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亚欧大陆桥东起第一座枢纽城市,江苏新沂市在“十一五”期间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也有了大幅提高。在迎来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苏省委省政府加大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苏北纳入新长三角范围、推进淮海经济区建设、徐州成为国家高铁枢纽等叠加效应的历史性机遇的同时,新沂市也暴露出产业结构落后、区位优势经济效应不明显、优势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效率低、经济实力和城市功能比较弱等诸多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加快构建多元制造业体系、加快推进枢纽经济发展、加快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加快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等对策。
[关键词]机遇;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1-0070-04
1 问题的提出
“十二五”是江苏省全面实现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江苏省率先提出“两个率先”,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2009年,国家批准了《江苏沿海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发展规划,这不仅激发了江苏省各地区的发展活力,促进了江苏省各区域协同发展,同时也加快了江苏省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提升了江苏省的综合实力。
作为亚欧大陆桥东起第一座枢纽城市,江苏省委、省政府把新沂市定位为“苏鲁接壤地区新兴的交通枢纽和商贸旅游中心”、江北唯一的“三级一类中心城市”、“东陇海线上第三大城市、第三大工业城市”。在迎来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苏省委省政府加大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苏北纳入长三角范围、东陇海产业带和淮海经济区核心区推进建设、徐州成为国家高铁枢纽等叠加效应的历史性机遇的同时,新沂市也暴露出产业结构落后、区位优势经济效应不明显、优势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效率低、经济实力和城市功能比较弱等诸多问题。如何在新时期抓住机遇,破解发展的关键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是新沂市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2 新沂市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新沂市发展的现状
新沂市位居江苏省北部,是江苏省北部重要的工业城市,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中心节点城市。近年来,新沂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先后被评为“2008浙商最佳投资城市”、“2008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2009年,连续第四次跻身“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徐州市唯一的“金融生态示范县(市)”、“第六批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和“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知名度越来越高。
(1)丰富的自然资源
新沂市土地资源充足,能较好满足项目建设用地需求。新沂市矿产资源较多,现已开发利用的有石英砂、水晶、金红石等27种。石英砂储量达50多亿吨,含硅量高达99%以上,金红石探明储量和品位位居全国前列。新沂市水资源充沛,沭河、沂河、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可调用水量14亿立方米。同时,新沂市是江苏重要的绿色、环保、有机农业生产基地。
(2)坚实的工业基础
新沂市工业基础较好,初步形成“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绿色食品、机械冶金、资源加工”五大产业板块,“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环保、服务外包”五大新兴产业加快集聚。恒盛化肥、花厅酒业是江苏最大的化肥生产企业和酒精生产企业,利民化工、蓝丰生化,在全国农药行业排名在前50名以内。斯尔克化纤、科倍服饰等30多家企业形成了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斯尔克差别化纤维技术国际领先。
(3)良好的投资环境
新沂市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客商、为了一切客商、为了客商一切”的理念,按照“一站式、全程化、终身制、保姆型”服务要求,深入推行“零距离服务、零关系办事、零停留办公、零误差传递、零目标投诉”的服务模式,始终做到政府服务国际化、行政行为法制化、服务效能高效化,为投资者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2.2 新沂市发展存在的问题
(1)以农用化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落后
近年来农用化工类企业一直在新沂市的工业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给新沂市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很多弊端:空气污染、粉尘污染、土地污染、水污染等;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使其锁定在价值链底端环节;农用化工的市场需求难以大量提升,经济效益增长持续性较弱,对区域经济增长带动不强;带动就业能力较弱;以农用化工为主导的单一型的产业结构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产业协同发展的新要求。
(2)区位优势的经济效应并未凸显
