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花在厨房里的时间越来越少,对冷冻冷藏食品的认知度越来越高,从而迅速拉动了冷冻冷藏食品的消费。但由于冷冻冷藏食品均属于易腐食品,流通过程中需要冷藏物流,因此随着产销量的快速增长,我国的冷藏物流业也将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一、我国食品行业冷藏供应链应用分析-以果蔬为例
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仍然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的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流失非常严重。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流通环节的损失率为25%-30%,即1/4的农产品在流通环节被消耗掉。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从数字上来看,我国的果蔬产品冷链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目前仍处于一个相对低的水平。
通过对果蔬产品冷藏供应链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其在以下几点中存在问题。并且,这种问题在整个食品行业都是普遍存在的。
(一)冷库建设不均衡
目前,我国的冷库建设主要分布在城市,即靠近产品的消费地,相比之下,果蔬流通的源头产地,冷库建设不够。并且,已有的冷库设施老化,信息技术应用及管理落后,大部分不能满足现代低温物流仓储和配货的要求;经营体制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冷库多限区域经营,尚没有全国性联网的冷链物流公司。当然,部分地区也出现了农户自己投资兴建的冷库,用来储藏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但这些冷库由于资金有限、技术落后、管理不善等原因并不能满足我国农产品达到储藏质量标准的要求。
(二)冷藏运输发展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冷藏运输远远无法满足冷藏食品的发展需求,主要体现在冷藏专业运输设备的严重缺乏。首先在铁路方面,冷藏车仅占总量的2%左右,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缺乏规范的、保温的保鲜运输车厢,而且运量还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在公路方面,现代化的冷藏卡车更是严重不足,我国冷藏保温汽车的占有率极低,仅为货运汽车比例的0.3%,而这些在发达国家中,美国为1%、英国为2.6%、德国更是达到了3%。
(三)果蔬产品冷藏供应链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物流介入很少
大部分的果蔬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还比较小,区域性特征比较强,缺乏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的第三方冷藏物流行业领袖。并且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这些都大大影响了果蔬的质量,致使果蔬冷链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
(四)果蔬产品冷藏供应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
由于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虽然果蔬产品产销量很大,但在初级农产品和易腐食品供应链上,既缺乏食品冷链的专业综合性人才,也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统一规划与协调,因此在一些局部发展中存在严重的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整个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并且冷链物流各个环节信息传递不畅,导致库存、装卸、运输等缺乏透明度,从而造成了果蔬产品在配送、运输途中发生无谓耽搁,风险及成本增加。
(五)应加强果蔬质量标准和果蔬冷链标准的建设
不仅要从 “硬件”上下功夫改善果蔬冷链物流和冷链中食品的安全,同时也要注意平衡“软件”的发展——即果蔬质量标准和果蔬冷链标准的建设。目前来看,除了未形成完整独立的果蔬冷链体系外,果蔬冷链相关的国家标准目前仍然不足。冷链的实施没有国家或行业的专项标准制约,只有一些大型加工企业自身订了一些标准,因此在监管上也是空白。
二、食品行业冷链的优化措施主要是依靠第三方物流参与整合
(一)传统果蔬冷藏供应链模式
冷藏供应链由不同的环节和组织载体构成,以果蔬冷链为例,其组成环节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传统果蔬冷藏供应链模式
传统物流是由各分散的成员各自进行物流运作,而供应链物流是将上下游环节作为一个整体,相互合作、信息共享,提高物流的快速反应能力,降低物流成本的管理模式。这样,通过食品冷链物流的整合管理,可使物流活动的每一环节为了共同的目标保持协调一致,有效提高食品行业物流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食品冷链的整合-以果蔬为例
食品冷链的整合既存在动力,也存在障碍,现同样以果蔬冷链的整合为代表对食品冷链的整合模式进行研究,并说明其整合过程中的问题。
1.以加工制造企业为核心的冷链整合模式。
在果蔬冷链过程中,生产者是最薄弱的一环,由于生产者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在供应链中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因此可以建立以加工制造企业为核心的一体化供应链系统。图2表示了简化的加工制造企业为中心的冷链整合模式:
图2 以加工制造企业为中心的冷链整合模式
在该模式下,加工制造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力量,以加工制造企业为中心能够保证生产活动的稳定性,在资金、技术和生产资料等方面由加工制造企业为生产者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加工制造企业在原料的供应上获得了保证。通过对生产者的组织,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冷链整合的过程是通过加工制造企业内部整合和提高信息化水平,带动上下游环节进行相应的协调与整合,最终形成统一的供应链管理平台。
在加工制造企业与生产者的关系上,可以通过签订合同来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使用较少的投入拥有稳定的原料来源,这比建立原材料生产基地所需成本要小,也体现了冷链整合的实质。为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减少生产者市场风险,生产者通过组织,然后与加工制造企业签订收购合同,既避免市场价格变化带来的风险,也保证了与加工制造企业的平等交易。
2.以物流中心为核心的冷链整合模式。
由于果蔬产品种类不同、生产加工和消费的目的地也不同,对于某些大宗果蔬产品可以建立以物流配送为中心的冷链整合体系,从而进行供应链系统的整合。此外,也可以通过建立加工物流一体化的物流中心实现果蔬的快速高效的冷藏配送,减少流通环节,从而提高果蔬产品的新鲜度与质量,降低损耗。其系统模式如图3所示。
图3 以物流中心为核心的冷链整合模式
该模式以物流中心为核心,连接供应链上下游各个环节。由于物流中心一般具有较大的规模与物流能力,一般可以同时为多个环节提供物流服务。物流中心可由原来的批发市场发展而来,通过对批发市场进行整合,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辅助果蔬产品交易,配备完善的物流体系和信息平台,使物流中心成为连接生产、加工、零售的核心环节。
三、对第三方物流参与食品冷链运作的合理化建议
在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食品冷链的整合模式进行研究之后,经过思考,现对运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1.对一些大容量设计的冷库进行必要的改装、改建,使冷库各项功能独立,建立有预冷等多道流程,使货物单进单出,避免污染。引导冷库由原来的大批量、少品种、多存量、存期长向小批量、多品种、少存量、多流通形式转化,以灵活的方式适应多品种、全方位的发展趋势。
2.建立专业化物流配送中心,特别是在配送方面,必须紧密衔接,保持冷藏链的完整是对于保证食品品质最为重要的手段。同时配送中心也要了解消费者需求,掌握市场动态,适时改善配送条件、品种及数量。
3.将工作重点放在高价值、高附加值的食品上面,并且立足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发展食品冷链物流。现阶段高价值、高附加值的食品主要集中在一些进出口的产品上面,即那些价值高的、对冷链物流的成本比较不敏感的产品。
4.实行精细化运作,降低冷链物流的成本。这是我们在食品行业开展冷链物流的重点,现在困扰食品冷链物流市场的主要因素就是成本,只有让普通的商品接受了冷链物流的成本,这个市场才能真正的发展起来,否则,发展食品冷链物流市场就是一句空话。
推荐访问: 在我国 冷藏 浅谈 供应链 食品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