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天演”的进化

“天演”的进化

时间:2022-11-19 09:4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严复在进化论传播到中国的过程中发挥着“舆论领袖”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严复并不是简单的二级信息传播者,而是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和整合再传达出带有自己风格烙印的进化观点——天演论,随着严复的译著《天演论》在中国公开出版,进化观念得到进一步的传播。“进步”与“革命”是在进化论传播过程中产生的衍义。严复的“天演”和世人接受的“进化”思想是中国近代改良和革命思想的来源。严复以其独有的理性审慎奠定了他中国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的地位。

关键词:严复;天演;进化;舆论领袖;传播学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12)03-0108-10

收稿日期:2011-12-12

作者简介:惠萍(1974-),女,河南社旗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河南大学博士后,文学博士。

序言

进化论传入中国,严复并不是传播的肇始者,并且他翻译的也不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但是,达尔文、进化论、严复三个名词生成了一组带有密切关联的词语,这在学术上是个颇有意思的现象。一种理论的传播和应用,有赖于很多环节,每个环节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起主要作用的还是理论本身的原创性以及在各个领域的适用性。也就是说,尽管严复把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谨慎地翻译为《天演论》,人们也常常把严复和《天演论》联系在一起,但严复更多的还是和“进化论”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不管人们读没读过他的《天演论》原文,都知道严复通过该书传达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观点。严复的思想是复杂的,但一直是和“天演”、“进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甚至人们还用所谓的进化观来评价这位近代启蒙思想家的“趋时”和“复古”。实际上,假如一定要在严复的名字前冠以某种称谓的话,相信严复一定更倾向于选择像他自称的“天演宗哲学家”那样被称为“天演哲学家严复”而不是“进化论者严复”。

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严复研究不断得到深入和加强,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态势,从完成最初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到进行思想层面的综合研究,再到具体领域、具体问题的研究。严复研究从原来以哲学和思想领域为主延伸到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律、教育、文学、书评、船政等学科领域,研究的重点从进化论、翻译过渡到更全面、更具体的内容,如《天演论》的传播及版本分析,严复话语系统与文化转型之间的关系等。《社会通诠》、《群己权界论》、《原富》、《法意》等严译名著都有专门的研究成果出版,不但有人关注严复的自由、民主和科学思想,还有人深入研究严复的宪政思想、道家思想等。随着人们对严复研究的深入,“天演”、“进化”这两个相近而又不尽相同的概念之间所蕴含的思想关联也一再引起人们的关注,如林基成在《读书》(1991年第6期)上撰文《天演=进化?=进步?——重读<天演论>》认为“天演”不就表现为“进化”,也不意味着“进步”,他指出严复翻译《天演论》时出于赫胥黎原著多少还保留着对进化意义的多重性解释,但绝大多数中国读者读《天演论》只注意进化的生存斗争、直线发展这一面,五四后,“进化”一词逐渐为“创造”、“革命”等字眼所替代,更突出了新旧、古今之间的隔绝与对立。随后有学者发表的《天演、进化、进步的内涵及其关系研究述评》(《安徽史学》2006年第4期)一文则就历年来“天演”、“进化”、“进步”的内涵及其关系的研究进行了细致地梳理,全面而清晰。值得关注的还有刘阳的《进化与天演——重读严译<天演论>》(《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第1期)一文,作者通过对赫胥黎“进化”概念和严复“天演”概念的比较得出结论,即严复的“天演”较之赫胥黎的“进化”概念多涵盖了“人类进程”的意蕴,从而为“进化论”在易学框架下获得全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逡巡于众多先贤的论述,可以发现严复的“天演”和世人接受的“进化”之间的参差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如何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和严复在二者之间的取舍是影响评价严复思想的关键。

笔者认为,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解析严复“天演”思想的形成及其在清末民初的演变不失为理解严复思想的客观途径之一。严复在进化论传播到中国的过程中发挥着“舆论领袖”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严复并不是简单的二级信息传播者,而是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和整合再传达出带有自己思想烙印的进化观一——天演论,这是严复在近代社会转型中独特的思想贡献。随着严复的译著《天演论》在中国公开出版,进化观念得到进一步地传播,“天演”和“进化”纠结在一起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清末民初特殊的社会环境和媒介空间使进化论在传播的过程中也衍生出一些新的意蕴,如“进步”与“革命”。因为翻译作品一旦公开发表,进入观点的自由市场就成为一种脱离了传播者本身的一种独立存在,这种作为独立存在的作品本身不仅可以超越原作者和翻译者的思想境界,而且还可以融合、生成接受者新的思想特质。这种新的思想特质则会因接受者的自身经历、知识水平、身份背景等的不同而不同。

一、“舆论领袖”和“把关人”:从“进化”到“天演”

“舆论领袖”是传播学的经典概念之一,它来源于1940年美国大选时拉扎斯菲尔德(P.F.Lazas-feld)和他的同事们从事的有名的“伊里调查”。拉扎斯菲尔德在调查报告《人民的选择》中,明确提出了“二级传播”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我们的社会当中活跃着一群可以被称为“舆论领袖”的人,他们积极地给予社会上的其他分子以信息和建议等,从而成为信息在社会中传播的一个又一个辐射点。“观念常常是从广播与报刊流向舆论领袖,然后由舆论领袖流向人口中的不太活跃的部分”。从传播模式来看,舆论领袖充当了信息“把关人”的角色。“把关人”即“守门人”,其概念来源于库尔特·卢因所著关于如何决定家庭食物购买的一篇文章。在该文章的参考材料中,卢因把它与大众传播中的新闻流动作了比较。后来,怀特在研究美国一家非都市报纸的电讯编辑时采纳并运用了这个概念,把那位编辑舍弃许多新闻的决定视为最值得注意的守门行为。于是,“把关人”就成了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并进行再度传播的人的代名词。一般来说,“把关人”对信息进行取舍的标准因人而异、因势而变,是不固定的。

推荐访问: 天演 进化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