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英、德、日三国职业教育学业评价标准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英、德、日三国职业教育学业评价标准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时间:2022-11-14 17:10:07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i]4ߏm5䑵i4M89M{ۍ4m:]Om};m<iEZ计划、学科课程教学大纲中。它规定了某一学科的学习教育目标及其达成度,并以此明确学习内容、学习成果的收集、评价基准和方法等。其优点是注重目标和目标分类,通过学生行为的考察,确定学习教育达到目标的程度,强调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引领和促进作用;缺点是评价以目标为中心和依据,以统一的目标模式来评价个体,忽视个体的个性化特征。

二、英、德、日三国职业教育学业评价标准建设的共同性

1.三种模式的“标准”建设在组织管理上具有共同性。公共行政执行协同机制能够促进政府部门之间、政府层级之间以及政府与其他社会主体之间的合力协作,共同指向公共行政执行目标。在该机制作用下,三个国家有效进行了职业教育学业评价标准建设工作。英国由政府部门、行业技能委员会等组织建立公共行政执行协同机制,合力建设资格框架标准。为促进该机构的建立及良性运行,英国将资格与考试管理办公室(简称Ofqual)作为统一的协调部门,不仅负责审核办证机构的资质,还对各颁证机构和教学机构运行资格框架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在该组织的协调下,其他专业性组织分工协作资格框架的开发运行工作。如开发由英国“行业技能委员会”主持的行业资格战略(SQS),保证职业资格有效体现企业需求。每个资格都有行业技能委员会等相关组织开发、规定每个资格的“组合规则”(简称ROC)和所需的学习单元。此外,还有其他部门协同。德国联邦政府部门之间、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雇主和雇员协会以及联邦职教研究所等机构建立公共行政执行协同机制,合力建设职业培训标准和资格标准。联邦政府颁布和实施的《职业教育培训章程》,由全德雇主协会(企业主)、雇员协会(工人)、联邦政府、各州政府以及联邦职教研究所共同参与制订,并由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具体实施制定方案。为促进普职教育沟通,将人才考评标准和制度纳入国家资格框架,“2014年联邦政府与就业局、工商业协会及各州政府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明确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国家资格框架(简称DQR)。未来五年,制定其他资格分派的标准和程序,完成《DQR手册》编写工作。”⑦日本借助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构建公共行政机关和第三方评价机构及其专业协学会会员等协同建设教学质量标准的公共行政执行协同机制。自2004年实施第三方评价制度以后,日本政府规范、引导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价机构,依托外部质量评价方式监控和指导学校学科教学大纲的开发与实施维护工作。第三方评价机构分为政府设立的机构和大学自发组织团体、其他民间团体非政府组织三种性质,这些机构在履行评价职能的同时,也肩负着推进质量保障相关调查研究的职责。评价机构的评价资质以及按照国家要求制定的评价基准、评价方法,都必须接受文部科学省大臣、中央教育审议会审议,通过审核之后方可对职业学校进行质量评价。第三方机构制定“评价基准”“评价实施手册”和“自我检查书”“自我评价实施要则”等指导学校自我教学质量保证的规范性文件,从学习教育达成目标的制定、学科的设置、评价方法与规范等方面具体指导学校制定各科教学大纲编制指南。此外,中央教育审议会大学分科会大学教育部会制定的“教育课程编制实施方针”和第三方评价机构的会员,各专业协学会制定的学科教育学习达成目标等标准,也对学校制定学科教学大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三种模式的“标准”在编制的结构框架、要素上具有共同性。依据学业评价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的内涵与结构要素,从英国规范资格框架中的单元规格与“RQF等级标准描述范例”⑧、《德国职业教育的培训条例》的组成、日本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关于学习教育达成目标综合达成度评价的有关说明中,运用内容分析法找出各国职业教育学业评价标准的基本结构要素,详见25页表。三个国家的职业教育学业评价标准,在结构框架和要素上具有共同性。

