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建筑遗产“修复”理论的演变及本土化研究7篇

建筑遗产“修复”理论的演变及本土化研究7篇

时间:2022-11-24 12:20:04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建筑遗产“修复”理论的演变及本土化研究

  一、选择、填空 1、 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文学的性质是

  反帝反封建。

  2、 中国近代文化精神主要表现在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发扬。

  3、 人心思变,要求“以变应变”是近代中国人的心理特征之一。

  4、 1895 年,严复在天津的《直报》上发表论文《原强》,文中引述了英国达尔

  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学说。

  5、 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于 1898 年以《天演论》为题正式

  出版。

  6、 西方近代文化的科学与民主精神的传播,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部分

  地改变了近代中国人的心理素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性格特征。

  7、 进化的文学发展观表达得最为明确系统的是王国维。

  8、 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在近代文学的各个领域中,几乎都得到了表现。

  9、 黄遵宪是近代最先明确提出言文合一主张的人。1864 年他在《杂感》中提

  出我手写吾口,1887 年他在《日本国志》中对这种思想作了明确的表述。

  10、在近代的文学通俗化运动中,影响最大的是裘廷梁。他于 1897 年发表于《苏

  报》的论文《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中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的口号。

  11、近代文学的分期原则是按照以文学发展为依据并参考历史发展的文学史分期

  原则。

  12、近代文学出现了古代文学中所没有的许多新题材,如反帝题材、华侨题材、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题材、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题材、外国现代生活题材等。

  13、中国近代文学题材的扩大,新人物、新意境、新思想、新名词的出现,新的

  艺术手法的吸取,都无不与西方文化的撞击有关。

  14、近代文学中的审美意识在文学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上,向着文学为大众、为民

  族、为人生的审美观念的飞跃和转化。

  15、由于中国近代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致使文学的读者群也日益扩大,逐渐

  形成以工、农、商、学、兵为主体的新的读者群。

  16、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爱国主义诗人有龚自珍、魏源、张维屏、张际亮、朱琦、

  林昌彝。

  17、早期的康有为写了不少感慨时事、关心国家安危的诗歌,如《过虎门》、《感

  事》、《出都留别诸公》等。

  18、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一大批早期维新派作家进一步改革了散文创作,出现

  了突破桐城派藩篱的某些倾向。如王韬的《弢园文录外编》、薛福成的《筹 洋刍议》、郑观应的《盛世危言》、陈炽的《庸书》、马建忠的《适可斋纪言 纪行》、黎庶昌的《西洋杂志》等。

  19、1895—1897 年间,谭嗣同、夏曾佑、梁启超提倡“新学之诗”,开始创作多 “寻扯新名词以表自异”的新诗。

  20、梁启超的散文《清代学术概论》,形成了“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及外国 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的“新文体”。

  21、传奇剧本有梁启超的《新罗马》、《劫灰梦》。

  22、《新青年》宣传文学革命,发表了李大钊的《青春》、《今》,鲁迅的《我之节 烈观》,胡适的《文学改良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向封建文化发起 猛攻。

  23、反帝反封建的时代主题是中国近代文学的基本特性,从鸦片战争时期的文学

   创作中就开始表现出来。其标志是对渐趋崩溃的封建社会进行历史的批判和 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文学潮流的形成。

  24、西方文化对我国近代思想界影响最大的是赫胥黎的《天演论》和卢梭的《民 约论》。

  25、光绪末翻译的外国书籍已有 533 种。

  26、在社会思潮方面,出现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思想,如社会进化论、民族民主 革命、男女平权、妇女解放等思想。

  27、林纾一人所译的小说,已刊未刊者加在一起,达 183 种之多。

  28、周桂笙译的《毒蛇圈》是当时中国最早的用白话直译的小说。

  29、梁启超在戊戌政变后逃往日本,先后在日本创办了《清译报》、《新民丛报》、 《新小说》、《政论》、《国风》等报刊。

  30、“宋诗运动”代表诗人有程恩泽、何绍基、郑珍、莫友芝、江堤、金和。

  31、龚自珍较好地继承了袁枚“性灵”说的精髓。

  32、梁启超在《清议报》开辟“诗文辞随录”专栏,在《新民丛报》开辟“诗界 潮音集”专栏,在《新小说》开辟“杂歌谣”专栏,作为新派诗的主要阵地。

  33、“小说界革命”的口号是梁启超于 1902 年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 来的。

  34、南社从 1909 年至 1923 年为止,共举行雅集 24 次,出版南社机关刊物南社 丛刻 22 集。

  35、宋诗派标榜宋诗,以苏轼、黄庭坚为宗。

  36、宋诗派的诗学观点仍建立在儒学“温柔敦厚”诗教基础上。

  37、“曾门四弟子”是薛福成、吴汝纶、黎庶昌、张裕钊。

  38、曾国藩打着“中兴桐城”的旗号,选辑《经史百家杂钞》,用以扩充《古文 辞类篡》的界域。

  39、《艺概》分为《文概》、《诗概》、《词曲概》、《赋概》、《书概》、《经义概》六 个部分。

  40、“同光体”,是指同治、光绪年间“诗人不专宋盛唐者”的一个诗歌流派。标 举“开元”、“元和”、“元佑”的“三元”之说,“合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 之”。

  41、“同光体”诗派的代表人物有陈衍、陈立三、夏敬观、郑孝胥、沈曾植、袁 昶。

  42、陈衍的《石遗室诗话》是“同光体”诗派诗学理论的重要专著。

  43、《射鹰楼诗话》的作者是林昌彝。

  44、1899 年,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中正式提出了“诗界革命”的口号,同 时提出“文界革命”。

   45、1909 年 11 月 13 日,南社在苏州虎丘张东阳祠正式成立。

  46、在近代社会激变的年代里,随着外来文化的大量涌进,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 发生了全面的冲突与交汇,如西方进化自然观,卢梭的天赋人权论,康德、 黑格尔的美学,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等,被介绍到我国,逐渐形成了以 进化论为主线的中外哲学思想杂糅的哲学氛围。

  47、魏源不但从正面提出了变法的要求,而且最早从正面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理 论。他在林则徐编篡的《四洲志》的基础上扩充增补而成的《海国图志》这 一有关世界知识的书籍,使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逐渐地认识世界并认识自 己。

  48、黄遵宪的一些诗作,如《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等,别具风味地表述了自 己幼稚的社会和自然的科学见解。

  49、在《人境庐诗草序》中,康有为在清醒认识现实的基点上,盛赞黄遵宪的诗 作“精深华妙,异境日辟”。提出“采欧美人之长,荟萃熔铸”。

  50、康德、叔本华这些西方哲贤对王国维一生所走过的学术道路,发生了极其深 刻的影响。

  51、在维新变法前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对日本进行过一系列的研究和介绍, 先后出现了不少研究日本的著作。如《谈瀛录》、《扶桑日记》、《游历日本图 经》、《日本新政考》、《东槎见闻录》、《使东述略》、《使东杂咏》等。

  52、黄遵宪既是中国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又是日本文化的介绍者。他于 1879 年 和 1889 年先后完成了《日本杂事诗》和《日本国志》。

  53、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和《日本国志》,启发了国内维新派以日本明治维 新为蓝图实行变法。

  54、黄遵宪创作了许多反映日本历史、歌咏名胜古迹、描写风俗习惯的诗篇,它 有助于我国人民对日本的认识和了解。如《西乡星歌》、《不忍池晚游诗》、《樱 花歌》、《都踊歌》等。

  55、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发表在《新小说》第一号上。

  56、梁启超创作出中国第一部标明为“政治小说”的《新中国未来记》,演述维 新派的政治理想。

  57、新派诗的主要代表有:梁启超、康有为、黄遵宪、谭嗣同、夏曾佑、蒋观云、 丘逢甲。

  58、“四种力”指的是小说“支配人道”的“熏、浸、刺、提”四种艺术感染力。

  59、王维国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

   名句。”

  60、1897 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后又办《国闻汇编》,所译述的《天演 论》,便是在“汇编”旬刊第二期上开始连载。

  61、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卷头凡例里提出信、达、雅“三点论”,是近代中国 最早的翻译理论。

  62、马君开是我国最早翻译英国拜伦《哀希腊歌》全篇诗作的作家。

  63、曾朴与丁祖荫(初我)、徐念慈(觉我)一起被视为“清末介绍西洋思潮的 常熟三巨子”。

  64、曾朴特别喜欢法国浪漫派的作品,是介绍翻译法国文学的拓荒者和奠基人。

  65、从曾朴的整个文学翻译活动来看,是以介绍法国戏剧文学为中心。

  66、《域外小说集》标志着中国“直译”小说的开始。

  67、《域外小说集》是中国第一部直译小说集。

  68、《晚清两大家诗钞题辞》、《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情圣杜甫》、《屈 原研究》是梁启超后期所撰写的。

  69、王国维撰写了如《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红楼梦评论》、《屈子文学之精 神》、《论哲学家与美术家之天职》等论文,首次把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哲学、 美学原理以及科学分析方法引进中国的文学批评。

  70、王国维自 1907 年至 1921 年期间所著的《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等著作。

  71、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发表于 1904 年,是作者运用叔本华的美学观,通 过哲学的思辨比较系统地研究《红楼梦》的专论。

