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基于SCI网络版的中山大学科研论文收录统计分析

基于SCI网络版的中山大学科研论文收录统计分析

时间:2022-03-03 08:23:37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2010年SCI共收录中山大学教师论文2 816篇,其中以中山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的SCI非医学类论文共有917篇,分布于750种期刊上,平均影响因子为2.072,是历年的新高。通过分析中山大学2010年SCI收录论文的情况,从如何合理使用SCI评价功能,如何提高SCI论文的被引率以及投稿技巧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SCI收录论文;统计分析;中山大学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2.01.023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1-0097-05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SCIE Papers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Cai Xiaoqing1 Huang Hai2

(1.Library,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China;

2.Network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nter,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China)

〔Abstract〕Scientists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published 2816 SCI papers in 2010,they published as primary authors 917 SCI papers of non-medicine in 750 kinds of journals.Average impact factor of these papers was 2.072,which created a new high record.SCI papers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in 2010 were analyzed and suggestions are given on how to take SCI as an evaluation tool of scientific achievements,on how to improve SCI cited frequency and on submissions skills.

〔Key words〕SCI papers;statistical analysis;Sun Yat-Sen University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主办的一种涉及多学科的科学文献检索工具,其报道的重点范围在于自然科学领域,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等核心期刊约8 000多种,侧重于基础科学方面,其文献来源涵盖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期刊[1]。SCI是世界科学研究的重要检索工具,它能为科学研究者提供迅速、全面的信息并能快速传播科学信息,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目前国内已经普遍接受SCI作为一种工具来评价机构的科研水平[2]。

本文将SCI网络版(SCIE)作为检索工具,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作者单位署名中山大学并被其收录的2010年非医学类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合理使用SCI评价功能,如何提高SCI论文的被引率以及投稿技巧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1 数据来源

以SCIE为统计源,对SCIE收录的以中山大学为署名单位,发表时间为2010年的非医学类论文进行了统计,具体检索情况如表1。表1 中山大学2010年SCI收录论文的检索策略

以下分析以检索式#3的检索结果作为统计的原始数据,数据包括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和合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

2 统计与分析

按上述条件检索,我校2010年有1 408篇非医学类论文被SCIE收录,其中,以中山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的论文有917篇,约占论文总数的2/3,其余为其他顺序作者发表的论文,包括与国内外其他机构或其他作者合作的以中山大学为署名的论文。

在2007-2010年的4年间,以中山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的SCI论文数量保持稳步增长,年均增幅达到7.2%(见图1)。

图1 中山大学2007-2010年SCI收录非医学类论文增长情况(第一作者)

2.1 按文献类型分析

中山大学2010年发表的1 408篇SCI论文的文献类型分布情况见表2,从表中可看出,我校共有7种文献类型:期刊论文(Article)1 326篇,占94.18%;会议摘要(Meeting Abstract)30篇,占2.13%;会议论文(Proceedings Paper)25篇,占1.78%;综述(Review)18篇,占1.28%;其它形式论文(Editorial Material、Letter、Correction)9篇,占0.64%。可以看出,我校会议论文数量较少,说明我校的科研人员应该加强国际会议的参与和交流;而综述类文献属于最基本、最能代表研究水平的一类文献,我校此类文献同样较少。表2 中山大学2010年SCI收录论文的文献类型统计表

论文类型论文数百分比(%)ARTICLE期刊论文1 32694.18MEETING ABSTRACT会议摘要302.13PROCEEDINGS PAPER会议论文251.78REVIEW综述181.28EDITORIAL MATERIAL编辑素材50.36LETTER通讯30.21CORRECTION更正10.07

2.2 按期刊级别分析

中山大学2010年发表的1 408篇非医学类SCI论文分布在750种期刊上。由于SCI的期刊质量和影响力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不同学科之间的SCI期刊,很难进行比较和评价。为了更科学地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对科研人员的业绩进行合理考核,我校依据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期刊引用报告)的检索结果,在每一类期刊中,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及被引频率等指标分成4个区(Q1、Q2、Q3和Q4)[3],期刊档次由高到低排列,其中第1区(Q1)期刊加上第2区(Q2)的少量期刊,被界定为顶级刊物,第1、2区的期刊论文被界定为高水平论文,从而采取不同的奖励标准。表3数据显示中山大学2010年发表的SCI论文中,Q1/Q2类期刊数占69.5%,Q1/Q2类期刊论文数占75.6%。Q1/Q2类的期刊数量和论文数量都占绝对优势,说明我校2010年发表的SCI论文在学科领域中所属级别为高水平论文级别。表3 中山大学2010年SCI论文期刊级别统计表