第一,设计理念上具有一致性,都从职业教育的教育性和职业性双重属性着眼进行结构框架设计,据此搭建普职教育、学校教育与工作需要的衔接和融通的平台。第二,以统一性、全面性、协调性、适应性和发展性等为设计原则,构建具有可行性、信赖性、客观性和效率性特征的“标准”。“信赖性”是指测试的可靠、可重复性。“客观性”是指不同的测试者对同一对象进行相同内容的测量都能够取得一致性测量结果。“效率性”是指测试经济、省时、容易评价。第三,以行为目标教育评价模式为导向,进行学业评价标准二维结构的框架设计。权威机构以行为目标为导向,基于学习产出,将“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两个关键要素科学解析成层次分明、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指标。第四,“表现标准”的研制至少包含内容和水平两个维度。能力内容标准至少包含知识和技能两个维度,并有对表现水平的分级描述。英國、德国和日本按照表现水平定位的依据,分别用“所属级别”“职业行动能力水平”“学习活动的指标”来呈现表现水平,按照目标维度逐项对每个水平进行表现描述。以资格和成绩数量作为基本计量单位来表示学习评价结果,通过学分制实现学历与资格的相互转换。英国将学分数量作为学习成果“证明”“文凭”和“证书”的计算单位;德国将成绩作为主要的考量标准;日本通过平均绩点制GPA转化学分,使学历间以及学历与资格间相互关联。

3.三种模式的“标准”在实施维护上具有共同性。在开发标准的过程中,三个国家通过调查、研究和学业评价方式,不断反馈分析检验职业教育学业评价标准运行的效果,并随着职业教育学的理念和经济、技术趋势的变化不断修订完善,以提高标准的可测性和权威性。英国于1997年初步建立了国家资格框架(简称NQF)后,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以及资格与考试管理办公室(简称Ofqual)对学校、学生和雇主的广泛调查和咨询的汇总情况,不断改革资格框架。2008年公布了QCF,2011年出台的QCF完全替代了NQF,2015年正式启用RQF。一般来说,德国培训条例每十年作一次大修订,但新培训条例从开发、协调直至颁布需要约两年时间。此外,还要通过问题分析、情况研究、工作分析等方式,对已经颁布的培训职业及其培训规章,决定其是否定、保持还是修改。联邦德国政府于1969年颁布实施了《职业教育培训章程》,此后随着职业教育培训模式的不断变化改革考试模式,以“活动为导向”、以“实践为导向”、以“现实为导向”等不同的考试模式,对学生的能力考核的侧重点要求也不同。自2015年8月1日起,德国针对“工业4.0”战略计划更新实施了17个职业培训大纲,联邦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院(BIBB)将在未来几年致力于职业培训的调整更新。与区域资格框架对接,2014年又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国家资格框架。日本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通过调查研究、教育评价反馈等方式,不断修订完善评价基准与学校自我评价指导性文件。如作为第三方评价机构的JABEE,其会员单位日本工学教育协会技术者伦理调查研究委员会于2013年8月初次发布了技术者伦理教育学习教育目标,以技术者伦理教育的国际研讨与展望为共同基础,制定了技术者伦理教育学习教育目标;2014年5月又发布了学习教育目标的解释说明,搜集分析了国内大学、高等专门学校学科课程标准,比较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学科课程标准以及国际教育协会等标准,采纳了国内外研究者、教育者的讨论建议后整理,制定了具有国际共同性内容的技术者伦理教育学习教育目标修订版《学习·教育目标2016》,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模块型模型教学大纲,紧密围绕国际教育的新动向继续修订内容。

三、借鉴他国经验以优化我国职业教育学业评价建设的策略

为确保学业评价标准功能的有效发挥,要在我国现有条件下,以推动职业教育规范化管理、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契机,理性借鉴他国共同经验,制定并落实职业教育学业评价标准的具体过程性规划。

1.国家以“两个”一致性为原则构建公共行政执行协同机制,研发职业教育表现标准开发指南。由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所决定,英、德、日三国没有孤立地建设职业教育学业评价标准,而是以学业评价标准建设为基础,实施不同形式的公共行政协同机制,系统建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普职融通以及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衔接,要求国家整体构建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以建构人才成长的立交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求导向型特点要求国家建设具有开发性和发展性特点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据此建立学历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相互沟通的机制,吸引多元评价主体参与职业教育评价,通过教学质量标准来促进学历教育与资格教育的互换,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信誉度。同时,通过“标准”的不断修订和完善,使其与需求紧密对接,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外部的社会需求环境构成一个紧密耦合的共生系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的整体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特点。系统的这些特点及其功能、开发的成本决定了国家从国情出发,以教育标准的一致性和教育与就业政策的一致性为原则,构建不同形式的公共行政协同机制建设教学质量标准体系,进而消除学术资格与职业资格等资格之间的壁垒,提高职业教育评价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之间的契合度。可见,以学业评价标准为基础系统完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