  72、郭沫若指出:《宋元戏曲考》最具总结性和学术性价值,被誉为“不仅是拓 荒性的工作,前无古人,而且是权威的成就,一直领导着百万的后学”。

  73、王国维通过对我国古典戏曲源流的考察、比较和分析,第一次揭示了“真戏 曲”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74、鲁迅撰写的《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斯巴达之魂》、《人之历史》、 《科学史教篇》、《破恶性论》(未完稿)等宣传科学和文化思想的重要论文。

  (即鲁迅早期作品)

  75、出现于鸦片战争前后的爱国诗人的反侵略的爱国诗章,如魏源的《江南吟》、 《秦淮灯船引》、《寰海十章》,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张维屏的《三元里》, 张际亮的《食肉叹》、《浴日亭》,金和的《围城纪事六咏》,贝青乔的《咄咄

   吟》,林昌彝的《杞忧》。

  76、黄遵宪的《今别离》以电报、摄影、轮船、东西半球昼夜相背等近代科学知 识和技术来表现离愁别绪的传统主题。

  77、黄遵宪现存的一千多首诗中,大部分是政治诗、时事诗,是纪史议政的史诗。

  如:《悲平壤》、《东沟行》、《哀旅顺》、《哭威海》、《降将军歌》、《度辽将军 歌》、《马关纪事》、《台湾行》,读他的诗,犹如一部诗体中国近代史。

  78、秋瑾写了一些文字极其通俗,在形式上有重大突破的政治鼓动诗,如《同胞 苦》、《勉女权歌》。

  79、秋瑾所写的白话诗的尝试,有《同胞苦》、《勉女权歌》。

  80、柳亚子说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南社的天下。”

  81、林则徐的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82、近代主要诗人创作的大型组诗有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魏源的《寰海十章》、 姚燮的《南辕杂诗一百八章》、贝青乔的《咄咄吟》、金和的《围城纪事六咏》、 赵函的《十哀诗》、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和《己亥杂诗》;丘逢甲的《离 台诗》和《澳门杂诗》。

  83、丘逢甲是新派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丘逢甲的作品集有《岭云海楼诗钞》。

  84、广东胡晓岑的《火轮船歌》以新事物入诗,融合时事,笔力奇伟,比黄遵宪 的《今别离》早了 16 年。

  85、鸦片战争前后,以张惠言、周济为代表的常州词派,乘浙西词派衰颓之机, 以比兴寄托相号召,响应者风从,遂有常州词派的崛起。

  86、蒋春霖是鸦片战争后成就最高的一位词人。

  87、清季四大词人是王鹏运、况周颐、郑文焯、朱孝臧。

  88、在近代词坛上,朱孝藏享有很高的地位,陈三立曾誉之为“近代词宗”。

  89、秋瑾前期的诗歌创作多写风花雪月,离愁别绪,是她闺秀生活的反映。

  90、“新文体”最后完成,以梁启超从《时务报》到《新民丛报》时期所发表的 大量散文为重要标志。

  91、魏源的《定庵文录序》主张“经世致用”,以打破桐城“义法”的枷锁,“以 经术作政论”,“以朝章国故世情民隐为质干”。

  92、冯桂芬的散文从“筹国用”、“改科举”,到“采西学”、“制洋器”、“善驭夷”, 都与社会改革直接有关,对后来的散文改革和变法维新具有先导作用。

   93、“新文体”又称“时务文体”、“报章文体”、“康梁体”、“新民体”。

  94、专门用传统古文的形式宣传变法、宣传革命的作家的代表有严复、章炳麟、 刘师培。在《〈天演论〉序》中,严复的古文被吴汝纶誉为“侵侵与晚周诸 子相上下”。

  95、龚自珍成组的散文文章有《明良论》、《乙丙之际著议》、《壬 之际胎见》、 《古史钩沉论》。

  96、冯桂芬的《复庄卫生书》是他倡导散文改革的宣言。

  97、冯桂芬的散文以政论为主,《校 庐抗议》是他政论散文的代表作。

  98、王韬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第一个报刊政论散文作家,他的政治散文集有 《 园文录外编》、《 园尺牍》。

  99、王韬创作有《漫游随录》、《扶桑日记》等游记散文。

  100、王韬根据外国报纸对普法战争的报道并结合自己的欧洲见闻所编译成的《普 法战纪》,类似后来的报告文学,日本人将它与魏源所编的《海国图志》相 提并论。

  101、郑观应的散文大多发表在《循环日报》上,后辑入《盛世危言》。

  102、新体散文,包括戊戌变法前后出现的“新文体”和辛亥革命前后的早期白 话散文与新的散文体式两个方面。

  103、康有为的长篇政论文章奏折有《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请废八股 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应诏统筹全局折》。

  104、梁启超介绍西学与西方思想学说的文章有《亚里士多德之学说》、《进化论 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乐利主义者泰斗边沁之学说》、《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之 学说》、《近代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学说》、《论泰西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105、《瀛寰琐记》是最早的文学刊物。

  106、1892 年上海出现刊登小说的期刊《海上奇书》。

  107、1902 年梁启超在日本东京创办《新小说》。

  108、刊登小说和以刊登小说为主的文学期刊影响较大的有《绣像小说》、《新新 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小说时报》、《小说月报》。

  109、印刷业的发达,为近代小说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110、《荡寇志》又名《结水浒传》。

  111、《儿女英雄传》又名《金玉缘》、《侠女奇缘》、《日下新书》、《正法眼藏五十 三参》。是一部针对《红楼梦》的侠义言情小说。

  112、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 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113、李宝嘉,字伯元,别号南亭亭长,笔名游戏主人、讴歌变俗人。主要作品 有《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中国现在记》、《活地狱》、《海天鸿雪记》、 《庚子国变弹词》。

  114、《官场现形记》在结构上基本上仿效《儒林外史》的块状结构形式,以官场 的腐败黑暗为主线,把 20 多个没有必然联系的相对独立的故事和近百人的 活动连缀起来。

  115、刘鹗,字铁云,别号洪都百炼生。

  116、《老残游记》形象地塑造了作者所熟悉的张曜、玉贤、刚弼等“清官”形象。

  117、曾朴,字孟朴,号铭珊,笔名东亚病夫。曾朴续写成《孽海花》,1905 年 以东亚病夫笔名由小说林社出版。

  118、黄小配,又名世仲,笔名黄帝嫡裔,别号禺山世次郎,主要作品有《洪秀 全演义》、《大马扁》、《宦海升沉录》、《 载繁华梦》。

  119、《洪秀全演义》在结构上取法于《三国演义》的结构形式。

  120、陈天华的《狮子吼》以舟山岛的民权村为背景。

  121、苏曼殊的六部文言小说包括《断鸿零雁记》、《天涯红泪记》、《绛纱记》、《焚 剑记》、《碎簪记》、《非梦记》。

  122、苏曼殊的小说题材都是爱情悲剧。

  123、鸳鸯蝴蝶派作家成员大多是江浙人,阵地在上海,《民权报》是他们的发祥 地。

  124、鸳鸯蝴蝶派作家虽然没有一个严密的组织维系,但他们都在“趣味第一” 的旗号下走到一起。

  125、鸳鸯蝴蝶派小说的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周瘦鹃、徐枕亚、李涵秋、李定夷、 吴双热、王钝根等。

   126、鸳鸯蝴蝶派小说在艺术上较多受西方小说的影响。

  127、《打渔杀家》原名《庆顶珠》,又名《讨渔税》。该剧取材于《水浒后传》。

  128、汪笑侬、陈去病和柳亚子一起创办戏剧杂志《二十世纪大舞台》。

  129、汪笑侬主要的京剧剧本有《党人碑》、《博浪椎》、《献地图》、《哭祖庙》、《瓜 种兰因》、《三骂》(《骂阎罗》、《骂安禄山》、《骂王朗》)

  130、主要的戏曲改良班社有四川戏曲改良公会和三庆会、陕西易俗社、北京奎 德社等。

  131、早期话剧的形成是从 1907 年王钟声上海成立春阳社和留学日本的青年学生 李息霜、曾孝谷、欧阳予倩等人在东京组织春柳社,分别演出《黑奴吁天录》 开始。

  132、1910 年任天知从日本回上海组织进化团。

  133、主要的话剧团体有春阳社、春柳社、进化团。

  134、南开新剧团正式成立于 1914 年 11 月。1909 年演出由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 编导的《用非所学》。

  135、《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中,用似扬而抑的手法叙写扬州景物。

  136、“九死一生”是贯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全书的中心人物,反映了从中 法战争到 1906 年近 20 年左右中国官场、商场、封建家族的种种怪异现状。

  137、年青的鲁迅在辛亥革命这一年创作了文言短篇《怀旧》。

  138、侠义公案小说主要有《施公案》、《彭公公》、《三侠五义》、《永庆升平》、《圣 朝鼎盛万年青》、《英雄大八义》、《英雄小八义》等。

  139、《三侠五义》原本是唱本《龙图公案》,后演变为章回小说《龙图耳录》,最 后经问竹主人修改、润色成《三侠五义》。俞樾修订改名为《七侠五义》。

  140、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鲁迅称《三侠五义》为“绘声状物,甚有评话习 气”。

  141、狭邪小说主要有《品花宝鉴》、《花月痕》、《青楼梦》、《海上尘天影》、《海 上花列传》、《九尾鱼》等。

  二、简答题、论述题 1、 近代文学的分期原则是什么?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可分为哪几个时期?

