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教育评价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育评价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时间:2022-11-14 16:30:31 来源:网友投稿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在评价上“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教育评价应以“人”为出发点,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从多层面、多维度来评价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及个性发展。

一、现状反思

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教育评价改革关系着课程改革的成败,已有的理论和实践,无疑为我们在课程

改革中的学生评价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宝贵的实践经验。然而,在实践中,广大教师对其内涵、方法和步骤的理解观点不一,做法各异,缺乏科学性和创造性,在评价内容和指标上过多地倚重课本知识,忽视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或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综合素质的评定;重在评价共性与一般趋势,忽视了个性的发展。在评价主体上仍以自上而下的评价为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多,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少,评价对象仍主要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更谈不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多元评价。在评价结果上,过分强调和关注终结性的结论,忽视各个时期个性的形成状况;忽视结果反馈的科学过程,因此对个性发展作用有限。在评价的方式与方法上,注重“量化”,而忽视“质性”评价,多采用传统的笔、本子方式,缺少体现最新评价思想的技术与方法;实施过程显得封闭、静态,缺乏灵活性、自主性与动态性。所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改进策略

(一)强化学习,转变观念

首先,教师要善于学习,要以创新的精神革新自己,在学习中借鉴,在借鉴中创新。多看优秀的书籍,多听好的讲座,多写反思和心得体会,通过强化学习激活热情,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其次,要转变观念,观念是改革的先导,我们教师应该运用国内外先进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明确“教育评价”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改革教育评价模式

(1)评价内容从单一变多元化。针对各个学科的特点,建立具有该学科特点的教育评价体系。例如,语文学科的教师,应注意从教材出发,引导学生评价课题,理解课文内容;评价插图,培养观察能力;评价主人公,指导有感情朗读;评价好词句,丰富积累语言。而数学学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过程性评价,不仅重视对学生知识技能领域的评价,同时注重对“学习数学的认识、情感体验、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等发展性领域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创新空间,满足学生接受鼓励的需要,提高教育的实效性,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2)评价主体从单向变互动化。①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指评价者自己参照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活动状况或发展状况进行自我鉴定。通常开始自评时,学生只说缺点,不好意思说优点。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尽量为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能。慢慢地,学生便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并在肯定自己的同时,反思不足。自我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学会自我欣赏,并正确对待自我,真正使个性得以发展。②他人评价。他人评价是指由其他有关方面的人员对评价对象所实施的评价,有小组评价,同桌互评、好伙伴或其他同学评价,师生互评,家长评等。灵活运用这些评价方式,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个性得以发展。

(3)评价方式从单一变多样化。①讲究评价语言,感受被赏识的快乐。如,对于学生很完美的回答或成绩教师这样去评价:“你真棒!你真聪明!”但对那些胆子较小的学生或回答问题很积极但答案不完整的学生,教师就应该抓住学生的个性或是心理特点,给一个准确、恰当的评价,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②引入非语言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个会心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夸奖的手势,一个轻轻的抚摸等这种无声的评价,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其次就是设计各种奖励卡,可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还可以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记录他们的学习成长过程,展示个性特长,得到成功的体验,使得荣誉感得以培养。

总之,新课程下的教育评价应注重个性发展、因材施教,重点要放在服务于受教育者的心理需要上,特别要从学生渴望被人关注和表扬的心理特点出发,让教师的爱体现在一个个可以感知的动作、语言上,建立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让祖国的花朵在爱的阳光里茁壮成长。[e]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兴二小325024)

推荐访问: 应注重 评价 个性 发展 学生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