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肝胀的临床中医诊断与辨证治疗分析

肝胀的临床中医诊断与辨证治疗分析

时间:2022-03-10 08:43: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目的:分析肝胀的临床中医诊断与辨证治疗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本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肝胀患者9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组。其中42例寒湿困脾型患者纳入A组,采用健脾利湿法治疗,48例湿热内蕴型患者纳入B组,采用清化湿热法治疗。对比两组在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性。结果:A组患者经治疗后显效12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10%,B组患者经治疗后显效14例、有效2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7.50%。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发现,组间差异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无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辨证治疗肝胀,对寒湿困脾型和湿热内蕴型均可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在临床治疗时应准确辩证,合理用药。

【关键词】肝胀;临床中医诊断;辨证治疗

肝胀即现代医学中的肝硬化腹水,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病进展至晚期的症状,以门脉高压、肝功能失代偿为主要表现,出现大量腹水、黄疸、水肿等症状,严重者可致出血、昏迷等。西医临床主要以抽吸腹水、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为主,效果往往不甚理想[1]。本文分析肝胀的临床中医诊断与辨证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肝胀患者90例纳入本研究,均出现大量腹水、黄疸、水肿等临床症状。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组。其中42例寒湿困脾型患者纳入A组,症见神疲乏力,形寒肢冷,腹胀如鼓,下肢浮肿,溲少便溏,苔白腻,脉弦细。患者年龄35岁~64岁,平均年龄(47.88±11.24)岁;体重48kg~74kg,平均体重(58.21±10.45)kg;肝病病程3年~18年,平均病程(7.90±2.35)年;肝病类型包括慢性乙型肝炎30例、丙型肝炎4例、酒精性肝病5例、血吸虫性肝病3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4例。

48例湿热内蕴型患者纳入B组,症见全身黄染,食少纳差,小便黄赤,大便溏泄,脘腹胀大,舌苔黄腻,脉滑数。患者年龄38岁~65岁,平均年龄(48.73±11.46)岁;体重49kg~75kg,平均体重(58.47±10.21)kg;肝病病程3年~15年,平均病程(7.64±2.23)年;肝病类型包括慢性乙型肝炎32例、丙型肝炎6例、酒精性肝病7例、血吸虫性肝病3例;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8例。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年龄、体重、肝病病程、肝病类型、性别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 组患者采用健脾利湿法治疗,白术10g、苍术10g、茯苓15g、桂枝10g、干姜6g、附子6g、大腹皮6g、槟榔6g、车前子15g、厚朴10g、木香10g、砂仁3g、甘草3g[2]。

B 组患者采用清化湿热法治疗,方用茵陈15g、栀子10g、鳖甲30g、黄柏10g、知母10g、泽泻15g、车前子15g、丹参15g、郁金10g、柴胡10g、藿香6g、佩兰6g、甘草3g[3]。

上药1剂/d,加清水煎煮两次,取汁早晚分服。连续治疗8周,对比两组在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性。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结果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发现,组间差异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无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3 讨论

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学理论中“肝胀”、“臌胀”等范畴,属于本虚标实之证,病机错综复杂,瘀血、水饮互病,脏腑气血失衡。肝藏血,体阴而用阳。肝病及脾,脾虚及肾,最终导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湿内停,与有形之血互结,积于腹中而成臌胀之顽疾。水湿为阴邪,湿困脾土而致脾胃气机逆乱,清浊相扰,水湿更盛,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肝胀病情进一步加重[5]。

寒湿困脾型患者应以健脾利湿法治疗,肝气郁滞可克制脾土,脾失健运后水谷精微无法输布全身,加之外感寒邪,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水湿无法排出体外而形成臌胀。在临床辨证治疗中应注意肝病传脾的病机,重视健脾益气、温阳化饮类药物的运用。本研究自拟方中白术、苍术共为君药,功擅健脾渗湿、燥湿利水。茯苓、车前子共为臣药,辅助君药加强健脾利湿之功效。佐以桂枝温阳化饮、温中暖脾;干姜温中散寒、燥湿化饮;附子散寒除湿、补火助阳;大腹皮、槟榔行水消肿、下气宽胸;厚朴燥湿化痰、化湿导滞;木香理气疏肝、健脾消滞;砂仁和胃醒脾、行气消胀。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利湿、温中化饮之功效。

湿热内蕴型患者应以清化湿热法治疗,肝病病程日久,瘀血、水饮郁久化热,损伤阴液,临床辨证治疗时需兼顾利水和养阴,慎用峻下逐水药物,以防攻伐太过,加重正气损伤。本研究自拟方中以茵陈为君药,具有清热利湿、疏肝退黄之功效。栀子为臣药,与茵陈相伍,疏肝利胆之效大增。佐以鳖甲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黄柏、知母清热燥湿、退热除蒸;泽泻清热解毒、利尿渗湿;车前子清热利尿、利水渗湿;丹参活血化瘀、凉血解毒;郁金疏肝解郁、利胆退黄;柴胡疏肝解郁、退热;藿香、佩兰芳香化湿、健脾和中。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化湿退黄之功效[6]。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中药辨证治疗肝胀,对寒湿困脾型和湿热内蕴型均可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在临床治疗时应准确辩证,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杜雨茂.病毒性肝炎导致肝硬化的诊治思路和经验[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34(6):1~3.

[2]胡华容.辨证治疗肝硬化腹水验案3则[J].新中医,2013,45(11):174~175.

[3]彭博,殷东风.恶性肿瘤合并黄疸并发肝积、鼓胀等症候对生存期的影响[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8):34~35.

[4]曹永年,霍璞,姚春苗,等.疏肝解郁法在臌胀病患者中的应用[J].河南中医,2013,33(11):1895~1986.

[5]刘慕冰,殷晓轩.阴虚型臌胀的病因病机与治疗[J].河南中医,2013,33(7):1069~1072.

[6]吴德峰,张英,贾艳艳.张圣德主任医师治疗肝硬化腹水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1,27(5):32~33.

推荐访问: 辨证 临床 诊断 中医 治疗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