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学科。如何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就非常重要。具体实施措施:(1)采用分组管理。(2)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激励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主。(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4)情感交流,鼓励合作。(5)相信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 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36-01
一、问题的提出背景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也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学科特点,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学科。学生的学习主要在微机室进行。由于学习场地的变化和教学内容的设置往往是以学生操作为主,在学生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自己做自己的,其他什么都不在意。遇到了问题也很少有提问的,最多问问旁边的同学。这样如何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就非常重要。如何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进行合作学习,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如何找到一种更适合信息技术课堂的小组合作模式也是我从教以来一直在研究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实施方法
1.问题的解决方案:
经过长时间探索,我认为在信息技术课堂最合适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兵教兵,兵带兵”模式。
2.解决方案的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1)采用分组管理。将学生进行分组,按学生的操作能力进行分组。每组选一名小组长。让学生管理学生,养成自主管理的习惯,这样既减少了有些学生羞于向老师请教的麻烦,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上互帮互助,纪律上相互监督,会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上课时先重点辅导小组长,小组长掌握之后,要求小组长负责本组学生的学习情况。慢慢地,学生就会养成小组合作的习惯。
( 2 )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激励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主。由于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激励对象的做法,从而改变了班级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而这样的评价体系正好可以解决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实际问题,那就是,班级中总有一部分基础好的学生,他们可以很快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但又很少主动地去关心帮助其他有困难的同学,造成这些学生在剩下的时间里无所事事或是偷偷玩些与本课无关的内容,甚至怀疑老师的教学。而在这种环境下,各小组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系统内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动机的有效激发与维持,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有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过程,课堂气氛的活跃,完全是教师这个主导作用发挥而来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如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培养和激发;教师在教学准备时,需要充分了解所上班级学生的特点,思考如何导入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对新授课感兴趣。比如,在教《flash的制作》的时候,我提前搜集学生的学习意向与感兴趣的内容,给学生设置与实际生活和兴趣相贴切的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在上课时更感兴趣,也更容易进行小组合作。
(4)情感交流,鼓励合作。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信息技术课堂大部分时间是放给学生自主练习的,这段时间教师的角色也很重要,要多去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多给予指导与鼓励。不要单纯的去批判学生的对与错,课堂上的一个笑脸,一句鼓励的话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相信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过:“一名好教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笨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的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自己缺乏勘探这些资源的能力。”所以,多找学生的优点,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才会乐于学习,培养起学习的兴趣。
实践证明,当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油然产生时,就会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的心态。带着这种心态去学习,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课堂的主人。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三、效果
慢慢地,我发现了很多和以前不一样的地方,以前因为课时少,教授班级多的缘故,我的学生我都不太熟悉,但是现在我从认识课代表,到认识小组长再到认识有特点的学生,但现在很多学生我都慢慢地认识了。学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遇到了问题都愿意来找我寻求帮助。我和学生的关系融洽了。特别是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当然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我继续努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时代在变化,学生的心态也在变化,我会不断地在工作中探究,努力,我相信我和我的学生会做的更好。
四、我的思考
自从做了母亲之后,我发现我的孩子每天带给我的都是惊喜,又想起了那句话“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奇迹”如果我在课堂上不再把自己当作老师,而用母亲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学生,那么我也会发现我的课堂上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奇迹的。所以,我会记得我今后的“路”: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奇迹。
参考文献:
[1]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2][美]E.博登海默.邓正来.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3]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4]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推荐访问: 信息技术 合作学习 课堂 小组 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