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446名小学五年级至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让被试报告父母冲突形式、内容,对父母冲突的认知评价,以及抑郁、焦虑、自尊、学习问题和不良行为,以探讨父母冲突形式和内容、青少年对冲突的评价与其社会适应的关系,并检验认知评价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适应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男女生除在父母情绪冲突和自尊方面的报告有显著差异外,其余各个方面都没有显著差异;随年级升高,儿童知觉的父母冲突内容显著增多.抑郁情绪、学习问题显著增多,而自尊水平显著下降;(2)父母冲突的不同形式和内容,以及青少年对父母冲突的不同认知评价可以预测青少年不同方面的社会适应;(3)认知评价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的内部适应中起中介作用,但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的外部适应中不起中介作用。
关键词 父母冲突。认知评价,社会适应,青少年。
分类号 B844.2
1 问题提出
自家庭系统理论提出以来,亲子互动的关系日益成为研究热点。父母冲突是反映亲子互动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往研究发现,父母冲突是影响青少年适应的重要变量。近年来,有关父母冲突对青少年适应的影响机制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提出了很多理论。其中,Grych和Fincham于1990年提出的认知一背景理论为研究开辟了新视角。该理论强调婚姻冲突发生的背景因素和青少年对这些冲突背景因素的评价影响婚姻冲突和青少年适应之间的关系。冲突的背景因素包括冲突的频率和强度、青少年先前经历的父母婚姻冲突、青少年的性别和年龄、亲子关系等。该理论认为青少年是一个积极的认识主体和问题解决者,他会根据自己以往有关父母冲突的经验,理解并应对父母之间的冲突带给他的压力,对冲突的不恰当归因和较低的应对效能感等是导致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而社会学习理论又告诉人们,孩子目击父母的言语和身体冲突。可能直接产生对行为的接纳和学习,从而导致适应的问题。因此,从这两个理论出发,产生了极大的研究兴趣:即父母冲突会直接对孩子的适应产生影响还是会通过认知评价产生影响呢?
目前,一些研究探讨了父母冲突、认知评价与青少年适应的关系。Cilmmings等人的研究表明,认为父母冲突结果可怕或是认为自己应为冲突负责的青少年会产生负罪感、抑郁和低自尊。应对效能和威胁评价(对威胁的评价)能预测9~12岁男孩的内外适应问题,而自责评价能预测9~12岁女孩的内部适应问题。同时研究也证明了相对于母亲的报告,青少年的自我报告是青少年适应问题的更好的预测者。在社区和妇女避难所样本中都发现,青少年对父母冲突威胁和自责的评价在婚姻冲突和青少年内部适应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在婚姻暴力家庭研究中发现,婚姻冲突的威胁评价在婚姻暴力和男孩的焦虑关系中起中介作用,自责评价在婚姻暴力和女孩内部适应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Clare的研究表明感知到的威胁和自责在父母冲突与7~10岁孩子的内部适应中起中介作用,没有发现与外部问题的中介作用关系。池丽萍的研究也表明威胁认知在父母冲突与7~11岁孩子的内部问题行为中起中介作用,没有发现与青少年外部问题的中介关系。而Mona等人的研究发现,自责和威胁评价是学龄初期青少年内部适应的重要预测者,同时威胁评价也是青少年外部适应的重要预测因素。
尽管研究有很多发现,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大部分研究选取的是学龄初期样本,缺乏对学龄中期和晚期样本的探讨。因为较学龄中期和晚期的青少年来讲,学龄初期青少年对父母冲突的认知评价水平可能会受到年龄、知识水平和冲突经验的限制,由于这些局限,他们对冲突的觉察和判断能力都可能较学龄中期和晚期青少年低些。同时也可能造成他们对父母冲突威胁的评价较高,而对自我应对效能的评价较低的情况。学龄中期和晚期的青少年可能与此不同。(2)在认知评价变量的选取上,以往的研究主要选取威胁、自责、应对评价等,本研究增加了青少年对父母冲突的解决评价,即青少年对父母冲突是否得到了解决所进行的评价。因为评价父母冲突是否得到了解决,也涉及青少年的内在认知过程,青少年要通过一系列观察和判断,评价父母冲突是否立即或以后会得到解决以及是否真正得到了解决,他们对冲突解决的评价会受到以往父母冲突经历以及冲突严重程度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也关注父母冲突是否通过青少年对冲突解决的评价来影响青少年的社会适应。(3)在威胁评价对青少年内外部适应的影响上还存在不一致的发现。(4)在我国已经进行的一项类似研究中,青少年适应问题是由父亲和母亲来报告的,而以往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自我报告是适应问题的更好的预测者。同时,在本研究中,把父母冲突具体化到冲突形式和冲突内容两个方面,探讨这两种冲突的背景是怎样影响青少年的认知评价。进而影响青少年适应问题的。