期刊级别期刊数百分比(%)论文数百分比(%)Q111242.446752.4Q27027.120723.2Q35220.115217.1Q4249.3657.3合计2581008911002.3 按论文资金资助情况分析

科学基金对科学发现、科技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科学基金对SCI论文的资助比例要远高于对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论文和A&HCI(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论文的资助[4]。相对社会科学、人文与艺术科学来说,自然科学需要更多的科学经费进行实验室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等,所以科学基金对于自然科学发展的支持更加不可或缺。

我们在检索中发现,中山大学2010年被SCI收录的论文绝大多数均获各类型基金资助,其中国家级基金项目,尤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面最广、影响力最大。其他项目如973项目、863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中山大学基金985项目也是科学论文发表的重要资助来源。

表4 中山大学2010年SCI论文基金资助机构统计表

序号资助机构英文名资助机构中文名论文数1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072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43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973 PROGRAM)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1624SUN YAT SEN UNIVERSITY中山大学基金735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中国教育部项目606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607GUANGDONG PROVINCE SCI&TECH BUREA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528CHINA 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449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中央高校基本科研费专项资金4310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中国科学院项目39

2.4 按论文合作国家、地区与合作机构分析

研究发现,同一作者的论文,署名作者中含有国外合作者的,其被引频次明显高于仅含国内作者的论文[5]。

这表明通过国际合作,可以更快地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传播到世界科学界。

从表5可以看出2010年与中山大学合作,论文数超过10篇以上的国家依次是: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英国、台湾、日本、法国、意大利、苏格兰、挪威、新加坡、俄罗斯、瑞典、捷克、葡萄牙、荷兰和西班牙。中山大学与美国学者合作的论文数远远多于其他国家。表5 中山大学2010年SCI论文合作国家/地区列表

序号国家/地区论文数百分比(%)1中 国1 4091002美 国16011.363澳大利亚342.414德 国332.34 续表5

序号国家/地区论文数百分比(%)5加拿大312.206英 国271.927台 湾221.568日 本211.499法 国191.3510意大利181.2811苏格兰171.2112挪 威161.1413新加坡140.9914俄罗斯130.9215瑞 典130.9216捷 克120.8517葡萄牙120.8518荷 兰110.7819西班牙100.71

在合作机构方面,与我校合作最多的是中国科学院,此外与国内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华南地区高校和港台地区高校均有较多合作;与国外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如美国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和日本国立原子物理学研究所等,也有较多合作。

2.5 按论文被引用情况统计分析

科技论文被引次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论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在一个研究领域内,论文被引次数越多说明论文的利用率越高,论文在同行中引起的关注越多,因此被引次数的多少常被用来作为论文学术水平和科学影响力的评价标准。

以2011年4月22日的检索数据为依据,中山大学2010年被SCI收录的1 408篇论文中,被引频次总计1 234次,其中2010年共引文431次,2011年共引文800次,每篇论文平均引用次数是0.88次,单篇被引次数最高为56次。在中山大学排名前10的高被引论文中,化学占了4篇,生命科学占了4篇,物理学占了2篇。这3个学科在我校历年SCI发文排行榜中也是名列前茅,说明我校化学、生命科学、物理学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一定影响,学科方向在国内外具有同步性和先进性。

2.6 中山大学SCI论文学科类别和院系分布情况

从表6和表7中可以看出,中山大学2010年SCI论文数量排名前10的学科和学院基本相一致,化学、材料科学、物理化学、应用物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电子与电器工程、应用数学、环境科学、光学和数学等学科在论文发表篇数、第一作者发文数、通讯作者发文数以及合作论文数量等方面都位于前列。这与我校的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培育学科的学科点相吻合,同时也是我校的优势学科。但我校其他一些学科专业被收录的论文仍然较少,体现出学科间的发展不平衡。因此,如何在保证优势学科发展的同时加强其他相对较弱学科的科研力量,是学校今后制定规划时值得思考的问题。表6 中山大学2010年SCI论文学科分布排名前10位列表

