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生猪适度规模生态养殖模式探讨

生猪适度规模生态养殖模式探讨

时间:2022-11-18 13:5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通过适度规模养殖和生态饲料技术控制猪粪尿排泄物的总量,猪粪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在鱼塘里种植莲藕,鱼塘里养殖黑鱼,鱼塘里的淤泥再用来种植牧草,牧草再用以养鱼养畜。这种生态模式,可提高育肥猪增重8-11%,水产养殖效益每亩提高1.9倍,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关键词】生猪;黑鱼;莲藕;适度规模;生态养殖模式

随着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环保意识、健康意识的增强,20世纪70年代末发达国家提出了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概念,并通过极廉价能源和大量政府农业补贴来实现。80年代初,中国生态农业模式出现并因适合中国国情而迅速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养殖是2l世纪畜牧业发展的新模式,是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目前生产中应用的生猪生态养殖模式主要有猪禽结合型,集约化、多元化的种植、养殖与沼气工程相结合型,种养结合的生态立体开发型等三种。其工作原理是,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和物质流的循环规律,将养殖、种植、能源、环境综合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生猪生产某一环节的产出作为另一生产环节的投入,使系统中的物质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循环利用,将生猪的开链式生产变为闭链式生产,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预防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本文主要探讨一种生猪生态养殖新模式:生猪-黑鱼-莲藕-草,通过适度规模养殖和生态饲料技术来控制氮、磷及猪粪尿排泄物的总量,猪粪经过无害化处理(堆肥发酵)后种植莲藕,莲藕种植在鱼塘里, 鱼塘里养殖黑鱼,鱼塘里的淤泥再用来种植牧草,牧草再用以养鱼养畜。这种模式与其他模式不同之处在于,一是通过规模和营养调控技术来控制排泄物的总量,二是不需要建沼气池,节约成本,三是养鱼与水生蔬菜种植相结合,而且选择的都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品种,经济效益显著。

一、生猪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

1.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技术应用 适度规模养殖是养殖业污染减量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所谓适度规模,就是在一定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生产者所经营的猪群规模,不仅与劳力、生产工具条件等内在环境相适应,而且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市场供求状况等外部环境相适应。生产者能把生产诸要素合理地组织起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资金生产率和猪群生产率,达到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笔者根据现有水面、劳力、资金、水产养殖种类、规模等因素确定生猪养殖规模为每批次500头,每年3批。

2.生猪生态饲料的应用 生态饲料是生态养殖的前提和基础,饲料安全就是食品安全

根据育肥猪(60~90kg)的营养需要和生态饲料的要求,设计3种不同蛋白质水平(13%~11%)、不同植酸酶、氨基酸添加量的日粮,对长×姜二元杂交猪进行为期45天的育肥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11%的试验组日增重比蛋白质水平为13%的对照组提高8.5%、11.21%,差异极显著,饲料利用率提高,成本下降,经济效益提高。

3.猪粪资源化利用技术应用

將新鲜的猪粪或加入饲料、饲草的猪粪在水泥地上或塑料布上堆积成20~40厘米高的堆,经过4~96小时(视环境温度),堆内温度升到60~70℃即可完成发酵灭菌过程。利用自然发酵法处理猪粪便,即利用好气微生物,控制其活动的水分、酸碱度、碳氮比、空气、温度等各种环境条件,使之能分解粪便及垫草中各种有机物,并使之达到矿质化和腐殖化的过程。这种方法比厌氧发酵(沼气化利用)法要经济、实用得多。

二、黑鱼高效养殖技术应用

黑鱼为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名贵鱼类,有“鱼中珍品”之称,其营养十分丰富,售价昂贵,畅销国内外。

1.养殖前的准备

土池塘、水泥池等均可,水深要1米~2米,给排水设备齐全;水质要求无污染,水质宜中性或弱碱性;放养前用生石灰对鱼池进行消毒;在池周边须设40~60厘米的网栏等防逃设施。

2.鱼种放养

鱼种要规格一致,无伤无病,3~4月份放养,下塘前必须严格消毒,用2.5%~3%的食盐水或0.001%的漂白粉液浸洗鱼体15~20分钟。放养密度,每亩投放黑鱼苗约30公斤(6尾/kg)。

3.投喂饵料

黑鱼饵料有动物内脏及各种海淡水小鱼小虾等,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其配方为:绞碎的杂鱼虾糜70%、豆粉20%、酵母粉5%,多维素矿物盐、促生长剂和抗菌素等5%。投饵要遵循“四定”原则,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日投饵两次,投饵量为鱼体重的5%~7%,以多数鱼吃饱为准。

4.日常管理

①巡塘,早晚巡视鱼塘,观察鱼的摄食、活动、水质变化,有无浮头预兆等,有无病鱼等,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②换水,黑鱼每天摄入高蛋白饵料,池水中氨的浓度较高,特别夏季水温高,水体很容易变坏。为此需要及时更换水体,一般每周换去1/3,半个月换去4/5,具体看水质的变化灵活掌握,有条件的地方,最好保持微流水养殖,养殖期间水温以不高于30℃为好。③防逃。随着黑鱼逐渐长大,跳跃能力增强,因此池埂离水面高度一般应大于50厘米,进排水口要安装结实的防逃网。

5.疾病与防治

黑鱼栖息环境极其广泛,适应性强,抗病力强,一般很少得病,但也可因饲养密度、水质、天气、饲料等原因而发病,主要有以下几种病,水霉病:可采用10ppm的孔雀石绿或3~5%浓度的食盐水溶液浸洗;肠炎病:在100公斤饵料中拌入34克呋喃唑酮(痢特灵)日投喂二次,连续3天;粘孢子虫病:用0.2~0.5ppm浓度的90%晶体敌百虫治疗。

