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2023年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年)

2023年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年)

时间:2022-12-02 17:50:06 来源:网友投稿

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没有一个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就不会有持续发展的农业,就不会有持续发展的农村经济,也就没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供大家参考。

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没有一个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就不会有持续发展的农业,就不会有持续发展的农村经济,也就没有农民真正的小康生活。发展农村经济,保护农村环境,是我国农村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国情和农村的环境形势决定的。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有效对策

  Abstract:Thereisnoonegoodruralecologicalenvironment,therewillbenosustainabledevelopmentofagriculture,therewillbenosustainabledevelopmentofruraleconomy,thereisnorealfarmers’well-offlife.Developingtheruraleconomy,protectingtheruralenvironment,ruraldevelopment,anobjectiverequirementforChina’snationalconditionsandtheenvironmentalsituationinruralareas.Thispaperanalyzestheproblemsofecologicalenvironmentalprotectioninruralareas,effectivemeasurestostrengthenthecurrentruralecologicalenvironmentprotection.

  Keywords:rural,ecologicalenvironmentprotection,effective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B84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如果不注意环境的保护,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经济的发展只是暂时的,若干年后将会减缓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制约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没有一个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就不会有持续发展的农业,就不会有持续发展的农村经济,也就没有农民真正的小康生活。因此,发展农村经济,保护农村环境,是我国农村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国情和农村的环境形势决定的。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取得经济发展的时期已经结束,农村生活领域和生产领域的环境保护不是不要人们消费和生产,而是提倡走生态环境保护下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1、农村工业带来的污染

  (1)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改变了中国经济的社会结构,加快了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了搞活农村经济、脱贫致富,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由于这些企业大多技术落后、设备简陋,缺乏环保处理设施,排放的污水和废气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致使水资源遭受严重污染,引发人畜、农业用水危机,农业产量连年下

  降。同时空气受到污染,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例如,从20世纪80年代一度极为盛行的电镀、砷等的生产到90年代后期从国外输入的新型剧毒业———清洗处理废电脑业都成为乡镇企业的生产项目。乡镇企业粗放经营造成周围大气、水域、农田、农作物的严重污染,并通过能量转移和食物链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乡镇企业布局十分分散也是一个因素。

  据有关统计,目前聚集在小城镇和工业小区的乡镇企业不到20%,80%以上的乡镇企业仍然分散在自然村。乡镇企业污染存在着由点源污染向面源污染转化的危险。

  (2)城市企业转移到农村。1998年国家环保局自然保护司与计划财务司的调查报告《控制乡镇工业污染蔓延是确保2000年环境保护目标实现的关键之一》指出:“由于许多地方急于引进外资,引进项目,不进行严格审批,从而导致污染行业和产品从国外向国内、城市向农村、沿海地区向内地转移。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经济的愿望非常强烈,但又没有条件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污染少的产品,只能接受被发达地区淘汰的产品、技术工艺和设备。而发达地区在转移这些技术、设备和产品时,往往并没有将污染治理技术设备同时转移,从而造成污染转嫁。”可以看出,随着城市环保治理力度不断加大,“二元化”城乡环境越来越明显,城市中许多污染性的企业,不断从城市搬到了农村,加重了农村生态环境的负担,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危害。

  2、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

  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是造成畜牧业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大量冲洗畜禽舍的污水是造成农村水质污染源的主要来源。据测定,采用水冲式清理粪便,1头猪日污水排放量约为30kg,1000头猪污水达30吨,年排污水达1万吨。这种水不经处理排入水库或湖泊中,将导致水中的生物特别是藻类大量繁殖,影响水产业的发展;流入土壤,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并且通过渗透影响地下水,从而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3、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

  农业生产活动对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作用和影响是双向的。就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言,既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从农业生产活动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农业生产中介质的使用带来的问题。农业生产时需要利用许多介质,以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和农业生产率。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受人口激增的压力、科技落后的制约和政策的影响,农业资源的利用是以人工投入为介质的传统掠夺式利用方式,虽然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但却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滥垦导致了严重的沙化,只垦不养导致了土地退化和地表植被破坏殆尽。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介质已经成为提高的重要手段,正是由于这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手段的使用,造成了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以化肥为例,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氮和磷随土表流失到河流和湖泊中,使河水

  和湖水产生了富营养化问题。中国大约有60%左右的湖泊达到富营养化水平,大大超过全球30%的平均值。

  二是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带来的环境问题。随着工业化畜禽养殖业的兴起,畜禽粪便和粪水随意处理,已经成为部分地区的一个新污染源。大面积的水面养殖,人工所投饵料也造成了水体污染。部分农村在农田中随意焚烧秸秆的习惯,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还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

  三是农田基本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从农田基本建设工程的施工技术方面看,对路、沟、渠的改造往往使用混凝土作为施工的材料。混凝土沟渠虽然能提高输水功能,但也使大量的农药和化肥随着排水系统的改善而加速进入河道,造成水源污染。并且混凝土的沟、路、渠阻碍了农田物种的扩散,降低了种间多样性和种内异质性,导致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下降。

