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是大学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本文结合实践教学,针对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通信电子电路 实践教学 通信电路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6(a)-0169-01
通信电子电路课程作为大学信息类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专业课程,涉及通信理论知识、通信电路中常用的基本功能和实际电路[1]。通信电子电路实践教学要求学生了解通信电子电路的基础内容,掌握最基本的通信电子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熟悉典型应用电路,也为后续专业课和其它电子信息学科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根据多年的通信电子电路教学经验,进行了通信电子电路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探讨。
1 通信电子电路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通信电子电路是通信、电子、测控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小信号调谐放大器,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振幅调制及其解调,振幅调制及其解调,角度调制及其解调,混频器,变频器,锁相环路等。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与许多课程联系紧密,理论性强,内容较为抽象,实验难度大,授课时间少;它不仅要求学习者掌握好低频电子线路理论和电子器特性的相关知识,而且要求学习者具有较好的非线性数学分析能力[2~3]。本文结合學校自身的情况和要求,对通信电子电路实践教学遇到的部分问题提出改革的建议。
2 加强教学内容和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首先,通信电子电路作为高校中讲授通信电路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的课程,与高等数学、低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多门课程的知识体系都存在一定的交叉。在理论教学中兼顾必要的理论知识讲解,重视实际应用的同时不拘泥教材内容,适当引入新知识,摒弃目前不常用的知识,授课过程中避免进行繁琐数学公式的推导,重点突出对通信电子电路概念的物理含义的理解和电路工作基本原理的理解以及通信电路实际应用的学习,从而达到授课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对于通信电子电路课程存在:课时少、课程涉及内容广、理论较复杂、概念抽象、内容理解困难等问题,教师不仅需要对通信电子电路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更新和优化,而且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加强教师实践环节教学能力。本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强调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促进和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3 重视电子辅助设计的创新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通常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验证型实验为主,缺少创新实验。通常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实验电路,仪器设备和较详细的实验步骤,通过实验来验证通信电子电路的有关理论知识,最终达到巩固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目的。由于实验通常在实验箱中完成,受到元件和实验箱电路的限制,一般给学生提供的创新实验空间很小,通常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目前通信的快速发展趋势,我们编写了实用的通信电路仿真软件实验教材。通过EDA软件工具,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搭建实验平台,对通信电路进行设计、仿真、调试和性能评估,实验内容形象、生动、易懂,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生的思维得到开拓。
通过软件的使用,学生不仅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巩固通信电子电路的理论知识,而且培养了实际的动手能力。同时我们可以将仿真实验与传统实验结合起来,在传统实验前,让学生根据传统实验的具体要求,先使用软件工具对实验电路进行仿真,初步了解本次实验的原理和基本内容,然后在本次实验做的过程中,比较仿真与本次实验中的现象和数据的差别,积极分析产生差别的原因,通过传统实验与仿真实验相结合,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相互弥补各自的不足,学生解决通信电路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制作通信电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升华。
4 侧重教学和实训紧密结合,加强教学相长
学生完成了整个课程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后,我们安排了通信电子电路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的综合性实践训练,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为期两周的综合性实践训练的课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在所学的通信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单元电路基础上,紧密联系实际,自己动手搭建通信电路系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主张学生自拟题目,指导老师审核,或者指导老师提供一些难度适中的参考题目由学生选择。在整个课程中,学生首先通过系统的功能框图画出相应的电路原理图,其次运用EDA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电路性能的分析与仿真,最后使用元器件搭建相应的硬件电路,实现系统功能。通过通信电子电路课程设计,学生能够掌握所学各环节知识,同时具备了对通信电路的较高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和评估能力。同时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设计电路的能力有质的飞跃,从由元件到电路,最终达到了系统级的认识。通过对通信电路的设计、搭建和调试,学生会遇到理论教学中,甚至实验环节中一些意想不到的许多实际问题,通过和教师共同积极的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不仅提高学生的电路设计能力及工程应用能力,而且加强了教师的指导能力,实现了教学相长。
5 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与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密切结合,推动其课程教学、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工作。竞赛的特色是与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建设紧密结合,竞赛内容既有理论设计,又有实际制作,以全面检验和加强参赛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创新能力。我校通过参加了4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培养了一大批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较高实践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同时促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工作。
6 结语
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通信电子电路课程进行了一些探索,针对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和教学效果提出了几点看法。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创新。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灌输变为主动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使他们成为教学中的活跃主体,为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较高的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洪珍.通信电子电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谢嘉奎,宣月清,冯军.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16~229.
[3]沈琴.非线性电子线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8~40.
推荐访问: 电子电路 教学改革 实践 课程 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