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近几年来国内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方向及临床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从病因病机、中药治疗、中医针灸治疗、外治、穴位注射等角度进行论述。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可靠,目前临床诊疗手段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疗法;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很多研究认为:类风湿关节炎为多种因素诱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而致病,可侵犯多关节,常以手足小关节起病,多呈对称性,以肿、僵、关节变形为主。病理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血管翳形成,软骨及骨组织的侵蚀导致关节结构破坏,功能丧失,病变非局限于关节组织,其他系统损害也较常见,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称为“痹”。先天禀赋不足,正气亏虚是其发病内因,久痹不愈,气血运行不畅,病及脏腑,内舍其合,肝肾亏虚,痰瘀互结,病位在筋骨,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多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疼痛为主要表现。《金匮要战略》中有“风湿相搏,骨节烦痛,挚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 早在《内经痹论篇》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五脏皆有合,病久不去,内舍于其合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风寒湿只之气也”;“凡痹之客五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呕……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诸病源侯论风湿痹侯》中亦有“由气血虚,则受风寒湿而成此病。久不差,入于经络,搏于阳经,亦变全身体手足不随。”
2 辨证治疗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法众多,包括中药疗法、针灸并用以及各种外治法等,临床观察到均有一定的疗效。
2.1中药疗法
2.1.1分型治疗 李俊巧等[1]根据临床体会,将类风湿关节炎分成风寒湿痹型、风湿热痹型、毒热痹型、痰瘀型、肝肾亏虚五型。分别施以温阳祛寒,止痛除湿,除痹,方用乌头汤合四妙汤加减;清热祛湿,祛风通络,方用白虎汤和桂枝汤加减;清热解毒,凉血通络,方用四妙勇安汤加减;活血通络,化瘀祛痰,方用身痛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滋补肝肾,活血通络止痛,方用五味子合桑寄生肾气汤加减。
林如祥等[2]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从虚、毒、瘀、痰入手分型治疗,其中外虚内损型,先补脏腑之虚而后治痹;湿热互结型,则清热利湿、通络除痹,方选三妙散加味;痰瘀交阻型,则活血化瘀除痰,自拟导痰逐瘀痛风汤;阳虚寒胜型,宜温肾助阳、祛寒镇痛,方选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阳和汤之类加减。
黄莺飞[3]从虚论治痹症,脾肺气虚者,宜健脾益肺、祛风通络,方用玉屏风散和防风汤加减;脾虚湿盛者,宜健脾除湿、通络止痛,方用五苓散合薏苡仁汤加减;脾肾阳虚者,宜温补脾肾、散寒通络,方用真武汤合乌头汤加减。
2.1.2分期治疗 任志宏[4]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以邪实为主,治疗应以祛邪为主,根据临床表现分别运用疏风散寒、清热利湿、行气活血等药。中期以邪实正虚并见,治以标本兼顾,扶正祛邪,根据临床表现分别选用调补肝肾、补益气血、化痰祛瘀、通经活络等药。晚期以正虚为主,治疗以扶正为主,根据临床表现分别运用调补肝肾、益气养血、健脾益胃等药。
严余明[5]将类风湿性关节炎分为急性、慢性两期论治,急性期时主张大量清热解毒药配伍小剂量宣痹祛湿、通络止痛之品,使热毒去、寒湿散、痰瘀消、气血流通;慢性期正虚为主,治以温肾祛寒、除湿散风、活血通络,诸法灵活组方,疗效较佳。
王永梅等[6]将类风湿性关节炎分为急性期与缓解期,急性期又分风寒湿痹型和湿热阻络型,前者以祛风除湿、散寒通络为法,用玉屏风散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后者以清热利湿、宣痹通络为法,用宣痹汤合二妙散。缓解期以扶正祛邪、祛痰化瘀为法,以指迷茯苓丸加减。
2.2针灸并用疗法 陈增辉等[7]采用毫针针灸和温针灸整体取穴(肝俞、脾俞、命门、曲池、足三里、太溪),根据疼痛部位局部取穴,在辨证的基础上随证取穴,治疗40例RA 总改善率为82.5%。他认为针灸对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握力、晨僵、血沉、类风湿因子滴度均有改善,且无明显副作用。
刘维等[8]针刺风池、三阴交、腕骨、合谷、内关透外关、犊鼻、足三里、阳陵泉透阴陵泉治疗RA120例,有效率为72.5%。陈志德等[9]采用自制龙马消肿丸(由地黄、生地、白术、羚羊角、半夏、南星、制马钱子、黄芪等20种中药组成)与针灸配合治疗RA ,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在缓解疼痛、消肿、恢复关节功能及缩短晨僵时间方面均取得满意疗效,同时可使ESR、RF 滴度明显下降,总有效率可达96.6%。
王瑞辉等[10]分别对47 例RA 患者进行6 个疗程的针灸治疗,分别于第3 个和第6 个疗程后观察针灸对患者晨僵、肿胀、疼痛以及RF、ESR、CRP的影响,得出应用针灸治疗RA 具有一定作用,但应坚持一定的治疗疗程。
2.3外治法
2.3.1中药外敷法 曹炜等[11]以雷公藤、芒硝、制乳香、制没药、薄荷等制成复方雷公藤外敷剂,涂于选定的炎症关节,外以保鲜膜包裹,治疗活动期RA。王会菊等[12]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制中药外敷(含雷公藤、乳香、没药、透骨草、红花、细辛、丹皮等,研末备用;用时用醋调糊状外敷患处) 治疗RA。
马宝东等[13]用风湿止痛散(由川乌、草乌、穿山龙、青风藤、红花、杜仲、牛膝等组成,研末备用),用时用75%酒精调成糊状外敷于疼痛关节处,再用神灯照射患处,同时配合甲氨蝶呤治疗RA 58 例,治疗后ESR、CRP、RF 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有明显好转。
姜泉等[14]将自拟清热活血中药(芒硝、莪术、白芥子、白芷等)浓煎滤液,将纱布浸泡药液后用直流电脉冲治疗仪离子导入治疗50 例患者,显效10 例,有效40 例。
2.3.2中药熨烫法 姜兆荣等[15]应用中药热熨方治疗RA36例。药物组成:肉桂6 g,续断15 g,骨碎补15 g,红花10 g,鸡血藤15,乳香15 g,没药15 g,透骨草12 g,伸筋草12 g,细辛9 g。将上述中药切碎装入布袋备用,使用时将药袋用水浸透后置蒸锅中蒸25~30 min,取出后待温度适宜,用棉布或毛巾包裹熨敷患处,2次/d,20~30 min/次,2 w为1个疗程,1疗程后观察疗效,总体有效率为78.6%。
2.3.3中药熏蒸法 施晓芬等[16]药用川乌、细辛、白芥子、苏木、枯矾、冰片等加水煎煮后,将药液倒入盆内熏洗治疗35例RA患者,显效4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82.86%。隋丽 等[17]采用中药蒸汽熏洗法治疗RA57例,显效42例,有效12 例,总有效率为94.74%。
