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县经开区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安排【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县经开区工作 2022 年度工作总结及 2023 年工作安排 一、2022 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经开区聚焦争先进位,以“十四五”期间跨进省级以上开发区三十强为发展目标,着力推进双招双引、项目建设、园区拓展、要素保障、安全环保、企业服务等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呈现稳中向好态势。2021年县经开区在 126 个省级以上开发区考核中位列第 33 名。
一是招商引资实现新跨越。坚持“内搭平台,外联老乡”,围绕装备制造、非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深入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瞄准苏浙沪等重点区域龙头企业,实行产业链招商、“一把手”招商,集群式、链条式、板块式引进大项目、好项目。1-10 月份,新签约项目 29 个,总投资 171.8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 23 个,9 月 4 日投资 50 亿元的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关联项目签约落地。7 月 26 日,与***经济开发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已引进***电子、***驱动等企业,并选派 3 名干部赴***开发区挂职锻炼。
二是项目建设取得新实效。坚持抓项目、稳投资、增动能,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的路径,主动优化服务,做到全链条跟踪包保、全过程闭环管理,确保项目招得来、留得住、建得快、投产早。强化概念经济思维,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启动实施投资 11.12 亿元的产城融合一体 化(一期)项目,目前已完成二十大道、二十大道、**路等 6 条区域道路的“五化”改造提升工程,涉及路面“白加黑”及雨污管网 10.4 公里。推行项目代办制度,投资 20 亿元的**汽车产业园、20 亿元的**通智能通信产业园等 36 个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 135.21 亿元;投资 50 亿元的**医疗、20 亿元的**汽车产业园等 60 个在建项目加快推进;**电池、**邮件处理中心等 28 个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 55.75 亿元。
三是创新驱动获得新突破。坚持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协作企业集聚”的联动发展战略,“龙头企业引领、骨干企业跟进、关联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效应正在加速形成。1-10 月份,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18 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7 家,**轴承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批省级数字化车间,**新材料、**管业入围**省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名单,**、**管业认定为**省级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动力 1 款产品被认定为“**省新产品”。加快传统纸塑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县绿色纸塑产业集群成功申报跻身**省 2022 年特色产业集群;持续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健康发展,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跻身全省第 15位,县经开区申报获批第二批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试点区域,电子商务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四是集聚能力得到新提升。坚持园区“内涵提升,外延拓展”,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完成调区及变更主导产业工作,将经开区原三大主导产业机械电子、轻工纺织、新材料调整为装备制造、非 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确定了调入集中供热、工业项目用地 3处,调出铁路、安置区、公交场站、公园、学校等用地 6 处,合计 3634 亩,通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划至 2030 年,县经开区拟拓展空间 10.01 平方公里。加快推进“一区两园”征地拆迁工作,大力处置园区低效闲置用地,目前已处置低效闲置用地 12宗 373 亩,目前正在对**物流、**服饰等“僵尸企业”进行清理。以“亩均论英雄、质效配资源”为导向,完成标准地 9 项指标评估,今年全部按标准地挂牌,即将或已经挂牌 18 宗 718.7 亩。扎实推进园区“亩均论英雄”改革,强化对园区企业进行分类处置力度,完成经开区 205 家企业的亩均效益参评数据收集查询评价工作。
