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应该建立一门“励志医学”

应该建立一门“励志医学”

时间:2022-03-13 08:09:20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在循证医学逐步暴露出其诸多问题的背景下,心身医学应运而生,60年来发展迅速。特别是,1997年,内蒙古国际蒙医院医生纳贡毕力格博士提出了“蒙医心身互动疗法”的概念,并潜心进行了近20年的临床实践。200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生丽塔·卡荣提出了“叙事医学”的概念。医学实践的发展不断昭示,人们的心理因素、精神力量在防病治病中有着巨大而神奇的作用。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该提出一门“励志医学”,以使人们树立一种新的疾病观、治病观和健康观。

【关键词】励志医学;疾病观;治病观;健康观

【中图分类号】R581.1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 2019) 03-0251-02

1 客观正视“病莅”

这里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看待疾病。励志医学告诉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即:对待疾病要大度包容、乐观接纳、科学管理。

I.I病来世上要包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能存在就是合理的。如病毒、立克次氏體、细菌、原虫、蠕虫、节肢动物等病原体,均是宇宙生命,都有繁殖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有病菌的存在,才维持着生物链的平衡,正是有疾病的发生,才促进着人类的发展。“人所生存的环境中本来就充满着千百万种微生物,但它们同样都是上帝的宠儿”。因此,励志医学告诉我们:对疾病也要有一颗平常的心、包容的心。要心胸开阔,同住地球村,应勇于与病并肩同行,与病和谐相处。

1.2病来身上要接纳。古今中外无论何宗何派,在以何种心态对待病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释家认为,生老病死,人生难免,应坦然面对。《黄帝内经·素问》认为,有病后,“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释行贵禅医也说:“接受是最好的修行。接受你现在的一切,只有接受疾病才能更好地认识疾病,战胜疾病”。许多人疾病缠身时,总觉得老天不公平。其实,不是老天不公平,疾病既然找上身,就有它的合理性。常言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那疾病也不找无由的人。“人得病不能全怪那些病毒和细菌,而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才对。蒙医学认为,疾病就是人体自身不平衡的表现”。因而,励志医学告诉我们:对待疾病,要态度开明,既来之,则纳之;即纳之,则安之。

1.3病来心上要管理。“身体生病不算病,心中生病才是真的病”。如果病来心上了,就要加以管理。众所周知,“莅”是亲临、到来之意,但还有“管理、治理”之意。“病莅”,就有“解决人生过程中的健康管理和健康维持问题”。所以,励志医学告诉我们:疾病驻心,就要进行疾病管理,它是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驻心疾病,决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决不能讳疾忌医、放任自流,而是要大胆管理、及时管理、科学管理。

2 正确对待“病力”

疾病是有能量的,因而是有威力的。它就像埋在人体里的一枚定时炸弹,如不排除,或不能妥善管理,一旦爆炸了,对人的身心是具有较大破坏作用的。但如果预防“引爆”,长期携带也是安全的,甚至它还会过期失效的。因此,励志医学告诉我们:对疾病的破坏力,既不应缩小,也不应夸大,而应冷静对待,正确认识。

2.1在战略上要藐视病。小病毒、小细菌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没什么了不起,套用毛泽东的一句名言,一切疾病都是纸老虎。励志医学告诉我们:世上只有不知之症,绝无不治之症。疾病是可以预防的,有的疾病是可以自愈的,有的疾病是可以治好的。在与疾病的长期战斗中,最终胜利往往不是属于病,而是属于人。

2_2在战术上要重视病。我们可以藐视疾病,但不能无视疾病。人刚得病时,确实并无大碍。但疾病是变化发展的,它要与人争夺营养能量,逐步损害人的机体器官,不断破坏人的心态情绪,大大降低人的生活质量,进而侵害人体的免疫力,甚至危及人的健康生命。这就是说,“健康问题……,需要人们在一生当中时时刻刻警惕、关注并去维护的”。励志医学告诉我们:其实,疾病是给人们发出的健康警示,一旦收到报警信号,就要高度重视,及早治疗,把疾病控制、医治在萌芽状态。

2.3在战线上要审视病。俗话说,得病如山倒,去病如抽丝。有了病,我们不仅要重视就医治病,而且要审视病、反思病,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畏果不畏因,病根永难清”。“健康不是一个绝对的状态。人的一生都处在大病一小病一亚健康一健康一强壮一身心灵大健康这样一个连续不断变化的状态”。因此,励志医学告诉我们:治病过程是一条没有硝烟的战线,不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同时,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只有改掉坏习惯、坏毛病,健康才会驻你心、伴你行。

3 坚决不做“病隶”

歌德说:“谁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励志医学告诉我们:谁不能主宰疾病,谁就永远是一个病隶。