  近代文学的分期是按照以文学发展为依据并参考历史发展的文学史分期原 则。

   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1) 从鸦片战争到 19 世纪 70 年代初是中国近代文学的发轫期。

  2) 从 19 世纪 70 年代初到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期。

  3) 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文学的繁荣时期。

  4)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文学的低潮时期与中国新文学的萌芽。

  2、 近代文学繁荣的标志是什么? 1) 文学观念更新迅速。

  2) 文学理论成就突出。

  3) 文学创作非常兴盛。

  3、 辛亥革命后近代文学出现低潮,表现在哪些方面? 1) 小说创作的堕落。黑幕小说大行其道。

  2) 诗文创作出现逆流。“同光体”统治了诗坛,“南社”逐渐解体;桐城古文与

  骈文沉渣泛起。

  3) 戏剧走向没落。京剧改良未获发展;脱离现实的古装戏盛行于北方。

  4、 近代文学的多样性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近代文学的多样性特点,包括文学题材的多样性和文学体裁的多样性两 个方面。

  1) 在题材上,从空间范围来说,有海外题材,也有国内题材;从内容范围来说, 出现了反帝题材、华侨题材、资产阶级维新运动题材、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题 材、外国现代生活题材等古代文学中所没有的许多新题材。

  2) 在文学体裁上,在传统文学体裁的基础上,增加了新派诗、白话诗、译诗;

  新文体散文、白话散文;长、短篇白话小说、翻译小说;京剧、地方剧、话 剧等新体裁。

  5、 怎样理解近代文学的过渡性特点? 近代文学的过度性特点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在创作方面,表现为新旧杂处,文白并存。

  2) 在文学思想方面,表现为抱残守缺与观念更新同在。

  6、 中国近代文学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 政治斗争的需要。反殖、反帝、反封建是中国近代文学最重要、最基本的主 题。

  2) 西方文化的撞击。中国近代文学题材的扩大,新人物、新意境、新思想、新

  名词的出现,新的艺术手法的吸取,都与西方文化的撞击有关。

  3) 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审美意识的变化。在文学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上,向着文学

  为大众、为民族、为人生的审美观念的飞跃和转化。

  4) 旧文学的没落和翻译文学的影响。翻译小说的兴盛在精神上给予中国近代小

  说家以营养。

  5) 社会的急剧变化和读者群的扩大。由于中国近代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逐

  渐形成了以工、农、商、学、兵为主体的新的读者群。

  7、 如何理解近代文学新与旧的关系?

   1) 新旧杂处、文白并存。

  2) 封建文学的蜕变,近代文学的开端。

  3) 爱国主义出现了新的内容—揭露和抨击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

  略,维护祖国的尊严。

  8、 何谓湘乡派?他们的文学主张是什么? 1) 湘乡派是与“宋诗运动”同时发展起来的一个文学流派。19 世纪后期,曾

  国藩利用自己的政治地位,招揽幕府才学,其中大多为桐城古文的名家,逐 渐形成了以曾国藩为首的桐城派的别支,因曾是湘乡人而得名为“湘乡派”。

  2) 湘乡派的文学主张有:

  A、 强调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倡言文章要“随时而变”。

  B、 发展了理学家“穷理而致用”和桐城派“经济天下”的思想,明确地提出 将“经济之学”纳入文学的范畴。

  C、 在文学创作上强调从理出情。

  9、 什么叫“诗界革命”?“诗界革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 “诗界革命”是 19 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文学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

  部分。1899 年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中正式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梁 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对“诗界革命”作了理论性总结。

  2) “诗界革命”的主要内容有:

  A、 竭力创造和提倡新体诗,强调革命精神。

  B、 要求作诗要有新发现、新创造,新意境、新语句、古人之风格。

  C、 强调诗歌创作中“意境”的主导地位。

  10、什么叫“南社”?“南社”诗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 “南社”是随着中国革命同盟会的成立,以及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的

  到来而出现的革命文学团体。1909 年 11 月 13 日,南社在苏州虎丘正式成立。

  2) “南社”诗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A、 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上,更强调文学的现实性和战斗性。

  B、 在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上,更注重创作的时代精神,强调诗歌应因时而变。

  C、 在文学反映的对象上,突出诗歌的民众性。提倡“布衣之诗”。

  D、 在文学的表现形式上,反对宗派,强调诗人的主体意识。

  11、梁启超文学批评的主要内容和评论方式有哪些? 1) 非常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大力提倡政治小说。

  2) 在评论具体作家作品和探讨文学现象的过程中表述文学见解。

  3) 注意吸收和运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学思想和美学观分析作家作品,探讨文学

  创作现象,进一步丰富了文学艺术的情感,注重文学的审美移情作用。

   12、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是如何论述人们“何以嗜他书不如其 嗜小说”的原因的?论述的小说“支配人道”的四种力指的是什么?

  1) 梁启超认为原因有:

  A、A、 能“常导人游于他境界,而变换其常触常受之空气者”,表现异境和理

  想,让读者开 阔眼界,了解“身外之身,世界外之世界”。

  B、 能把人们的怀抱经历,喜怒哀乐,“和盘托出,彻底而发露之”,使人们对 “行之不知,习矣不察”的思想行为,不仅“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

  C、 小说能真实而细致地描绘人生,让人们了解世界和了解自己的本性恒情。

  2) “四种力”指的是小说“支配人道”的“熏、浸、刺、提”四种艺术感染力。

  A、 熏,即小说能起熏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B、 浸,即小说使读者身入其,其思想感情受到渗透而不断地变化。

  C、 刺,即小说能突然强烈地震动读者的心灵。

  D、 提,即小说能产生一种“移人”的力量。

  13、何谓“境界”?王国维从哪几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意境”说的内涵及其 审美范畴?

  1) “境界”是真景物与真感情的辩证统一和生动的艺术表现。

  2) 王国维从情与景、物与我,以及主客观的相互联系中,多层次、多角度地阐

  述和发展了“意境”说的内涵。主要有:

  A、 造境与写境。

  B、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C、 诗人之境与常人之境。

  D、 隔与不隔。

  E、 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

  14、龚自珍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论述) 1) 龚自珍诗歌的思想内容有:

  A、 揭露现实,抨击“衰世”。《行路易》、《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等是代表

  作品。

  B、 反对侵略,要求救国。《己亥杂诗》之八十五(津梁条约遍南东)、《己亥杂

   诗》之八十七(故人横海拜将军)等是代表作品。

  C、 反对思想专制,呼唤个性解放。《能令公少年行》、《己亥杂诗》之一百二十

  五(九州生气恃风雷)等是代表作品。

  2) 龚自珍诗歌的艺术特点表现在:

  A、 构思神奇,想象丰富。如《能令公少年行》、《西郊落花歌》等作品。

  B、 借物寄情,深遂含蓄。如他诗中一再出现“风雷”、“落花”、“萧剑”等意

  象。

  C、 形式多样,风格多样。五七言古体诗、七言近体诗、七言绝句等。

  E、 语言清奇多采,不拘一格。诗歌语言一般表现为自然清丽,沉着老练。

  15、黄遵宪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论述) 1) 黄遵宪著有诗集《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

  2) 黄遵宪诗歌的思想内容有:

  A、 表现帝国主义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再现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歌颂奋

  起反抗、效死卫国的爱国将士,讽刺批判贪生怕死、苟且偷安的投降派。

  B、 批判封建制度的某些方面,呼唤开明政治和变革法度,倡言学习西方先进

  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文化,建立富强开明的近代化国家。

  C、 描绘海外山川景物,表现异国风土民情,展现新世界的新气象、新风貌。

  E、 记录与再现家乡客家山川景物、民俗风情,表现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

  情。

  3) 黄遵宪诗歌的艺术特色表现在:

  A、 笔法灵活多变,状物写事生动真切,善于刻画鲜明的形象。

  B、 风格灵活多变,意境多种多样。早年甜俗浓丽、雄直率真,中年洋溢奔放、

  豪情勃发,晚年沉郁顿挫、气势磅礴。

  C、 积极探索,不断努力,大胆创新,创作“新派诗”,成为“诗界革命”的一

  面旗帜。

  D、 集中多长篇巨制,铺陈尽致,经常使用较长的诗句。

  E、 语言浅显,以方言俗谚入诗。

  16、比较秋瑾前后期诗歌创作的特点 1) 秋瑾的诗歌创作以 1904 年东渡日本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2) 前期多写风花雪月,离愁别绪,是她闺秀生活的反映。

  3) 后期是她创作的丰收期,后期作品中洋溢着的是忧国忧时的感慨,推翻清王

  朝的誓言,鲜明地反映出一个女革命家的英雄形象。

  17、柳亚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论述) 1) 柳亚子的诗词编为《磨剑室诗词集》,散文编为《磨剑室文录》。

  2) 柳亚子诗歌的思想内容有:

  A、 政治抒情诗。他的诗紧密结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洋溢着强烈的爱

   国主义、民主主义激情,批判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揭露人权蹂躏、民气不 扬的可悲现实。

