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加工制品业是湖北省的支柱产业。2014年,湖北省采矿业及相关原材料加工制品业总产值为10600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43394亿元的24.4%。此外,湖北省生产的磷矿和水泥是其出口创汇的主要矿产品。
虽然湖北省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但是煤炭、石油、铁矿等大宗矿产资源缺乏,供给严重不足,严重制约了湖北省经济和产业发展需要。如表2所示,2014年湖北省的煤炭和石油自给率分别为9%和3.5%,供给缺口非常严重,能源生产无法满足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能源供给主要是从其它省份引进,导致能源对外依存度过高,不利于湖北省经济发展。
(四)“三废”排放量不断增加,环境压力较大
湖北省在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也逐年增加。如表3所示,从2004年到2014年的十年间,废气排放总量从0.88亿吨增加到2.17亿吨,增加了1.47倍。废水排放总量从22.36亿吨增加到30.17亿吨,增加了35%。固体废弃物的生产量从0.37亿吨增加到0.8亿吨,增加了1.16倍。这些数据说明湖北省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不断增加的三废排放量导致湖北省的环境污染严重,环境压力较大。湖北省近十年的空气质量不断下降,雾霾天数增多,患呼吸道疾病的人数不断增多,严重影响到市民的身心健康。被污染的河流和湖泊数量增多,水质下降,影响人们的日常饮水安全。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导致土地污染,某些地区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农作物产量下降。这些环境问题将阻碍和抑制湖北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湖北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三大产业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产业结构也经历了曲折复杂的演变过程。总体而言,湖北省产业结构由改革初期的“二、一、三”结构,变化成2000年的“三、二、一”结构,再演变成2014年的“二、三、一”结构。1978年,湖北省的三大产业比重为40.4∶42.1∶17.2,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经济结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2000年湖北省的产业结构变化为18.6∶40.4∶40.7,首次出现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比重的局面。但是从2004年开始,高耗能、高排放的第二产业产值又超过低能耗、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并一直保持到现在。2014年湖北省三大产业比重为11.6∶46.9∶41.5,而当年全国的三大产业比重为9.2∶42.6∶48.2。
与全国相比,湖北省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仍然偏高,第二产业比重适中,第三产业比重有待提高。具体而言,湖北省的产业结构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第一产业比重偏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
2014年湖北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为3176.8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1.6%,比全国的9.2%高出2.4个百分点。从内部结构看,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副,其中湖北省传统农业占了50.6%,畜牧业占26.2%,两者合计超过75%,说明湖北省的第一产业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传统农业结构比较明显。
湖北省作为全国农业大省,是全国粮食、棉花、油菜的主产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很快,但是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2014年湖北省农作物播种面积为811.2万公顷,其中机械播种面积为209.1万公顷,只占总面积的25.7%,其余74.3%的农作物面积仍靠人力播种。机械收获面积为417.9万公顷,占总面积的51.5%,仍有近一半的农作物收割靠人力完成。2014年机械排灌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重为60.9%,农业现代化、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此外,农业占用劳动力数量较大,就业比重较高,2014年湖北省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数为865.2万人,占全省总从业人数3688万人的23.4%。占23.4%的人口只生产出9.2%的产值,说明农业劳动效率非常低下。农业劳动力闲置情况也较为严重,农村劳动力资源利用不充分,向其它产业转移受到限制。在耕地资源稀缺、土地质量恶化的情况下,提高湖北省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显得非常重要。
(二)第二产业中高污染、高耗能的重工业占比过大,高技术产业占比偏小
湖北省作为中部六省的龙头,工业基础牢固,门类比较齐全,发展较为迅速。2014年湖北省工业总产值为4.34万亿元,其中重工业产值为2.8万亿,占比达到65%。湖北省总产值较高的重工业包括汽车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等。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属于高污染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在所有行业中排在前列。而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对矿产资源的依赖较大,且这些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这些对湖北省的支柱产业除了汽车制造业外,都是受环境、资源约束比较严重的行业。此外,湖北省的工业发展仍然停留在粗加工制造层面,高附加值、高技术行业的产值占比偏小。
(三)传统第三产业占比较大,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
2014年湖北省第三产业总产值为1.13万亿元,占全国第三产业总值的3.7%,低于第一产业(5.45%)和第二产业(4.74%)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因此,湖北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还非常大。从内部结构看,湖北省第三产业中产值较高的行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教育、交通运输及仓储、房地产和金融行业等。其中交通运输和仓储业、批发和零售行业都是传统生活服务型行业,也是二氧化碳排放量较高的行业。而新兴服务业如房地产、金融、信息技术与服务等都是低碳行业,这些行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占比却不是很高,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段差距。因此,利用湖北省的教育人才优势,大力发展低碳新兴服务行业是解决湖北省资源环境约束最重要的突破口。
湖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策略