鉴于此,本研究着重探讨父母冲突的形式和内容、青少年对冲突的评价与其社会适应的关系,并检验认知评价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适应间的中介作用,以期为预防干预工作提供实证依据。
2 研究方法
2.1被试
方便取样法,选取辽阳市5所学校小学五、六年级,初中一、二年级各两个班学生。共获得有效被试446人,被试平均年龄为12±2.07岁。其中,小学生275人(男生132人,女生143人),初中生171人(男生81人,女生90人)。
2.2研究工具
2.2.1父母冲突形式问卷
父母冲突形式指父母冲突时的表现方式。采用3个项目评定父母之间的言语、身体和情绪冲突(指夫妻之间以冷战、精神虐待等形式表现出的冲突,如故意冷落对方、生闷气等)。询问学生一年来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父母发生上述3种冲突形式的频率,采用5点计分,从“从未发生” (1)到“每天几次” (5)。分数越高表示该种形式的冲突越频繁。
2.2.2父母冲突内容问卷
父母冲突内容指父母会在哪些方面发生冲突,即冲突的范围或领域。所用问卷是根据lock Wal-1ace的“婚姻质量问卷”改编而成。共12个条目。询问学生一一年来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父母发生各种内容冲突的强度,采用5点计分,从“非常平静”(1)到“非常激烈”(5)。为便于统计分析,对12个题目进行因素分析,得到2个因子,分别为与孩子和与父母有关的冲突。与孩子有关的冲突包括学业、行为、日常生活安排和钱的问题4个方面。与父母有关的冲突包括工作、隐私、闲暇时间安排、业余生活、不良习惯、感情、人生观、对待姻亲的方式8个方面。两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是44.87%。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64和0.80。分数越高说明被试报告的与内容有关的冲突越激烈。
2.2.3青少年对父母冲突的认知评价量表
选自Gryeh等人编制的青少年对婚姻冲突的感知量表,抽取其中3个维度进行测查。分别是
自我应对效能、对父母冲突威胁的评价和对父母冲突解决的评价。采用3点计分,从“正确”(1)到“部分正确” (2)再到“错误”(3)。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60、0.64和0.64。在统计时,对数据进行重新编码,得分越高表示对威胁的感知越高,应对效能和对父母冲突解决的评价越好。
2.2.4青少年不良行为量表
项目选自方晓义的研究,共12个项目。评定采用4点记分,从“从未”(1)到“经常”(4)。为便于统计分析,对12个题目进行因素分析,得到3个因子:吸烟饮酒、轻微违法问题、学习问题。把吸烟饮酒、轻微违法问题统称为不良行为,把学习问题作为一个独立方面来评价。3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是55.24%,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60、0.73和0.67。分数越高。表示青少年的行为问题越多。
2.2.5自尊量表
项目选自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SES)。采用4点计分,从“一点不像我” (1)到“非常像我” (4)。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0。得分越高,表明其自尊水平越高。
2.2.6抑郁量表
项目选自Radloff编制的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共20个项目。采用4点计分,从“偶尔”(1)到“多数时间或持续”(4)。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得分越高,表示心情越抑郁。
2.2.7社交焦虑量表
项目选自Fenigstein,Scheier和Buss编制的社交焦虑一自我意识量表。采用4点计分,从“一点不像我”(1)到“非常像我”(4)。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得分越高,表示社交焦虑程度越高。
2.3施测过程