  B、 怀友悼亡诗。柳亚子写了大量的怀友诗和赠友诗,表现了对革命胜利的信 心和对光明未来的期待。

  C、 反清讨袁诗。通过抒写南宋、明末清初的史事、人物,寄寓诗人对满清统 治的批判。

  3) 柳亚子诗歌的艺术特点有:

  A、 激昂慷慨之气与沉郁苍凉之风相结合,形成一种悲壮美。

  B、 语言、风格多样,富于变化,大多清新典丽,也有时含蓄蕴籍。

  C、 所作多旧体诗,尤其长于七律和绝句。

  18、如何评价近代散文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1) 它是传统散文的终结,现代散文的先导。

  2) 它是中国散文的新解放和新发展。

  3) 它是通向未来的现代白话散文的桥梁和纽带。

  4) 它以自己强烈的政治倾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内容,爱国与民主的思想,以

  及散文体式的丰富性,显示出其时代的特色,表现了强烈的革新精神,呈现 出散文近代化特征。

  19、近代散文创作的基本特征 1) 在思想倾向上,散文作家深重的危机和忧患意识,使散文愈来愈贴近时代,

  变革思想愈来愈强烈,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2) 在文体样式上,显示出空前的多样性、丰富性,新的散文体式出现后,很快

  便达到极高的成就。

  3) 在语言形式上,出现了部分通俗化的白话报纸和白话文章。

  4) 在审美观念上,表现出的慷慨激昂、大气磅礴为主导的美学风格,展现出时

  代情感的特有的力度和亮色。

  20、《五日风声》是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根据是什么?(论述) 《五日风声》是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根据是《五日风声》具备了报告文学所 要求的新闻性、纪实性、文学性的特点。

  1) 新闻性。《五日风声》的发表距“辛亥广州起义”失败还不足一个月,再现 了革命党人的武装斗争,可见它的新闻性相当强。

  2) 纪实性。《五月风声》的创作遵循着真实的原则,对起义的全过程进行真实 的描绘,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3) 文学性。《五日风声》比较注意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如着力刻画了黄兴这一革命领袖的形象,性格鲜明,情节生动。作品以富于 文学意味的语言,展示了一幅革命党人与清腐朽集团殊死决斗的画面,比较 集中地显示了它的文学性特点。

   21、近代小说繁荣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 印刷业的发达,为近代小说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2) 中国古代小说,经明清两个朝代的发展,题材、品种、创作手法、艺术技巧

  等都已经成熟,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民族气派的小说模式。

  3) 西方文学的影响改变了人们视小说为“小道”、鄙夷小说的传统观念,提高

  了小说的地位。

  4) 城市的商业化和作家的职业化。

  5) 近代小说理论的崛起和繁荣,对小说创作也起着促进作用。

  22、以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为例,谈谈主题、人物形象、创作手法的变化(论述) 1) 小说题材非常广泛,批评时政、反对侵略、振兴中华是这时期小说的中心主

  题。眼光多注重现实,写现实,写政治,直论当今。写外国侵略、写社会思 潮、革命风暴等,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的时代特点和近代的社会矛 盾。如从概貌上反映晚清、民国社会的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 等;反映官场腐败的有《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等。

  2) 小说创作艺术有了新的变化,首先表现在小说的结构形式上。

  A、 以《官场现形记》为代表的块状结构类型。这种类型与《儒林外史》的结 构形式基本相同。

  B、 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代表的网状结构类型。由众多的相对独立的 故事联缀而成,但全书却有贯串始终的中心人物,故事若即若离,相互之间 有一定的联系。

  C、 以《孽海花》为代表的类型。这种结构介于网状结构与块状结构之间。

  3) 在众多的小说中,能体现时代精神,在艺术上又称得上文学典型的正面人物 形象,除了黄小配的《洪秀全演义》外,几乎一个也没有。

  A、 较多集中地写官僚形象,而官僚形象又主要写他们骄奢淫逸、穷凶极恶的 淫虐本性,写他们对侵略者妥协投降,求荣媚敌的奴性。

  B、 体现社会封建意识的崩溃,道德沦丧、尔虞我诈的现象层出不穷。

  C、 写青年男女受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的苦闷、抗争与消沉。

  23、如何评价曾朴对《孽海花》的修改? 1) 《孽海花》初由革命派作家金一写作了六回,后交给曾朴续写。曾朴写成了

  《孽海花》20 回,1905 年以东亚病夫笔名由小说林社出版。1907 年又完成 了 5 回。20 年后,即 1927 年,曾朴着手修改已经发表的 25 回,并新撰 26 至 35 回。

  2) 这次改动,不仅调整了章节,内容也有所增删。中心思想变了,由反对君主 立宪、鼓吹民族民主革命变成先立宪、后民主共和。

  3) 小说的布局也变了,把革命派只作为一个派别,而不是以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作为小说的纲来写。

  4) 内容也相应有了较大的改动,最能体现小说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的文字都作 了删改。内容的修改,完全改变了小说的基调,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批判 科举、批判封建专制变成为科举张目,为封建专制张目。

   24、苏曼殊小说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何在? 1) 苏曼殊的小说题材都是爱情悲剧,苏曼殊小说的主人公大都具有近代青年人

  对新生活的渴望、追求和对于旧的封建伦理观念屈从的二重性。

  2) 苏曼殊小说的悲剧性,虽然它不能给人指出前途出路,但它却提示了悲剧的

  时代内蕴和社会性,提示了封建道德观念给人沉重的枷锁,造成社会非人性 的劣根,这是苏曼殊小说悲剧性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之所在。

  25、鸳鸯蝴蝶派小说 1) 鸳鸯蝴蝶派起源于清末民初,它不是一个文学团体,只是一些文学观点、创

  作态度、作品的题材与风格大致相同或相近的作家群,作家成员大多是江浙 人,阵地在上海,《民权报》是他们的发祥地。

  2) 这一派作家虽然没有一个严密的组织维系,但他们都在“趣味第一”的旗号 下走到一起。

  3) 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出现是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进一步殖民地化和袁世凯复辟 帝制、复古思潮泛滥的特有的社会产物。

  4) 鸳鸯蝴蝶派小说在艺术上较多受西方小说的影响,比较注意人物心理、生活 环境的描写,西方小说经常采用的补叙、倒叙、插叙等结构形式也常有采用。

  三、赏析 1、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1)此诗是 1839 年在特殊情况下,因故仓惶离开北京而写的。他逼于无奈地 离开京城的无奈心情,无奈的人生选择,不能有好的政治前途。

  2)2)离开北京,放弃了前程,再也不可能发挥自己的才干,自己的政治生命由 此终结。这对于有志向、有抱负的诗人而言是毁灭性的打击。

  3)3)作者谋略加到自己的家,通过办教育的方式继续为社会作贡献,希望培养 出优秀的人才,在他们身上实现自己的愿望,进而发挥自己对社会的影响力。

  4)4)作者将自己家乡(杭州)视为自己灵魂的归依,在自己最失意、最落魄的 时候回到自己的家乡,抚慰自己的情感,调适自己的心态,在家乡重新扬起 新的生命的风帆,重新找回失去的事业空间。

  二、分析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持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1)此诗写于 1839 年 5 月路过江苏镇江,应道士的要求而写的一首青诗。

  2)2)作者在诗歌当中极力呼唤人才,希望人才不断地涌现出来,充实到国家各

  级各部门当中,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才干,为振兴国家作出贡献。

  3)3)作者对于压制人才的现状表达了强烈不满,对封建等级森严,唯上(为尚)

  主义深感不满,希望国家改变现有状况,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发扬人才。

  4)4)希望社会营造出一个宽容环境,允许更多的人才有用武之地,希望社会形

  成一种尊重人才,宽容人才,重用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谭嗣同《有感一章》:

  世间无物抵春愁,全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1)1)本诗写于 1896 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时。

  2)2)作者对于自己的祖国面临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严重危机心急如焚,寝食 不安,认为这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指出一旦割地赔款,就会面临 亡国亡种的灾难,中国彻底地成为殖民地,希望全体国民提高警惕,同仇敌 忾,共同抗敌。

  3)3)诗人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表达了强烈愤慨,指出正是朝廷无能、军队的涣 散、大臣的无能,导致战争的惨败。朝廷、军队、大臣应负全部责任,希望 清政府从此焕发生机,不要丧失斗志。

  四、何绍基的《春江》:

  几处渔村矣乃歌,轻烟染就万峰螺。

  乌篷摇入潇湘路,才信春江是绿波。

  1)1)本诗是作者从江南一带游历之后回到自己家乡湖南道县写的。

  2)2)作者在诗中采取了多种艺术手法描绘自己家乡之美。(视觉、听觉、体觉、

  联想等方式) 3)3)作者对家乡体现的自然美不仅是一种审美体现,更是一种灵魂深处的宁静

  和平凡,家乡对自己心灵的可贵。

   4)4)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人一歌都构成了在他看来是最美丽的画卷, 将自己的家乡与外面的风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篇二:建筑遗产“修复”理论的演变及本土化研究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E080101)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5 至今),共计 140 项

  批准号/代码

  项目名

  负责人 依托单位

  批准经费 起始时间

  所属基金

  51278338/E080101 基于碳排放计算及评价体系的低碳建筑设计方法研究——以长三角地区办公建筑为例 陈易

  同济大学

  80

  201301-201612

  51278339/E080101 机动化时代街区宜步行的关键形态指标及优化方法研究

  陈泳

  同济大学

  56

  201301-201612

  51208329/E080101 基于身体差异的城市女性公共空间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楚超超 苏州科技学院 25