五是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加快推进“管委会+公司”的运行模式,出台《**经济开发区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及各项配套方案,完成经开区“管委会+公司”改革岗位竞聘和双向选择,着力保障园区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深入开展“四送一服”“企业服务日”“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优环境、稳经济”等活动,发放政策汇编 800 余份,解决企业发展问题 362 个,帮助受理 68 户企业申报 2020 年市工业政策支持项目 94 个,初审金额 2990.48 万元;受理企业申报 2020 年市科技政策支持项目 37 个,初审金额 578.9 万元。联合县人社局开展“2+N”主题招聘会 77 场,累计 283 家企业进场招聘,提供了836 个就业岗位,有 5187 位求职者进场求职,近 3784 人达成就 业意向。以“精准把关、精细管理、精心服务”为导向,优化政策兑现工作流程,实行首问负责制,践行“全程代办”承诺制,惠企政策兑现提质增效,1-9 月份,兑现加快工业发展、推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等市县政策奖补资金 1.01 亿元;开展园区企业欠税清理及低效闲置用地清理整顿宣传,兑现企业再开发利用财政奖补资金 1448.95 万元;创新人才用工方式,落实“**英才”四大行动计划,兑现奖补资 134.98 万元。
二、2023 年工作安排 工作思路及目标:2023 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更是攻坚克难、跨越发展、争先进位的重要时期,县经开区将紧紧围绕**“挺进全省二十强,奋力实现新跨越”的总体目标,深入学习贯彻宣传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进一步提振精神、苦干实干,推动园区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冲刺全省“三十强”目标。
(一)进一步招大引强,确保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坚持顶格推进双招双引,坚持园区发展项目化、项目建设具体化、具体工作责任化,深入实施“三个一批”着力引进一批项目。围绕装备制造、非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六园一中心”建设,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发挥钉钉子精神,紧盯在谈项目不放松,重点对接**地区环保设备项目、**地区汽车智能控制器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力争 2023 年引进亿元以上 项目 20 个,10 亿元以上项目 2 个,50 亿元以上项目 1 个。启动实施一批项目。深化优化全程代办、容缺办理等服务流程,积极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着力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办理时间,推动总投资 50 亿元的碳一锂电池负极材料、总投资 15.4 亿元的****汽车泵项目、总投资 15 亿元的**汽车轮毂项目等一批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快推进一批项目。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责任包保和定期调度推进机制,倒排时间表、制定施工图,实行每月一调度,强化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加速推进**医疗、**汽车科技、***驱动、迪米科技等一批项目年内投产。同时,加快统筹推进总投资 33 亿元的产城融合一体化一期、二期项目建设,重点完成新建 19.52 公里的园区道路,整体提升改造月山大道、外环北路等40 多公里的“白加黑”综合“五化”改造提升工程,规划建设绿色纸塑孵化器、企业服务中心等总建筑面积超过 90 万平方公里的标准化厂房、研发中心等,以及商务酒店、商超、工人大食堂、人才公寓等一批重点配套工程建设。
(二)进一步拓展空间,确保要素保障有力有序。充分利用调区及变更主导产业机遇,积极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加快推进园区“内涵提升,外延拓展”,不断扩增量、挖存量、提质量。一是持续推进“一区两园”征地拆迁步伐,加快完成**、**园区第 3批 900 余亩土地征迁任务,推进土方平整、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为项目落地提供要素保障。二是加大闲置低效用地的清理力度,重点对**物流、**服饰等“僵尸企业”予以清理整顿, 力争 2023 再开发利用闲置低效用地 400 亩以上。三是扎实推进园区“亩均论英雄”改革,强化对园区企业进行分类处置力度,在用电、用能、金融服务、税收等方面采取差异化政策;深入推进“标准地”改革,巩固提升“标准地”9 项指标评估成果,2023年工业项目确保全部按标准地供应,通过综合举措,实现 2022年规上企业亩均税收达到 22.3 万元/亩。
(三)进一步补齐短板,确保园区绿色安全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增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做好生态与产业发展的结合文章,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快改造提升污水管网。针对园区雨污管网老化亟待改造提升问题,一方面组织第三方机构对园区管网进行全面排查并绘制电子地图,运用绘制成果,制定实施方案加快落实;同时,积极组建应急抢险队,对突发情况及可能存在破损的管道及时更新维护。另一方面督促县国资公司、县重点工程建设中心加快推进产城融合一体化管网工程建设,着力彻底解决污水管网老化渗漏及相关设施配套完善问题。二是加强常态巡逻监管。常态化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督促企业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隐患整改;建立健全“日常巡河+管网排查”长效机制,明确专班职责,紧盯重点领域,固化整改成效,切实防止反弹回潮。三是拓展“绿岛模式”品牌效应。秉持“集约建设、共享治污”理念,在已经形成“绿岛”环保治理模式省级品牌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提升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以及废水治理和中水回用、工 业固废收集处置、废气治理、集中供热等环保公共基础设施,加快推进 3 万吨污水处理厂建设,优化服务流程,帮助企业降低环保成本。