3.1绝不能谈“病”色变。疾病会带来痛苦,进而引起不安、不快,这也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但不少人一旦得病,谈病色变,一下觉得天塌地陷,惶惶不可终日,吃不下、睡不着,疑神疑鬼,总往坏处想,老往癌上连,越想越恐惧,越怕越乱想,整天失魂落魄,几乎崩溃。其实,“疾病是任何人在一生经历当中无法逃避的磨难”。但“只要我们能够遵循自然规律并积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的话,任何疾病都可以得到治愈”。释行贵禅医也说:“人体内的正气跟病邪其实就是战争的双方,此消彼长。你不胆怯,正气就强,体内的疾病就‘胆怯’了,怯则去,疾病自然消弭。所以无畏之人,即使患病也好得很快”。因此,励志医学告诉我们:对疾病不必害怕恐惧、惊慌失措,而应镇定自若、泰然处之。

3.2决不能任“病”摆布。有的人一旦得病,被病左右,由病摆布,整日郁郁寡欢,忧心忡忡,无精打采,甚至破罐破摔。还有的得病后不愿接受现实,怨天尤人,或自卑自闭,甚至自哀自怜、自暴自弃。要知道,这些“悲观、失望、自卑、无助、孤独等心里障碍……,是健康的大敌”,特别是沮丧是人对死亡的投降。所以,给予病人精神上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某种条件下,精神的力量要比任何药物的效果都强大……。心身互动疗法的最大优点也在于能使患者……重新激发起与病魔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因此,励志医学告诉我们:决不能任病摆布,而要振作精神,做自己的主人。

3.3绝不能助“病”为虐。有的人虽然生病了,但满不在乎,不以为然,身体不倒一直忙,照样通宵达旦工作,仍然大吃二喝生活,依旧讳疾忌医度日。结果病理指标越来越高,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大病重病越来越多。实际上,这种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客观上在帮“病”的忙,顺“病”的意,助“病”的威。“面对疾病要理性对待,要分析‘我为什么会得这种病’?‘这些病症它意味着我的心理或生理功能出现了什么问题’?‘我应该如何去做才能摆脱疾病困扰’。因此,励志医学告诉我们:要遇事不悲观、不失望、不恐惧,要理性、自信,生活讲究科学性。

4 全面挖掘“病利”

得病很痛苦,治病很艰难,重病能要命,所以,无人愿意生病。但像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一样,得病虽是坏事,但坏事也可变成好事,就是一旦得病,它可使人提高认知力、增强免疫力、磨练意志力。

4.1得病有助于提高认知力。不少人对疾病和健康知识毫无了解,有的只是一知半解,其中许多人还存在错误认知现象,总是认为健康要靠药物来保全,只要有錢,找到好医院,买得起好药,就能治好任何疾病。其实,“人是自己幸福的设计师”。世界卫生组织( WHO)前总干事中岛宏博士也指出:“大多数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要知道,“病症的出现其实就是一种‘检测报告’的表现形式,它在提醒人,你的身体出了问题,需要注意”,所以,励志医学告诉我们:要把健康的金钥匙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充分发挥自身设计师的作用。“如果人们注意了那些致病因素,避免损害身体,或能让自己的免疫功能非常强大,人完全可以不患癌症”。比如,心身互动疗法用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双重模式,提高了患者的认知度,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4.2得病有利于增强免疫力。人体的免疫力可以保护我们免受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它像驻扎在体内的一支部队,承担着防御责任,以免人体受到细菌、病毒等“敌人”的攻击。得病可以很好地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因为免疫系统在剿灭每一次病毒或细菌后,就会增强其防御和杀敌的能力。就像部队经常演习或不时有一些小型的战斗,就能增强自身的战斗力一样。因此,励志医学告诉我们:谁也不愿意得病痛苦,但疾病却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比如,城市的孩子一生病动辄就打针输液,结果体质越来越差,就是抑制了免疫力;农村的孩子得了病全是扛着,结果体质反而越来越好,就是增强了免疫力。可见,疾病虽然使人痛苦,但可以使免疫力得到增强。

4.3得病有利于磨练意志力。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过于一帆风顺,却不一定能成长成熟,而曲折多难,则会愈挫愈强。因此,励志医学告诉我们:自己得病,对身体来说是一种磨难,但对意志来说却是一种磨练。比如,“通过视频,他们看到了诸多与病魔作斗争的英雄事迹,并从中受到感染和鼓励,提高了承受痛苦的毅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得病可以使坏事变成好事。

5 充分利用“病例”