  201301-201512

  51208465/E080101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度量体系与关键性导控元素研究- - 以杭州为例

  戴晓玲 浙江工业大学 25

  201301-201512

  51208132/E080101 基于参数化建模与数据分析的大跨建筑结构形态推演

  董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5

  201301-201512

  51278122/E080101 基于类设计理论的历史街区动态保护及其社区再造模式研究

  关瑞明 福州大学

  80

  201301-201612

  51278193/E080101 基于岭南传统居住方式的保障性住房适应性设计模式研究

  郭昊栩 华南理工大学 80

  201301-201612

  51208420/E080101 地域生态导向下的康巴藏区民居建筑适应性模式研究

  何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5

  201301-201512

  51208359/E080101 社区综合体公共空间活力影响因子研究

  华霞虹 同济大学

  25

  201301-201512

  51278263/E080101 基于结构分析的建筑形态生成研究

  黄蔚欣 清华大学

  80

  201301-201612

  51208419/E080101 农业转型期西北旱作区乡村聚落形态演进机制及营建模式研究

  靳亦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5

  201301-201512

  51278415/E080101 川西北嘉绒藏族传统聚落与民居建筑研究

  李军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80

  201301-201612

  51278340/E080101 基于生态化模拟的城市高层建筑综合体被动式设计体系研究

  李麟学 同济大学

  80

  201301-201612

  51278194/E080101 岭南汉民系乡村聚落可持续发展度研究

  陆琦

  华南理工大学 80

  201301-201612

  51278292/E080101 城镇变迁中基于叙事视野下的记忆场所保护理论

  陆邵明 上海交通大学 80

  201301-201612

  51278070/E080101 基于分形理论的建筑设计研究

  冒亚龙 长沙理工大学 78

  201301-201612

  51278107/E080101 基于系统动力学和生命周期理论的长三角办公建筑低碳评价与设计方案选优研究

  彭昌海 东南大学

  80

  201301-201612

  51208306/E080101 基于赛后利用原则的重大体育赛事场馆规划设计研究

  彭小松 深圳大学

  25

  201301-201512

  51268011/E08010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低碳住宅适宜性设计方法研究

  彭小云 华东交通大学 50

  201301-201612

  51278108/E080101 宜居环境的整体建筑学研究

  齐康

  东南大学

  68

  201301-201612

  51278109/E080101 面向身体与地形:中国半工业化条件下建构学理论及其本土策略研究

  史永高 东南大学

  70

  201301-201612

  批准号/代码

  项目名

  负责人 依托单位

  批准经费 起始时间

  所属基金

   51278109/E080101 面向身体与地形:中国半工业化条件下建构学理论及其本土策略研究

  51208418/E080101 新疆维吾尔族高台民居的原型、演变及其现代适应性模式研究

  51278149/E080101 基于建筑环境动态信息模型的寒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模式研究

  51208334/E080101 基于震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的废弃物营建利用模式

  51208338/E080101 冀中南地区历史环境再生中的类型结构与形态演进研究- - 基于类型-形态分析的方法

  51208275/E080101 基于 BIM 参数化方法的仿生动态建筑表皮的气候适应性研究

  51278195/E080101 亚热带公共建筑绿色评估体系优化研究

  51208360/E080101 社区商业空间自组织演变过程的模拟及优化- - 以上海既有住宅区为例的研究

  51208089/E080101 基于 DPE(设计效能评价)的民国建筑渐进式性能提升模式研究——以南京为例

  51208133/E080101 基于案例推理的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体系建构与实践应用研究

  51208387/E080101 基于适应性热舒适的湖北山区农宅设计策略研究

  51208060/E080101 适应山地气候特点的湘南乡土建筑再生设计研究

  51208361/E080101 气候响应的高密度城区城市设计图谱方法研究

  51278110/E080101 江南水乡村镇低能耗住宅技术策略研究

  51208134/E080101 新型养老设施建筑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研究

  51208388/E080101 面向生命周期能耗评估的建筑信息模型研究

  51208276/E080101 基于多属性决策和生成式算法的传统民居地域性特征生成机制研究

  51278414/E080101 现代乡村地域建筑设计模式研究

  51208339/E080101 基于低影响策略的合作型城市农业住区系统构筑及评价

  51208340/E080101 中国建筑理论学者及其主要建筑创作理论的系统性研究(1980-2010)

  51208341/E080101 基于 SCEI 模型和建筑评测体系的知识办公空间环境研究

  批准号/代码

  项目名

  51208341/E080101 基于 SCEI 模型和建筑评测体系的知识办公空间环境研究

  51278123/E080101 古建聚落砖木结构类传统居住环境居民“自助式”保护与功能改善研究

  史永高 宋辉 孙澄 唐浩 汪丽君 王嘉亮 王静 王珂 吴锦绣 邢凯 熊燕 许建和 杨峰 杨维菊 于戈 袁雁 张弘 张群 张睿 张向炜 张昕楠 负责人 张昕楠 张鹰

  东南大学

  70

  201301-20161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5

  201301-2015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80

  201301-201612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25

  201301-201512

  天津大学

  25

  201301-201512

  清华大学

  25

  201301-201512

  华南理工大学 80

  201301-201612

  同济大学

  25

  201301-201512

  东南大学

  25

  201301-2015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25

  201301-201512

  武汉大学

  25

  201301-201512

  长沙理工大学 25

  201301-201512

  同济大学

  25

  201301-201512

  东南大学

  80

  201301-2016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25

  201301-201512

  武汉大学

  25

  201301-201512

  清华大学

  25

  201301-20151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80

  201301-201612

  天津大学

  25

  201301-201512

  天津大学

  25

  201301-201512

  天津大学

  25

  201301-201512

  依托单位

  批准经费 起始时间

  所属基金

  天津大学

  25

  201301-201512

  福州大学

  80

  201301-201612

   51208090/E080101 基于居民生活方式与家庭直接生活能耗关系的住宅设计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51278341/E080101 基于特征要素鉴别与保护的历史建筑室内环境风貌保护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 51178478/E080101 生态山地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51178465/E080101 历史城区叙事环境系统的量化研究 51178410/E080101 基于村民主体视角下的江浙地区乡村建造模式研究 51178389/E080101 基于循环经济下的西北农村学校建筑节能减排优化模式研究 51178369/E080101 西北乡村新民居生态建筑模式研究 51178292/E080101 基于模拟技术的系统化低碳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51178269/E080101 城市空间结构与历史街区的活力变迁研究 51178256/E080101 北方地区典型泉水聚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51178228/E080101 山东省地域性秸秆砌块建筑的构造技术研究 51178198/E080101 设计与技术整合的夏热冬冷地区农村住宅低碳策略研究 51178187/E080101 适应湿热地区气候特点的医院建筑设计研究 51178132/E080101 面向可拓建筑策划与设计的可拓数据挖掘理论及其方法研究 51178131/E080101 低碳建造目标下的寒冷地区建筑围护体系节能设计研究 51178130/E080101 基于全民健身需求的中小城市体育中心设计研究 51178072/E080101 北方农村老年人生态节能型居住模式的研究 51178038/E080101 基于交通枢纽的地铁站建筑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51168040/E080101 宁夏西海固回族乡村聚落营建模式研究

  批准号/代码

  项目名

  51168040/E080101 宁夏西海固回族乡村聚落营建模式研究 51168032/E080101 漠南蒙古地域藏传佛教召庙建筑的比较及其探源研究 51168018/E080101 "时空连续统"视野下的云南乡土建筑智慧体系研究

  张彧 左琰 卢峰 张楠 贺勇 陈洋 张群 刘丛红 王浩锋 张建华 刘崇 刘小虎 张春阳 邹广天 梅洪元 李玲玲 周博 董玉香 燕宁娜

  负责人

  燕宁娜 张鹏举 翟辉

  东南大学

  25

  201301-201512

  同济大学

  80

  201301-201612

  重庆大学

  60

  201201-201512 面上项目

  中南大学

  50

  201201-201512 面上项目

  浙江大学

  60

  201201-201512 面上项目

  西安交通大学 60

  201201-201512 面上项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60

  201201-201512 面上项目

  天津大学

  60

  201201-201512 面上项目

  深圳大学

  55

  201201-201512 面上项目

  山东建筑大学 58

  201201-201512 面上项目

  青岛理工大学 55

  201201-201512 面上项目

  华中科技大学 59

  201201-201512 面上项目

  华南理工大学 60

  201201-201512 面上项目

  哈尔滨工业大学 40

  201201-201512 面上项目

  哈尔滨工业大学 60

  201201-201512 面上项目

  哈尔滨工业大学 50

  201201-201512 面上项目

  大连理工大学 39

  201201-201512 面上项目

  北京交通大学 60

  201201-201512 面上项目

  宁夏大学

  49

  201201-201512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依托单位

  批准经费 起始时间

  ▼

  所属基金

  宁夏大学

  49

  201201-201512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内蒙古工业大学 55

  201201-201512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昆明理工大学 50

  201201-201512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51168017/E080101 作为方法论的乡土建筑自建体系综合研究

