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水电站库区生态保护与恢复

水电站库区生态保护与恢复

时间:2022-11-18 17:5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纵观当前的水电站库区,它存在水土流失产业基础薄弱、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受阻碍等问题。为此,一方面我们可以大力建设水源涵养林及其空间配置优化,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修复退化生态系统,积极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的规模化生态种植。另一方面,要针对库区及其附近生态整治技术模式和体系进行创新,有效保证库区生态环境及其水质的安全性,同时给出强化库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应对方案。

关键词:库区;植被保护;生态修复

0 引言

针对很多水电站大坝已蓄水发电运行,库区生态保护有很多问题存在。本文以水电站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及其恢复为对象进行探索与分析,并针对水电站库区、生态建设以及林业建设的调查探索工作,并给出加大力度进行生态保护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以及生态模式造林的对策,从而有利于水电站库区的经济发展以及生态保护建设。

1 库区植被保护存在的问题

1.1 没有合理的保护开发规划

要进行库区保护开发规划,是要确定库区规模、性质以及发展方向,实现库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合理规划运用库区土地,针对空间格局以及各项建设所作出的详细部署进行规划协调。目前我国水电站库区的经济一般都比较落后、地形相对复杂、土地垦殖系数很高,生态环境问题正在严重困扰着库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因此,我们有必要去建立健全的库区保护规划,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库区的发展的长久性、稳定性、安全性,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1.2 植被水土流失日趋突出

水电站库区通常自然生态环境脆弱,以山丘陡坡为主,近几年,当地群众为了利益,把相当一部分林地采伐后种植经济作物,造成了林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特别是在一些区域乱砍滥伐屡禁不止,将造成植被的次生化和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对水资源有很大的影响。

1.3 水质安全受到威胁自然景观与地质景观受到影响

如今,众多水电站库区上游都有一定的工业生产企业存在,这些企业是工业废水的主要来源。企业排放大量工业废水是地表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同时,库区流域人们过度开发渔业资源,导致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的情况出现。另外,水电站库区流域每一年都会有大量生活垃圾出现,尤其是被遗弃了的一次性用品。当水库蓄水后,其各项工程建设会影响到库区的地质结构,江水的侵蚀性影响也会出现,也许会导致一些山体滑坡、危岩崩塌、新滑坡体形成。

1.4 产业基础薄弱,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由于历史、地理、自然等方面的原因,水电站库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很多,虽经水电站移民建设和国家扶贫政策投资后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但库区内农村行路难、用水难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部分地方的问题还很突出。从道路交通看,库区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覆盖能力有限,晴通雨阻时有发生,同时库区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缺乏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运用科技的水平低,无论是在家从事农业生产或外出务工都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收入增长缓慢。

2 对策与建议

2.1 合理规划,充分贯彻落实生态恢复措施

充分考虑到水电站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一步步地建设近期、中期、远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以及工作重要内容。在政策方面以及应对措施方面,做好应急准备,深入实施科学论证,有条不紊的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与此同时,要抓好保护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两方面工作,将保护置于首位。同时,要把以区划为核心区的范围内的森林当成护岸林,实施严格的保护管理工作。大力开展陡坡地治理、退耕还林等工作,低于25%的非林地要结合实际状况以及其他规划适度实施开发利用,而超过25%的非林地则应更改为林地进行管理。

2.2 开展水电站库区植被恢复,多种模式造林

以林业为主体,改善生态环境为核心,产业发展为重点,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主要抓好库区两岸生态恢复工程,可通过退耕还林、陡坡地治理、植被恢复、防护林建设、财政造林补贴、封山育林等造林项目和农村能源建设,实现库区森林覆盖率、植被绿化覆盖率在原有基础上有大幅度提高。针对水电站库区流域特征,确定坡面生态公益林模式、侵蚀管沟水土保持功能为主的水源涵养林模式、山地经济林模式、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坡地生产为主的水源涵养林模式等适宜库区高效水源涵养型植被空间结构的配置模式。从本地物种组成中筛选出包括乔木类、灌木类、藤本类、草本类等固土护坡能力强、可用于水源区植被重建和恢复的水土保持植物,种植要以乡土植物为主。

2.3 监测先行,项目引导,加强水质的综合治理

围绕水电站库区水质预警预报、水源涵养林建设、人库支流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库湾水面污染控制以及流域生态环境管理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研究,优先安排建立健全库区水质预警预报及监测子系统,加大企业和农业面源污染和水污染监测治理力度,坚持把水环境保护与治理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加快推进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水库蓄水后生态变化规律研究,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教育手段等综合措施,抓好库区流域企业节能减排,严格控制落后产能向库区转移。逐步实现库区所在县区库区乡镇及村组生活污水处理,固体垃圾及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大气质量达国家优良标准。另外,抓好试点示范工程,强化重点支流防治。主要是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狠抓集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确保其达标排放;加强工业污染及流动污染源治理与监督管理,加大工业污染源的全面达标排放管理力度等。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保护意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开展库区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让人们了解库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增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共识和支持,促使广大群众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的观念,自觉地减少和防治水质污染,积极参与水质安全保护,促进库区水质环境良性发展。

2.4 积极建设库区新型产业体系,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一方面要确保并改善基本农田的质量水平,促使农田增加,坡地应该更改为梯田,要在治理与保护的大前提下实施坡耕地的改造和开发利用。坚持贯彻落实高效集约化原则,确保粮食的安全性,使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另一方面,要构建高效生态农业,促进库区经济,高效优质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使之逐步变成库区农村经济产业的主体。大范围推广滴灌等领先的农业科学技术,增加这方面的投入,以正面积极的态度生产生态有机粮食,发展多种经营方式,有效提升单位面积耕地的质量水平与产量。此外,要确保库区水域面积充足,殊不知库区水域是网箱养鱼与水产养殖的理想场所,在确定模式方面,要追求利用的高效化、集约化以及特色性,促使水域与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的全面提升。要结合农林牧副鱼之间的内在联系,朝着规模化、综合化、产业化、基地化的方向不断发展。要大力对库区的旅游业进行开发,把库区建设成旅游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旅游场所,大力建立库区新型产业体系,有效促进库区经济的可持续、迅速、长久发展。

3 总结

水电站库区植被保护和生态恢复工作的复杂程度高、难度大、工期长,需要我们长期努力。其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它的好坏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库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又关乎到水电站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安全性。为此,我们要合理规划建设,充分结合社会与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争取到科技支持的基础上对移民安置、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资源的长久利用的关系进行优化协调,大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库区经济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改善移民的生活环境与质量,促进人和自然实现和谐相处。

推荐访问: 库区 水电站 生态保护 恢复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