新沂市不仅处于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的交接地带,还处于东陇海工业走廊和淮海经济区的交织地带。新沂市是长三角北翼重要枢纽城市,陇海铁路、胶新铁路和新长铁路在这里交会,京沪高速公路和霍连高速公路相互交叉,京杭大运河同与之相连的骆马湖和新戴河形成了便捷的水运网络。近年来虽然新沂市利用其区位优势发展商贸物流业、旅游业等新兴服务业,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新沂市并没有将周边地区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向自身集聚,也没能较好地吸引区外的物资、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等流通要素向新沂市集中,造成生产性发展滞后,经济增长缓慢。
(3)优势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效率低
新沂市不仅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马陵山景区、窑湾古镇——民俗风情游览区、骆马湖生态旅游区等)和历史文化资源(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被誉为“东方土筑金字塔”的花厅古文化遗址等);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并开发利用的有黄沙、石英砂、水晶石、金刚石、金红石等27种矿产)和农副产品资源。新沂市虽具备发展资源支撑型产业的条件,但对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还远远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资源利用率低;对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市场定位过于简单;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资金投入不足。
(4)经济实力和城市功能比较弱
新沂市位于江苏省北部边缘,与山东郯城接壤,是一座典型的省际边缘城市,但同时它也处在徐州、宿迁、淮安、连云港、临沂五市的地理中心位置和东陇海经济区与淮海经济区的交织地带。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和发展环境为新沂市从省际边缘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转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新沂市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减缓了其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步伐,主要表现在:城市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较小;城市产业集聚程度不高;城市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城市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城市辐射能力较弱。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新沂市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的发挥。
3 新沂市面临的发展机遇
随着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深入实施、苏北纳入长三角范围、东陇海产业带和淮海经济区核心区推进建设、徐州成为国家高铁枢纽等政策的叠加效应,新沂市迎来了历史性机遇,为“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3.1 苏北纳入新长三角经济区
徐州由“观察员”身份的“转正”,开启了苏北纳入长三角经济区的大门。新沂市处在新长三角总体布局 “一核九带”中东陇海经济带上,在思想观念、产业项目、农副产品和旅游等方面加速向南对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攀缘长三角,争取 “十二五”末,将新沂市打造成为长三角北翼重要的枢纽城市。
3.2 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
随着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新沂市—连云港的港腹对接不断实现,“无水码头”即将形成,以推进海洋经济和临港经济的发展;北方农产品市场对接不断完善,新沂市即将成为沿海开发新的物流基地;与沿海开发和连云港的政策对接逐步推进,新沂市不断抢占发展先机;与韩国、日本等产业基地对接逐步强化,新沂市产业提档升级不断加快。“十二五”末,新沂市综合实力大幅上升,成为东陇海产业带上又一重要增长极。
3.3 东陇海地区成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
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包括徐州、连云港两个市区和铜山、邳州、新沂市、东海四个县(市)。目前,本区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加速发展的特征明显,发展潜力较大,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通过发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优势,广泛吸纳国内外资本,充分释放内在发展的动力和潜力,加快形成东陇海产业密集带、东陇海城镇发展轴、区域现代物流网和绿色生态走廊的“带、轴、网、廊”的空间格局。新沂市是沿东陇海线上的中心城市,江苏北部唯一的三级一类中心城市,新亚欧大陆桥东端重要枢纽城市,具有较好资源禀赋和较强综合实力。抓住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的机遇,抢先进行产业衔接,实施“东进战略”;借助良好区位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物流商贸业。到“十二五”末,新沂市争取成为东陇海线上“第三大城市、第三大工业城市”,实现进军苏北“第一方阵”的发展的新目标。
3.4 江苏省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
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旨在将徐州打造成江苏省经济新的增长极,带动苏北崛起,加速“全面奔小康,建设新江苏”的进程。响应江苏省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徐州着力建设“两大中心”(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商贸物流旅游中心)、“三大基地”(工程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能源工业基地、现代农业基地)、“四大产业”(装备制造业、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能源产业、商贸物流旅游业),形成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装备制造产业为主导、新兴接续产业为拓展、县域特色经济相匹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借此机遇,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新能源产业等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大产业、进行产业体系重构,借助良好区位,承担部分产业配套功能,成为新沂市跨越发展的新举措。
