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膀胱移动度超声变化特点及其诊断价值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膀胱移动度超声变化特点及其诊断价值

时间:2022-03-13 08:35:36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馝םu];Mt?M9N㎁׮9Mz]4}6@nkiNn7+NZ+z^[kj.!j؜rXƥnz!jxi^jX)zfz,鬶❪w(اzw1avƬzbz{lv&u)ijnkz.)گ(rwqo˥z aɩݭz[qhޅ+Z*'g)躸hjWbZm5yǦm^pzzWZ^j!r޶,-ɩڗ,v^yدם{hW`-uڵ+xƬzƧv^ޭ+uƬzƜr݊x-^֭z)e,]zrIn)b Mjw\jZ[y+yi^jٞhz^ڥ뭉ǟ}-E.)Kb(~jٞaxCzȠ'q'^rmy+z^g^v'zq0zb؜jYr('j{ONSi^wjXʇ颕+f׫jנjwlzz
躜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被诊断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并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18~46岁,其中18~29岁49例,30~39岁44例,40岁以上29例,平均年龄(31.3±3.5)岁。所有患者均为产后6周产妇,且超声诊断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分娩方式方面,剖宫产17例,经阴道分娩105例;怀孕次数方面,初产妇25例,经产妇97例。按照病情程度又可分为轻度组56例,中度组47例,重度组19例。所有患者知情同意配合整个治疗过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仪器设备 采用美国GE Voluson E8彩超诊断仪,配置RIC5-9D型三维容积探头,频率设置为4~8 Hz[2]。

1.2.2 操作方法 嘱产妇排空膀胱,取仰卧位,屈膝外翻,模拟膀胱截石位。将探头置于双侧小阴唇之间,正对尿道外口下方,做矢状切面和冠状切面,在静息及屏气向下用力至最大状态(Valsalva状态)时显示耻骨联合、膀胱及尿道,沿耻骨联合下缘做水平线,测量两种状态下的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正值为膀胱颈在耻骨联合下缘以上,负值为膀胱颈在耻骨联合下缘以下,计算差值作为膀胱颈活动度(BND)[3]。利用生物反馈的肌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在治疗5、10次期间进行了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刺激以及激素药物治疗等。治疗前、治疗5次和治疗10次后分别测量记录静息状态及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距离的绝对差值,以超声检查观察膀胱颈活动度的变化来评估治疗效果[4]。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通过测量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治疗前后膀胱颈活动的参数改变,评价治疗效果:治疗后膀胱颈活动度测值越大,治疗效果越差,反之治疗效果越好[5]。观察记录患者排尿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6]。

2 结果

2.1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BND比较

122例患者治疗前、治疗5次后及治疗10次后的BND分别为(25.45±3.32)、(18.24±1.08)、(13.79±0.98)mm,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BND数值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排尿异常的患者为89例,占73.0%,而治疗后排尿异常的患者为42例,占34.4%,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BND比较

治疗5次与10次后,轻、中、重度组患者的BND值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治疗10次后轻、中、重组BND均低于治疗5次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35、7.543、11.464,P<0.05),且病情程度越轻,BND的值越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目前,临床医学中对经阴道分娩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作为临床医学上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压力性尿失禁主要是由妊娠与分娩引起的,在妇女妊娠期间以及产后,盆底肌相对松垮,容易造成肛提肌受损以及膀胱移位的发生,进而引发压力性尿失禁,对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传统的超声检查技术尽管能够对患者的盆底进行监测,然而监测不够全面,且具有一定的辐射作用,临床应用效果并不明显。超声对盆底疾病的诊断具独特的优势,经会阴超声可以显示女性尿道膀胱在静止期的图像、膀胱颈与耻骨联合的关系,还可以观察腹压增加时膀胱颈下移等动态变化,为评估尿道膀胱的解剖学改变提供可靠的依据,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而采用会阴二维以及三维超声监测技术,不仅操作简单,而且能够对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无辐射作用,能够对患者的膀胱移动度进行动态观察,进而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一个可靠的参考的依据[7]。

本研究结果发现,静息状态及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移动度在治疗前、肌电刺激治疗5次后和10次后,其测量值依次减小,提示膀胱颈活动度减小,盆底肌电刺激治疗能够加强盆底支持结构的功能,表明盆底损伤功能在逐渐修复。在本次研究中,经过治疗的患者在治疗5次以及治疗10次后的膀胱移动度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压力性尿失禁轻、中、重度组患者的BND指标在治疗5次与治疗10次后组间差异较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经会阴超声检测技术对患者的BND检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主要的指标和测量数据,而且不受测试者的主观影响,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由于很多产妇对盆底功能不够重视,也有很多产妇对盆底肌电刺激治疗的依从性差[8-9]。在今后的研究中需加大对盆底功能的宣教,扩大样本量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探讨妊娠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盆底肌电刺激的疗效,可将肌电刺激治疗后的疗效用具体的指标和数据形象地显示出来,明确了盆底肌电刺激治疗后的盆底功能好转,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经会阴超声方法可以对治疗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汪司右,张淑静.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3,34(8):575-578.

[2]马传辉.经闭孔无张力阴道吊带术治疗张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9):118-119.

[3]黄祝兰,林李梅,肖红红,等.经会阴超声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及康复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4,26(7):923-925,932.

[4]郭二芳,马琳,阚艳敏,等.经会阴超声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5,26(3):197-199.

[5]宋宝林,刘平辉.女性尿失禁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7):152-153.

[6]李宁,阚艳敏,马琳,等.经会阴超声对妊娠晚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结构的观察[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5,17(8):539-541.

[7]王根枚,刘艳娥,麦秀媚,等.经会阴超声对老年女性的盆底形态学观察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2):50-53.

[8]劳美琼,刘秀玲.盆底康复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4):108-109.

[9]李旺英,张华珍,李丽珍,等.经阴道超声诊断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5,24(1):28-30.

推荐访问: 膀胱 超声 产后 患者 诊断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