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通初中特色是普通初中根据学校自身发展沿革和实际情况,在办学过程中着重发展优势,逐渐形成的独特的、稳定的办学风格,体现其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路。普通初中特色发展的基础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基础。普通初中特色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发展程度、教育政策、区域文化、管理方式、课程设置、校长的影响、教师的能力等。普通初中特色发展呈现出了战略化、普及化、多媒体远程化的趋势。实现普通初中特色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力度;形成协作的系统;加强巩固特色的管理。
[关键词]普通初中;特色建设;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4-0015-03
普通初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进入终身化学习型社会,普通初中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地位也会变得越加重要。建设富有特色的普通初中,从根本上丰富了普通初中的教育内涵,促进了普通初中教育社会地位的提高,使得普通初中教育从社会公益组织转变为社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普通初中特色的概念及发展途径
(一)普通初中特色的概念
综合各方观点,普通初中特色可概括如下:普通初中特色是普通初中根据学校自身发展沿革和实际情况,在办学过程中着重发展优势,逐渐形成的独特的、稳定的办学风格,体现其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路。
(二)普通初中特色的发展途径
普通初中特色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由点到面的过程。有学者认为,在普通初中特色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必须踏实积累,凝聚精华,注重创新;也有学者认为,要实现普通初中特色的全面发展就要经历保持规范、管理精细、发展特色的过程;还有学者将学校特色的发展路径分为形成特质、挖掘特点、发展特色三个阶段。
二、普通初中特色发展的基础
(一)政治基础
全党上下高度重视青少年工作,以青少年为主要受教育群体的普通初中教育也理所当然地得到了重视和大力支持。而建设富有特色的普通初中,是对普通初中教育内容的拓宽和发展,使得普通初中教育足够厚实和先进。
(二)经济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社会成员,在经济条件方面都得到了较大改善。政府具备了一定的经济能力办普通初中特色教育,多数家长也能够负担得起多样化、多元化的普通初中教育。
(三)文化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有了极大的改善,对文化领域、精神生活有了更大的追求。普通初中特色能够为青少年带来精神乐趣,给他们带来美好的憧憬,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成为一部分青少年的重要生活内容。如果普通初中的教育面窄,教育形式不够丰富,特色不够鲜明,就无法使得这一部分青少年实现知识的系统性更新。这样就形成了很大的特色需求。
三、普通初中特色发展的影响因素
为了全面、深入地发展普通初中特色,研究特色发展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只有寻求到真正起影响作用的因素,才能找到符合普通初中办学目的的特色。
(一)社会发展程度
社会发展程度对教育发展速度有关键性的作用,对普通初中的特色发展同样重要。社会的发展会推动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有助于普通初中的特色建设。社会中所包含的政治、经济等诸多要素的发展,会为普通初中的特色发展指引方向、提供保障。同时,社会的发展对普通初中的培养目标提出了要求,因而普通初中要注重特色发展,就必须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新局面,以适应青少年的多方面需求。所以,社会程度的发展较大程度地影响了普通初中特色的发展。
(二)教育政策
我国的教育政策高度概括了国家对教育工作的要求,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也勾勒出了对教育所给予的支持边界。教育政策是我国教育工作的起点和终点,是制约我国学校特色发展的根本因素。普通初中作为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层次,必须密切围绕我国教育政策展开特色建设。由此可见,相关教育政策是影响普通初中特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区域文化
区域文化是普通初中发展自身特色的关键。地区独特的区域文化,包括区域环境的建设、人文风情的培育、地方制度的完善等,都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兴趣爱好有影响。区域文化可使学校区别于其他地区同类学校,形成特质,有助于普通初中特色的发展;同时,区域文化发挥作用,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发展。由此,区域文化是影响学校特色发展的关键因素。
(四)管理方式
普通初中特色发展过程中的教育管理包括两个层次:宏观上的管理,包括国家政策对教育的约束和上级教育部门的监督;微观上的管理,即学校内部的管理方式对学校发展特色的制约。学校管理对学校的各方面工作提供了保障并作出了规范。人性化、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兴趣发展,和普通初中办学期望严紧相济的管理方式,会对于普通初中特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五)课程设置
要发展普通初中特色,学校课程的设置就需要紧紧围绕普通初中的特色。普通初中教育多以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其身心健康为主。课程所能达到的教育目的要明确,深浅程度要适宜。同时,课程传授过程要求教师有与普通教学不同的教法,这也是普通初中特色发展的有力保障。