成功复康的每种“病例”,就是治病救人的最好示范“案例”。

“心身互动疗法的效果高于一般心理治疗的原因,在于它大量的实例”。纳贡毕力格博士指出:“心身互动疗法在强化治疗阶段,每天要为他们提供大量的信息,其中有很多与他自己完全相同的病例康复的案例。这些信息使他预见到康复的希望,将成为他增强信心的动力”。所以,充分利用康复病人这一病例,让他们亲自讲自己的病历,达到以“病”激励,是励志医学最显著的特点、最鲜明的特色。

5.1间接消除心理阻抗。曾经有人说过,解决了阻抗,心理治疗就成功了一半。一般心理治疗多是“单线式”“对症下药式”,而且需要患者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效果。这种教条、单调的方式,很难消除患者的心里阻抗。而励志医学则是通过团体治疗的场强,在不知不觉中消除心理阻抗。比如“心身互动疗法对初来的患者不直接做‘心理治疗’,而是通过在团体学习中发挥温和指导作用”。如“视频咨询治疗”和“点评疏导治疗”都是引用典型病例视频作治疗题材,“现场汇报指导治疗”则由病愈患者亲自讲述康复过程,“这种生动感人的治疗方法有效解决了患者的心理阻抗”,也就是说,使病人的心理阻抗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顺利化解。

5.2自然产生情感共鸣。有人说,治疗师和个案之间达成了情感共鸣,心理治疗也就成功了一半。但西方心理治疗一般都是医患个人以直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的,这种呆板、说教的治疗方式很难产生情感共鸣。而励志医学则是通过团体治疗中的感应,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情感共鸣。比如,“心身互动疗法努力营造一种互动氛围,……使治疗活动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良性循环”。特别是患者的现场汇报,以身说法,“极易增强患者的参与动机并带动整个学习治疗现场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使整个治疗过程变得更自然、更轻松、更有活力且形成连贯性”。

5.3迅速形成互动效应。西方心理学多是一对一进行,而且患者多是把自己全部交给医生,被动就诊;医生多是理性式说教,灌输式教育。这样也就很难出现医患互动,也很难形成共振磁场。而励志医学则是通过团体治疗中的互动,迅速形成共振效应。比如,心身互动疗法由于有“视频咨询治疗”、“点评疏导治疗”、“现场汇报指导治疗”和“健康讲座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因而形成了强烈的互动效应。“一是‘身、心、灵’之间的互动……;二是‘医生与患者之间’和‘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互动”。心身互动疗法除了运用病例视频、现场汇报以外,还鼓励患者在课外自由组织小组讨论,目的就是让患者互相之间近距离交流各自的感受、认知和学习体会、病情变化以及各自的经验教训。心身互动疗法还将学员们的汇报材料集印成册供新来的患者了解学习。由于“心身互动疗法在具体操作形式上是借助光电声像等现代技术手段,营造互动效应而达到提高心理治疗目的”,且是以团体治疗为主的,因而这种互动形成了积极的共振效应,产生了强大的能量磁场。

6 科学认识“病理”

励志医学告诉我们,要做好健康管理,不仅对致病、治疗、自愈知其然,更要对背后的機理、原理、调理知其所以然。

6.1深入明晰致病机理。对于致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患者一般认为老天对自己不公平,要么是倒霉撞上了;现代医学则认为是病毒、细菌使然,并认为高血压、糖尿病等需终身服药,恶性肿瘤是不治之症。而励志医学则认为,疾病都有形成、发展、转化和治愈的客观规律。“病能得上,就能祛除”。就如癌症来说,它的发病机理是机体细胞在裂变过程中,因一些内外因素出现错误密码而产生变异性细胞,“这些变异性细胞又不断繁殖聚合形成的病症”。正常情况下,人的免疫功能可吞食那些变异性细胞,因而不会形成病症。一但患癌,只要“提高了机体免疫力和新陈代谢功能,癌症也完全可以得到彻底的治愈”。

6.2整体把握治疗原理。西医主要是一种对抗性治疗,用化学药品直接作用病灶、杀死病毒、康复病体。中蒙医主要是一种扶正治疗,用自然植物、生物作药直接调节人体的内环境,强化人体能量,最终通过扶正以祛邪。西方一般心理学治疗都是以一对一、面对面、说教式的形式进行的,直接作用于人的认知、行为等,以达到治疗心理疾病的目的。而励志医学则是通过启迪人的思想、开悟人的人灵、鼓舞人的斗志、振作人的精神以扶正却邪、治病康复的。如“心身互动疗法不强调通过‘他助’来改变患者,而是追求‘自助’效应。也就是说,心身互动疗法的主要思想是力求让患者自己达到心灵开悟,用自省、自悟的力量改变自己的心身健康”。另外,励志医学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疗法,其使疾病质变的动力、路径、方式与传统疗法有着根本的不同。笔者曾在自己的《实践全息辩证法》一文中提出过三条定律,即个别全息律、场变质变律(质场互变律)、整体转化律,就深刻地揭示了这一点。人们强大的意念活动、精神力量可产生一种超长的振动波,直接能改变病人的磁场,而场变就从信息层面导致质变,四两拨千斤地改变了病人的能量,进而改变了病人的体质(物质),从而有了快速而神奇的康复疗效。

