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脑梗死的低龄化病因分析

脑梗死的低龄化病因分析

时间:2022-11-19 09:30:05 来源:网友投稿

[关键词] 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脑栓塞;酒精中毒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b)-151-01

脑梗死发病的低龄化诸因素中,动脉硬化和脑栓塞是主要原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重度吸烟是高危因素。部分心原性栓塞以脑栓塞为首发病状,酒精中毒也是低龄化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此外产褥期、腹泻、偏头痛、口服避孕药、凝血障碍也在发病中有重要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18例,女15例,男女之比1.2∶1.0,年龄14~48岁,其中14~25岁10例,平均年龄27岁。冬春季发病者15例,夏秋季发病者18例。

1.2 发病原因

33例中可初诊确定病因者26例(78.7%),原因不明确者7例(21.2%)。见表1。

2 结果

20例患者做了CT检查,18例异常。其中颞、额、顶叶脑梗死10例,基底节梗死5例,大脑半球、脑干、枕叶各1例,主要征象为梗死部位低密度区。未发现出血性梗死灶。

部分病例做了血液生化和腰穿、脑电图检查。血糖、尿糖检查未发现糖尿病患者,13例做了血胆固醇、三酰甘油检查,7例增高。18例做了腰穿检查,无一例脑压升高,脑脊液蛋白含量升高3例,分别为1.84 g/L,3.45 g/L和7.3 g/L。脑电图检查5例,其中中度异常4例,重度异常1例。

3 讨论

3.1 发病率

青壮年脑梗死患者在欧洲的发病率较低,均占全部脑梗死病例的2%~3%[1],而亚洲较高,特别是印度高达32%。我国为14%左右,我科为13.5%,与国内报道相似[2,3]。

3.2 发病原因

青壮年脑梗死中,脑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原性栓塞是最常见的原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重度吸烟等高危因素不容忽视[4]。一般认为高血压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均与脑血管病变程度成正比,长期高血压使血管阻力增高,当急性闭塞时,脑血流量严重下降,侧支循环受到影响,加大了缺血范围。吸烟可加速动脉硬化,刺激血小板聚集,减少脑血流量[4]。在非梗死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中,60%的患者具有高脂血症,并有家族遗传的倾向。

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变,包括肌纤维增生症、烟雾病、脑血管解剖异常、脑动脉炎等,约占全部病例10%。本组中有2例风湿性脑动脉炎引起脑梗死,占6%,未发现上述其他病例。

凝血障碍和全身性病变如系统性红斑性狼疮,在结缔组织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较易发生脑部病变,可引起TIA或脑卒中。在年轻患者中,脑卒中可作为首发病状,而其他临床症状及血清学检查均为阳性。

酒精中毒是青壮年缺血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过量饮酒可使脑卒中的发病率增加3倍。本组9例(27.3%)患者发病与此有关。长期饮酒可引起高血压,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量饮酒可引起心律失常、诱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素(TXB2)释放,促使血栓形成和附壁血栓脱落。饮酒还可使小动脉收缩,脑灰质血流量下降,并为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创造了必要的病理基础。

妊娠和产褥期的脑梗死,国内外均报道少数妇女在妊娠后期和产褥期发生脑梗死。本组有患者2例(6.1%)在产褥期发病,CROSS认为与产后感染性栓塞有关。但实际上其原因可能是多样的。产后卧床血流量缓慢,易凝倾向增加,妊娠偏头痛的血管痉挛以及动脉的闭塞等都可能与之有关[1]。

此外,不少国外学者报道口服避孕药对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均有影响,引起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性为常人的9倍,但也有相反意见[4]。偏头痛亦被认为青年脑梗死的发病因素,血管痉挛以及可能伴有血小板高凝状态可导致脑血栓形成。本组有2例因腹泻而发病。文献中对此论述甚少,笔者认为其机制可能是腹泻引起的脱水导致血液浓缩,血细胞比容和血黏稠度增加,血流动力学异常,血细胞特别是白细胞黏附于血管壁,促使血栓形成。

[参考文献]

[1]Hart RG,Miller VT.Cerebral infarction in young adults[J].Stroke,1983,14(1):110.

[2]郭建超,马丽.中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0):37-38.

[3]王凤楼.青壮年脑梗塞37例临床分析[J].天津医药,1982,10(6):466.

[4]宿英英,梁玉宏.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研究的新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分册,1990,(2):57-60.

(收稿日期:2007-07-23)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 病因 低龄 分析 脑梗死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