(六)校长的影响
校长在学校管理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的决策和观念会影响普通初中的建设和发展,校长的办学理念、个人特色、决策能力都会映射于学校特色之中。首先,校长通过日常工作作风、价值观念、对社会的责任感而影响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发展。其次,校长的办学风格会对学校的教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校内部形成一致的风格和特色。
(七)教师的能力
普通初中的特色需要教师通过传道授课和人格魅力来影响传递,需要具备较高能力素质的教师来促进。首先,教师需要对普通初中特色发展的事业给予认同,对特色给予充分信任,相信特色会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性,教师通过专门的针对学生的教学和训练,提高教学知识和技能,通过实践获得教学经验,最终成长为有一定特色的专业教师。最后,教师的道德素养则是影响学生的重要途径。青少年学生需要更多的耐心与沟通,这都是精神层面的需求,需要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四、普通初中特色发展的趋势
普通初中特色化是先进理念,是创新发展的实践,也是一项促进和保障普通初中长远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战略化
普通初中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三个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普通初中的重视与发展,不仅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深刻体现。普通初中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色发展对于国家的整个规划部署都有战略性的意义和影响。
(二)普及化
一个“以人为本,全纳教育”的全新理念正在逐渐为我国普通初中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普通初中教育特色化的普及是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普通初中的特色发展应该将“全纳教育”作为教育理念。同时,各地已具备承载普通初中教育发展的经济能力。在各地基层政府的支持下,普通初中特色发展日益加快。普通初中特色教育要向广大社区、农村延伸;大限度地扩大基层普通初中特色化的覆盖面,这也是当前普通初中特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多媒体远程化
多媒体远程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为普通初中教育所使用,网络教学、多媒体技术、录像、教学软件等高新技术即将成为有效和频繁使用的手段,这样就能使偏远地区和行动不便的适龄学生都有机会享受到先进的、较高水平的普通初中教育,满足不同居住地和不同文化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实现普通初中特色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力度
国家的教育财政投入,是国家教育持续发展的保证,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可以说,只有充足的财政投入才能保障普通初中的特色发展。首先,调整经费来源的结构,以政府投入为主,结合多种其他筹资方式,来确保教育经费投入充足。其次,政府应出台保障经费落实到位的政策、制度,保证经费专项专用,切实投入到普通初中特色的发展中来。最后,要加强经费的有效管理,不铺张浪费,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
(二)形成协作的系统
首先,校长在普通初中特色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校长的领导才能。其次,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支持普通初中特色发展的基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最后,学生家长对特色的支持间接影响学校的特色形成,并能够监督、协助学校特色的发展。要实现普通初中特色的良性发展,就要使以上三者有机结合,形成共同作用的系统,作用于学校特色的发展。
(三)加强巩固特色的管理
普通初中特色的发展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因此,巩固学校特色的管理有利于学校特色的长足发展。首先,注重规章制度建设,让学校特色发展的整个过程都有章可循。其次,可以利用普通初中的组织结构,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作用,形成可沟通、可合作的团队,共同致力于普通初中特色的管理。最后,要有可行的、科学的特色评价标准,以用于监督、检测特色的发展,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传播,形成学校特色成为普通初中谋求的发展之路。学校办得有特色,才能增加自身的影响力,也才能帮助青少年全方位、健康化的发展。本文从理论的角度,阐释普通初中特色的概念和形成路径、建设基础;同时,挖掘影响学校特色发展的因素,指出普通初中特色发展的趋势,并据此提出发展对策,以为普通初中的特色建设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和实践中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高丽武.北京市普通初中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2] 张娜.中国普通初中的现状及反思[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学版,2011(11).
推荐访问: 新机遇 初中 特色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