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城市小环境与大环境生态功能设计要素分析

城市小环境与大环境生态功能设计要素分析

时间:2022-11-13 15:10:08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视觉是人类对外界最主要的感知方式,在对景观认识过程中,人们对外界环境中的形、色彩、光的变化特别敏感,通过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对视野中的环境对象作出积极的、迅速的评价。外部空间往往通过形状、色彩、光影来反映空间形态,最终表达空间的比例尺度、阴影轮廓、韵律结构、意蕴、美感等,设计师往往通过奇异的造型、鲜艳的色彩、强烈的光影效果吸引人们的目光,带来某种好的、适用的、欣赏的心理感受。

关键词 设计 要素 小环境 大环境

中图分类号:TU984.11 文献标识码:A

1视觉要素

小环境作为视觉景观对象时,应考虑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考虑走在其周围的人的视觉感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形象,而且应该考虑多层意义,引起人们的思索。作为视觉对象的景观环境应有视觉层次,处理好前景、中景和背景的关系,应有景深,反映更多的内涵。比如雕塑往往会成为一个视觉中心,但也应有基座、地面和周围环境的陪衬,更需有一个好的视距、视点,使小环境以一个有序的整体出现在视线中。同时考虑各个角度的观瞻,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景观环境。

2空间要素

2.1停留空间

小环境的设计应该布置休息设施,为人们提供休息空间。人们也可以从一个小环境看到另一个小环境的景观,如在步行路线上看到两侧的景观。常用的休息设施有很多种,石椅、石凳、矮墙和划分空间的台阶、栏杆、建筑物的台阶、转角、凹处等。座椅应设隔板以防其他人的干扰,使用特殊的颜色、材料或标志以求醒目、安静和安全,同时改善整个小环境的参观环境。

人们选择座位总需有一个良好的朝向和视野,可以领略到周围的美景,同时在座位周围布置能引起视觉效应的景观,如树木、小品、雕塑、人群等,这样能加强对小环境空间的领悟,座位的朝向也是小环境设计的内容。休息区域的选择,应有全盘的考虑,不能随心所欲随处布置,不要仅考虑美学而忽视人们的心理和生理的要求,应该让观赏者能够很好地观察周围景色,边休息边欣赏四周的景观,同时也应在休息者背后、头顶处设置遮挡,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

2.2环境因素

人们在小环境中逗留观看时,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天气的变化会给人们的室外活动带来诸多不便,但也会给人们欣赏美景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像“雨中情”、“雨中景”,往往会增加人们的逸趣。

小环境的设计应该提供适宜的设施,让人们能应付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将休息设施、步行道等一些小空间安排到最有利、最方便的位置,并对小环境的内部空间进行精心的组织,同时对构成要素也要进行尺度设计,如矮篱、矮墙的高度能遮风,设置顶棚以能避雨。另外小环境的布置应能使人们体会到大自然的好处,人们能够接触自然、欣赏自然。

3引导要素

3.1 环境的边界

要使小环境形成空间感、领域感,应精心组织小环境和周围环境的边界。边界是人们进人环境的界限,明显边界的出现,有助于让人们从心理上感到进入另外一个空间,增强对小环境空间的领悟感,同时也把握小环境的空间范围。

小环境的领域范围一般是人们根据使用功能、使用要求、条件、环境要求自发地形成的,我们也可以人为地综合各类因素制定这个边界,一方面改善边界内的环境设置条件,使空间更具吸引力,另一方面加强边界感,使人们能看到明显的界限。

建筑小环境的边界处理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利用绿篱、栏杆、台阶、坡道、建筑物的外墙等进行边界的划分。

(l)绿篱常常用来区分两种完全不同质地的环境,比如区分硬地和草地,绿篱完全起到环境的过渡界限作用。由于相对较宽,而且高度随树种的不同可以人为地加以控制,人们一般不会跨越。绿篱相对较封闭,由它围合的空间,随高度的增加围合感加强,形成较为私密的空间。(2)台阶和坡道在环境中具有明显的引导作用,作为小环境的边界,起到过渡空间的效果,人们根据坡道或台阶带来的高差变化,会明显地感觉空间的转换。在划分空间时往往利用台阶或坡道,使空间有所变化,形成内外有差异的空间。

3.2空间引导

当小环境边界确定以后,有时因为其边界用墙、矮篱围合,或掩映在树丛中,空间较为封闭,使在室外活动的人不容易发现,小环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需要采用引导手段,使人直接或间接地到达。引导的手段有多种,可以通过道路、台阶、坡道、标牌、空间导向物等能够表达一定方向的设施的指示,向人们暗示前面空间的到来。城市中心小环境设计,主要通过道路、台阶、坡道、指示牌的精心设计,表达一定的方向意图,也可以对地面材质的选择、色彩的选用、文字和符号的设计进行整体的设计。

4结语

小环境是由各种要素组成的,要素的差异影响了小环境的功能,同时各种要素组合方式的不同也使空间内部呈现不同的形态。构成要素的选择应该利于空间的形成和人们的健康发展,特别应该满足人的尺度,服务于人们社会性交往的需要,以形成多方位、多类型的次小环境。各种要素的组合应根据人们自发形成的空间和参考人为的调节综合布置,人们生理、心理要求不同,交往方式、活动人数的不同,熟知程度也不同,这就要求小环境内的空间应该有个好的规划。

参考文献

[1] 柳冠中.设计文化论[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 Baud-Bovy等著.旅游·游憩规划设计手册[M].吴必虎,唐子颖,等译.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 斯蒂芬L.J.史密斯著.游憩地理学:理论与方法[M]吴必虎,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推荐访问: 环境 要素 生态 功能设计 分析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