三、莲藕高效栽培技术应用

莲藕,为睡莲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根据莲藕对水位的适应性可分为浅水藕和深水藕两种生态类型。浅水藕适合水位10~20厘米,最大耐水深度30~50厘米。深水藕适合水位30~50厘米,最大耐水深度1~1.2米。

1.藕田选择

宜选择避风、水流平缓、水位稳定、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栽藕前每亩施猪粪 4000kg。

2.藕种选择

选择新鲜、完整无缺 (防止泥水灌人,引起腐烂)、具有2节以上、单支重达250g以上、芽壮、无病虫害、后把粗短的大藕,并根据水层不同选择种藕,浅水层选择大紫红、苏州花藕、鄂莲一号等品种,深水层选美人红、小晴红、鄂莲四号等品种。

3.种藕移栽

种用藕宜留在原田内越冬,临栽前随挖、随选、随栽,以防叶芽失水干枯。如需从外地较长距离引种,种藕必须带泥,贮运时堆高不宜超过0.8m,堆底和堆顶铺盖洁净的稻草或草帘,并浇水保持湿润。栽藕密度掌握早熟种比晚熟种密,田藕比塘藕要密,早收比晚收要密。早熟品种行距1.2m,穴距1.0m,每穴栽植种藕 2个;晚熟品种行距 2.0~2.2m,穴距1.0~1.1m,栽植时各行栽植穴交错排列,种藕顶芽稍向下斜插入土,藕头入土 8~1lcm,后把节上翘,与地面成20度角,以利于提高种藕温度,促进发芽。

4.追施肥料

莲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一方面来自莲叶的光合作用;另一方面来自于土壤,而土壤中原有的肥料有限(包括基肥),随着植株的生长发育会愈来愈少,尽管鱼的粪便和残饵可为藕提供一定量的养分,但与藕的生长需求相比是很少的,因此必须及时追肥。一般莲藕种植应追肥 3次,第 1次在立叶开始出现时施用,每亩施腐熟粪肥 900~1200kg或尿素 12~16kg;第 2次在 5~7片立叶时,亩施尿素 18~20kg、过磷酸钙 14~18kg、硫酸钾 15~18kg;第 3次在终止叶出现时,每亩施粪肥 1600~1800kg、钾肥 40~50kg。选择晴朗无风天气,清晨露水干后施肥,追肥时放干田水,以便肥料吸入土中,施肥后再灌水至原来深度。但在黑鱼塘里种植莲藕,施肥、追肥方式和数量应结合黑鱼养殖灵活掌握,首先要保证黑鱼的正常生长。

5.防治病虫

主要病害有莲根腐烂病、褐斑病。莲根腐烂病可用 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防治;对发病藕田必须间隔4年再种。褐斑病可用50%多菌灵 600倍液喷雾防治。主要虫害有莲食根金花虫(地蛆)、莲缢管蚜等。可用敌百虫、溴氢菊酯或功夫菊酯等防治。

6.采收

早熟品种在大暑到立秋收获,晚熟品种在白露至霜降收获。采藕时找准终止叶和后把叶,两叶之间的方向即是荷藕,掏空瘀泥即可取藕。

四、经济效益分析

1. 收入

2个鱼塘面积约50亩,4月份投放鱼苗,11月到次年1月捕捞,共捕捞黑鱼9045kg,平均售价22元/kg,实现销售收入198990元,平均3979.8元/亩。

莲藕从10月份开始采收,到12月份结束,50亩鱼塘共采收莲藕89430kg,平均售价3元/kg,实现销售收入268290元,平均5365.8元/亩。收入合计467280元,平均9345.6元/亩。

2.支出

黑鱼苗成本:28元/kg,50亩为共投放1587kg,计44436元;饵料成本:共投喂动物内脏及各種海淡水小鱼小虾等18200kg,约4元/kg,计72800元。

种藕成本:50亩共栽种6400kg,单价5元/kg,共计32000元;人员费用:2人10个月,1200元/月,计24000元;水电费用:计3100元;药费:计1060元;肥料费用:无。成本合计177396元。

3.效益

50亩水面共实现销售收入467280元,平均9345.6元/亩,获得纯收入289884元,平均5797.7元/亩。

五、小结

这种“生猪-黑鱼-莲藕-草”生态养殖新模式,可提高育肥猪增重8-11%,水产养殖每亩可实现销售收入9345.6元,利润5797.7元,比通常的水产养殖效益2000元/亩高出1.9倍,大大提高种养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娟,沙文锋,陈启康,等.畜禽生态营养及生态饲料的研究应用[J]. 管理观察,2010,(2).

[2]卢凤君,刘晓峰,彭 涛,等.”五类”生猪养殖模式的比较分析[J]. 中国畜牧杂志,2007,43(24):11~15.

[3]唐现文,张响英,谢献胜.控制畜牧业污染的技术措施与健康养殖模式探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7,(7):113~114.

[4]郑卫军.黑鱼成鱼的养殖技术[J].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8,13(4):38.

[5]田晓明.莲藕的标准化栽培规程[J].上海蔬菜,2008(6):53~54.

基金项目:南通市科技创新项目:生猪适度规模生态养殖技术应用研究(AL2009003)。

作者简介:

沙文锋(1962-),男,江苏如皋市人,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畜禽饲料、饲养研究。

推荐访问: 生猪 适度 养殖 探讨 生态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