  51108474/E080101 重庆农村住房建造体系演变与现实技术策略研究

  51108473/E080101 基于数据质量分析的建筑生命周期能源消耗评价方法与评价模型研究

  51108469/E080101 湖南丘陵地形下农村住宅低成本自然通风设计模式研究

  51108364/E080101 河西走廊乡村“适宜性”人居环境建设模式研究

  51108320/E080101 城市桥梁慢行驻留空间的建构策略研究

  51108319/E080101 基于新媒体环境下人与空间沟通模式的建筑空间生成策略研究

  51108318/E080101 大型复杂项目的建筑策划“群决策”模型研究

  51108304/E080101 近代历史街区城市空间尺度的量化研究- - 以天津旧租界区为例

  51108303/E080101 基于动态 LCA 模型的城市住宅建筑存量节能减排发展策略研究

  51108302/E080101 医疗建筑开放体系研究

  51108297/E080101 考虑密度-力耦合作用下人群拥挤机理的公共建筑性能化疏散设计方法研究

  51108198/E080101 社会情境视野下的多元结构观念话语研究

  51108071/E080101 基于图形的建筑设计分析理论与方法研究

  51168018/ E080101 "时空连续统"视野下的云南乡土建筑智慧体系研究

  51078070/E080101 基于复杂系统的建筑空间程序生成及数控建造

  51008283/E080101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我国绿色工业建筑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

  51078266/E080101 我国建筑博物馆创制、博览模式及信息保存与再现技术研究

  批准号/代码

  项目名

  51078266/E080101 我国建筑博物馆创制、博览模式及信息保存与再现技术研究

  51078002/E080101 为城市老年人构筑可持续居住环境的研究

  51078155/E080101 基于岭南地区气候条件的建筑多层复合表皮可持续设计研究

  51078312/E080101 城市交通综合体空间绩效评价研究

  51008058/E080101 数值模拟和遗传算法联合驱动的多目标性能化住区规划设计研究

  王冬 覃琳 刘猛 解明镜 李钰 杨春侠 颜隽 涂慧君 郑颖 杨崴 黄琼 赵国敏 沈伊瓦 韩晓峰 翟辉 李飚 李洪欣 李翔宁 负责人 李翔宁 林文洁 刘宇波 沈中伟 石邢

  昆明理工大学 50

  201201-201512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重庆大学

  28

  201201-201412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重庆大学

  25

  201201-201412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中南大学

  24

  201201-201412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4

  201201-201412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同济大学

  25

  201201-201412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同济大学

  20

  201201-201412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同济大学

  25

  201201-201412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天津大学

  25

  201201-201412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天津大学

  27

  201201-201412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天津大学

  25

  201201-201412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24

  201201-201412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华中科技大学 24

  201201-201412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东南大学

  25

  201201-201412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昆明理工大学 50

  20120-201512 2011 年自然科学基金

  东南大学

  30

  201101-201312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郑州大学

  20

  201101-201312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同济大学

  37

  201101-201312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依托单位

  批准经费 起始时间

  所属基金

  同济大学

  37

  201101-201312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北方工业大学 23

  201101-201312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华南理工大学 35

  201101-201312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西南交通大学 36

  201101-201312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东南大学

  20

  201101-201312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51008212/E080101 基于视觉线索的公共建筑空间设计疏散诱导性能研究

  51078099/E080101 喀斯特环境和乡土建筑节能研究- - -以贵州省为例

  51078313/E080101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小学校建成环境评估研究

  51008213/E080101 高密度人居环境下的城市建筑综合体协同效应研究

  51008135/E080101 夏热冬冷地区基于微气候改善和优化的城市街区形态研究

  51078267/E080101 高层建筑形态的生态效益研究

  51078022/E080101 轨道交通影响下的城市地下空间演化机理研究

  51078154/E080101 湿热地区建筑中气候调节空间的尺度模型研究

  51008136/E080101 长江中下游地区办公建筑集成光伏的整体节能设计策略

  51078218/E080101 参数化非线性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51078240/E080101 辽宁滨海新城低碳化城市空间技术研究

  51078104/E080101 防控突发性传染病的医疗建筑网络体系构建

  51078219/E080101 大城市新建社区养老设施体系建设标准研究

  50978167/E080101 基于 DEA 方法的高层住宅生态效率设计评价研究

  50978061/E080101 基于新医改背景的基层医院建设整体策划及适宜设计方法研究

  50978100/E080101 亚热带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的被动技术与整合设计研究

  批准号/代码

  项目名

  50978100/E080101 亚热带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的被动技术与整合设计研究

  50978110/E080101 长江中下游大中城市基于节能的城市中心区设计策略

  50978184/E080101 快速城市化下的农村居住环境转换及空间结构模型

  50978108/E080101 基于环境友好概念的南方高校湿地与校园功能一体化研究

  50968010/E080101 沙漠绿洲村镇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研究

  50908040/E080101 绿色技术及其量化指标在长三角住区中的适宜性研究

  50978011/E080101 北京地区古村落空间解析

  孙澄宇 王红 王蔚 王桢栋 王振 吴长福 夏海山 肖毅强 徐燊 徐卫国 张伶伶 张姗姗 周燕珉 艾志刚 董黎 何镜堂 负责人 何镜堂 李保峰 李斌 刘塨 刘铮 杨靖 张大玉

  同济大学

  20

  201101-201312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贵州大学

  34

  201101-201312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西南交通大学 35

  201101-201312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同济大学

  20

  201101-201312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华中科技大学 20

  201101-201312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同济大学

  37

  201101-201312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交通大学 36

  201101-201312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华南理工大学 34

  201101-201312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华中科技大学 20

  201101-201312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清华大学

  35

  201101-201312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沈阳建筑大学 36

  201101-201312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哈尔滨工业大学 26

  201101-201312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清华大学

  32

  201101-201312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深圳大学

  35

  201001-201212

  广州大学

  35

  201001-201212

  华南理工大学 35

  201001-201212

  依托单位

  批准经费 起始时间

  所属基金

  华南理工大学 35

  201001-201212

  华中科技大学 36

  201001-201212

  同济大学

  36

  201001-201212

  华侨大学

  35

  201001-201212

  内蒙古工业大学 24

  201001-201212

  东南大学

  20

  201001-201212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35

  201001-201212

   50908041/E080101 基于普及运算互动媒体的可调适性建筑研究

  虞刚

  50978185/E080101 基于实验观测的紧凑型住房经济尺寸体系研究-以上海地区为例

  周晓红

  50978152/E080101 民族聚居地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的关联性研究

  单军

  50808099/e080101 内蒙古草原牧民定居点住居空间规划设计研究

  马明

  50808131/e080101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和空间句法理论的村落空间优化方法研究——以太湖流域为例

  李立

  50808151/e080101 四川阿坝藏区居住形态变迁研究

  刘艳梅

  50808147/e080101 地域资源约束下的西北干旱区村镇聚落营造模式研究

  岳邦瑞

  50808037/e080101 被动节能自然通风方式的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陈晓扬

  50808080/e080101 亚热带大学校园绿色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

  王静

  50878042/e080101 东方现代建筑研究

  齐康

  50878174/e080101 中国特色的西北地区农村新型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研究

  李志民

  50768005/e080101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乡村社会建筑学基本理论研究

  王冬

  50768007/e080101 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的形态演变

  张鹏举

  50778037/e080101 多元化趋势下建筑师结构选型策略的调整与重建研究—以生态建筑和动态建筑设计为例 方立新

  批准号/代码

  项目名

  负责人

  50778037/e080101 多元化趋势下建筑师结构选型策略的调整与重建研究—以生态建筑和动态建筑设计为例 方立新

  50778030/e080101 非线性有机建筑设计策略与方法研究

  孔宇航

  50778031/e080101 北方城市老龄人宜居空间模式的研究

  周博

  50778047/e080101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研究

  张姗姗

  50778073/e080101 当代大学校园集约发展的适应性策略研究

  何镜堂

  50778002/e080101 工业遗产建筑评估体系研究

  李艾芳

  50778143/e080101 生态安全视野下的西北绿洲聚落营造体系研究

  王军

  50778117/e080101 晋商传统聚落的形态特征与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

  王金平

  50608042/e080101 生成式计算机模拟方法辅助解决多层板式集合住宅的规划布局问题

  韩孟臻

  东南大学

  20

  201001-201212

  同济大学

  36

  201001-201212

  清华大学

  32

  201001-201212

  内蒙古科技大学 21

  200901-201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同济大学

  20

  200901-201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西南民族大学 20

  200901-201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1

  200901-201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东南大学

  20

  200901-201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华南理工大学 20

  200901-201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东南大学

  34

  200901-201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34

  200901-201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昆明理工大学 22

  200801-201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内蒙古工业大学 22

  200801-201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东南大学

  30

  200801-201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依托单位

  批准经费 起始时间

  所属基金

  东南大学

  30

  200801-201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大连理工大学 30

  200801-201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大连理工大学 25

  200801-201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哈尔滨工业大学 28

  200801-201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华南理工大学 30

  200801-201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工业大学 28

  200801-201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30

  200801-201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太原理工大学 33

  200801-201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清华大学

  25

  200701-2009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0608061/e080101 基于 ga 的聚落更新的设计方法研究 50648027/e080101 可持续开放住宅室内填充体模式化研究 50678069/e080101 可持续的体育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50678042/e080101 松花江流域典型城市生态化空间形态技术研究 50678043/e080101 可拓建筑策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方法研究 50578133/e080101 适应素质教育的中小学建筑空间及环境模式研究 50578067/e080101 夏热冬冷地区基于节能及气候适应性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 50578087/e080101 非标准建筑形体的生成与建造途径研究 50578106/e080101 wto 条件下中国建筑师的设计竞争力及提升途径的综合研究 50578040/e080101 后工业时代中国产业类历史建筑保护性再利用研究 50408038/e080101 复杂环境中的空间认知模式- - 基于空间组织的防灾设计策略研究 50468005/e080101 贵州省黔东南民族建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宅研究