主试由研究者担任。研究者在征得校方同意后,随机挑选实施问卷调查的班级,以班为单位,利用自习课时间进行,采取自愿的方式进行测查。
2.4数据管理
本研究采用SPSS10.0和LISREL8.53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青少年报告的父母冲突、认知评价和社会适应的性别、年级差异
MANOVA分析表明,女生报告的父母情绪冲突显著多于男生[F(1,279)=4.148,p<0.05]、自尊水平显著高于男生[F(1,279)=5.312,p<0.05]。初中生报告的与父母有关[F(2,279)=3.274,p<0.051和与孩子有关[F(2,279)=8.246,p<0.001]的冲突均显著多于小学生报告的父母冲突。初中生报告的抑郁[F(2,279)=6.338,p<0.01]和学习问题[F(2,279)=5.405,p<0.01]显著多于小学生、自尊水平[F(2,279)=3.947,p<0.05]显著低于小学生。青少年报告的对冲突的认知评价各维度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在父母冲突、认知评价和青少年社会适应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交互作用。
3.2父母冲突、认知评价与青少年社会适应水平的关系
为了解青少年社会适应水平在不同冲突形式、内容和认知评价水平上的差异,将冲突形式、内容和认知评价各变量进行再编码,以平均数为标准,将低于平均数的规定为“少”,高于平均数的规定为“多”(在冲突内容上为“弱”和“强”;在解决评价维度上为“差”和“好”,在应对效能维度上为“低”和“高”)。结果见表。
由表可知,评价父母较好解决冲突的青少年,自尊较高,社交焦虑、抑郁、学习问题和不良行为较少:父母的言语、身体和情绪冲突越多,青少年的学习问题和不良行为越多,而身体、言语冲突越多时,其抑郁水平越高、自尊水平越低;与父母和孩子有关的冲突越强烈,青少年的自尊水平越低。其抑郁水平越高并且学习问题越多,而且与父母有关的冲突越激烈,青少年的不良行为也越多;青少年的应对评价水平越高,自尊水平越高,抑郁水平越低;威胁评价越多的青少年,社交焦虑和抑郁水平越高。
3.3父母冲突、认知评价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预测作用
为进一步了解父母冲突、认知评价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运用stepwise多元回归方法,结果见表(自变量是原始分数)。
由此可知,对解决冲突的评价可显著预测自尊、抑郁、社交焦虑和不良行为;应对效能也是自尊、抑郁的重要预测者;言语冲突可显著预测学习问题;身体冲突可显著预测抑郁、不良行为:与父母有关的冲突可显著预测学习问题和不良行为;与孩子有关的冲突可显著负向预测不良行为:威胁评价可显著预测社交焦虑。
3.4认知评价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适应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为更好地了解父母冲突、认知评价和青少年适应三者的关系,根据“认知背景理论”和已有研究结果的启示,检测了认知评价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适应中的中介作用。
以往研究证明青少年感知的父母冲突对其内部和外部适应问题的影响机制不同。因此,将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别检测父母冲突对青少年内部适应和外部适应的影响。
是以认知评价作为父母冲突与青少年内部适应之间的中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其各项拟和指数见表。
表可知,各项拟和指数达到统计学标准,说明模型能很好地拟和数据。具体而言,原来表示青少年感知到的父母冲突形式和内容(即预测变量)对其内部适应(即因变量)的直接作用的路径系数显著:为0.18和0.28,而加入认知中介变量后,青少年感知的父母冲突形式和内容与其内部适应的直接作用路径系数下降接近于0,且作用不显著,而认知评价对内部适应的路径系数显著。这说明认知评价在青少年感知的父母冲突与其内部适应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
为认知评价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外部适应之间作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其各项拟和指数。
由此可知,各项拟和指数达到统计学标准,说明模型能很好地拟和数据。具体而言,青少年感知的父母冲突形式和内容(即预测变量)与其外部适应(即因变量)的直接作用的路径系数显著:为0.40和0.15,加入认知评价后,青少年感知的冲突形式和内容与外部适应的路径系数都降低了,其中一个系数(冲突形式对外部适应)仍然显著(0.35),另一个系数(冲突内容对外部适应)不显著了(0.09),而认知评价对外部适应的影响也不显著,这说明认知评价的中介作用不存在。