经济发展为人民带来巨大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紧张、就业竞争压力大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为实现湖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减少污染大、能耗高的重工业的发展,将发展重点转向能耗低、对环境污染小的低碳行业,而这些低碳行业基本上都属于技术含量高、知识人才密集型行业,比如现代农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金融保险业等。因此,应利用湖北省现有的良好农业基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完善的产业基础,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最终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为“三、二、一”型
现在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都是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二产业结构为辅的“三、二、一”结构类型,我国也基本实现这一结构形式。但是由于湖北省的农业地位和重工业传统导致第三产业发展有所落后。为了摆脱资源的限制、减少环境压力,第三产业中的很多新兴服务业主要是知识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对资源没有依赖、对环境没有污染,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才是摆脱资源环境约束最重要的突破口。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形成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第二产业为辅助的“三、二、一”产业结构类型是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加大资金和技术扶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湖北省应立足于自身实际,巩固农业大省地位,争取做农业强省。大力发展集约型第一产业,如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优化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并促进林牧渔产品的深加工行业发展。将农业技术研究与产业结合,开发畜牧业新品种,发展高效型生态水产养殖业和水产品的深加工业。在农业内部,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等优势,种植优势粮食作物和高效经济作物,实现种植业高效发展。例如建设江汉平原优质水稻区,建立鄂东北、鄂中北优质油菜区,建立武汉市周边蔬菜种植区等。
政府需要加大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在现有减免农业税的基础上,给予农村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加大对农药和化肥使用知识的宣传,将种植、养殖的新技术新方法送到农村,对农民开展定期的病虫害防疫培训。在农村建设村级图书馆和阅览室,用知识和技术武装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开展农村金融,发展乡镇银行,为农民的生产活动提供贷款保障。建立农村合作社和大型农场等生产模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农业现代化。
(三)调整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发展低碳环保工业
湖北省的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等重工业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排放。当然,这些行业的发展保证了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的实现。但是以牺牲环境和消耗资源为前提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必须调整第二产业内部结构,重点发展汽车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限制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制品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造业。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光谷高新技术产业群,形成集聚效应。大力发展沌口、十堰汽车产业城,从而弥补因限制高污染和高耗能行业而带来的经济下滑状况。同时,加大对新能源清洁能源研发的投资力度,并将其推广应用到工业部分中,实现低碳环保工业的发展。
(四)加强人才培养,大力发展新兴服务行业
限制以高排放为特征的传统服务行业的发展,大力发展金融、信息和旅游为主的新兴服务行业,这些新兴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湖北省是教育资源大省,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制定优惠政策将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留在湖北,并为湖北的经济发展做贡献。目前,湖北省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普遍存在职业素质低、服务意识薄弱等问题。加大人才培养与第三产业的对接力度,并采取在职培训、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培养对接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服务人才。
湖北省现在面临的资源稀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本质上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占据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而低碳环保且关联性强的新兴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导致经济的不可持续发展。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湖北省发展“两型社会”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姜霞.湖北省服务业发展的形式研判及对策探讨[J].价格月刊,2011(11)
2.苏娜.中部崛起背景下提升湖北省核心竞争力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8(3)
3.胡宝臣.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
4.何雄伟.资源约束下江西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路径选择[J].企业经济,2012(11)
5.杨静.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现状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2(4)
6.邝元成.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J].特区经济,2008(1)
7.戴越.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学术交流,2014(2)
8.贾晓娟.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两型社会产业结构调整[J].理论月刊,2008(3)
推荐访问: 湖北省 产业结构调整 约束 环境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