  四是“入侵生物”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关材料显示,已知我国目前至少有380种入侵植物,40种入侵动物和23种入侵微生物,威胁着农村经济发展、人民健康和生态安全。

  3、农村日常生活所带来的污染

  随着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迅速,同时乡村聚居点人口迅速增加,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由分散走向了相对集中。由于小城镇和乡村居住点,对居民的生活垃圾的处理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规划和设施建设上都明显地滞后,甚至是空白,脏、乱、差现象非常突出。这种观念、规划、设施的全面滞后,使居民的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造成了农村的环境污染。我国农村每天约有1.2亿吨的生活垃圾产生,这些生活垃圾,已从过去易自然腐烂的蔬菜残叶、瓜皮等,发展到现在的塑料袋、快餐盒、废旧电池等。这些生活垃圾没有经过任何处理,没有统一的堆放点,导致垃圾无序堆放,脏乱差现象严重。同时受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厕所仍然采取非封闭状态,污染环境,传播疾病。

  二、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对策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种类繁多,分布面广,治理难度大,它已不是农民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如不及早重视,防范和治理,将会造成比现在城市生态环境更复杂、更有害、更难治理和恢复的被动局面。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应将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摆上重要位置,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调整控制污染,制订政策,研究措施,落实目标责任,促使农村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实现良性循环。

  1、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农村所出现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的认识不足所造成的,有的则是由于科学知识水平的限制。例如乡镇企业发展中,什么经济效益高就建什么厂,不管对环境的影响和人体的危害,农业生产中不科学地使用化肥、农药所造成的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等。因此,不仅应对农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而且应强化农村

  基层干部的生态和环保意识。通过宣传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认识我国农村环境恶化的现状及其危害的严重性;使公众认识到农村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将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广泛和严重的威胁;使每个人都能自觉地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提倡文明生活方式,逐步营造一种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为荣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耻的社会氛围,为防治农村环境污染奠定坚实广泛的群众基础。

  2、建立全面协调平衡的农业生态系统

  为了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应积极建立全面协调平衡的农业生态系统。为此,要正确运用生态学原理,尽力避免或淘汰那些有害于生态平衡和良好环境的农业措施,以逐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据各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实际要求,建立各具特色的持续平衡的农业生态体系,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兼顾的前提下,探索最少投入、最大产出的各种构成模式,提高综合效益,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要逐步对主要农业土地、水资源、森林、草地、生物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并形成科学的监测管理系统,把开发利用、保护治理、资源增值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使有限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使可再生效益获得更多的增值。

  3、健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法规制度体系

  为了从源头上防止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或者即使产生也可以采取治理措施把问题减少到最小限度,需要政府建立健全与农村生态环保有关的一系列的法律保障和制度设计,在宏观政策层面做到有的放矢。首先,要逐步推动环保机构向农村延伸,建立覆盖农村的环境管理组织体系,制定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体系,加强农村环境能力建设,加大农村环境监管力度,从政策源头上把关,控制生态环境问题产生,逐步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其次,要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制度,控制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过程中污染产业的发展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此外,还应科学地构建农村生态环境的安全体系,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灾害的应急能力,减轻灾难的损失。

  4、加强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因为科技的发展,可以为缓解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有效的手段,并且生态环境资源问题也是科技问题,今后许多生态环境资源问题的解决将更依赖于科技的发展。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科技的发展战略思路应以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指导,以解决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中的重大问题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基本出发点,为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当前,尤为迫切的是要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科技资源,推动农村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大力研究、开发和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农村健康危害评价等方面的环境保护实用技术。通过试点示范、教育培训等方式,促进农村环境保护适用技术的应用,相对减少农业经济增长对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

  源的需求,从而减少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

  5、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管理力度

  农村各级领导,尤其是县、乡镇领导要重视本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生态环保工作提到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要统筹规划,充分考虑本地的生态环境资源和存在的环境问题,协调制定有关规划。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及组织、管理、考评等一系列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确保农村生态不断地得到改善,必须建立健全一套长效的建设管理机制,把环境保护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为此,应当通过探索,建立权责明确的组织指挥体系和目标考核机制,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依法管理农村公共事务的机制等,使农村生态环保工作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这是搞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张静.农村环境保护应以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为突破口[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05)[2]穆瑞颖.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农技服务,2011,(04)[3]李彩宜.农村环境污染的成因及防治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6,(04)[4]张雪绸.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02)[5]谢运佐.谈青阳县南阳村生态环境建设[J].现代农业科技,2009,(14)[6]樊帆.农村人居环境现状调查及政策取向——以湖北荆州市为例[J].农村经济,2009,(04)

推荐访问: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难点研究 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对策 生态环境保护 农村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