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上报后,可不必再评审了。”
姜琦没有想到,此后,人工熊胆课题组要面对一次次的补充资料和补做临床。日期他记得非常清楚,分别是2003年1月、2003年5月、2004年5月、2005年8月。
最终,人工熊胆的配方和工艺于2006年5月17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上写道,“一种用于传统中药材领域中的人工熊胆,其产品配方是牛磺熊去氧胆酸钠、鸡胆膏、胆红素,经过质量检验产品合格。该发明配方科学独特,原料易得,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是天然熊胆理想的替代品。”
从1983年立项,到2007年最终完成最后一批上报材料,3家研发单位,近20家临床医院,百多名专家教授和研究人员参与研发,其中两位课题组专家已离世,但国家药品审批中心始终没有给予批复。
1990年,卫生部的批复曾说,鉴于目前引流熊胆已基本满足市场需求,建议人工熊胆研发综合考虑。这或许就已经为后来人工熊胆粉迟迟得不到审批埋下伏笔。
姜琦最后一句话的悲情色彩溢于言表:“如果还需要我们补充资料,我们可以补充,如果认为临床不足,我们可以补做。就是恳请国家药品审批中心尽快予以批复。”
在中医药学专家高益民教授看来,一般新药完成二期临床就可获得审批,而人工熊胆进行了无数次补充资料,等了20年仍未获批,令人十分费解。
那么,人工麝香和牛黄已经获批,人工熊胆为什么没有批?对此,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表示,“这个问题我不太好回答,因为审批人工合成的一个药物,需要好多程序,大约是这些程序没有走完,这个问题超过了我回答的范围。”
熊的疼痛
房书亭表示,中国的活熊取胆,早已告别了“铁马甲”“小铁笼”的时代。现在个别组织反复利用中国早已取缔的落后案例和血腥案例来说事,用个别代替一般,是对我国养熊取胆产业的歪曲,误导了社会民众。
但在动物保护组织看来,把活熊取胆描绘得再富有诗意,也无法改变虐熊的本质,而且事实上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据《法制中国》在2011年调查发现,痛苦较小的无管引流术虽然已经面世20年,但至今并非所有养熊场都采用无管引流。该报在东北延吉暗访了6家养熊场,只有3家采用无管引流术,另外3家仍采用植入引流管。在他们拍摄的短片中,可以看到熊穿着铁马甲,在窄小的铁笼里暴躁地摇晃。
亚洲动物保护协会也指出,他们所拯救的黑熊,大部分患有严重溃疡、伤口化脓。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北京办事处的孙全辉博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00年左右,该协会曾对中国的几家熊场进行调查。发现造瘘手术中熊的死亡率非常高。参与调查的人员中有一位资深外科医生,在他看来,超过10%的死亡率是“难以接受的”。
亚洲动物基金的张小海表示,他们拯救的黑熊中,多数已无犬齿,其中一个原因是被熊场锯掉,以防止黑熊伤人;另一个原因是黑熊难忍疼痛,一直咬铁笼,把犬牙磨平。通常,熊场不光锯掉熊的牙齿,而且将其利爪剪掉。
熊无法表达疼痛。在孙全辉看来,中国跟活熊取胆相关的任何一条法律或规定,都没有关于“无痛”的表述,这是动物福利法规的缺失。目前对黑熊的关注,是让“动物福利”概念进入中国大众视野的一个机会。
“它基金”发起人张越说,“我们要做的事情是终止虐待,不是探讨虐待的技术。引流技术的进步改变不了虐熊本质,我们最终要探讨的,是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而不是探讨怎样取胆,熊疼得重一点轻一点。希望归真堂转变心态,做一件本质上有意义的事情。”
圈养以助保护?
支持活熊取胆的人士经常挂在嘴边一个数字,饲养黑熊取胆一头相当于“220头”野生黑熊免遭猎杀。
归真堂目前养殖黑熊400头,上市后将扩大到年存栏1200头、年繁育200头、年产熊粉产量4000公斤的产业规模,号称“千熊之国”。按照圈养黑熊保护野生黑熊的说法,上市后的归真堂,每年将使26万头黑熊免遭猎杀。
这种说法的逻辑是:近几年的黑熊养殖产业政策使得养熊取胆产业链日益成熟,创造出一套独特的黑熊保护和资源利用模式,遏制了猎杀黑熊行为,以小种群保护了大种群。
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在媒体沟通会上说,开始圈养黑熊以后,我国野生黑熊种群数量稳中有升,已经由过去的8000头左右升到2002年的4.6万头。当媒体质疑他列举10年前的数字是否具有说服力时,房书亭表示,“这个数字是在网上查到的。”
目前我国野生黑熊的数量到底是多少?《中国新闻周刊》发现,即使是野生动物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士,也无法提供准确数据。北京大学动物学刘芳博士认为,根据近些年发表的中国野生黑熊数量的研究数据,大概在1.2万~4.6万头之间。刘芳表示,“这些统计数字相差太悬殊,没有公布科学的统计数据,其精确性很难评估。”
刘芳曾花3年时间带队考察四川野生黑熊种群,她得出的结论是,黑熊野生种群呈萎缩之势。解放前经常有黑熊出没的区域,黑熊的踪迹已完全消失。而凡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地方,已变成野生黑熊的乐园。他们在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发现黑熊的踪迹最多,说明自然保护区在保护了大熊猫的同时,也成了黑熊的避难所。
动物学博士孙全辉对圈养黑熊可使野生黑熊免遭猎杀的观点表示怀疑。他表示,牛津大学瑞卡那提-卡普兰中心动物学系野生动物研究所对中国养殖与野生熊胆的需求进行了调查,其报告于2011年发表在著名期刊《科学公共图书馆》,文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以来,服用熊胆的人有三种选择,一是野生熊胆,二养殖熊胆,三是人工合成的熊胆酸。他们以行为经济学的调查方法,调查了养殖熊胆与野生熊胆并存时,中国人对野生熊胆的需求函数。他们发现,当养殖熊胆供应市场时,野生熊胆实际上能以更高价格售出更多。这表明,在某些价格水平下,养殖黑熊反而不利于野生黑熊保护。
“它基金”和大部分动物保护组织持相同观点:活熊取胆的广泛存在,刺激了市场对熊胆的需求。需求增加,杀戮就会增多。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这是姚明为动物保护代言所说的一句深入人心的广告词。2月18日,姚明携妻子飞赴成都,到“黑熊救护中心”看望被解救的黑熊。他没有发表任何声明,但用那双54码的大脚,给这场活熊取胆的争论投了票。
(实习生张君荣对本文亦有贡献)
推荐访问: 熊胆 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