  宋靖华 范悦 孙一民 张伶伶 邹广天 李志民 李保峰 徐卫国 曾坚 王建国 徐磊青 王红

  武汉大学

  26

  大连理工大学 9

  华南理工大学 28

  哈尔滨工业大学 28

  哈尔滨工业大学 2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8

  华中科技大学 28

  清华大学

  25

  天津大学

  28

  东南大学

  25

  同济大学

  21

  贵州大学

  22

  200701-2009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701-2007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701-2009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701-2009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701-2009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601-2008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601-2008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601-2008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601-2008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601-2008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501-2007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501-2007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篇三:建筑遗产“修复”理论的演变及本土化研究

  哺乳期或闭经妇女在排除早孕后再行手术术前准备解除手术顾虑详细询问病史行全身及妇科检查必要时作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准备腹部及会阴皮肤

  《输卵管绝育术》PPT课 件

   任务二十九 输卵管绝育术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够对在妇产科工作岗位上完成输卵 管绝育术。

  知识目标:明确输卵管绝育术的手术步骤,知道 输卵管绝育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手 术条件与时间、及术后注意事项。

  态度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学会关心尊重 患者,为患者保守医密,检查操作动 作轻柔、流畅。

   输卵管结扎术是采用手术方法将输卵管的通 道阻断,使精子和卵子不能相遇结合,从而 达到永久性不孕的目的。

   经腹输卵管结扎术

  经腹腔镜输卵管绝 育术

   【适应证】 • 1.已婚妇女,自愿要求做绝育手术而无禁忌

  证者。

  • 2.因病不宜再妊娠者。

   •【禁忌证】 1.24小时内两次体温在37.5℃或以上者。

  2.各种疾病的急性期。

  3.有感染者,如皮肤感染、盆腔炎等。

  4.严重的神经官能症。

   【手术时间】

  非孕妇女在月经干净后3~7日;人工流产或 分娩后,宜在48小时内手术;哺乳期或闭经妇女, 在排除早孕后再行手术

  【术前准备】

  解除手术顾虑,详细询问病史,行全身及妇 科检查,必要时作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 准备腹部及会阴皮肤。

   【手术步骤】 受术者排空膀胱后取平卧位,常规消毒腹部皮

  肤,切口处作局部浸润麻醉。

  • 1.切口位置 耻骨联合上3~4cm作纵切口或横切

  口,长约2cm。

  • 2.寻找输卵管

  (1) 钳取法 (2) 钩取法 (3) 指板法 • 3.结扎输卵管 目前多采用抽心包埋法。

   【并发症的防治】 • 1.近期并发症

  (1)感染 (2) 脏器损伤 (3)出血及血肿 • 2.远期并发症

  (1) 月经异常 (2)肠粘连

   再见!

   结束

  

篇四:建筑遗产“修复”理论的演变及本土化研究

  建筑历史与理论(E080102)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5 至今),共计 102 项

  批准号/代码

  项目名

  负责人

  依托单位

  批准经费 起始时间

  51208342/E080102 明清都城坛庙格局演变体系研究

  曹鹏

  天津大学

  25

  201301-201512

  51208529/E080102 川藏“茶马古道”文化线路上的传统聚落与建筑研究

  陈蔚

  重庆大学

  25

  201301-201512

  51278196/E080102 岭南古建筑技术及其源流研究

  程建军

  华南理工大学

  80

  201301-201612

  51278003/E080102 北方古建筑木结构构件残损检测适宜性关键技术研究

  戴俭

  北京工业大学

  80

  201301-201612

  51278328/E080102 辽代建筑系列研究(续)

  丁垚

  天津大学

  80

  201301-201612

  51278111/E080102 面向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徽州传统村落集群研究

  龚恺

  东南大学

  80

  201301-201612

  51208528/E080102 西南文化锋面城市历史建筑由基型到原型的现象及演变分析——以柳州为例

  何丽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5

  201301-201512

  51278264/E080102 基于数字化技术平台的圆明园虚拟复原与造园意匠研究

  贾珺

  清华大学

  80

  201301-201612

  51208277/E080102 基于《营造法式》彩画作制度的中国唐宋时期官式建筑色彩设计规律研究

  李路珂

  清华大学

  25

  201301-201512

  51278139/E080102 文化线路视野下的中东铁路近代建筑文化特质及其保护研究

  刘大平

  哈尔滨工业大学

  80

  201301-201612

  51278223/E080102 城市复兴视野下的吉林省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莫畏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80

  201301-201612

  51278310/E080102 高句丽早中期都城营建研究

  朴玉顺

  沈阳建筑大学

  80

  201301-201612

  51278210/E080102 近代武汉城市形态与建筑的现代转型及其轨迹与动因研究

  谭刚毅

  华中科技大学

  80

  201301-201612

  51208511/E080102 湿热地区古村落原真建筑环境数值模拟及保护、改造策略研究

  汤莉

  中南大学

  25

  201301-201512

  51208309/E080102 辽宁前清建筑文化遗产区域整体保护模式研究

  王肖宇

  沈阳工业大学

  25

  201301-201512

  51278197/E080102 中国古城水系营建的学说及历史经验研究

  吴庆洲

  华南理工大学

  80

  201301-201612

  51278228/E080102 江南传统聚落濒危建筑构造与技术研究

  吴尧

  江南大学

  65

  201301-201612

  51208161/E080102 徽化与西化交织下的安徽近代建筑研究——以芜湖和安庆为对象

  徐震

  合肥工业大学

  25

  201301-201512

  51278438/E080102 香港战后城市建筑研究 (1946-1997)-探索大中华地区的现代建筑路径

  薛求理

  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 78

  201301-201612

  批准号/代码

  项目名

  负责人

  依托单位

  批准经费 起始时间

  51208526/E080102 近代广东侨乡建筑中的新型建筑材料运用研究

  曾娟

  中山大学

  25

  201301-201512

  51208427/E080102 四川早期(明代及以前)木构建筑研究

  张宇

  西南交通大学

  28

  201301-201512

  所属基金 所属基金

   51278342/E080102 大众传媒中的中国当代建筑批评传播研究

  支文军

  51178370/E080102 黄土高原历史城市人居智慧及其当代应用研究

  王树声

  51178314/E080102 中国现代建筑对传统民间建筑转译再现的历史谱系及模式(1950s-1990s)

  彭怒

  51178294/E080102 16 世纪以来中国建筑、园林影像资料在西方的传播、分布及其影响与研究

  邱治平

  51178293/E080102 塑造创意城市:天津滨海新区工业遗产群保护与再生的综合研究

  青木信夫

  51178234/E080102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实施十年回顾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准则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 吕舟

  51178233/E080102 中国北方地区私家园林研究与保护

  贾珺

  51178188/E080102 中日古典园林声景思想源流与技术变迁比较研究

  袁晓梅

  51178016/E080102 基于劣化机理分析的优秀近现代建筑修复技术策略适宜性评估研究

  杨昌鸣

  51138002/E080102 中国城镇建筑遗产适应性保护和利用的理论和方法

  王建国

  51108476/E080102 基于地域的抗战遗产保护与利用——以陪都重庆为例

  郭璇

  51108475/E080102 巴蜀摩崖石窟中的唐宋建筑形态研究

  冯棣

  51108404/E080102 闽台两岸传统大木作营造技艺及其传承研究

  张玉瑜

  51108380/E080102 唐末成都古城形态及其后世演变过程复原——兼探古城形变机制在当代旧城更新中的作用 张蓉

  51108379/E080102 内地化进程中的四川藏区城镇空间形态演变研究(1640-1968)

  田凯

  51108365/E080102 基于聚落遗址考古资料统计分析的汉代乡村聚落形态与建筑研究

  林源

  51108359/E080102 古"南襄隘道"上历史城镇的形态及其文化特征研究

  刘炜

  51108322/E080102 基于关键词定量统计方法的现代中国建筑观念转型研究

  王凯

  51108321/E080102 中国早期建筑教育体系的西方溯源及其在中国的转化

  钱锋

  批准号/代码

  项目名

  负责人

  51108321/E080102 中国早期建筑教育体系的西方溯源及其在中国的转化

  钱锋

  51108307/E080102 国际交流视角下的文化景观与公共空间生产:中国近代开埠城市公园历史研究

  张天洁

  51108306/E080102 颐和园营建过程研究

  张龙

  51108305/E080102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明长城军堡空间关系研究

  李严

  同济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同济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东南大学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 浙江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 依托单位 同济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