刘芳[18]采用内服药物配合中药局部熏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18例,并设对照组(单纯内服药治疗)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疼痛指数、晨僵时间平均改善率分别为82.4%、91.4%,对照组分别为78.1%、89.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王丰等[19]运用骨科熥药汽雾透皮疗法治疗91例风寒湿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中骨科熥药由血竭、杜仲、骨碎补、附子、透骨草等组成,1次/d,时间20 min,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者占65.9%,好转者占31.9%,未愈者为2.2%,总有效率97.8%。
杨丽萍等[20]采用中药(熟地、山药、山茱萸、知母、黄柏、鸡血藤、络石藤、青风藤、刺蒺藜、桑枝、赤芍、木瓜、防风、附子、生甘草、全蝎)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2例,总有效率为90.9%。
2.4穴位注射法 穴位注射疗法根据整体观念的理论,采用不同药物通过特定穴位的刺激影响所属脏腑。激发和调整机体内在的生理功能,使之起到治疗本病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文碧玲等[21]引用风湿灵水针穴位注射治疗痹证127例,治疗组采用风湿灵I、Ⅱ、Ⅲ、IV号针剂穴位注射;对照组采用毫针针刺,1次/2 d,10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中风寒偏胜型总有效率为93.33%;湿热偏胜总有效率为91.43%;气滞血瘀型总有效率为93.10%;肝肾亏损型总有效率为90.91%。
段氏[22]选用当归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上肢取肩髎、曲池、外关、合谷,下肢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昆仑,病处取病变局部经穴、经外奇穴或痛点,治疗RA68例,总有效率85.3%。
3 总结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RA 有其独特的疗效,毒副作用少,患者顺从性较好。由于中医受到自身知识体系的限制,对病因病机的研究还不是很透彻,使得临床医家对RA 的治疗很难有一个质的突破。这就需要临床医家本着科学的态度,辨病与辨证结合,在吸取现代医学的先进理念的基础上,发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长处。就目前来说,还没有一个对疗效的统一的判定标准,使得临床效果很难有一个使人信服的结果,这就需要尽快的制定出一个统一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针灸对改善临床症状效果肯定,针药结合、针灸作用机制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李俊巧,王卫力,段亚辉.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体会[J].河北中医,2009,31(2):220-221.
[2]林如祥,韩渝.浅谈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分型治疗[J].国医论坛,2007,22(1):16.
[3]黄莺飞.痹症从脾虚论治探讨[J].四川中医,2009,27(8):33-34.
[4]任志宏,庞学丰.浅谈庞学丰分阶段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J].内蒙古中医药,2008,27(8):22-23.
[5]严余明.历节病证治浅析[J].浙江中医杂志,2008,43(6):319—320.
[6]王永梅,刘杰,柴会立,等.传统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9,24(2):10-12.
[7]陈增辉,王立新.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0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2):247.
[8]刘维,刘滨,王熠,等.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20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3,23(10):577-578.
[9]陈志德,刘军.龙马消肿丸配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2,18(5):14-16.
[10]王瑞辉,江婵娟,雷正权,等.不同针灸时限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7例[J].陕西中医,2004,25(9):834-835.
[11]曹炜,焦娟,姜泉.复方雷公藤外敷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7):433-435.
[12]王会菊,袁立荣.自制中药外敷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07,22(7):45-46.
[13]马宝东,陈岩松,陈雷,等.风湿止痛散外治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6):1298-1299.
[14]姜泉,焦娟.清热活血法外治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6,18(3):21-22.
[15]姜兆荣.祛风强身散穴位贴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7:1489.
[16]施晓芬,薛鸾.温经通络法外治类风湿关节炎35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8):963-964.
[17]隋丽,赵晓刚,姚健,等.蒸气透皮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7例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学,2004,28(9):703.
[18]刘芳.中药熏洗治疗与护理类风湿关节炎[J].湖北中医杂志,2007,29(10):49-50.
[19]王丰,伍晓靖.骨科熥药汽雾透皮疗法治疗风寒湿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91例[J].内蒙古中医药,2007,(10):11-12.
[20]杨丽萍,王瑞芳.中药汽疗仪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2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6):672.
[21]文碧玲,杨毅红.风湿灵水针穴位注射治疗风湿痹127例[J].中医杂志,2005,46(7):526.
[22]段昭侠.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5,27(4):30-31.
编辑/肖慧
推荐访问: 分析研究 关节炎 中医治疗 类风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