4 讨论
4.1 父母冲突、认知评价和社会适应的性别、年级特点
研究表明,女生报告的父母情绪冲突显著多于男生。这可能与女生本身细腻、敏感的个性有关。同时。女生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男生的现象提请我们注意,中小学生中经常受到老师批评和指责的往往都是男生。这可能会导致男生自尊水平的降低,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另外,初中生抑郁和学习问题显著多于小学
生,自尊显著低于小学生。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的内部和外部适应问题都越来越多。初中阶段确实是一个值得探索的特殊阶段。
研究还表明,初中生家庭与孩子和与父母有关的冲突都比小学生家庭激烈。这可能因为初中生的父母大多处在中年阶段,“多事之秋、多重负担的父母”加上“多事之秋、心理断乳的青春期的孩子”,更增加了初中生父母的压力和冲突的来源。因此,更好的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和行为上的教育,以及教给初中生必要的应对父母冲突的方法和技能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研究没有发现认知评价各维度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这可能与选取样本有关。因为选取的是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以及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差异不是很大,导致他们在对父母冲突的判断和评价上有相似的水平。今后可考虑做年龄跨度较大或纵向的研究,可能会发现更多的差异。
4.2父母冲突、认知评价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
4.2.1 父母冲突、认知评价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
研究发现,父母冲突形式的多少、在冲突内容上的激烈程度、对冲突解决评价的好坏以及应对效能的高低和威胁评价的多少都与青少年社会适应存在密切联系。
具体而言,父母冲突形式和冲突内容强度与青少年内部外部适应联系紧密:父母言语、身体和情绪冲突越多,青少年的学习问题和不良行为越多,而身体、言语冲突越多时,抑郁越多、自尊水平越低;与父母和孩子有关的冲突越强烈,青少年的自尊越低,抑郁和学习问题越多,而且与父母有关的冲突越激烈,青少年的不良行为越多。这是因为观察到的父母冲突的情况,无论从冲突的形式上还是从冲突的内容上看,都会使孩子感到家庭气氛的紧张、压抑,从而积累了很多负性情绪和想法,于是可能通过逃学、抽烟、喝酒等方法缓解自己的压力。同时,当青少年身处压抑的家庭环境中时,他们也不可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于学习上,因此也就更可能出现各种学习问题。
同时,研究的重要发现是解决评价的好坏与青少年社会适应关系最为密切:解决评价越好。青少年的自尊越高,抑郁、社交焦虑、学习问题和不良行为越少。这可能暗示,无论冲突过程怎样。如果父母能较好的解决冲突,青少年的自尊会相应提高,抑郁、社交焦虑水平都会降低,而不良行为会减少。因为冲突是否得到了解决要依靠青少年的观察和评价,如果青少年认为父母的冲突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会使他们感到家庭的力量,增强他们对父母和他们与人交往的信心,他们会认为父母虽然有矛盾,但矛盾最终是会解决的,所以他们不会表现出更多的负性情绪和想法,同时父母冲突的解决,也会减少他们用学习问题和不良行为来发泄心中压抑的做法。而如果认为父母冲突解决不好,会使青少年更加担忧和困扰,加剧他们的抑郁心境。同时观察到的父母冲突的恶劣的解决状况,也会使青少年在与他人交往时产生怀疑和不自信,特别是与异性交往时,这种情况更有可能发生,这一点在婚姻冲突代际传递的研究中已经得到证明,主要是因为孩子模仿了原生家庭父母不良的交往方式以及在原生家庭所习得的不良的异性交往观念造成的。因此,冲突如果不可避免的要发生,父母们不妨想想如何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答复,如在事后或冷静时向孩子解释“矛盾会解决的,爸爸妈妈只是有点小分歧”或告诉孩子“没什么,我们以后会把这件事情处理好”,或以幽默的形式等向孩子解释和承诺冲突的解决,对孩子来讲伤害都会减小。这一点在以往的研究中已经得到证明。总之,要么父母进行建设性的冲突,要么跟孩子进行适当的解释,这样就会把冲突对孩子的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
