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中国音乐教育史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借鉴价值

中国音乐教育史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借鉴价值

时间:2022-11-14 19:3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中国音乐教育史主要包括古代、夏商西周、春秋、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近现代等时期的音乐教育发展史。准确认识各个历史时期音乐教育的发展情况,正确把握音乐教育史在当代专业音乐教育中的价值,对于推进中国音乐教育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中国音乐 音乐教育史 专业音乐教育

“中国素以‘礼乐之邦’著称于世,有着数千年的乐教文化传统,中国音乐教育的历史发端不比任何一个文明古国晚,甚至更早。”对中国音乐教育历史的深入把握,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音乐教育史在促进当代专业音乐教育发展中的重大价值。

一、中国音乐教育史的发展脉络

1.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称之为原始形态的音乐教育。新石器时代后期已具备产生学校的社会条件。我国学校音乐教育起源于“成均之学”。据《周礼、礼记》记载,“均”即“调”,它是我国传统音乐学中的一个术语和概念。当时的社会现象如大量乐舞和乐器的出现,充分表明“成均之学”是我国音乐教育史上最早的音乐学校。

2.夏商西周时期的音乐教育。

2.1夏商时期的音乐教育。夏代的“痒”、“序”和“校”都是音乐教育的学校,当然教育的内容不仅仅只是音乐。“殷人尊神”、“以乐造士”是商代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比如“尊神”的各种仪式中,就包括唱歌、跳舞、鼓乐等内容。夏商时期,习武为了争战,习乐为了祭祀,乐教受重视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2.2西周时期的音乐教育。西周统治者视“乐教”为“国教”,通过“乐教”的手段来达到“治国安民”的政治目的,形成了“礼乐治国”的教育思想。周代的音乐教育,包括两个部分,即职业音乐教育与学校音乐教育,两者都由“大司乐”主要负责领导和管理。职业音乐教育机构体系庞大,支脉较多,主要包括音乐教育、音乐表演和音乐行政三个大方面。就音乐教育这点来说,它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早的音乐学校。

3.春秋时期的音乐教育。春秋时期的音乐教育主要以儒家的音乐教育思想为正统,而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在音乐教育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对音乐教育的发展所做的贡献包括选编、整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即最早的音乐教科书--《诗经》;创办私学,重视音乐教育,把“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作为6门课程等;主张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

4.秦汉时期的音乐教育。汉代乐府已经具备了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的完整概念:音乐教育的目的明确;有实施音乐教育的教材、师资力量与教学设备设施;师生关系明确,有稳固的教学场所。乐府还担任着搜集、整理民间音乐;创作和填写歌词;改编或创作曲调;编配演唱、演奏音乐作品等方面的任务。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教育。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民间音乐融合发展的时期。传统礼乐发展陷入困境,新型音乐形式不断兴起,如出现了佛教音乐、清音乐等,民族的各种歌舞与曲牌并行发展。此外,科学化乐律理论产生(如何承天《新律》),外来乐器大量引进,形成了较为先进的音乐教育思想(如嵇康的《声无哀乐论》)。

6.隋唐时期的音乐教育。古代音乐教育在隋唐五代时期步入了一个全盛的时期。唐都长安已成为音乐中的“维也纳”,涌现了很多著名的音乐家,如唐玄宗、白居易等。唐代的音乐教育机构和学制构建体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教育机构主要包含中央与地方官学两大类别,以及其余各种各样的音乐职业教育机构,官府音乐教育机构主要有大乐署(太乐署)、鼓吹署、教坊、梨园、小部音声等。

7.宋元明清时期的音乐教育。宋元明清时期的音乐教育,与唐代音乐教育形式基本相同,官学、私学、社会音乐教育无突破性的发展。宫廷音乐教育下降,民间、民族音乐发展。学校音乐教育方面基本是唐代教育体制的翻版,施教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内容大大减弱。宋代视音乐为素质教育,主张发挥音乐教育在人文教育,尤其是人全面發展教育上的作用。明清时期的音乐教育中心,主要存在于田野百姓生活当中,存在于民间教育力量之中,它与官方音乐相比较起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较强的传播力、影响力,能够有效地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

