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设想
利用实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两组暗盒上的两个灯泡,各拿走一个,看到剩下的灯泡有一个亮着,还有一个不亮了,这说明两组灯泡所在的电路不同,以此引出课题。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放手让学生通过两个活动展开探究:第一个活动,解决如何使两个灯泡都亮起来的问题,从而找到两种最基本的电路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第二个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通过观察、比较,请学生自己总结出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会判断生活中常见电路的连接方式,并解决实际生活简单电路的设计,通过交流、评价使学生认识物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会区别串联、并联电路,熟练串联、并联电路图,绘制和连接串联、并联的实物电路。
2.通过探究,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并联电路的事例。
3.能应用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的电路应用问题,并依据要求完成简单的电路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际的操作使学生掌握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
2.让学生能根据设计出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同时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设计一些有应用价值的串、并联电路。
3.在处理生活中简单电路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的物理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判断生活中电路的连接方式,让学生体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一)重点
1.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按要求画电路图及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2.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参与教学及实际体验过程中,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处理并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二)难点
串联、并联电路的识别
(三)教学突破
通过自主探究,知道电路有两种基本的连接方式,再通过探究实验的观察、比较,探究出串联、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在探究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教学目标,从而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多媒体电脑、展台、自制PPT课件两个暗盒,串、并联电路演示板(三个灯泡、两节干电池、三个开关、若干导线)
(二)学生准备
串、并联电路演示板(三个灯泡、两节干电池、三个开关、若干导线)、作业纸
五、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要想使一只灯泡亮起来,电路中应当包含哪几个基本组成部分呢?(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那老师这有两只灯泡,能否让它们都发光呢?(咦,可以)这个呢?(也行)好,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请两位同学上来,将两个暗盒上的灯泡各拧下一个,其他同学注意观察看会有什么样的现象发生?(学生实验,观察)大家看到什么现象?(有一个灯泡还亮着,还有一个不亮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同学们思考一下。是否这两只灯泡所在的电路不一样呢?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新的一课——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板书:第二节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二)活动:怎样使两个灯泡亮起来
下面请同学们把实验箱打开,里面有干电池、小灯泡、开关、若干导线、还有实验板,大家都把它们拿出来(学生取出器材)。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使一只灯泡发光,但实际生活中的用电器不止一个,那么,如何使两只灯泡在同一个电路中同时发光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动手试一试,看看如何让一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并把你们所设计的电路图画下来(学生实验)。
好,我看到大部分同学已经让两个灯泡都亮起来了,我已选取两组同学设计的方案,并请他们把电路图画在了黑板上,大家看看,这两幅图中的灯泡在连接上有什么不同呢?(一个是顺次连接的,另一个是并列连接的)。物理学中就把用电器顺次连接的电路称为串联电路。
板书:一、串联电路
定义:用电器顺次连接的电路。
把这种用电器并列连接的电路称为并联电路。
板书:二、并联电路
定义:用电器并列连接的电路。
大家看,这个属于哪一种(展示实物电路)?(串联)有几条电流路径?(一条)。这个呢(展示另一个实物电路)?(并联)它有几条电流路径?(2条)。物理学中把并联电路中分岔点到电源正负极之间的电路称为干路(红粉笔标记)。把分岔点之间的部分称为支路(黄粉笔标记),大家看,这个并联电路有几条支路呀?(2条)
(三)活动: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生活中有许多电路,有的串联,有的并联,都是根据它们不同的要求连接的。为什么有的要串联,有的要并联呢?这就要我们必须找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如何找?那就用我们物理研究最根本的方法——实验!
首先来看串联电路。根据已设计好的电路,连接实物,连接过程中,有几个方面同学们还是要注意的,请大家看一下大屏幕!也就是先根据电路图摆放好实物,再用导线顺次连接,在确保电路无误的前提下,才能闭合开关,才能做进一步的探究。这个电路中包含两个灯泡和一个开关,要研究串联电路的特点,就应当从这些方面做文章,那如何探究呢?我们该怎么做呢?大家先讨论一下(学生讨论)。
好,哪个小组讨论好了,来说说看!
