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的访谈结果进行合并,解决分端,达成一致,以确保访谈内容的一致性及准确性。
1.2.4 质量控制 访谈人员有丰富的主持经验,能控制访谈的主题,提高访谈质量;经访谈对象同意后采用笔录加录音的方式,保证原始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资料分析采用先多人分别分析再讨论统一分析的方式。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结果
2.1.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4份,有效回收率为96.0%。调查对象中男68人(47.2%),女76人(52.8%)。年龄为23~61岁,平均(39.72±9.62)岁;汉族140人(97.2%),少数民族4人(2.8%);有暂住证118人(81.9%);未婚12人(8.3%),已婚130人(90.3%),离异1人(0.7%),丧偶1人(0.7%);小学及以下学历22人(15.3%),初中学历40人(27.8%),高中或中专学历55人(38.2%),大专或大学以上学历27人(18.8%);月收入3000元以下27人(18.8%),3000~4999元55人(38.2%),5000~9999元50人(34.7%),10 000元及以上12人(8.3%);租住楼房20人(13.9%),租住平房44人(30.6%),自购房屋12人(8.3%),住单位宿舍68人(47.2%);个体经营31人(21.5%),企业职工33人(22.9%),家政保姆46人(31.9%),建筑工10人(6.9%),其他职业24人(16.7%);平均每天工作(13.82±7.23)h;与单位签订正式合同59人(41%),单位为其上五险一金37人(25.7%);定期寄钱回老家98人(68.1%)。
2.1.2 健康状况 调查显示,农民工慢性病的患病率为5.6%(8/144),2周患病率为7.6%(11/144),过去1年的住院率为5.6%(8/144)。过去1年中不包括因病进行健康体检的农民工76人(52.8%)。
2.1.3 参保现状 调查显示131人(91.0%)有医保,其中在北京有医保43人(29.9%),在家乡有医保87人(60.4%),北京和家乡都有医保1人(0.7%)。没有参加医保的因单位不给解决1人(7.7%),费用高自己没有购买3人(23.1%),认为没有必要4人(30.8%),没有合适医保类型2人(15.4%),其他原因3人(23.1%)。
2.1.4 医保报销项目和自己对医保的期望 调查发现,在北京有医保的农民工81.4%能够报销门诊费用,97.7%能够报销住院费用;在家乡有医保的农民工,12.6%能够报销门诊费用,85.1%能够报销住院费用;在两地参保的农民工能够报销大病医保的比例,北京为25.6%,家乡为21.8%;当问及自己最希望能够报销的三类项目时,依次为大病医保(74.3%)、门诊(61.1%)和住院(57.6%)。见表1。
2.1.5 参保意愿 当问及“如果用工单位或自己购买的医疗保险能够覆盖全家人,但是费用相对较高”时,47人(32.6%)表示还是有必要购买医疗保险,22人(15.3%)表示看情况,46人(31.9%)表示没有必要,29人(20.1%)表示不清楚。88人(61.1%)表示会给家人购买医保,135人(93.8%)表示明年还会参加医保。
2.1.6 对务工当地医疗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 在对务工当地医疗质量的满意程度进行分析时,采用李克特式评分,答案结果从低到高依次赋值1~5分,很满意赋值5分,很不满赋值1分,以每项问题的平均分作为该项问题的评分。其中医疗设备的评分最高为3.72分,医疗费用的评分最低为2.78分,总体满意度评分为2.90分。见表2。
2.1.7 对务工当地医保政策的知晓情况 在调查农民工对务工当地医保政策知晓情况时发现,表示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比较了解和很清楚的共9人(6.3%);对城镇职工大病医保比较了解和很清楚的共4人(2.8%);表示对获取医保信息渠道比较了解和很清楚的共6人(4.2%)。见表3。
2.2 定性访谈结果
2.2.1 一般情况 男3人,女3人;大专学历1人,高中学历3人,初中学历1人,小学学历1人;年龄为25~56岁;在京工作时间为5~10年;来自医院、建筑工地、个体经营等服务行业。
2.2.2 医疗保险参保情况 少数农民工与北京的用工单位签订了正式合同,单位为其购买医保,并表示对这种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比较满意。半数农民工为临时工,未与用工单位签定正式合同,同时由于经济原因也不考虑购买医保。
2.2.3 参保意愿 多数农民工在家乡购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尽管只能够报销住院的费用,门诊费用需要自费,同时生病需要回家看才能报销,但考虑到年老后可能会回乡,希望自己能够在看病方面有所保障,因此普遍认为购买新农合非常有必要。同时也有人听说异地就医今后也可以报销,对于在家乡参保的前景抱有很大希望。此外有部分农民工考虑到现有医保对大病医疗报销的缺失,购买了商业保险。
2.2.4 对医保制度知晓情况 多数农民工表示对现有医疗保险的类型、保障范围、保障项目等内容都不太了解,认为按照政府的规定参保和报销即可。所有的访谈人员均表示希望所有看病的费用类型都在报销范围内,自己应该承担一部分,但是如果国家能够都承担当然最好。
2.2.5 就診方式选择 所有农民工表示如果病情较轻,自己能够判断的情况下,会去附近的药店买药自己治疗;如果不知道是什么病,但症状较轻,会选择到就近、排队少的医院进行治疗;如果得了重病,在北京有医保的农民工会在北京接受治疗,医保在家乡的农民工会在北京确诊后回到家乡治疗,毕竟北京的诊断水平较高,而回家乡看病能够予以报销。
2.2.6 对家人的医保态度 所有的访谈对象都希望自己的家人有医保,多一份保障也能够减轻患病后的负担。当问及“如果在京务工单位能够为农民工购买覆盖全家人的医疗保险”,绝大多数人表示如果费用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非常希望能够为家人购买医保。
3 讨论
3.1 企业责任弱化使农民工在京参保率低
研究结果显示,农民工总体参保率为91.0%,但仅29.9%在北京有医保,这与《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中所报告的数据相符,该报告指出就业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五险一金”参加比重均不超过30%[2]。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企业有责任为其缴纳医疗保障费用。然而很多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利益,采取拒绝缴纳费用或给予低于缴费额度的补偿的做法,以降低成本缩减开支[6-7]。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尽管希望能够获得应有的保障,但如果因此而收入降低甚至丢掉工作,通常也就不考虑去争取了。此外农民工对医保类型的信息和信息获取渠道的缺失也影响他们对医保待遇的关注,势必会进一步影响他们对既得利益的争取。
