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的顺序。
2.合理分组,任务明确
根据学生特点,在每组中安排一个学困生,并加强对其意识观念的教育,让他认识到自己是小组中重要的一员,能“荣辱与共”。每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不仅要完成自己的任务,还要帮助同组的成员。课堂上,教师应更偏爱学困生,给他们更多的时间解答疑问,让其更多地发言。
3.专门设计练习
课内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教师应根据各种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每节课安排好难度适宜、数量适当的练习,学困生从中能对自己给予肯定。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体验到快乐的感觉。如在学完“探索碱的性质”后,布置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A级:知道碱的性质有哪些,并完成巩固练习单上的基础题。
B级:如果有2瓶失去标签的溶液,一瓶是NaOH溶液,一瓶是Ca(OH)2溶液,如何区分?这需要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C级: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使周围的农作物、河水中的鱼死亡,估计其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如何鉴定?这是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对学生要求要高些。
对于学困生要求他们只完成A级任务,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一旦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不知不觉就会努力去完成B级任务,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抓“心理特点”,构建师生情感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所谓尊重学生个性,一定要落实到对每个学生的智能特征的了解和尊重上。我们现在还是以答卷为主要的考试形式,当学生的成绩不理想时,就归因为学生个人不努力。由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障碍,有些学生即使再努力也不能得到“高分”。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理解、尊重他们。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假如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受到社会不良环境的污染,再加上教师对他们心理的引导不当,很容易使他们误入歧途。
教学时宜采取小步子、小阶梯、小坡度教学法,把难点分解成几个比较容易掌握的部分,以降低学习难度。讲解时要详细易懂,多做些铺垫补充教学;语速要缓慢有节奏,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回忆吸收教学内容;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演示、多媒体、幻灯片、实物、模型)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要做好课堂小结,了解他们还有哪些学习任务没有完成,以备下节课继续学习。下面是笔者对原来的八年级学困生进行转化升入九年级后一堂课45分钟学习情况的调查。
从上面的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学困生的转化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课堂参与时间明显提高,说明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在一堂课中,一半左右的学困生能掌握所学科学知识。
(四)抓“闪光点”,发挥激励功能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生个体自信心的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因此,学困生的教育过程就是树立信心的过程。教师要抓住“闪光点”,不断激发他们的信心,充分发挥评语的及时性优势和激励功能。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并且给予及时的评价和表扬,让他们能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集中注意力,对学习产生信心,感受学习的乐趣。
曾经有这样一个叫李子炎的学生,学习基础很差,叫他读科学书上的某段内容都无法读下去,因为有很多字不认识,上课小动作也很多。很多老师都放弃了他,但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让他上课时坐在我边上,如果遇到简单的问题,我就会给他机会回答。演示实验时,他就是我的小助手。平时测试时会出基础卷给他,给他布置特殊的作业,让他也有成功的机会,使考试成为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经过一年不断的激励,功夫不负有心人,虽然阅读方面还很欠缺,但在光学作图、力学作图中他能完成90%,成绩也提高了很多。在一次民意测试中,他说最喜欢的学科是科学。总之,我们要尽力争取及时地评价学困生,让他们也能够体验成功和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励兰英.新课程初中科学探究性教学案例[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5.
[2]赵学漱.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
[3]李献林.学困生心理特征与教育(第一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黄慧琴.后进生+学困生>优生+学困生[J].广东教育,2009(10).
[5]朱慕菊等.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推荐访问: 病症 对策 初中 科学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