(根据学生的回答,应在PPT中点出观点及解决方案)
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设想来动手做一做,并把你们的探究结果写在相应的作业纸上(学生活动)。
好,我们请同学到前面展示一下,你探究什么的?怎么探究的!
(学生展示,展示台投影结论)
(纠正回答中不足的地方,对回答好的给掌声鼓励)
综合上述探究,我们总结得出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即:
板书:特点
1.有且只有一条电流路径。
2.开关在电路中任意位置,都起到控制整个电路的作用。
3.用电器之间互相影响。
那并联电路呢?并联电路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能否仿照探究串联电路特点那样探究并联电路的特点呢?
同样的,我们首先来看电路图,为了大家下面研究方便,我把电路图改进了一下,在支路中各增加了一个开关,根据设计好的电路图连接实物,连接时有个技巧,我们先连接一条支路,再把另一条支路接上去。那么对于并联电路,我们也可以探究哪些问题呢?(学生回答)
好,下面请同学们做一做,把结果也写在纸上(学生实验)。
好,我们请同学到前面展示一下,你探究什么的?怎么探究的!
(学生展示,展示台投影结论)
(纠正回答中不足的地方,对回答好的给掌声鼓励)
综合上述探究,我们总结得出了并联电路的特点,即:
板书:特点
1.有多条电流路径。
2.干路上的开关起到控制整个电路的作用,支路上的开关起到控制该支路上的用电器的作用。
3.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
(四)串、并联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
了解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判断出老师一开始带来的灯的连接,比如这个(出示暗盒),怎么判定呢?(先闭合开关,灯都亮了,再拧下一个灯泡,看到另一个灯……)
同学们,我们正生活在电的时代,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生活中使用了许许多多的用电器,有的串联、有的并联,都是根据各种用电器不同的用途、不同的特点连接的。你们能判断出它们的连接方式么?(能)
那就先从我们最熟悉的家庭用电说起吧,家用电器有哪些呢?(电视机、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等等)它们是怎样连接的呢?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
那,马路上的红绿灯呢?(学生回答)
商场用来装饰的某串小彩灯呢?(学生回答)(让我们再来体验一下:拿掉一个小灯泡,其余的都不亮了。补充介绍:现在有种新型的小彩灯,坏掉一个,其余的还亮,但它还是串联,这是为什么呢?大家可以阅读一下书上的“生活·物理·社会”)
教室里的日光灯呢?(学生回答)(但有的开关一个能控制几盏灯呢?怎么回事呢?说明这个开关在干路上,起到控制整个电路的作用)。
好,同学们都能够判断出身边常见电路的连接情况了,那如果现在要你自己根据需要设计电路,你会吗?(会)那我们就来设计一下:如何在房间里装上吊灯和壁灯呢?电路中应当有哪些器材?怎么连接?(学生回答并展示学生设计的电路图)
(五)交流与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回答)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确实是有用的。同学们,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希望同学们以后能设计出更多有用、有效的电路服务于人们!
(六)布置作业
书后练习第2题。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一)串联电路
1.定义:用电器顺次连接的电路。
2.特点:
(1)有且只有一条电流路径。
(2)开关在电路中任意位置,都起到控制整个电路的作用。
(3)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
(二)并联电路
1.定义:用电器并列连接的电路。
2.特点:
(1)有多条电流路径。
(2)干路上的开关起到控制整个电路的作用,支路上的开关起到控制该支路上的用电器的作用。
(3)用电器之间互相影响。
六、教学探讨与反思
学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把物理与社会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如:调查马路照明系统,了解路灯的开启和关闭时间及特点,画出马路路灯电路示意图,分析优缺点;调查家里照明系统的电路情况等等。通过分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并应用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物理、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充分体现新课标精神和理念。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初三物理组)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推荐访问: 第二节 电路 连接 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