3.5 淮海经济区核心区的构建
淮海经济区由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的20个市组成,核心区城市包括徐州、淮北、济宁、连云港、宿迁、宿州、商丘、枣庄8个城市,这些地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通,本着“联动、互融、共赢”的原则,积极探索各市在交通、经济、市场、旅游、环保等领域开展区域合作,推进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未来一段时间,淮海经济区核心城市一体化有可能上升为国家战略。而新沂市位于淮海经济区核心位置,借助淮海经济一体化带来的产业和资源优势,结合自身的产业特色和自然条件,在淮海经济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充分利用外资,为新沂市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引导作用,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区域环境。
3.6 徐州率先成为国家高铁枢纽
徐兰客运专线和徐连客运专线的建立,将使徐州成为高铁枢纽,2011年徐州将进入高铁时代。高铁的建设,将推动徐州经济社会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对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徐州可持续发展,将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作为高铁“交会点”,徐州“承东接西、沟通南北、双向开放、梯度推进”的战略区位优势会更加突出。新沂市是高铁辐射影响节点城市,未来几年,接受发达地区的辐射作用将会加强,交通枢纽地位会进一步提升,高铁经济也会应运而生。
4 进一步推进新沂市发展的对策
在分析新沂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新沂市发展的环境和面临的机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加快构建多元制造业体系
(1)加强农化工企业自身研发机构建设
引导企业规划技术中心的运作,鼓励企业在人才、信息会聚的地方设立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在重点环节和特色产品中围绕关键技术逐步组建共性技术创新平台。
(2)继续推动“政产学研”联合
将农化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为技术创新提供支撑。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先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管理、排污、节能、废渣利用、营销等领域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和先进制造技术结合。
(3)积极推进多元制造体系试点示范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培育一批符合立体多元制造业发展要求的重点企业,目标是要逐步建立起企业自觉实施清洁生产的机制,建设一批“零排放”企业。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强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循环链建设,建立资源再利用和再循环的循环经济机制。
4.2 加快推进枢纽经济发展
区位优势与区域经济是相互促进的,优良的区域优势和交通条件能够充分集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技术、劳动力等要素,从而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带动经济增长。良好的区位优势为新沂市提供了发展枢纽经济和流量经济的条件,全方位打造综合运输体系,促进大型交易市场的发展和现代信息产业的集聚,为枢纽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通过搭建流量经济平台、发展流量经济载体、优化流量经济发展环境,为流量经济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才能实现新沂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1)打造综合运输体系
城市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水平与质量对城市枢纽经济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十二五”新沂市应全力提高运输服务水平,建立高效优质的现代运输系统,基本实现公路网络现代化、港口体系现代化、航道高等级化的目标,为新沂市发展枢纽经济提供有利保证。
(2)承接产业转移
新沂市处于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圈的交会点上,由于两大经济圈的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加之出现的能源短缺现象,其产业出现了向外转移的趋势。新沂市利用自身优良的交通区位、丰富的劳动力以及水、矿产等资源优势为承接两大经济圈产业转移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3)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城市枢纽经济的活力在于现代信息产业的集聚与发展。因此,新沂市要实现枢纽经济的发展,就要对城市的主导产业采用高级、清洁的生产方式,引进先进技术,提供独特的产品和服务,大部分产业应当是知识密集型的、资本密集型的;同时,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城市主导行业的竞争力。
4.3 加快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
新沂市只有将资源优势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上,实现优势资源与优势市场的结合,才能使资源优势真正转变为经济优势。而发展优势资源的载体就是相应产业的发展,通过产业将优势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1)推进旅游产业的改革
