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构建中药专业“课证融合”课程体系的思考

构建中药专业“课证融合”课程体系的思考

时间:2022-03-15 08:16:46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高职中药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如何进行“课证融合”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中药专业;课证融合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与就业市场明显脱节,在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式方法等各方面进行了力度较大的改革和尝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本项目是对我校中药专业“课证融合”课程体系建设和中高职之间的课程衔接进行的研究,目的是推进中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进一步提升就业竞争力。

职业教育是以教育部门为主导的学历文凭教育,职业资格制度是以劳动部门为主导的劳动技能培训,两者属于不同人力资源开发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劳动者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两个体系的衔接、融合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职业院校也逐渐成为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主要场所。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社会职业结构和岗位结构的变化迅速,技术岗位的综合性、复杂化程度提高,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现代劳动者必须具备适应现代化生产和技术发展的能力,我国传统的职业教育体系和人力培训体系都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随着中药行业GAP、GMP、GSP各项规范的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的不断推进,中药专业“课程融合”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一、开展“课证融合”课程体系改革的依据和基础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要求强化学历、学位和职业资格衔接,研究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完善学历学位证书和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逐步实现职业教育学历学位证书体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的有机衔接,探索建立各级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衔接的制度。完善职业院校合格毕业生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办法。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国家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联动开发机制。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全国职教大会上指出,要继续坚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把提高质量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进一步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广大年轻人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满足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人才需求。

二、中药专业“课证融合”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一)中药行业职业准入制度的要求

中药产业是我车拥有资源优势和产权优势的传统产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了抢劫“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点任务。随着中药行业GAP、GMP、GSP等质量管理规范制度的强制执行,行业用工准入制度越来越严格,对新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需要大量懂得生产和经营质量管理、掌握实用型中药生产技术的技能型《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中医药行业五十六个职业技能工种目录,对中医药行业从业资质做出了要求,因此在中医药职业教育中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与考核,使学生具备本应的职业能力和操作技能,才能让毕业生更加符合中药产业发展的要求。

(二)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就业竞争力的要求

现阶段高职学校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也存在不足,如课程设计只是机械地采用项目载体,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之间缺少对应关系,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脱节严重,严重影响了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进度。因此,加快高职院校“双证制”的实施,开展“课证融合”项目化课程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如此才能提升学生职业岗位能力,进一步提升就业竞争力,能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三)现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校现执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内容、实践操作、技能要求各方面与生产实际有较大脱节,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特别是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际工作需要有较大差异,不能满足市场对毕业生技能水平的要求,课程体系岗位针对性不强,教学内容改革不够深入,实训内容尚未达到职业性、开放性的要求,不能满足区域中药产业发展的需要。必须本着“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培训什么”的态度,加强课程体系改革,使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充分结合,使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充分吻合,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扩大专业影响。

三、中药专业“课证融合”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

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方针,逐步打进教育与行业的对接协作,不断实践和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扎实推进专业的内涵建设。

(一)培养目标定位

紧紧违绕现代中药产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改革和完善“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块递进式的“1(专业基础模块)+1(职业技能模块)+1(毕业顶岗实习综合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中药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熟练的中药行业职业技能,符合中药产业生产、营销和种植要求的新型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表1:中药行业职业岗位群分析

专门化方向职业资格职业岗位

中药营销中药调剂员医院药房工作员、药店营业员

中药购销员药店药业员、中药企业保管员、采购员、医药代表

中药栽培中药材种植员中药材种植企业技术员、管理人员

中药制药中药液体制剂工中药生产企业、中药饮片厂工人、技术员、管理人员

中药固体制剂工

中药炮制与配制工

中药分析中药质检工药品检验机构技术员、医药生产经营企业质检员

(二)课程解构与整合

加强职业能力分析,制定符合涵盖职业标准的教学计划,按照宽口径、多方向、厚基础、强技能的原则。通过课程解构、重组,进一步整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涵盖学生药师、药士资格考试的内容,以现开设的《中药炮制技术》、《中药调剂技术》、《中药营销技术》、《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等课程为主干,整合《中药学》、《方剂与中成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技术》、《中药化学技术》、《医药企业管理》及三GP施话技术等课程,形成面向中药行业各职业岗位的课程群,与中药炮制与配制工、中药调剂员、中药购销员、中药材种植员等职业技能工种相对应,。同时加大实验实训比例,开设中药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突出实训操作的实用性、规范性和系统性,同时通过选择适宜的教

材,或加强校本教材建设的力度,使课程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各类需要,更加接近行业生产的实际。

根据我校中药专业的实际情况,拟建以下课程群:

表2:中药行业专门化能力要求与课程建设分析

能力分类及要求就业面向岗位课程建设

中药营销能力医药企业营销部门、药店、医院药房中药学、方剂与中成药学、中药调剂技术、中药营销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

中药栽培能力中药材种植栽培企业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土壤肥料学、病虫害防治技术、药用真菌栽培技术

中药制药能力中药生产企业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制药设备与工艺

中药质检能力医药企业质检部门、药品检验机构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药品质量检验技术、药物仪器分析技术、中药鉴定技术

在制定“课证融合”教学计划时,要根据表1和表2及表3的内容,课程体系要涵盖中药行业基本能力、专门化能力的要求,充分结合职业资质和就业岗位群的要求,使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具备中药行业职业岗位能力和技能。

(三)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充分体现职业教育“教学做”一体的优势和特点,采用角色扮演、讨论教学、直观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加大实践教学的实战性、现实性,使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及经营活动活动密切结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使学生具备解决生产及经营活动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四)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把职业技能工种鉴定考核与相关的课程考核充分结合,构建职业技能工种课程群,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推行以证代考,实现课程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方式的融合。

在完成各职业工种所必须的课程教学考核后,即可开展相应

推荐访问: 中药 融合 课程体系 构建 思考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