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生阶段是一个人走向科学生涯的重要一站,也是一个国家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途径。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提高培养质量、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将不断完善的理论应用到研究生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培养出既能适应工作岗位需求,又能继续深造的专业型、实用型高级人才,是当前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医学院校;生物学科;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9-0225-02
近年来,虽然医学院校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逐步扩大,但学生在报考专业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报考临床医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逐年增多,而基础类学术研究相关学科,尤其是生物学一级学科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招生数量呈现下滑趋势,而且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每年不足10人,其余80%的学生是通过调剂录取。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医学教育层次结构中最高的教育等级,承担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知识创新工程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使命。在生源数量下滑的情况下,生源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又难以保证,因此研究生培养质量显得更加重要,它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鉴于这种情况,如何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如何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已成为研究生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如何从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改革研究生课程体系、加强活跃学术交流氛围、强化德育教育,多角度、全方位建立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对于提高培养质量、强化创新能力,意义深远。
一、加强导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
导师是研究生进入学术殿堂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在医学研究生教育与培养过程中,必须摒弃“无师而导”与“师而不导”[2]。严格执行基础医学院有关研究生导师的管理和职责相关规定、严格强化并实施各二级学位点负责人负责本学位点导师的考核工作,加强对本学位点的每位导师在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及日常管理等一系列工作中的履职情况。充分发挥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作用,强化导师团队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认真负责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包括招生录取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科研指导、开题答辩、论文撰写及毕业答辩等每一阶段工作。
二、改革研究生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医学相关研究生课程的设置过于专业化,学业培养模式过于本科化,以致于学科内容知识结构单一,学识面不宽,综合能力不强[3]。鉴于此,医学院校生物学专业增设内容涵盖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细胞培养及凋亡检测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以及蛋白质表达与分离纯化技术的基础医学实验技术课程;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专业文献的阅读及写作能力开设的基础医学英文文献导读。另有《高级生物化学》、《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分子病理学》和《临床应用解剖学》作为选修课,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结合各位教师的研究工作专长和各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增加相关专题讲座内容,使课程内容更丰富,满足不同研究方向学生的需要;在授课方法上,鼓励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师满堂灌,提倡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科研工作中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证明,通过针对性训练,研究生们可以掌握多种技能,创新是一种能力,因此也不例外。把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规律很好地加以总结并有目的、有意识地传授给学生,可以帮助他们在创造发明的探究道路上逐渐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三、加强活跃学术交流氛围
学术交流能力直接反映学术水平高低。训练研究生学术交流的过程也是训练科研思路、提高实验设计和思想学术水平的过程。通过此项目的支持,不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讲座,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科研素质,增强了各相关领域间的沟通。同时,研究生也可以学习到不同研究领域导师所擅长的技术方法及其所熟知领域的前沿知识,开拓思路与眼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最后,达到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依靠集体的力量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最终目标[4]。
四、开展研究生读书报告会和学术论坛
通过定期和不定期持续的学术报告制度可以浓厚学术氛围,将研究生探寻、求知欲望与不同的学术资源供给结合起来,达到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作用[5]。为此,举办研究生读书报告会活动,可增强研究生学术氛围、丰富研究生和专业知识、提高研究生专业外语水平和应用实践能力。同时,鼓励学位点和研究生积极参加,要求研究生结合本专业,查阅相关文献,通过认真阅读,做出深入、系统的汇报。在“读书报告会”过程中,参赛选手们都突出了自己所选文献的特色,充分展示了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认识和升华。这样,通过此活动可以提高研究生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科研思路、医疗方法以及医药新产品的设计理念,给广大研究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提供了交流经验和相互学习的平台。
五、强化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的德育教育
科研诚信是科研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質,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研究生。开展《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的学习,通过网络平台等媒介要求每位研究生导师及研究生认真自学此《办法》,并做好学习笔记;各学位点认真组织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召开学习《办法》的讨论会;学院组织专家进行解读,召开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学习两个《办法》的座谈会。将学习精神落到实处,使导师、科研人员和研究生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以德育教育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六、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建设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使这项工程具有正确的方向和科学的方法,既要有符合医学人才质量保障实践为前提,又要有相应的理论制度作基础。此外,评价机构及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和水平是提高评价专业化、使评价获得权威性和社会认可的至关重要的保证,也是在评价工作中减少主观失误,提高研究生培养实效和效率的有效保障[7]。
目前,高等院校在很大程度上都比较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大多数都基本上停留在理论研究和目标发展上,付诸有效实施的力度明显不够,很难有效地促进我国高等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解决当下在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深入探讨研究有助于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上述举措,可使研究生教育进入更加良性的环节,研究生导师学术及科研能力明显提高,研究生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更加符合培养需求,研究生的科研及交流能力可明显改善,培养质量明显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参考文献:
[1]陈发明.医学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5).
[2]石士奎,汤晓敏.关于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32)2.
[3]李玉华,赵俊岭,王振斌.新疆某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医学与社会,2016,29(11).
[4]陈佳丽,柯荔宁,黄文华.扩招形势下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解剖学研究,2017,39(1).
[5]孙育峰,郝四平,何勋.学术报告对研究生培养的作用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3).
[6]彭志红,唐波,汪荣泉,等.浅谈医学研究生科研诚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
[7]石倩.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推荐访问: 学科 培养模式 研究生 探索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