8.近现代时期的音乐教育。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主要包括近代(1840年—1919年)时期的音乐教育,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音乐教育,以及现代(1919年—1949年)时期的音乐教育,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音乐教育。1905年,中国近代第一所女子医科学校,开设唱歌在内的8门课程,标志着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已全面启动。1907年,清政府首次将音乐教育归为小学、初高中和大学的随意科目,并规定“音乐科可置专科教习“,改变了以往音乐教育在学校里不被人认可、不被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重视的现状。1909年,清政府增加“乐歌”为随意科。1911年,清华学堂彷美国学制开设音乐课。学堂乐歌的出现,标着着我国国民音乐教育的开始。学堂乐歌的兴起和发展,有效地引领了社会风尚,有力地提升了国民音乐素质。1930—1940年,教育部对普通学校人的音乐教课、课时进行了多次调整与修改。1942年到1943年两年间,教育部对音乐师范科目、教学时数、课程设置门数、课程教学目标等都做了比较具体的规定,还正式公布了《师范学校及简易师范学校课程标准》,要求各师范院校根据相应的课程标准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二、中国音乐教育史在当代专业音乐教育中的借鉴价值

1.中国音乐教育史是当代专业音乐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一个音乐教育的有为者,应当是一个对由古至今、乃至当代的音乐教育的历史和发展,有较全面了解的音乐学者。对音乐教育史知识的关心,实际上也是在未来音乐教育中,对青年一代音乐人才的教育和培养的关心。”音乐教育史就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国家音乐教育历史发展所形成的有关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综合,包括知识、技能、经验等,对教师音乐素质的提升和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能够起到文化滋养和促进发展的作用,是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坚实基础。

2.中国音乐教育史能够帮助当代专业音乐教育者认清自身价值。教育就是发展人、引导人、帮助人实现全面发展,就是帮助人充分地发现和利用自己的价值,从而为人生赢得更多出彩的机会。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能够充分调动人们的复杂情感要素,是一把能够开启人们情绪兴奋的钥匙。而中国音乐史包含的不仅仅是一段历史、一段知识、一段回忆,还包括一种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能让我们自我从历史的角度去审视自我,举一反三或潜移默化地去认知自己的身份、地位、价值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度,对自我的满意度等。

3.中国音乐教育史能够提升当代专业音乐教育者与学习者的学科修养。音乐教育史能够让人们全面深入地了解到学科发展的背景、线条、形势、影响因素、发展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进一步发展的各种挑战等等,还可以从横向的视角,比较中外音乐教育发展的不同,全方位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和音乐艺术修养。对中国音乐教育史进行仔细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可以读史明智、读史养心、读史怡情,可以培养人们对整个音乐教育有个系统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为当代音乐学习者和教育者奠定相应的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

4.中国音乐教育史是当代专业音乐教育一流学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从古至今,当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发生重大变化之时,这个国家或社会的音乐教育也必然会在体制机制上、观念理念上、教育方式方法和各种途径载体上发生深刻而明显的变化,体现最为明显的就是中国音乐教育史学的不断变革和发展。近年来,国家提出了要抓实推进高校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双一流”建设,当代专业音乐教育作为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方面,必然要求建设一流的音乐艺术学科,而中国音乐史学科建设必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1]马东风.中国音乐教育史的学科性质与研究现状[J].中国音乐(季刊),2011年第4 期.

[2]修海林、秦润明.关于中国音乐教育史研究与教学的提纲[J].中国音乐(季刊),2010 年第 2 期.

作者简介:鲁文娅(1990.10—)女,湖北鄂州,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科教育(音乐)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推荐访问: 教育史 借鉴 中国音乐 音乐教育 当代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