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行为的有序化
(一)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重要的热学定律,指明了一切涉及热现象的实际宏观过程的演进方向。
熵:熵是热力学系统的一个态函数,在任意微小的可逆过程中,熵的增量dS等于系统在此过
程中吸收的热量dQ与热源的绝对温度T的比值。
一般熵函数:
dS=dQ/T(可逆过程)
dS>dQ/T(不可逆过程)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了在任意孤立系统中自发的热现象的发展方向、程度和限度并指明该过程是不可逆的,即总是向着系统总体平衡的状态发展,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联系及影响各部分的状态均趋向一致,最终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联系及影响完全消失,各部分的状态完全一致,系统处于最混乱最无序的状态,此时系统熵值趋向无穷大。而从本质上说,熵增加的本质是概率法则在起作用。
(二)经济行为的有序化
依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系统,其自发的行为必然会使人类社会趋向混乱和无序。因为就人类自身的生物特性和发展历程来看,总是与热现象相伴而行。然而不论是从人类自身生理的角度,从人类生存需求的角度,从其它学科或领域对人类行为的理解和定义的角度,还是经济学中对经济人的理性假设的角度,都反映出了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是逐渐趋向于有序和稳定的。
关于人类行为有序化,E.薛定谔在著名的《生命是什么?》一书中作了精彩的论述。
在论述中,最值得的着重指出的是“…确实是在于从它的环境中不断地吸取秩序”,这是整篇著作的核心,指出宇宙中任何有机体的发生发展必须以吸取秩序为基础,也即负熵。因此,本文认为经济的发展,当然包括在本文中着重提出的以经济微观态为基础的经济的有序化,都是以秩序作为基础的。
作为经济学三个最基本的研究对象:资源、制度、信息,是人类向经济系统输入智慧信息保证系统和谐有序发展的外在表现形式。任何一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在一般意义上说,其研究对象都离不开这三者,其最终的目的是:寻求资源的有效配置、建立高效的经济制度、保证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使用,而这三个目的的实现其实质就是追求和保证有序的经济行为,最终在秩序的基础上推动经济的发展。
可以说,秩序既是经济发展追求的最终目标,也是保证经济发展的基础。
从而,薛定谔“负熵”论的本质仍然是概率法则,即大量理性经济人的经济行为具有统计规律性,表现为在理性支配下对秩序的追求。
正是在对秩序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本论文试图提出经济序的概念并建立经济熵模型,在一般的微观基础上对经济的有序程度进行度量和评判,并描述由微观参数反映的宏观性质。
推荐访问: 数学分析 提出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