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更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更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时间:2022-11-19 09:4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带状疱疹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静滴更昔洛韦,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口服泼尼松治疗,14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泼尼松能有效治疗带状疱疹,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 更昔洛韦;泼尼松;带状疱疹

[中图分类号] R752.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8-45-02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感染引起。主要症状是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水疱,好发于肋间神经分布区域,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部分患者可能会遗留顽固性神经痛[1],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促进皮损早期愈合,尽早减轻患者的疼痛且防止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笔者所在医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口服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患者32例,取得较满意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2011年1~1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64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男13例,女19例;年龄18~75岁,平均(30.5±16.0)岁;病程1~9 d,平均(5.2±1.3)d。治疗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20~80岁,平均(32.5±18.0)岁;病程1~8 d,平均(4.7±1.1)d。两组患者的发病部位、病情、病期、性别构成、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除与本病相关的主导因素外,两组患者非主导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将注射用更昔洛韦(无锡凯夫制药有限公司,H20084109)250 m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缓慢静脉滴注,1次/d,疗程14 d,同时口服泼尼松(天津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12020201)15 mg/d,5 d后减量为10 mg/d,第10 天开始减量为5 mg/d,直至停药。对照组静滴更昔洛韦同上,同时两组均肌注甲钴胺(中国卫材药业有限公司,H20030812)500 μg,隔日1次,局部外用洗剂炉甘石,疗程结束后判定临床疗效。两组以14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愈:皮损完全结痂,皮疹完全消退,疼痛消失;显效:皮损大部分结痂,皮疹大部分消退,疼痛明显减轻;有效:皮损部分结痂,皮疹部分消退,疼痛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未见好转或较治疗前加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therpetic neuralgia,PHN),指皮损消退后在受累神经区仍有持续的疼痛,对其观察延至第3周末及第8周末评定。显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 SPSS11.0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治愈情况,总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

第3周末PHN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末PHN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1例发生局部皮肤感染,3例出现轻微头痛、头晕、轻度恶心等不良反应,但均不影响治疗,且在治疗结束后,不良反应也逐渐消失。治疗组无并发症发生,也未出现用药不良反应。

3 讨论

HZ是由VZV引起的以皮肤黏膜和神经纤维损害为主的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属中医学的“蛇串疮”、“缠腰火丹”、“蜘蛛疮”等范畴,多由肝脾内蕴湿热兼感邪毒所致,目前尚无理想治疗药物。中医治疗主要是针对后遗神经痛,临床一般采用针刺法、灸法、刺血法、拔罐法、内服外敷中药法;西医治疗是以抗病毒治疗为主,辅以营养神经、镇痛、抗癫痫、抗抑郁等疗法,且多在疾病早期进行此疗法,临床多选用更昔洛韦进行静脉点滴亦或口服,或者两种方法同时应用,加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C片。HZ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神经痛,患者往往难以忍受,继而出现水疱、红斑,部分患者在局部皮损痊愈后仍伴有神经痛,极大影响生活质量。其中,止痛和防止PHN的发生是治疗HZ的重点。近期文献资料显示,早期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控制急性期症状并能有效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2]。

更昔洛韦是一种合成的开环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在体内外均可抑制单纯疱疹病毒、VZV的复制,在细胞内活化的速率是阿昔洛韦的5倍以上[3]。更昔洛韦治疗HZ的主要优点是:抗病毒作用强、不易耐药且安全性较好;起效迅速、作用持久,所需疗程短;可减少带状疱疹并发症的发生;因为主要以尿液排出,所以可用于肝功能不良的患者。治疗主要临床症状止痛常用消炎药。泼尼松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免疫抑制剂,可阻碍一种或多种补体成分附着于细胞表面[4];可抑制各种感染性炎症,使炎症部位的血管收缩,可以缓解神经后根与神经节处的炎症,既可减轻疼痛,亦可防止后遗神经痛的发生[5]。

本研究中,笔者在静脉滴注更昔洛韦的基础上加用短疗程小剂量的泼尼松,可以尽快使皮损结痂、皮疹消退、缓解疼痛、缩短疼痛、防止后遗症的发生,这些在临床疗效中得到了证实。本研究结果显示更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中老年HZ疗效显著,尤其止痛效果好,大多数患者的疼痛明显缓解,不到1周就达到止痛效果,而且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也较单用更昔洛韦少。更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HZ治愈率为84.38%,总显效率为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国内有报道用同样方法治疗HZ,其痊愈率和总显效率与本文的研究基本相似。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较轻,且在治疗结束后,不良反应均可逐渐消失。综上,更昔洛韦与泼尼松合用比单用更昔洛韦治疗HZ,有效缩短了皮损愈合和止痛时间,PHN发生率下降。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治愈率、总显效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治疗HZ的有效、安全方法,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4.

[2] 陈美珍,张少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进展[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7(4):90-91.

[3] 杨森,林国书,周文明,等.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评价[J].中国皮肤性病杂志,2002,3(16):101.

[4] 任娟清.实用药物手册[M].第2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05.

[5] 李军.更昔洛韦伍用复方甘草酸苷对带状疱疹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15):10,12.

(收稿日期:2012-03-05)

推荐访问: 带状疱疹 临床 观察 治疗 联合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