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罗福广等,2016),因此越来越多学者针对鱼体各组织中重金属总量的测定、重金属在鱼体中的结合形态、重金属在鱼体内的积累规律及重金属对鱼类的急性毒性等内容开展了相关研究,旨在为渔业环境监测及鱼类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1 重金属进入鱼体内的途径
重金属在鱼类体内的富集情况与其进入鱼体的途径密切相关,主要包括鳃呼吸、消化道吸收和体表吸附等途径。鳃作为鱼类的主要呼吸器官,是吸收不同形态重金属的主要途径。鳃上有大量毛细血管分布,最易接触和吸收有毒物质,如直接吸收溶解于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再经血液循环运输到身体的各组织器官(刘洪伟等,2005);但胡勤海等(1996)曾研究发现,草鱼鳃仅吸附游离的Cu2+和部分颗粒吸附态Cu,其他络合态Cu则不能被鳃直接吸收。水体或食物中的重金属可在鱼类摄食时通过消化道进入鱼体内,并在不同部位富集,即从食物相摄取重金属是许多水生动物体内重金属积累的主要来源。此外,鱼类具有皮下层吸收外源化学物质的功能,重金属可通过鱼类体表与水体间的渗透交换作用进入鱼体内(尚晓迪和何志强,2009)。
推荐访问: 胁迫 研究进展 鱼类 重金属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