  75

  201301-201612

  57

  201201-201512

  50

  201201-201512

  55

  201201-201512

  55

  201201-201512

  50

  201201-201512

  60

  201201-201512

  60

  201201-201512

  60

  201201-201512

  290

  201201-201612

  28

  201201-201412

  25

  201201-201412

  25

  201201-201412

  25

  201201-201412

  25

  201201-201412

  25

  201201-201412

  25

  201201-201412

  25

  201201-201412

  20

  201201-201412

  批准经费 起始时间

  20

  201201-201412

  26

  201201-201412

  28

  201201-201412

  25

  201201-201412

  面上项目 面上项目 面上项目 面上项目 面上项目 面上项目 面上项目 面上项目 重点项目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所属基金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51108294/E080102 层楼式石碹窑洞聚落形态及其保护利用研究

  51108232/E080102 西藏象泉河流域古代聚落与建筑研究

  51108183/E080102 岭南传统建筑尺度构成与分析

  51108101/E080102 中国建筑现代转型视野下的近代建筑传媒研究

  51108072/E080102 南方地区砖构建筑遗址中传统青砖性能劣化研究

  51068027/E080102 新疆伊斯兰教麻扎建筑研究

  51008249/E080102 四川羌族建筑研究

  51078349/E080102 17-18 世纪中西建筑文化交流

  51078158/E080102 汉江流域文化线路上的聚落形态变迁及其社会动力机制研究

  51008060/E080102 南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的适应性道路交通改善方法研究

  51008204/E080102 聚落空间信息采集与处理新方法研究

  51078277/E080102 乡土建筑保护实践中低技术的方略、系统与应用研究

  51078278/E080102 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与设计实践在中国的移植与转化(1920s-1950s)

  51008278/E080102 江南传统匠作系统演变与传承研究

  51008238/E080102 城市环境与文脉架构下的历史建筑价值挖掘及评估研究

  51008205/E080102 清代建筑工官制度综合研究

  51078181/E080102 西藏苯教建筑研究

  批准号/代码

  项目名

  51078181/E080102 西藏苯教建筑研究

  51078220/E080102 5-15 世纪古代汉地佛教寺院内的殿阁配置、空间格局与发展演变

  51008004/E080102 明清官式营造技艺地方化背景下的五台山汉藏佛寺彩画研究

  51008137/E080102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现代园林的历史源流、理论学说及实践经验研究

  51078251/E080102 晋地宋(辽)金时期建筑营造技术地域特征研究

  50908042/E080102 册封体制下明朝与朝鲜建筑制度关系研究

  王崇恩 王一丁 林哲 刘源 李永辉 李丽 李路 李晓丹 李晓峰 李新建 李哲 李浈 卢永毅 沈黎 童乔慧 汪江华 汪永平 负责人 汪永平 王贵祥 张昕 赵纪军 朱向东 白颖

  太原理工大学

  28

  201201-201412

  南京工业大学

  20

  201201-201412

  华南理工大学

  22

  201201-201412

  广州大学

  22

  201201-201412

  东南大学

  25

  201201-201412

  新疆大学

  28

  201101-201312

  西南交通大学

  20

  201101-20131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38

  201101-201312

  华中科技大学

  34

  201101-201312

  东南大学

  20

  201101-201312

  天津大学

  20

  201101-201312

  同济大学

  38

  201101-201312

  同济大学

  37

  201101-201312

  浙江工业大学

  20

  201101-201312

  武汉大学

  20

  201101-201312

  天津大学

  20

  201101-201312

  南京工业大学

  36

  201101-201312

  依托单位

  批准经费 起始时间

  南京工业大学

  36

  201101-201312

  清华大学

  36

  201101-201312

  北京工业大学

  20

  201101-201312

  华中科技大学

  20

  201101-201312

  太原理工大学

  40

  201101-201312

  东南大学

  20

  201001-201212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所属基金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50908137/E080102 云南地域化匠作体系及其营造技艺研究

  50978119/E080102 基于殖民理论下的近代长春城市规划与建筑研究

  50978168/E080102 中国古代合院式住宅流布史研究

  50978051/E080102 东亚视野下的宋元中国东南沿海建筑史研究

  50978111/E080102 明清"湖广填四川" 移民通道上的会馆研究

  50868008/e080102 以村镇建设为主的建筑文化多样性保护与发展对策研究

  50808117/e080102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建筑控制和建筑法规研究(1845-1943)

  50808129/e080102 辽代建筑系列研究

  50808132/e080102 西方建筑修复技术在中国近代建筑保护中适用性研究

  50808081/e080102 南方汉民系传统聚落形态比较研究

  50878043/e080102 中国古代建筑材料应用发展史(史前至先秦)

  50878085/e080102 中国古典园林的“声景观”研究

  50878104/e080102 西藏藏东乡土建筑研究

  50778042/e080102 福州近代建筑史研究

  50778093/e080102 明代建城运动与古代城市等级、规制及城市主要建筑类型、规模与布局研究

  批准号/代码

  项目名

  50778093/e080102 明代建城运动与古代城市等级、规制及城市主要建筑类型、规模与布局研究

  50778123/e080102 近代历史建筑修复技术策略评估研究

  50778125/e080102 传统建筑工艺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应用体系研究

  50708047/e080102 中国传统建筑的光环境保护研究

  50708004/e080102 沁河中游古村镇研究

  50608035/e080102 明清移民通道上的湖北民居及其技术与精神的传承

  50620001/e080102 漫话百年中国建筑

  50678113/e080102 清代建筑哲匠样式雷世家综合研究

  宾慧中 莫畏 王鲁民 张十庆 赵逵 杨大禹 唐方 丁垚 陈雳 潘莹 陈薇 袁晓梅 汪永平 朱永春 王贵祥 负责人 王贵祥 杨昌鸣 李浈 张昕 刘捷 谭刚毅 杨秉德 王其亨

  上海大学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深圳大学 东南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上海大学 天津大学 同济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东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福州大学 清华大学 依托单位 清华大学 天津大学 同济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浙江大学 天津大学

  20

  201001-201212

  32

  201001-201212

  30

  201001-201212

  35

  201001-201212

  35

  201001-201212

  25

  200901-201112

  20

  200901-201112

  20

  200901-201112

  20

  200901-201112

  21

  200901-201112

  35

  200901-201112

  32

  200901-201112

  32

  200901-201112

  28

  200801-201012

  30

  200801-201012

  批准经费 起始时间

  30

  200801-201012

  28

  200801-201012

  30

  200801-201012

  20

  200801-201012

  23

  200801-201012

  25

  200701-200912

  200701-200912

  32

  200701-2009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所属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0678082/e080102 西藏藏传佛教建筑研究 50678087/e080102 北京私家园林历史源流、造园意匠及现代城市建设背景下的保护对策研究 50678105/e080102 盛京宫殿建筑研究 50678070/e080102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哲理、学说及历史经验研究 50678034/e080102 东南地区若干濒危和失传的传统建筑工艺研究 50578145/e080102 中国近代建筑文化史研究 50578107/e080102 文物建筑测绘及图像信息记录的规范化研究 50578097/e080102 高句丽建筑演进研究 50578100/e080102 近代建筑的本土化研究 50508004/e080102 中国传统戏场建筑研究 50478039/e080102 北京地区长城沿线戍边聚落形态与建筑研究 50478004/e080102 藏式传统建筑研究 50478058/e080102 基于数字技术的古代建筑文化保护方法体系的研究 50478070/e080102 渤海国建筑史研究 50468002/e080102 中国朝鲜族民居与聚落模式演变研究

  汪永平 贾珺 陈伯超 吴庆洲 朱光亚 杨秉德 吴葱 朴玉顺 王瑛 薛林平 戴俭 汪永平 尚涛 张十庆 李佰寿

  南京工业大学 清华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天津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武汉大学 东南大学 延边大学

  30

  200701-2009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6

  200701-2009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8

  200701-2009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

  200701-2009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

  200701-2009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

  200601-2008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

  200601-2008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5

  200601-2008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2

  200601-2008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4

  200601-2008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

  200501-2007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4

  200501-2007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1

  200501-2007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4

  200501-2007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4

  200501-2006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篇五:建筑遗产“修复”理论的演变及本土化研究

  109

  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0.12

  建筑学报

   特别报道

  REPORT

  建筑学报 2010.12

  ARCHITECTURAL JOURNAL

  110

   111

  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0.12

  建筑学报

   特别报道

  REPORT

  建筑学报 2010.12

  ARCHITECTURAL JOURNAL

  112

   113

  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0.12

  建筑学报

  

篇六:建筑遗产“修复”理论的演变及本土化研究

  2015 青年基金

  范文范例 精心整理

  2014 青年基金

  word 完美格式

   范文范例 精心整理

  2013 年 青年基金

  word 完美格式

   范文范例 精心整理

  2014 面上基金:

  word 完美格式

   范文范例 精心整理

  2015 面上基金

  word 完美格式

   范文范例 精心整理

  2013 面上基金

  word 完美格式

   范文范例 精心整理

  2005 年到 2012 年 所有基金:

  word 完美格式

   范文范例 精心整理 word 完美格式

   范文范例 精心整理 word 完美格式

   范文范例 精心整理 word 完美格式

  

篇七:建筑遗产“修复”理论的演变及本土化研究

  2015 国家既然科学基金 E0801 建筑学 83 条

   2

   3

   4

   5

   6

   7

   8

   推荐访问: 本土化 演变 遗产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