(四)进一步改进作风,确保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入学习全省“一改两为”大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县有关纾困惠企政策,着力改作风、优环境、促发展。一是扎实做好巡视巡察整改工作。聚焦省委第九巡视组对县经开区反馈指出的 5 个方面7 个问题和市委第二巡察组对县经开区反馈指出的 18 个方面 37个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强化责任,切实提高对巡视整改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坚持“清单+闭环”抓整改,坚持“举一反三”抓整改,扎实做好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二是进一步优化园区营商环境。以“企业服务日”活动为抓手,根据企业需求及每月服务日活动主题,深入企业倾听建议、帮解难题,对交办问题定期进行跟踪协调解决。进一步落实落细“雇员联系企业”制度,将日常服务企业和推进企业高效管理有机结合,不断提升雇员服务企业质效。三是深化经开区“管委会+公司”管理体制及财政体制改革。优化细化各项配套方案的落地实施,着力保障深化“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树立“重品行、重实干、重担当”的选人用人导向,充分发挥综合考核和绩效考核作用,实现“能者上、庸者下”,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着力将经开区雇员队伍打造成“政治信仰坚定、遵纪守法模范、道德诚信表率、奉献作为争先”的放心品牌,以 务实的工作作风营造优质的服务环境,以积极的担当作为助力园区企业加快发展,以优异的业绩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 以下内容供参考:
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交流发言材料 近日,**市****年一季度项目集中签约暨政银企对接会召开,**经开区分别与**等企业签约项目*个,总投资**亿元,涉及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同时园区还对接引进*个金融项目,计划投资**.*亿元。这不仅是**经开区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目标任务的集中展示,也是园区全力掀起项目招引新热潮的具体体现。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园区全力以赴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决心分不开。
当好“金牌店小二”服务企业促发展 *月**日,**经开区工程建设领域项目审批实现“一网通办”,这是园区提高企业办事服务的有力举措,不仅大幅度压减了企业项目办理手续、时间、成本,也进一步提高了项目审批效能,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自“改进作风提升质效”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经开区审批服务大厅围绕“马上办、务实干”的目标,坚持“发现问题、剖析问题、整改问题、固化经验”,以一场“效能革命”推动园区转作风、优服务。在政务服务上,**经开区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全面推行“不见面、马上办”,在项目审批上精简流程,在服务企业上设立首席服务官,在减税降费上开展“春雨润苗”专项行 动,积极推出更多的服务举措,让办事企业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不断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锦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就是受益企业之一,*月*日,公司负责人**来**经开区审批服务大厅办理股权变更。“本来以为这项业务很麻烦,没想到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现场只用了十几分钟就办好了,特别方便。”**说。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创新中小企业集群登记注册的新模式,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高效和便利化的服务,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经开区审批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靶向攻坚、精准发力、补齐短板,以走在前、作表率的信心和决心,推动“改进作风提升质效”专项行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腾笼换鸟”盘活土地,为项目赢得存量空间 土地资源要素的高质量供给,是园区经济发展势头持续向好的有力保障。作为**市经济发展“主战场”,**经开区盘活低效闲置土地,建设一批集约化标准厂房;紧盯企业生产需求,建设隆基定制化厂房;加快低效用地处置,建设鑫晶盛智能化生产车间;盘活存量用地,建设石墨烯标准化车间??在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上,**经开区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创新发展之路。
“我们坚持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抓手,不断优化空间布局、产业布局、企业布局,最大限度发挥土地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土地资源效益。”**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土地利用上 做“除法”,科学评价项目规划、建设、经营情况、投资强度、亩均产值、亩均税收等。在企业成本上做“减法”,宁可土地等项目、不让项目等土地,为企业和项目用地提供管家式服务,实行审批全程代办,形成项目规划、土地供应及征地拆迁联动衔接、并行交叉的工作机制,有效缩短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