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夸美纽斯是十七世纪捷克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改革家,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泛智”教育思想是夸美纽斯一生教育活动与教育思想的核心,影响深远,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关键词】夸美纽斯;泛智;教育思想
一、“泛智”教育思想提出的内在因素
夸美纽斯的捷克原名为考门斯基(Jan Amos Komensky),捷克摩拉维亚人,生于1592年,卒于1670年;是十七世纪捷克著名的爱国主义者,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
夸美纽斯生长在一个“捷克兄弟会”会员家庭。捷克兄弟会是一个较温和的新教教派组织,会员多为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下层居民,兄弟会内部奉行互助共济生活原则,并且经常帮助贫困会员,夸美纽斯的教育经费就是由捷克兄弟会成员资助的。兄弟会的宗旨为:实行平等互助原则,帮助贫病会友,关怀儿童生活,普及初等教育等,十分重视儿童的教育,主张人人受教育。因此,夸美纽斯从小就受到新教教育思想的熏陶,期望通过普及教育,让所有人都接受教育,以此来改革社会的现状。由此可见,夸美纽斯“泛智”教育思想的诞生和发展与捷克兄弟会的生活环境及民主传统息息相关。
二、“泛智”教育思想的主要教育内容
“泛智”,就是指所有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而全面的知识,并使智慧得到普遍的发展。夸美纽斯所设想的教育内容是极为广泛的,他在《大教学论》的开篇就明确指出:大教学论将阐述“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这明显表达了他的“泛智”思想的基本要求,即:教育内容广泛化,教育对象普及化。
首先,教育内容广泛化也即“一切事物”。夸美纽斯对几乎以《圣经》为唯一教育内容的旧教育极其不满,指出在那些学校学习的学生都没有受到周全的教育。他认为人们所受的教育应当是周全的,要“学会一切现世与来生所必需的事项”,不仅智育、德育、宗教教育缺一不可,同时还要顾及身体健康问题,即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夸美纽斯认为学问、德行与虔信三方面应该全面和谐发展,如不教导德行和虔信,就不是周全的教育,不是一种真正的教育,而通过这种“周全的教育”,则能使学生在“学问”、“德行”、“虔信”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发展。他所提出的这种“泛智”论是完整的和简明的普通教育课程,是启迪人类智慧的明灯,是接近上帝的安乐的阶梯。具体来说,“泛智”教育思想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认识事物”,即学习“一切知识领域中的精萃的总和”,学生要学习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生活及历史知识。他主张学生理解一切事物的原因,掌握—切必须熟悉的东西,懂得—切事物的真正有益的运用。掌握广博的知识,并不要求人人懂得一切科学的知识,而是学会一切有关事物的最基本的、最核心的知识。
“行动训练”,就是在认识事物时必须从事实践活动,即实际运用知识。“认识事物必须加上实践活动,没有这一活动,甚至通晓事物的人,在事物面前也会茫然不知所措”,“要使我们的学生在这个教学场所不是为了学校而学习,而是为了生活而学习”,这一点是针对当时经院教学远离实际、学用脱节的弊端而提出的。“泛智”教育强调知行结合,认为学生只有通过实践中的行动训练,才能进入社会后适宜于任何工作,同时可以让学生用诚实的德行和大家感到愉快的语言美化工作。“行动训练”希望它所培养的青年都是充满活力的、精明而又勤奋的,并且可以胜任一切工作的人。
“语言优美”,就是要学生善于言词,能语言优美的进行表达。“泛智”教育要求它所培养的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能达到能言善辩的水平。他强调学生除了能用一种语言优美地表达外,还要求掌握拉丁语、希腊语和希伯来语三种语言。不过,他是从学习宗教的角度来阐述其作用的:拉丁语是当时欧洲普遍使用的,希腊语用来保存和解释新约的奥秘,希伯来语用以理解旧约名言。
其次,教育对象普及化也就是“一切人们”,他强调教育要普及到每一个人,在夸美纽斯看来,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学习一切有用的知识。他主张“不仅有钱有势的人的子女应该进学校,而且一切城镇乡村的男女儿童,不分贫富贵贱,同样都应该进学校”,“在那些被排斥的人中,也许就有极优秀的才智之士,他们这样被糟蹋、被扼杀,真是教会和国家的损失”。他批驳了贫苦儿童不能受教育、天资迟钝的儿童不能受教育的论调,指出事实上智力极低的人犹如生来便没有手足一样,是最极其少见的,而肯定了一切人受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他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差不多找不出一块模糊的镜子模糊到了完全反映不出任何形象的田地,我们也差不多找不到一块粗糙的板子到了完全不能刻上什么东西的地步。即使找到了,镜子还可以先擦干净,木板也可以刨平。”“同样,假如教员肯充分卖力气,人是可以琢磨好的”。
三、“泛智”教育思想的意义
