育的追求。记得曾经有这样一句话一直感动着我,身为高校辅导员我也时刻谨记这句话:“我们都需要领略辉煌,使我们的心灵升华,感受超越自我的伟大以及人生的无限可能。”作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引导者,必须注重培育学生的精神,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笔者认为:首先,当代大学生受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和西方拜金主义的影响,生活在金钱诱惑、物质崇拜、功利现实追求的包围下,高校辅导员应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处理好物质追求与精神提升的关系,使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远大的理想,能够很好的把握、操纵物质的能力,成为金钱和物质的主人,而不是被它们所左右,侵蚀其精神的健康发展。其次,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这里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因为精神的空虚是教育的大敌,精神的贫乏必将导致道德的丧失和堕落。这就要求我们高校辅导员必须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接触学生的心灵。因此,高校辅导员应多下寝室,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心灵世界。
2.1.3 重塑信仰,净化心灵——价值观教育的灵魂。价值观教育应教育引导学生具有自己的信仰,使他们的灵魂找到一个可以停靠的港湾,使他们的生活和生命有一个精神支柱,有一种心灵的幸福。因此,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是我们高校辅导员进行价值观教育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和使命,是价值观教育的灵魂。笔者认为:首先,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关注自己的人生信仰,形成自己的信仰,以换取自己灵魂的安宁。其次,教育、引导学生用信仰净化灵魂,提升精神境界。由于信仰是人的终极关怀,是人的精神、生命、行为等的最终依据。因此,一个具有信仰的大学生应该是一个精神高尚、乐善好施、内心自由、心灵幸福、情感丰富的人。高校辅导员应尽可能引导学生使他们的生命“合理合法,尽善尽美“。最后,教育、引导学生用信仰指导自己的生活。当代大学生拥有了崇高的信仰,就应该让他发挥最大作用,用它来调节、指导自己的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生命,只有这样,人的生活才更有价值,人的生命才能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2.2 微观上具体教育引导的措施
2.2.1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观。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理想教育,首先要使他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和正确性,从而坚定他们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信念。其次,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是能够引导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兴旺发达的正确选择,也就是说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这一制度才能取得伟大胜利。再次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处处体现社会主义的理想,处处为社会主义的发展着想,时刻准备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2.2.2 树立爱国主义精神的价值观。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是高校辅导员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价值观教育,应引导学生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价值取向,弘扬民族精神和革命传统,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进取精神,建立以科学和理性精神为指导的人文环境,培育学生的民族爱国情结,在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和更高的科学知识水平上,展现其当代大学生的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宏伟气概。
2.2.3 树立人文精神的价值观。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决定一个人的价值观的灵魂。高校辅导员应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我们很难设想一个没有人文精神的学生,他会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远大的人生理想、健全的精神信仰。我们可以给学生举许多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的例子,强调人文学科、人文精神、人文价值的人的价值观方面的重要性。因为只有正确的人文精神的指导,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只有正确的价值观,当代大学生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2.4 树立科学精神的价值观。高校辅导员应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因为科学精神在树立大学生的理想,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望、锻炼大学生的坚强意志、塑造大学生的严肃认真的态度、培养大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可以引导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奋发图强、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投身社会实践活动中去。高校辅导员可以带领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活动中让学生研究、探索正确的方式方法,培养他们用科学的精神去研究身边的事物。
2.2.5 树立审美意识的价值观。笔者是学美术出身的辅导员,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会用一定的美术眼光去教育引导学生,例如班徽的制作、主题班会的布置等,都会教育学生如何去用审美的眼光完成。当代大学生不能没有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因为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是大学生摆脱世俗的劳顿,淡泊现实的功利,美化自己的生活,净化自己的心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走向人生的辉煌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可以以美学的眼光去完善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工作,为他们的人生奠定更好的基础。
3 结论
本文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法做了一个初步的研究,首先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然后针对出现的问题从两个维度来提出解决方案,宏观上整体把握,微观上进一步升华。价值观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高校辅导员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落实,切实做好这项工作,这是我们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
[1]杨宏字.大学生价值观确立及对策探讨[J].信息科技,2009.
[2]唐伟.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培养策略[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7.
[3]张乃琴.加强90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参照[J].中国电力教育,2010.
[4]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推荐访问: 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 方法 研究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