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顾十月革命胜利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共产党的领导力、人民群众投身事业的行动力、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进取力,相互之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严密的“铁三角”逻辑结构。共产党的领导力起着指明和规划发展道路的作用,人民群众投身事业的行动力起着推进事业、创立新制度主体力量的作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进取力起着以辉煌成就和丰富经验鞭策人、鼓舞人、激励人奋勇前进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这种“铁三角”逻辑结构展示出巨大的支撑力,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能够克服困难,战胜风险,继续向前。同时,这种“铁三角”逻辑结构又展示出巨大的拱推力,将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包括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由一个历史阶段向下一个历史阶段过渡,推动同一历史阶段内社会主义建设由一个步骤向下一个步骤转进。
关键词:社会主义建设;“铁三角”;领导力;行动力;进取力;支撑力;拱推力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从十月革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逻辑及当代启示”(18AZD0039)
中图分类号:D1;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9)07-0057-16
十月革命胜利以来10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是俄国、中国等一些国家无产阶级不怕困难、奋力进取、铸就辉煌、探索创新的历史。当前,总结其成功经验,揭示其内在逻辑,即检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前进的必然性和规律性,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也是发展世界社会主义的需要。
人们在研究事物的进程时,往往用“铁三角”来比喻某种事物合理的逻辑结构以及它所具有的坚实的作用力。从10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的横截面看,可以发现一个“铁三角”逻辑结构及其所拥有的坚实的力量。这个“铁三角”由共产党的领导力、人民群众投身事业的行动力、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进取力所构成,它凝结的支撑力可以排除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来自各个方面的干扰,它汇聚的拱推力足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向新的阶段和步骤迈进。
一、“铁三角”逻辑结构的构成要素
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铁三角”逻辑结构,由三种要素或者说三种力所构成。
(一)共产党的领导力。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夺取和巩固了政权,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实践中显示了无穷的力量。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领导俄共(布)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实践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党的领导作用,要求发挥党对各项事业的领导力。1919年11月,处于国内战争中的苏俄面临严重的燃料困难。党中央举行会议,讨论了燃料问题。会后,列宁代表党中央向党的各级组织发出公开信。他在信中写道:“同志们!我们的党是有组织的无产阶级先锋队,它的任务是统一和领导工人阶级争取工农苏维埃政权胜利的斗争。”① 他的意思是,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具有坚强的领导作用和领导力,它能够统一无产阶级的力量,领导他们顽强斗争,争取苏维埃政权新的胜利。他还说,共产党之所以有强大的领导力量,在于“我们党和苏维埃政权把当前一切困难和任务直接告诉劳动群众”,“发挥群众的热情、积极性和英勇精神”,把鼓起的革命干劲“集中用于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上。同一时期,列宁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还说:“这个党在1905年领导了工人群众,从那时起,在1905年以后的反动时期内,即当工人运动在斯托雷平杜马的条件下历尽艰辛恢复起来的时候,它一直和工人阶级打成一片,因而只有这个党才能领导工人阶级去深刻地根本地改变旧社会。”② 这里他告诉人们,共产党在长期以来的革命斗争中领导无产阶级,同无产阶级建立起血肉相连的关系,形成了领导的地位和凝聚起领导的力量,在革命胜利后必然地具有强大的力量,能够领导无产阶级完成改变旧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任务。1920年12月,俄共(布)内就工会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意见分歧。列宁在当时的文章和讲话中反复地强调,工会是组织工人学习管理的学校,是党联系工人群众的纽带;党是无产阶级以及全体劳动群众的领导者。他说:“无产阶级先锋队——共产党,领导非党的工人群众,启发、训练、教育、培养这些群众(共产主义的‘学校’),先是工人,然后是农民,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到并且确实做到把全部国民经济的管理集中在自己手中。”③ 意思是说,共产党作为领导者,有力量领导和组织工人、农民学习管理,参与管理,努力地发展国民经济。总之,在列宁看来,必须由共产党领导苏维埃国家的各项事业,共产党是“铁一般”的党,拥有钢铁一般的力量。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阐述了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力和坚持共产党对各项事业领导的必要性。1962年1月,毛泽东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党要领导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军队和政府。”④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挥共产党的领导力和坚持共产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如,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⑤ 他还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⑥ 上述论断,是对几十年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基本经验的揭示: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领导力,必须坚持它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和对各方面事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
在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共产党正确的纲领、路线、政策和方针化为党的领导力,领导无产阶级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1917年俄国七月事变以后,布尔什维克党立即举行第六次代表大会,制定了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路线和方针,并领导无产阶级以及广大人民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1921年春,苏俄出现了严重的經济困难和政治危机。俄共(布)举行第十次代表大会,反思了国内战争时期工作上的经验和教训,制定了新经济政策,并且作出决定,把苏维埃国家的发展由战时共产主义轨道转向新经济政策的轨道,从此苏维埃俄国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全会作出决定,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次全会制定的路线和方针,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中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事业蓬勃发展,社会发生深刻变化。鉴于此,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上郑重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现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此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向了夺取更大胜利的新征程。上述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及其伟大成就,是共产党的纲领、路线、政策和方针及其作用力的结果,是共产党领导力的证明。
推荐访问: 支撑力 推力 史上 社会主义建设 铁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