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从静载荷试验论单桩复合基础在工程中的作用

从静载荷试验论单桩复合基础在工程中的作用

时间:2022-11-15 14:5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采用单桩复合基础对地基进行处理,不仅施工速度快且经济。本文结合具体工程,从静截荷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了单桩复合基础在处理地基的优点。

关键词:静载荷试验,单桩复合基础,桩基础,承载力标准值

1.前言

现代生活中,土地使用成本越来越高,使得建筑物的高度不断增长,建筑物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因此对建筑物的基础形式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部分地区土质以软体土质为主,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才能满足建筑物基础施工的要求。地基处理是指为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桩基础由于具有抗震性能好,沉降量小和承载力高,可以解决部分软体土质的承载力的优点,在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静载荷试验可以得到明显的结论。

2.工程概况

某小区位于平原地区某县南部,建设19#住宅楼,住宅楼主体11层,地下车库1层,框架结构,拟用天然地基作为住宅楼的建筑基础,设计天然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40kPa。建设场地地层构成自上而下依次为:杂填土、粉土粉质黏土、中粗砂、粉质黏土、中砂、粉质黏土。

3.浅层平板载荷试验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目的是确定天然地基的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方法是执行试验执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的标高与设计基础标高一致,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载荷法检测,采用刚性承压板为0.50m2,最大预估加载量为480kPa。 设备安装示意图见图1,试验所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如表1所示。

图1 载荷板试验示意图

表1 19#楼各试验点的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表

根据上述列表可以得出,19#住宅楼的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50kPa。此场地天然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未达到240kPa,不能满足地基基础承载力要求。

4.处理方法及补救措施

由于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住宅楼设计要求,施工方采取部分粉质黏土置换碎石回填施工,采用质地坚硬的0.5-1石屑进行分层回填,最后用压路机往复碾压密实,使置换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能满足设计要求,通过二次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得出结论,碎石密实置换处理后地基承载力得到提高,承载力特征值为210kPa,但是仍不能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经过委托方和设计方论证研究决定,工程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代替天然地基进行地基处理,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5.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单桩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和部分杂(素)填土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这些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而形成增强体,由增强体和其周围地基土共同承担上部荷载并协调变形的人工地基。复合地基有两个基本特点:(1)加固区是由增强体和其周围地基土两部分组成,是非均质和各向异性的;(2)增强体和其周围地基土体共同承担荷载并协调变形。前一特征使它区别于均质地基(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均质地基),后一特征使它区别于桩基础。

单桩复合地基检测方法及检测依据是采用堆载反力装置,用油压千斤顶以慢速维持荷载法加卸载,用精密压力表控制荷载示值,用百分表测量各级荷载作用下承压板的沉降量。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桩长10m,布桩形式采用正方形布桩,桩间距为1.50m,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20kPa。承压板采用直径为1.50m面积为2.25㎡的正方型钢板,最大加荷值为440kPa。表2给出了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表2 19#楼各试验点的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表

注:s为沉降量;d为刚性承压板直径

根据上述列表可以得出,19#住宅楼的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20kPa,此场地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以满足住宅楼地基基础承载力要求,保障基础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6.结论

通过实例证明,经过桩基加固处理后的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得到明显增强,土体抗剪强度和土坡抗滑能力也得到明显改善,由此得知桩基础具有承载力高、改变软体土质、沉降小而较均匀的特点,可以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地质条件不同类型的工程,在将来基础施工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大钊.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陈希哲.土力学与地基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龚晓南.地基处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史佩栋.桩基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推荐访问: 载荷 复合 试验 作用 基础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