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周先举:大脑奥妙的探秘人

周先举:大脑奥妙的探秘人

时间:2022-03-12 10:34:33 来源:网友投稿

检查,患者视力完全正常,只是中风损伤的右侧顶叶相关的大脑神经元,对左侧的感觉信息加工出现障碍,从而造成了“偏身忽视”。周先举解释说,传统上功能恢复包括理疗、药物、功能锻炼等治疗方式,而重复经颅磁刺激,则直接刺激大脑神经元,改变神经网络的可塑性,最终促使大脑功能恢复,因而治疗脑梗塞后遗症有较好的效果。

每个神经科医生都应该是半个“哲学家”

初到常州二院的时候,周先举还是一个“光杆司令”。他明白现在的社会必须以团队生存,这是大势所趋,所以建立团队和培养人才成为摆在他面前的当务之急。

两年多即将过去了,从当初的单枪匹马到如今一个朝气蓬勃和奋发向上的十多人。周先举带领着这个快速成长的团队,朝着梦想迈进。对待团队成员,周先举展现的是他特有的亲和力和向心力。他明白作为一个团队的核心,想要获取凝聚力,不仅在于自身的学识渊博,更重要的是在品格上让人信服。在大学当老师期间,周先举就表现出这两方面的魅力。他不仅善于教授医学课程,还深受学生的爱戴。如今,周先举对于团队成员给予绝对地信任,一方面给予他们科研方向、工作思路和技术路线的悉心指导;另一方面总是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思维、相互学习和共同提升。或许受到多年的美国文化的熏陶,周先举的团队管理模式很开放式的,尽力创造一种自由的氛围和空间。他在科研上严谨细致,在生活中充满人文关怀,尽量少批评,更多正能量的鼓励,使大家在一种快乐温馨的团队气氛中能充分发掘出每一个人的潜能,激发出更大的创造力。

每周五,研究室的会议室里都会挤满了团队的成员,甚至还有来自其他科室的医生、研究人员以及研究生们。这是周先举团队的一个“例行节目”,他们围桌而坐,或是听周先举讲解科研论文的英文写作,培养科研逻辑思维,或是探讨实际科研中的思路和问题,或是批判式和务虚式地探讨国际著名杂志上已经发表的研究工作。一时间,这小小的会议室就化为任由思维徜徉的海洋。“做科研,缺不了人气,因此我致力于营造一种学术气氛,就是为了打造一支医学人才梯队队伍”周先举如是说。回国两年来,他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亲自撰写10篇SCI论文,同时辅助其它科室发表数以10篇SCI论文,涉及到医学各个领域,充分展示他深厚的医学科研基础和写作功底以及广博的医学知识。相信因此他日后会做出更大的成绩。

周先举所讲的内容往往会让在场的听众彻底颠覆传统观念。比如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觉得医学和科学关系紧密,而似乎并不相关于哲学。但从青年时间就饱读哲学书籍的周先举并不这么认为。他首先从什么是疾病、什么是医学这些最基础的概念引出话题,阐述了医学是以人为目的,并且最终以幸福为最终目标。紧接着在阐述医学和科学的关系时,周博士继续向大家介绍科学是推动医学发展的巨大力量,医学在日益寻求科学依据的过程中形成了循证医学、转化医学和精准医学等。但是仅仅依靠科学是不能解决所有的医学问题的,所以必须强调哲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周先举的观点主张医学哲学,共同产生和来源于生命。因此,未来医学的发展模式理应是全面和综合性的,既要有有形的生理、病理治疗手段,又要有无形的心理、精神治疗方法,从而把医学置于社会、文化、心理、生理和病理的全面来考虑。

周先举甚至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优秀的神经科医生到了一定程度,应该是半个“哲学家”。他的这一番“医学中的科学和哲学”的论题,其实就是要让大家明白从事医务工作,不仅仅要具有专业技能,而且要具备以人为本,处处为病人着想的职业操守。周先举实际上是回国后以非常优异的成绩取得职业医生执照的。由于坚实的医学基础和科研能力、浓厚的人文关怀、不断学习创新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他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得心应手。他致力于临床、科研和教学的真正结合,是一个难得的复合型人才。此时他正实现好科学家、好医生和好老师于一身的梦想。

在人才培养方面,周先举言传身教,将自己的经验倾囊而出,期待能培养出一批能和国内外行业前沿接轨的优秀医学人才。他认为,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科研工作者要具有至少以下几点素质:

首先是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要观察每一个细节。这种严谨贯彻在很多方面,不仅仅是在科研实验中,还包括譬如科研设计与文章写作上,都要细致入微。其次是多交流。交流沟通的过程是一个产生新想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第三是逻辑思维和批判精神,周先举常常鼓励年轻人要有逻辑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在他看来,科研的精神本身就是一种批评的精神,再好的科研工作哪怕发表到国际最顶尖的杂志上,总有缺陷,因此,不能迷信绝对的权威,而是要有独立思考和逻辑判断的能力。最后是了解世界的前沿。周先举认为无论是做哪一行,都要对行业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要有一个敏锐的思维。不要局限眼前,要放眼全球。不久前,周先举还参加了在新加坡举行的第一届国际脑刺激会议。这是国际上的一个前沿会议,在他看来,脑刺激应用于临床治疗和全球性重视脑科学的研究息息相关。通过脑刺激治疗神经精神疾病在国际上正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信号。

高校—研究所—医院—转化中心,这是周先举的人生足迹,一步一个脚印,梦想照亮他前行的路。研究室已经建立1年多了,周先举忙起来的时候很难分得清工作和生活。只要有空闲时间,他不是拿着厚厚的医学专业书籍或者英文文献阅读,就是在计算机前细致撰写或修改英文文章。但他并不认为这是负担,相反他非常享受当下的状态。他有信心让自己的研究室能够再上台阶,做到全国闻名,做成和国际前沿接轨的高水准平台,能够把科研成果尽快运用到临床,早日解除更多病患的痛苦。

推荐访问: 奥妙 探秘 大脑 周先举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