3.2 医疗保障项目与农民工需求脱节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农民工在北京和家乡所参加医保的保障项目差别主要体现在是否报销门诊费用。北京的农民工医保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并轨,保障的项目、起付线、封顶线以及报销比例等内容与城镇职工医保一致;而参加家乡新农合的农民工,多数只能报销住院的费用。可以看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无论从服务范围还是服务深度都要优于新农合[8-9]。此外,大病医保和大病医疗互助这两类保障项目的覆盖率还非常低,而农民工对大病医保和门诊费用的报销需求要高于住院费用的报销。这也说明现有适合农民工参加的医保类型在报销项目方面还不能够满足该人群的需求,这也要求政府在进行医保制度改革时需要从农民工的需求层面出发,真正减少农民工因缺乏必要保障而造成的“小病扛,大病拖”的不良就医习惯[10]。
3.3 异地报销难在短期内还将是农民工就医的屏障
目前我国有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覆盖95%以上的城乡居民[11]。然而,现行医保报销制度像一道无形的屏障影响着异地就医患者。不能报销或者报销比例低,垫付时间长,多次跑腿,手续麻烦,是他们常常要遇到的难题。长期以来,我国职工医保、居民医保以地级市为统筹区域,新农合大部分以县为统筹区域,加之医疗基本保障实行的是属地管理,各地区缴费水平、报销比例均存在差异,因此统筹层次低,各省之间信息联通不畅是制约医保转移接续的主要阻力[12-15]。为此2014年年底,三部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16]。《意见》提出2015年基本实现省内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到2016年,将全面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就目前的政策来看,异地报销的制度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工作重点,而大多数农民工还将在一定时期内面临异地报销难的困境。因此还应从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出发,加快医保的衔接,完善和统一医保制度。
3.4 小结
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不仅从需方层面关乎该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从供方层面关乎政府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成效,而且与公共卫生安全系数的问题密切相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应强化企业实施农民工医保的责任,增加保障类型和保障力度,着力于统一地区间医保的筹资水平以及地区内不同医保形式的筹资水平,建立医疗保障体系在城市间的有效转移衔接制度,真正为农民工的流动提供健康保障。对于无组织依托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基本医保体系,同时加大投入建立农民工贫困医疗救助制度。唯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农民工的医疗保障系数,农民工远期健康水平才有保证,也能减少“因贫致病,因病返贫”的发生,才能应对因人口流动带来的社会公共卫生隐患。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司.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5[R].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6.
[2]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司.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R].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3.
[3] 郑功成.农民工的权益与社会保障[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8):22-24.
[4] 邵爽,张慧荣,杜娟,等.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比较[J].中国卫生经济,2016,35(3):25-27.
[5] Neuendorf KA. The Content Analysis Guidebook[M]. 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2002.
[6] 陳盈盈,马丽卿.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4):188-189.
[7] 宋静,冷明祥.发挥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障[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5):9-11.
[8] 张研,张耀光,张亮.三大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保障能力差异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3,32(2):60-63.
[9] 马霞,蒲红霞.三大医疗保险制度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基于两部分模型和分位数回归的经验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6,38(3):85-92.
[10] 黄乾.农民工医疗保障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人口与发展,2009,15(87):23-30,46.
[11]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
[12] 吴少龙,淦楚明.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研究:制度比较分析的视角[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1(4):37-45,126-127.
[13] 吴少龙,薛应文.医保制度相似性与转移接续:欠发达地区的比较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3(4):33-45,126.
[14] 夏锋.从规模城镇化走向人口城镇化——2020:城镇化转型升级大趋势[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32(4):1-18.
[15] 秦立建,杨倩,黄奕祥.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异地转接研究述评[J].中国卫生经济,2015,34(2):17-20.
[16]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工作的指导意见[S].人社部发[2014]93号.
推荐访问: 某区 北京市 农民工 医疗保险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