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5年级下册第23页。
教材分析:
“质数和合数”作为学生学习数论知识的起步课,在“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教学内容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是在学生学习因数和倍数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后续学习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学习约分、通分以及中学进一步学习数论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在数学知识整体结构和学生学习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材引导学生先寻找1~20各数的因数,然后按其所含因数的数量的不同进行分类,从而使学生建立起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目标:
1.经历“求因数—找规律—探究归纳—应用”等数学活动,发现并掌握质数和合数的特征,并能运用其特征判别质数和合数。
2.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展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初步体会分类归纳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3.体验数学“再创造”的乐趣,发展数学意识和数学品质。
教学重、难点:掌握质数和合数的特征。发现质数和合数的因数特点。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准备:课件、展台、学生练习卡。
预习提示:
(一)回顾旧知
1.非0的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作为标准进行分类,可以分为( )数和( )数。
2. 能被2、5、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样研究2、3、5的倍数特征的?
(二)尝试探究
1.根据前面研究数的经验,选择一组数进行研究(如:1~20各数;20~25各数; 100~200各数;200~400各数)。
2.写出这组数中各数的因数,并根据它们所含因数个数的情况进行分类。
3.仔细阅读教材第23页,填写书中表格。想一想:根据因数个数的情况,这几类数分别叫什么数?
(三)在研究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困惑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为“再创造”作铺垫
师:通过检查同学们的预习作业,我发现大家对因数、倍数等旧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现在,我们针对“回顾旧知”部分进行一下交流:按是不是2的倍数作为标准进行分类,非0的自然数可以分为哪几类?
生:可以分为两类:奇数和偶数。
师:我们是怎样研究2、3、5的倍数特征的?
生1:我们学习2的倍数的特征时,是先写出几个数,然后再来研究它们个位上数的特点,然后发现规律。
生2:我们学习5的倍数的特征时,是先找出5的倍数,然后再来研究它们的共同特点。
生3:我们研究2、3、5的倍数特征时,都是先写出一些数,然后再来研究它们的特点。
师:对,通过对一些具体的数的研究,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征,这是我们最近研究数的问题时经常用的方法。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两个新的概念是什么吗?
生:(齐)质数和合数。(板书课题:质数与合数。)
师:通过检查同学们的预习作业,我发现大部分同学选择了1~20这组数进行研究,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生1:我开始用的是20~25这几个数,可是数太少了,发现不了规律,后来我又加上了1~19这些数。
…………
师:同学们的想法是对的,我们在研究数的时候,一般都要先从较小的一组数进行研究。
二、合作探究,经历“再创造”的过程
师:通过课前预习,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生1:我知道了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
生2:我知道一个数究竟是质数还是合数,与它所含因数的个数有关。
…………
师:同学们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通过课前预习已经解决了这么多与质数、合数相关的问题,真了不起!那么在研究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困惑吗?
生:我想知道怎样才能快速判断出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生:为什么说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生:0是什么数?
生:有没有最大的质数?
…………
师:同学们真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研究问题。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在大家独立预习的基础上,发挥小组的力量,共同合作探究关于质数与合数的问题,好吗?
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
(1)结合“预习提示”的尝试探究过程,说一说,什么样的数叫做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做合数?
(2)举例说明,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想一想,自然数还可以怎样分类?
师:请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效交流,看看你们能否达成共识,并进行合理分工,一会儿展示你们的学习成果。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融入其中。)
三、展示交流,体验“再创造”的快乐
师: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都完成了学习任务,接下来我们要展示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一直以来大家的汇报交流都很好,很有成效,希望同学们今天也不要紧张,积极交流。在交流时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如果有不同的见解、不懂的问题,或者想要给他人补充,都可以主动提出来。
师:请第五小组先来汇报第(1)项学习内容。
生1(边用展台展示1~20各数的因数及23页分类表格边汇报):我们写出了1~20各数的因数,把2、3、5、7、11、13、17、19这些数分为一类,它们只有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把4、6、8、9、10、12、14、15、16、18、20这些数分为一类,因为它们有两个以上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自己一类,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生2(板书):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生3:你能具体地说说为什么2、3、5……是质数,为什么4、6、8……是合数吗?
生1:2的因数只有1和2,3的因数只有1和3,5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5;7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7,这些数都只有1和它本身,所以它们就是质数。4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6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所以它们是合数。
生5:我来补充,4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4,还有因数2;6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6,还有因数2和3;8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8,还有因数2和4,所以它们都是合数。
生6:为什么说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生1:质数是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合数是除了1和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而1只有一个因数,所以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生2:我来补充,因为1只有它本身1这一个因数,而质数有两个因数,合数有两个以上因数,所以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生7:1只有一个因数1,它既不符合质数定义也不符合合数定义。所以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第五小组根据因数个数的特点,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不但能结合具体事例说出质数、合数的意义,概括得很准确。
师:下面请第三小组来汇报第(2)项学习内容。
生1:我们可以根据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来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比如11只有1和它本身这两个因数,它就是质数;再比如15的因数有1、15、3、5,它除了1和15还有别的因数,它就是合数。
生2:我认为这样判断更简便,如果一个数只有两个因数就是质数,如果有3个或者3个以上因数,它就是合数。
生3: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只要能再找出它的一个因数,这个数就是合数。比如12除了1和它本身这两个因数,它还是2的倍数,所以12是合数。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是看什么?