夸美纽斯毕生从事于教学的研究和教育的改革,献身于教育事业,他从宗教、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等角度,对人人均有受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行论证,进而提出了“泛智”的教育思想。
“泛智”思想是他对封建教育体制的否定、对封建的教育内容和方式进行改革的直接体现。首先,他主张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该主张的积极意义在于突出了学校以全面、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学生的必要性。其次,他对当时穷人被排斥在学校大门之外的现象极其不满,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泛智教育思想基础上,主张办一种“泛智学校”,让人人都受教育。夸美纽斯认为要实现人人有智慧,就必须通过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不分男女、地位和贫富,这种普及教育思想严厉地抨击了当时的封建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体现了先进的民主精神,对中世纪旧的等级教育和文艺复兴时期新的等级教育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冲击,在当时来说无疑是一个大进步。再次,夸美纽斯是认识到教科书在儿童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第一人,不仅亲力编写教科书,还分别为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和大学的课程列出了相应的教科书。总的来说,从夸美纽斯对教育对象、教育内容的看法中可以得知,他的民主是建立在宗教的基础上,他的民主性是基于“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始基督教教义,但不可置否的是他的教育理论是期望人人都可以接受平等且完善的教育,而并不以少数人的利益为出发点。
四、“泛智”教育思想的弊端
夸美纽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的“泛智”教育思想无疑是进步的,但他受历史条件和基督教的影响,其教育思想渗透着显著的神秘主义色彩,致使他的“泛智”教育思想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虽然夸美纽斯主张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接受教育,但从他的不同阶级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不同的这一点来看,很显然,这是一种资产阶级性质的教育主张,具有明显的阶级性。他认为权贵和富人的子女接受教育,是为了更有智慧,成为领袖人物;地位较低的人接受教育,他们才能聪明地、谨慎地、自愿地服从长上。此外,从他对妇女接受教育的主张来看,其教育思想也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对待:他认为妇女受教育,主要是使她们能够照料家庭,增进他的丈夫和家庭的幸福。这种略带有等级差别,不平等的受教育思想本身与其整个的“泛智”教育思想是相矛盾和对立的,故而该予以批判地看待。
夸美纽斯作为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的巨人,虽然他的“泛智”教育思想诞生于几百年前,但是他和他的思想却并没有随时间一起流逝,至今仍然影响着教育发展。他关于扩大教育内容和普及教育对象的“泛智”教育思想,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争取扩大知识范围和教育权的要求,在客观上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这是他对世界教育史的主要贡献。“泛智”教育思想理论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远不止于本文所作的挂一漏万的描述,对夸美纽斯的研究尚有待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卞黎民,夸美纽斯普及教育思想初析[J],《文教资料》,2007,(6).
[3]郝彩玲,浅析夸美纽斯“泛智”教育思想[J],才智,2010,(25).
[4]褚宏启,论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的历史价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5]刘颖,论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的理论贡献[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9).
[6]杨海涛李化树,夸美纽斯泛智教育思想及当代启示[J],教育文化论坛2011,(3).
[7]邹娟,浅述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思想[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
[8]冯博张霞等,论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思想[J],法制与社会,2009,(1)
推荐访问: 浅谈 思想 教育 泛智 夸美纽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