6.3积极启动自愈调理。西医没有“调理反应”一说,有的只是药物的毒副作用的不适反应。中蒙医作为扶正医学,理论上有“调理反应”,但因其仅作用于能量层面,又疗程缓慢,反应者较少,即使偶尔有一些反应也只表现在生理上,且不明显。而励志医学则不然。“调理反应”总是规律性出现,“主动自愈”往往是必然性结果。如参加心身互动疗法的人,大多都有不同程度的调理反应。这说明“心身互动疗法确实使人的身体内部发生了什么”。其实,就是“接受心身互动疗法后,人的心理和生理活动受能量的冲击,使机体内部产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反应,而这些内部的理化反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外显在具体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当中。……所有的调理反应都具有积极意义,它是身体智慧的象征”。如果说,进入“催眠状态”还是“他助”的结果,那么,出现“调理反应”则是“自助”的开始,它深刻地标志着:“躯体自我康复功能启动”。这也正好印证了希波克拉底的名言:“人的本能是自己最好的医生,医生和药物是帮助其本能的”。

7 坚持实现“病离”

释行贵禅医指出:“病是自己‘求’来,还须自己撵走”。纳贡毕力格博士也说过:“病既有来处,就有去处”。其实,励志医学告诉我们,人本无病,所以得病,根源在己。人“心态”失衡,就等于向疾病送达了“请柬”,人“身态”失调,就犹如为疾病铺就了“温床”,疾病岂能不来不驻?如果人们摆正了心态,调好了身态,疾病肯定不送自走。

7.1让病痛轻松消失。现代医学治病本身也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如治疗癌症,手术、化疗、放疗三部曲,更是使人身心欲碎、痛不欲生。而励志医学则用讲课轻松“化(话)疗”、用音乐快乐“放疗”、用信息无痛“术疗”。如心身互动疗法有“视频咨询治疗”等五种形式,对初来的患者不直接做“心理治疗”,主要进行团体听课学习,通过七天一个小疗程、五周一个大疗程进行强化治疗。“心身互动疗法的宗旨是:养生心理疗法能解决的不用药物;中蒙药治疗能解决的不用西药;……总之,一切从无痛苦、无创伤、无毒副作用的原则选择治疗方法”。心身互动疗法“本身就是在一种积极良好的心境状态下进行的疗法,其过程不但没有任何痛苦,反而是在轻松、自然、祥和、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治疗”。

7.2让病灶不断清除。常规医学主要以消除人躯体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为主要目的。治疗以出院为界,以后是否复发就不管了。而励志医学则是“终身制(治)”、“长期疗”、“管到底”。如“心身互动疗法除了消除心身疾病的症状、体征外,还将把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塑造健康人格一并完成”。“维持治疗”就是据此而设的。评价疗效除了观察强化治疗效果,还要追踪1-3年甚至更远的变化,以实现健康管理。维持治疗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专业增补治疗”,主要是强化治疗后的定期专业援助治疗。如每周参加一天学习活动,每月一次强化班学习,每半年一个小疗程或大疗程强化学习,以此进一步消除病灶,巩固强化治疗效果。

7.3让病因根本消化。西医的目的是直接消除疾病症状和体征,但为什么产生这些症状和体征并不深究。而励志医学则治其然,更治其所以然。如“与常规医学和心理治疗相比.心身互动疗法的责任、任务和意义更为远大”,就是不仅医病,更重要的是医心、医人。为此,在维持治疗中还强调“自主养生治疗”。就是倡导患者自主学习养生和心理学知识,应用自然疗法实行开放式治疗。“心身互动疗法常常引导患者领悟‘养生生活化、生活养生化’的意义”,使患者进一步树立“现实生活与养生治疗有机结合的全新健康理念”,活到老,养生到老。

总之,励志医学就是主张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其理念是:最好的医生是必胜信念,最好的药物是精神力量,最好的康复是激励意志,最好的养生是豁达乐观。治病的根本方针,一定要放在靠自己意志坚强、自治、靠精神力量自愈的几点上。

参考文献

[1]《蒙医心身互动疗法》,纳贡毕力格、阿茹娜著,长江出版传媒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2]《心乃大药》释行贵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3月第1版

推荐访问: 一门 励志 建立 医学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