生:除了 1和它本身是否还具有其它因数。
师: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这两个因数,它就是——
生:(齐)质数。
师: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含有其他的因数,它就是——
生:(齐)合数。
师:你能再说出几个质数吗?
生1:23是质数,因为23只有1和它本身这两个因数。
生2:29也是质数,因为29只有1和它本身这两个因数。
生3:31是质数。
…………
师:有没有最大的质数?
生1:没有,因为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生2:质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不会有最大的质数。
师:还能找到其他的合数吗?
生1:24是合数,因为它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因数2。
生2:25是合数,因为它除了1和25还有别的因数。
生3:36也是合数。
…………
师:对,合数也有——
生:无数个。
师:我们根据因数的个数就能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师:下面请第一小组汇报第(3)项合作学习内容。
生1:按所含因数的个数来分,自然数可以分为3类,分别是质数、合数和1。
生2:那么0是什么数?
生3:我们学习因数和倍数时,书上说过0除外,所以0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生1:我补充刚才的话,应该说: 非0的自然数按所含因数的个数来分,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质数、合数和1。
师:对,我们学习的因数和倍数、质数与合数都是在非零自然数范围内的,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非零自然数会有不同的分法,按所含因数的情况来分,就可以分为——。
生:(齐)质数、合数和1。
师:我们全班一起来判断几个数。仔细看好屏幕上出现的数,如果你认为它是质数就请举左手,如果你认为它是合数就请举右手。
(教师依次出示:29、40、37、41、35、87、500、77、1,学生判断。)
(当最后出现1时,有的学生举起了双手,有的学生两手都不举。)
师:(指一名举起了双手的学生)你能说说为什么要把左右手都举起来吗?
生: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所以……不对,应该左右手都不举。
师:1很特殊,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那比1大的数呢?
生:一个比1大的数至少有两个因数,它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四、实践应用,再掀“再创造”的高潮
1.基础练习。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看谁能快速地找出20以内的质数和合数。
(学生活动:在练习纸上写出20以内的质数和合数。)
师:20以内的质数有哪些?
…………
师:这里是20以内的质数,那么剩下的数是什么数?
(一部分学生:合数。)
(突然有些学生反应过来:不对,剩下的数是合数和1。)
师:20以内的合数有哪些?
…………
2.强化练习。
师:同学们已经能很快地找出20以内的质数和合数,说明大家已经掌握了这两个概念。再加上我们前面学习的奇数、偶数,这么多的概念,你还能识别清楚吗?
…………
(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快速抢答。)
(1)在非0的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是( ),最小的偶数是(),最小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
(2)两个相邻的自然数,它们都是质数,这两个数是( )。
(3)20以内,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是( );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是( )。
3.综合练习。
师:这么多概念都能识别清楚,同学们真了不起。下面我们来做个猜号码的游戏:请你看清要求,认真思考,看谁猜的又对又快。
(课件出示,学生根据提示猜号码,将号码写在练习纸上。)
这是老师家的电话号码,电话号码顺序如下:
(1)10以内最大的偶数。
(2)最小的既是奇数又是质数的数。
(3)既是5的倍数,又是5的因数的数。
(4)10以内最大的质数。
(5)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
(6)10以内最大的合数。
(7)最小的自然数。
生:号码是8357190
师:恭喜大家,都猜对了!你们真是解码高手。
四、总结回顾,延伸“再创造”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收获?
…………
师:同学们善于观察,肯于动脑,敢于提问,会学习,有方法,你们的表现都很优秀。
师:其实,关于质数与合数的学问多着呢!
(课件出示:被誉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哥德巴赫猜想”,是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在1742年提出的——“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之和”,我国的数学家陈景润、王元等,研究这个问题时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我们班的小数学爱好者们也试着来验证这一猜想,摘取数学皇冠上的这颗明珠吧!下节课我们还将继续研究关于质数与合数的问题。)
评析:
本节课教学中,教师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价值目标取向上不仅仅局限于使学生获得一般的理解知识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自身的魅力,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激发有效思考,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
1.以学定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教师精心设计了“预习提示”,把学生在预习时的学习状态作为本节课的课程资源,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困惑,暴露观点,并将这些问题有效加以利用和整合,作为资源的生成点,顺应学生的需要,以学定教。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2.关注数学知识的本质,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从设计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提示,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到生生、师生的互动交流,教师始终关注数学知识的本质。教师引导学生从概念入手来学习知识,在关键之处适当引导,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促使其逐步对质数、合数的概念产生自己的数学理解,并不断加深、增广。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充分体验了数学的“再创造”过程。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持久兴趣来自于数学本身。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与学习经验,从研究数据的选择——概念的得出——完善——应用,学生主动参与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初步体验了“分类归纳”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编辑/魏继军
推荐访问: 合数 质数 评析 纪实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