推进旅游产业改革开放,引进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积极探索纵向整合的集团发展模式,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跨行业、跨区域重组,向集团化发展。创新景区点管理机制,通过政企分开、股份制改造及景区特许经营制度、建立特色旅游经营公司等多种途径,推动景区经营环节市场化。吸引外商兴办独资旅行社和合资旅行社,鼓励并扶持有实力的企业在市外设立办事处,开办旅行社,经营管理宾馆饭店及其他旅游项目和业务。确立旅游产业优先发展区和重点旅游区,建立旅游产业优先发展保障制度。在旅游产业优先发展区和重点旅游区范围内,不得进行开矿、采砂和建设高污染工业等活动,为旅游留出发展空间。创建市旅游经济园区,享受同类开发区政策。以园区集聚和落实旅游相关扶持政策,配套基础设施和要素建设,在综合平衡各项建设项目时,对旅游经济园区实行倾斜性优先,对旅游建设项目用地、用水、用气方面优先安排。
(2)加大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
有效整合花厅古文化遗址旅游资源,作为新沂市旅游业的拳头产品推向市场。花厅遗址是新沂市重要的史前文化遗存,经过多次考古发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人殉、人祭及文化两合现象,其丰厚的文化内涵蜚声中外。在开发时要对其进行有效整合,提高景区的文化蕴涵量。建设花厅文化室外展览馆,并通过发掘的文物与历史记载恢复当时古人生产生活的场景,展示花厅文化的丰富内涵,设计供游人参与的旅游活动;开辟考古工地(考古体验园),突出科普教育和文化考古旅游功能;完善旅游设施和景区环境,体现花厅远古、神秘的文化与乡野景观特色。
(3)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
第一,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禁止滥采乱挖,浪费资源的现象。第二,依靠科技振兴矿业,促进矿业持续发展。新沂市矿业的持续发展,必须要以坚强的科技实力作基础,要既能科学地保护资源,又能合理有效地持续开发利用资源。第三,引进高质量的资源加工企业。以打造东陇海产业带上规模最大的硅、钛产业基地为目标,加强石英砂、金红石、水晶等矿产资源开发的同时可以引进相应的资源加工企业。第四,因地制宜,建立集约型生态矿区。
4.4 加快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功能
(1)提升城市生产功能
生产功能是区域中心城市的基本功能。城市生产功能的优化与提升,不仅要求新沂市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更要逐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走上内涵式、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在现有的条件下,逐步培育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壮大产业集群,提升新沂市产业集聚能力;加强优势产业的技术创新,提升新沂市优势产业的竞争力,逐步提高新沂市在区域内甚至全国的城市地位。
(2)加大城市建设和对外开放
进一步扩大新沂市市区规模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以现代化、系统化、网络化为标准,扩大城区规模,调整城市交通流向,完善城市道路、通信、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城市的功能和影响。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国内外经济技术高层次、多方位、宽领域内合作与竞争,不断促进企业的开放、调整、改革和发展。
(3)优化经济结构
大力推进新沂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开发推动传统产业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配套技术,注重转变新沂市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新沂市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步伐,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信息产业,促进城市经济转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使得各种资源、生产要素和生产活动不断向新沂市聚集,从而产生聚集的规模效应和经济效益,使新沂市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4)强化新沂市整体服务功能
城市的流通功能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完备的城市市场体系决定着城市的聚集和扩散能力、市场的覆盖空间和辐射的范围。因此,必须把第三产业的发展,作为提升中心城市地位的另一核心,激活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在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商业贸易、会展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集中体现新沂市作为区域经济中心的现代服务功能;要以科技创新动力,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这些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未来拉动新沂市整体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和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围绕电子信息、食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发展面向工业经济的生产服务业;围绕加快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可以提高城市服务功能的公共服务业;同时,围绕新沂市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历史风情旅游和休闲旅游服务业,逐步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新沂市的优势产业。从整体上来提升新沂市第三产业的层次,强化新沂市城市服务功能。
[作者简介]李霄(1985—),男,江苏丰县人,徐州师范大学城市环境学院2009级人文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推荐访问: 新沂市 江苏 新机遇 对策研究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