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的出现使得中学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既令人欢喜又令人担忧。了解中学生的网络生活倾向有利于学校和家庭共同采取有效的引导措施,帮助他们养成健康上网的好习惯,更好地发挥网络的学习功能。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生活方式;倾向;引导
信息化时代,网络与我们的生活已日渐变得不可分割,其无穷的吸引力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均被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网络都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主要探讨网络对中学生这个特定群体的影响。
中学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极为宝贵也较为独特的阶段,更是好奇心较强、叛逆心理较严重、喜欢冒险和追求刺激的时期,在这个动荡、捉摸不定的心理不稳定期,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将会严重影响到其后期的发展。有些中学生甚至沉迷于网络,进而产生厌学的心理,为了上网不惜说谎、逃学,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以学习为主要目的而使用网络的中学生,美国占总数的20%,英国为15%,中国仅为2%。这组惊人的数据,一针见血地说明了中学生的自制力根本无法抑制网络的吸引力。[1]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全面认识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有利于学校和家庭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防患于未然,使中学生的网络生活方式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是每个人的共同责任。
当前中学生较为热衷的网络生活方式
中学生的网络生活中主要包括上网听音乐、看电影、网上购物、发邮件、查资料、结交朋友以及玩游戏等,其中网络交往与网络游戏所占的比例最大。
1.网络交往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到人际交往是人的内在需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别于传统面对面交往的网上交往已逐渐成为人际交往的新方式。
中学时期,学生的需要层次上升到归属与爱的需要以及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渴望摆脱老师及家长的控制,迫切地要求独立自主,热衷与同辈群体的活动,喜欢热闹,害怕孤独。但由于这个时期的学习任务较重,除学习外,中学生极少有空闲的时间去结交朋友,再加上交友范围的限制,很多人喜欢网上聊天,学习休息之余哪怕在家花上半个小时甚至是十几分钟上网,也可以与形形色色的陌生人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在网络交往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往趋于平等,交往者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进退自如、爱恨随意,而不必受到其他人的制约。[2]中学生正成为网络社交中日渐活跃的一个群体。
2.网络游戏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之下,中学生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丧失了求知的欲望,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他们渴望找到释放压力的方式。由于课余娱乐活动中玩伴的缺乏导致很多中学生喜欢上网玩游戏,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中学生重要的课外娱乐方式之一。网络游戏种类繁多,可以随时更换,也不用担心找不到玩伴,而且大家互不相识,游戏结束之后各走各的,就算输了也不会产生心理负担。网络游戏中包含的平等性、合作性、竞争性和赏识性正好符合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受到大多数人的追捧,有的人甚至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由于过度沉溺于网络游戏,一些中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被挤占了,导致学业下滑、人格发展受阻等状况的发生。
网络生活方式对中学生的影响
目前学校只重分数和流行的教书不育人的“应试教育”,使孩子进一步迷失理想,厌恶学习;网络作为一个跨时空的信息交流与人际交往的平台,为广大中学生提供了增长知识、施展才华、塑造自我、扩大交往、减轻压力的巨大空间。这个自由、平等的“国度”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轻松和乐趣,但与此同时也催生了很多心理问题。[3]
1.网络交往对中学生造成的影响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在一个人的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网络交往中交往范围的无限性、交往角色的虚拟性、交往关系的平等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对交往的心理需求,同时这种理想化的交往方式也很容易使人上瘾。沉溺于网络交往必将导致中学生对现实交往的冷漠化,弱化了中学生与真实世界交往的能力,最终影响到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4]
2.网络游戏对中学生造成的影响
网络游戏的平等性使中学生可以摆脱家长及老师的“监控”,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做自己想做的事,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巨大满足。再加上长期缺少合适的玩伴,中学生很少有机会在现实生活中与其他同伴进行自然群体游戏。网络游戏的合作性极大地满足了人类渴望交流与互动的心理需求。网络游戏的竞争性满足人潜在的“征服”的本性,让人们通过游戏获得成就感。网络游戏的赏识性使差生可以从游戏升级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可以使优生暂时摆脱课业的束缚,让自己的思绪得到轻松释放。[5]沉迷于网络游戏必将使他们无心向学,在虚拟的世界中迷失自我。
引导中学生健康上网的措施
中学生形成网瘾的原因很多、很复杂,但根本的主要的原因不在孩子身上,而只是表现在孩子身上罢了。网瘾形成的根本的主要的原因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缺失或不当造成的。[6]中学生中虽然喜欢上网的人多,但由于学习任务较重,作业负担重,所以其实能上网的时间却不多,绝大多数人都只是在周末完成作业后才有机会上上网,平时基本上都没时间。所以如果能够加以正确的引导,培养他们健康的网络生活习惯并非是不可能的。
1.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
国内外研究均表明,家庭教育是影响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学生的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在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今天,他们的父母极有可能因忙于工作和生计而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中学生,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7]
父母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自己不玩游戏,不沉迷于聊天、看电影,为孩子树立健康上网的好榜样,将网络作为学习、工作的有用工具,用于查阅资料、阅读新闻、下载学习资源等。在这种氛围的长期影响下,学生自然也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不上网则罢,要不必定是利用网络来学习、增长见识的。除此之外,家长平时应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及时和孩子交流,了解他们浏览的主要网站,多关心他们在网上究竟做了些什么,注意孩子的细微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一旦发现就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有效的措施进行纠正。
2.构建健康的校园网络
学生一天中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方面与家庭教育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要想使学生与那些不良网站绝缘,学校要有一个洁净的、安全的校园网络供学生使用。首先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阶段,坚决去掉那些成人的、色情的不良网站和大型网络游戏,适当安排一些益智游戏供学生娱乐;其次就是要做好网络安全,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等相关软件;第三就是要使学生能够对校园网络感兴趣,不仅要做到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在强调教育性的同时也要有娱乐性。[8]在这种绿色、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中,久而久之学生必然能形成有益于学习、有益于身心的网络生活习惯。
3.制订合理的上网计划
学校和家庭除了要加强对中学生的监管与引导外,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和家长应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除了长期目标之处,在各个时期都应有相应的短期目标,以降低或转移他们对网络的注意力。同时要适当减轻他们在学习方面的巨大压力,在课余开展有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充实他们的课余生活,使他们的娱乐方式从网上转移到现实中来,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提高中学生的网络自律能力。
网络已经势不可挡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影响着中学生的生活及学习方式。虽然网络的虚拟性对于中学生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但我们却不能因为这个原因而强制他们完全与网络隔绝,而是应该客观地看待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正确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使用网络的方法,努力让网络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bbs20_96122.html
[2]陈伟.影响中学生参与网络交往的因素分析.科技资讯,2010.23
[3]吕陵.试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形成因素.新课程(教研),2010.11
[4]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6785285.html
[5]陈丽霞,谢泽琛.透视网络游戏的特征及其对教育的启示.当代教育论坛,2011.1
[6][8]刘峰.如何引导中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成才之路,2010.30
[7]吴伟平,王慧君.家庭因素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研究.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7.6
推荐访问: 生活方式 中学生 倾向 引导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