我国在开发职业教育学业评价标准时,关键要广泛搜集国内外能力表现的数据,研究职业能力横向和纵向衔接理论,为从教育衔接和学历与资格互换角度出发统筹设计不同学段学科课程的能力表现标准提供依据,也为统筹制定具有专业性、权威性表现标准的开发指南提供参照。在研发表现标准时,借鉴三个国家的共同经验制定我国表现标准的开发指南。第一,设计理念从学生学业成就评价转向学生学业评价,遵循学业评价标准的设计原则,系统开发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业评价标准。第二,广义的职业教育学业评价标准包括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重点是表现标准中的表现描述、表现水平的准确定位。在表现描述中应用具体的、可观察的、可测量的行为目标表现学习产出,并用专业术语对认知、技能等领域逐项进行水平描述,至少给出合格水平的描述,用评价等级、学分等考试成绩转化手段阐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关系。为推动开发指南的高效运行,建设机构委派相关专业人士对学校认识并落实开发指南进行伴随性指导,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为其修订完善提供依据。

2.国家以完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为核心,健全内外互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依据教学质量监控和国内外调查研究的结果修订完善表现标准。三个国家都了解了国内外不同专业领域人才需求和能力表现标准的发展变化,通过质量监控不断反馈“标准”的实施情况并不断修订完善,以提高“标准”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先进性。当下,我国紧贴国内外先进能力表现标准的变化,以完善外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先导,从宏观层面逐渐完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并引导学校规范建设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进而形成内外结合型质量保证体系,有利于学校以外部监控为动力,自发提高教学质量体系建设的规范性、专业性和先进性。在完善外部质量监控的过程中,国家应充分发挥学业水平测试对学业评价标准的检验反馈功能。在公共行政协同机制的作用下,国家鼓励地方根据学业评价标准,运用现代测量学技术编制、組织学业水平测试,并根据学业水平测试数据分析评价反馈“标准”的实施效果,及时、准确修订完善学业评价标准。同时,国家应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业评价标准开发及修订完善中的主体作用,引导、激励教师参与教学质量标准建设。可以面向教师举办不同规模、层次的研讨会、说明会,通过不同内容形式的有针对性的培训等方式,对教学质量标准进行解释,以便统一认识,有效指导教师明了学业评价标准开发的技术规范要求,着力引导其树立先进的学业评价理念,自主学习并不断提升专业性评价能力,提高自我诊断自主改进的能力,持续建设具有权威性、专业化的教学质量标准。由此,以“标准”为驱动的职业教育规范化管理才能有效推动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为经济振兴输送大量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注释]

①徐岩.丁朝蓬.建立学业评价标准,促进课程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9(12):5.

②沈南山.学业评价标准研究:内涵、范式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1(11):19.

③④雷新勇.学业标准: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必须补上的一环[J].上海教育科研,2009(6):15,16.

⑤⑥闫宁.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研究[D/OL].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2017-07-17].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DFD&dbname=CDFD1214&filename=10

12424414.nh&v=MjMyNDNMdXhZUzdEaDFUM3FUcldNMUZy

Q1VSTDJlWitWdUZ5am1VYjNNVkYyNkhMZTZHdFhOcTVFYl

BJUjhlWDE=.

⑦迟俊.德国职业教育发展与“工业4.0”契合的掣肘、举措与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7(6):43.

⑧Qualification and Component Levels.Requirements and Guidance for All Awarding Organisations and All Qualifications[EB/OL].(2015-09-17)[2017-07-17].https://www.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461637/qualification-and-component-levels.pdf.

[参考文献]

[1]白玲.从QCF到RQF:英国资格框架改革的新取向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6(11).

[2]曹堂哲.公共行政执行协同机制:概念、模型和理论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2010(1).

[3]罗毅.德国更新实施17个职业培训大纲[J].世界教育信息,2015(23).

[4]雷正光.德国职业教育的培训条例及其开发[J].外国教育资料,1999(5).

[5]汪晓莺.德国职业教育考试模式的变革与发展[J].教育评论,2006(1).

[6]Office of Qualifications and Examinations Regulation. Regulatory Strategy Statement[EB/OL].(2015-03-30)[2017-

07-17].https://www.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420231/2015-03-30-regulatory-strategy-statement.pdf.

[7]小林幸人,札野順.「技術者倫理教育における学習?教育目標2016」および「モジュール型モデル?シラバス」解説[J].工学教育,2016(5).

[8]一般社団法人日本技術者教育認定機構(JABEE).学習?教育到達目標の総合的達成度評価について[EB/OL]. (2017-06-30)[2017-07-13].http://www.jabee.org/accreditation/workshop/.

推荐访问: 职业教育 学业 评价标准 启示 经验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