序号学科领域论文数百分比(%)1化 学1107.812材料科学1077.603物理化学886.254应用物理835.895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755.336电子与电器工程755.337应用数学664.698环境科学654.629光 学644.5510数 学634.47

中山大学发表的SCI论文在数量逐年增长和质量逐年提高的同时,论文的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提高,但与北大、清华、浙大等高校还有一定差距。为进一步促进我校科研发展,笔者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角度出发,提出几点建议。

3.1 投稿技巧

对于投稿者本人来说,学术水平是基础,表达准确及符合规定格式是条件,掌握以下的投稿技巧是关键。

(1)根据论文的质量和创新性选择影响因子适合的期刊投稿,不可好高骛远。

(2)掌握SCI收录的刊源。只有及时掌握SCI收录刊源的变化情况,才可以了解世界前沿研究领域,掌握学术期刊的国际评价,捕捉到相关投稿途径,从而提高论文被SCI的收录率。

(3)投稿的英文书写和表达要专业和规范。SCI本身的源期刊多数来自于欧美,占总数的60%以上[6]。由此可见,用规范专业的英文撰写论文投稿是进入SCI的一个重要优势。此外,对于英文摘要的书写,要求尽可能完整准确地表达创新点等论文要素。

3.2 如何提高SCI论文的被引率

一般来说,原创性程度高,属于国际领先、开拓性的研究工作,其成果发表在各自学科领域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上,这些论文就有机会被大量引用。研究表明,原创性研究成果通过发表论文的大量被引用,能够被科学界同行广泛认可,产生深远的影响[7]。学校的引导性政策有必要朝着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鼓励更多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3.3 如何合理使用SCI评价功能

SCI的评价作用近几年在国内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然而在评价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因此要合理使用SCI评价功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3.1 注意区分科学和技术

SCI是科学引文索引,主要适用于科学论文的评价,而对实用性较强的技术论文评价功能则不是很明显。

3.3.2 要正确理解影响因子的适用对象

影响因子是对期刊而言,反映的是期刊的宏观指标,在高影响因子的刊物上发表论文,并不意味着该论文一定与该刊物有同样的影响力。

3.3.3 要注意引用数据的复杂性

引用率在不同学科具有不可比性,有时即使是同一学科,不同专业方向的论文和作者,他们论文的被引用情况也有很大差别,因此不同学科的评价不能搞一刀切。

3.4 高校图书馆要有针对性地开展SCI相关理论和实践探索,为科研人员服务

图书馆等学校信息机构要对学校SCI收录论文和引用情况进行长期跟踪调查和评价分析,尤其针对重点学科、重点项目为科研人员开展定题服务,开展SCI选刊标准、各专业期刊分布特点、收录范围、影响因子等研究,定期编写SCI收录期刊投稿指南和不同学科SCI收录论文的统计与分析年报。中山大学图书馆近年来在开展科技查新、论文收录与引用服务的同时,一直在与学校的相关科技部门合作进行SCI的统计分析工作,在网页上推出了中山大学SCI论文收录专栏,并定期举办SCI数据库培训和投稿讲座,为学校科研工作者提供各专业SCI源期刊的重要信息,帮助他们根据论文的专业与质量选择适合的期刊进行投稿。

参考文献

[1]ISI Web of Knowledge[EB/OL].http:∥apps.isiknowledge.com/databases.do?highlightedtab=databases&product=UA&SID=2AGio1O69a@mjgNCFPo&cacheurl=no,2011-05-23.

[2]曹中.SCI作为国内科研评价参考探析[J].情报科学,2006,(6):873.

[3]JCR[EB/OL].http:∥admin-apps.isiknowledge.com/JCR/JCR?SID=2AGio1O69a%40mjgNCFPo,2011-04-22.

[4]王贤文,刘则渊,侯海燕.全球主要国家的科学基金及基金论文产出现状:基于Web of Science的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0,(1):65.

[5]刘小鹏,周辉.北京大学2005年SCI收录论文之统计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726.

[6]刘俊婉.基于SCIE的科研现状评析——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0):154.

[7]何先美,沈晓韵,牟玉萍,等.1999-2008年度上海交通大学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10):1476.

推荐访问: 中山大学 统计分析 网络版 收录 科研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