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的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建筑标准和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近年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建筑项目的综合经济效益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提高建筑标准完善建筑功能、加强对建筑质量的管理和监督和优化建筑节能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论述了如何提高目前建筑项目经济效益且提出几点有效措施,希望可以给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建筑工程;经济;效益
1. 引言
前段时间,我在论坛上看到一个关于“旧城改造”的帖子,有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某权威人士提到,在未来15 到20 年我们至少还有一半以上的住房要拆了重建,1979至1999 年修建的房子还可以存在10到15 年。这个观点一提出就得到很多业内人士的认可,与此同时引起了社会的热议。我国上个世纪的建筑普遍都存在着标准低、功能简陋和建筑质量水平低等问题,从而导致其经济效益日差,并很快就要成为淘汰品。所以,面对我国国情(人多地少、人均资源匮乏),如何延长建筑项目的寿命周期,如何提高目前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是现今我们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2. 如何提高建筑项目经济效益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产业中的重要支柱,因为其产值占GDP 比重比较大,产业关联度也比较高。有关数据述明:我国的建筑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次于农业、工业、商业,成为了我国的第四大产业部门。由于我国以前的建筑产品普遍存在经济效益偏低,同时面临着重拆重建等情况,所以,我们要在新形势下,要大力提升建筑项目的效益,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多贡献。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际,从下列几个方面来探索如何提高我国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
2.1 完善建筑功能,提高建筑标准
房屋的构筑物的总称是建筑物。要把建筑物的适用性、可靠性、耐久性和美观性等各项要求作为建筑标准,要把更加完善的建筑功能,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因此,建筑企业的各类建筑标准的制定和不停更新,将会成为建立完善建筑功能和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基础。
(1)建筑企业制定标准,完善建筑功能
建筑物的生命是由工程质量决定,建筑企业要确保建筑物的施工质量,要完善好建筑功能,需要制订计划管理、物料管理、工序管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和机具管理等各项管理标准。这些技术和管理标准,不仅仅是设计、勘察和施工企业据以生产的标准,同时也是国家据以进行质量监督检查的标准。标准的实施,可以提高企业在国内外竞争中的优势,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建筑企业不断更新标准,完善建筑功能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前的建筑标准已远远不可以满足当前的实际工作需要,编修颁发建筑标准的工作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要不断充实和更新,这样才能确保建筑经济效益,为完善建筑功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加强对建筑质量的管理和监督
2.2.1建立建筑质量监督体系
要相关单位互相配合来提高建筑经济效益。如果仅仅是靠制定各项建筑技术和管理标准来提高建筑经济效益,那么不会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因为我们还需要对这些标准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2.2建立建筑质量保证体系
强化建筑质量的保证体系,建筑质量的保证体系是指在建筑物设计、规划、施工、维修的过程中展开全面质量管理。对建筑物的规划设计、现场施工过程和各类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生产,需要制定质量的检查、验收、鉴定和评比制度。建立相关的监督、审查、检测机构,按照建筑标准,代表政府对建筑物和建筑构配件、设备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此做法可以改变以前对工程质量事后检查的消极方式,从而做到生产过程中的积极控制。
2.2.3加强对建筑材料质量的管理和监管
很多企业提出了合理的节约材料,并控制材料的费用的方法,此方法可以减少工程成本,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意义。
(1) 切实加强材料监管的内容
a 建立一套评价和重新评价材料供应方的程序,做法是在物资采购之前要对材料供方作出全面评价。供应方应该保证具有满足采购要求的能力,主要有完善的质量体系的“质量水平”、“技术水平”、“检验水平”及满足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环保要求。足够的生产能力(主要包括产品的系列规格、定制生产能力),充裕的供货能力,产品符合使用要求同时具备一定的存储能力、运输能力、资金结算条件和合适的产品价格等。
b 保证物资的采购计划做到准确无误以及采购合同无漏洞。
c 要严控采购成本,主要包括水泥砂石、钢材等建筑工程用材。
d 严把材料进场验证关。
e 要注重材料搬运和储存管理工作,项目部要根据物资的形状、质量特性和种类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搬运设备或方式。物资在施工搬运的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到材料不损坏、不散失,还要保证材料质量不受到影响,同时保护好材料原始标识。如果材料在搬运过程交接中发生缺少或者损坏情况时,要通知项目部维持好原状,立即通知相关单位人员并做好记录。
f 强化物资的发放管理。
(2)材料监管重在管理质量
材料的质量管理是确保施工和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对项目工程来讲,各个岗位、每个人都要重视经济效益,只有加强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增强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改进管理措施等方面,才能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只有对材料加强管理,尽可能做到减少成本,提高效益,才会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建筑市场的大潮中跃上新的台阶。
3.优化建筑节能
发展和推行节能建筑。之所以称之为节能建筑是因为其施工过程中使用了节能材料,节能建筑往往初期投资会增加,从而增加建设费用。如果从长期考虑,依靠优化建筑节能可以提高效益。
(1)如果从能量效率问题上进行分析,可见节能建筑是有着丰厚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在规定的年限内回收节能投资经费。另外,在节能投资和节能收益平衡之后,那么节能建筑就会进入纯收益期,从而节约大量的费用。
(2)如果从规划设计角度上来分析,节能建筑能降低取暖系统建设与锅炉供热设备的投资,建成使用后还能减少能源支出和降低运行管理经费。
4. 结束语
文中讲到了在加强对建筑质量的管理中建立建筑质量监督体系、建立建筑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建筑材料质量的监管等内容。建筑物它是一种复合产品,是由各种建筑构配件、建筑设备、建筑材料在现场构建而成的,通常会关系到几十甚至几百个生产单位。为了组织建筑产品的社会化生产、商品化供应,必须运用模数化、定型化、体系化、综合化等方式,在严密分工、广泛协作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建筑标准,完善建筑功能,就成为提高建筑项目经济效益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世威. 建筑经济效益与建筑标准[J]. 建筑经济. 1985(03)
[2] 丁小群. 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研究分析[J]. 华章. 2010(02)
[3] 吴德绳. 推进采暖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为建筑业提供技术支撑[J]. 中国住宅设施. 2011(01)
[4] 田敬爱,王仕荣. 生产“七分头”砖并不难——答赵哲然同志的呼吁[J]. 中国建材. 1984(03)
推荐访问: 经济效益 建筑工程 策略 提高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