研究还发现,应对效能和威胁评价与青少年内部适应联系更为紧密。因为应对效能的评价更多的代表青少年自身面对父母冲突时所能采取的行动和有效应对的能力,应对的无效代表着一个人的能力水平低,随之而来的是自我怀疑和否定。因此。对青少年应对策略的训练和指导,应作为干预的重要目标。而威胁评价也更多的涉及青少年对父母冲突严重性评价的内部认知过程,对父母冲突的威胁评价越多,越可能使青少年在与异性交往时产生困难,也越可能产生恐惧、抑郁情绪,因为这可能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身体安全和情绪安全。
同时,在回归分析中,进一步看到解决评价、应对评价和威胁评价是青少年内部适应的重要预测者。这是因为三者更多的代表了青少年在面对父母冲突时所进行评价的内部认知过程,因此与内部适应联系更紧密。而父母冲突形式和冲突内容强度各变量是青少年外部适应的重要预测者。因为外部问题的形成更多的是青少年对父母发生冲突时行为表现的观察学习和模仿的结果,而冲突的形式和冲突的内容强度可直接以外显的方式作用于青少年,因此对他们外部适应影响更大。
研究还发现的一个有趣现象是与孩子有关的冲突可显著负向预测不良行为。这可能是因为研究对象毕竟年龄较小,他们害怕因为自己的问题而引起父母严重的冲突,因此有可能收敛和减少自己的不良行为。也许这一结果只在我们的研究范围内适用,还期待更多的研究去探讨。
4.2.2认知评价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内外适应中的
不同作用
研究发现,认知评价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内部适应中起中介作用,没有发现与外部适应的显著关系。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这一研究结果是在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基础上得到的,可以做个大胆的推测,本研究和以往研究得到的这个研究结果可能带有普遍性。这一研究结果同时说明,认知一背景理论可以很好解释认知评价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内部适应中的作用,而社会学习理论可以更好地说明父母冲突与青少年外部适应的关系。
以往研究指出,青少年内部和外部适应问题的性质、形成过程、表现和影响因素不同,应该在具体研究中加以区分。在家庭系统中,频繁、强烈的父母冲突使青少年长期处于消极的家庭气氛中,引起青少年长期的压抑和恐惧,最终导致青少年表现出抑郁、自尊降低等内部问题;而外部问题的形成更多地是青少年对父母发生冲突时行为表现的观察学习的结果,因此,对青少年外部适应影响更大的是可观察的行为层面的因素和稳定的价值观念等因素。而较少涉及对具体事件的解决评价、应对效能、威胁等内部认知过程。所以。父母冲突对两种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别是必然的。具体而言,当加入认知评价(解决评价、威胁评价和应对效能)变量后,发现了显著的中介效应,即父母冲突不再直接作用于青少年内部适应问题,而几乎完全借助认知中介变量起作用。而对外部适应而言,认知评价的引入,没有带来中介的效应,反而削弱或抑制了父母冲突形式和内容对青少年外部适应的相关因素的作用,从而使冲突形式和内容对外部适应的显著影响降低,甚至变得不显著。因此,冲突形式和内容对青少年外部适应的影响仍以直接作用为主。由此可见,认知一背景理论中所强调的认知因素正反映了青少年在冲突环境中产生压抑和恐惧的内部心理过程,也正适合解释父母冲突对青少年内部适应的影响,而社会学习理论则强调青少年对行为的接纳、模仿和学习过程,对于解释父母冲突与青少年外部适应之间的关系更有说服力。
5 结论
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男女生在大多数父母冲突和社会适应方面都没有显著差异,只在父母情绪和自尊水平两个方面。女生报告的情况显著多于男生;初中生报告的父母冲突内容显著多于小学生报告的情况,而且抑郁、学习问题显著多于小学生,自尊水平显著低于小学生。
(2)父母冲突的不同形式和冲突内容可以预测青少年不同方面的社会适应。言语冲突可正向预测学习问题;身体冲突可正向预测抑郁、不良行为:与父母有关的冲突可正向预测学习问题和不良行为:与孩子有关的冲突可负向预测不良行为。
(3)青少年对父母冲突认知评价维度的不同方面可以预测青少年不同的社会适应。解决评价可正向预测自尊、抑郁、社交焦虑和不良行为;应对效能可正向预测自尊、抑郁;威胁可预测社交焦虑。
(4)认知评价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的内部适应中起中介作用,但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的外部适应中不起中介作用。
推荐访问: 青少年 认知 冲突 父母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