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效用是指用户使用信息所取得的效果。如何有效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并使之实现最大程度的效用,是现代信息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信息的效用理论对信息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本文从信息效用理论出发,提出了在实际工作中实现信息效用的若干思考,力求促使信息效用的最大化。
关键词:信息效用; 思考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7)10-0085-03
信息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集中体现在信息的效用上。从信息所有的根本特性看,信息是可以经感知、认识、加工、处理、传递和转换的,并能够通过深度开发,以提供人类社会利用的资源。而这种信息资源具有不断增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人类不断创造价值和社会财富的属性。信息的这种属性可以称之为信息的效用性。如何有效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并使之实现最大程度的效用,是现代信息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 信息效用的基本含义
信息效用是指用户使用信息所取得的效果。它是信息消费的效益尺度、问题解决的结果表征和信息用户的价值目标之总称。
1. 信息效用是信息消费的效益尺度。信息消费是人们使用信息资料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的过程。它包括对信息内容的吸收和利用过程,以及信息与需要的匹配过程。信息的有用性及它成为商品时所具有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信息消费的理论依据。如果我们把效益看作是净收益,那么信息消费与其可以创造的财富相对应,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经济效益是指信息被利用之后所带来的经济成果与获取和利用这些信息所付出的经济消耗之差。显然,经济成果与经济消耗之差起码要大于零,而且此差值越大越好。社会效益指的是信息消费对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的益处,集中体现于社会信息化给社会带来的各种好处。文化效益指的是信息消费给用户的文化水平、认识能力的提高和社会的文化事业的发展带来的益处。总之,信息消费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综合反映了从信息使用的效益角度考察的信息效用。我们既要注意信息效用的经济效益表现,又要注意其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表现。
2. 信息效用是问题解决的结果表征。实践活动中待解决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是用户产生信息需要的客观源泉,用户因问题而产生信息需要。所谓“问题”,是指某个给定的智能活动过程的当前状态与智能主体所要求的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问题解决作为信息使用的最终环节,就是利用相关信息消除这种差距的过程。显然,对问题的初始状态的认识、每一个新的当前状态的取得、问题目标状态的确认和到达都需要对相关信息的认识和操作,信息的使用效果就是确保每个阶段的实现。
3. 信息效用是信息用户的价值目标。当信息成为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的外界刺激时,人们的知、情、意三种主体性结构要素与信息的相互作用相应地构成了科学选择、审美选择和价值选择三种不同的认识选择关系。科学选择追求的是科学价值,审美选择的目标是为了获得审美价值。可见,价值追求是用户使用信息的真正目标。从这个意义上看,获取价值是用户问题解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也表明,离开用户,信息效用是无从谈起的。因而信息效用严格地讲是指用户信息效用,而不直接是信息的使用价值或有用性。
二、 信息效用的特点
信息能够实现效用是信息所具有的根本特性之一,而信息的这种效用特性也具有其自身的一些特性,主要表现为信息效用的累积性、间接性和时效性。
1. 信息效用的累积性。信息在数量上的增加并非是事物简单相加的结果,它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认识不断提高的产物。从最初对事物朴素的认识到现在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使得对事物的信息从无到有,从浅到深,从少到多,这是信息有机累积的结果,或者说包含着信息效用在内的非常单纯叠加的累积结果。这种信息效用的累积性主要表现在时间和空间的累积上,之所以信息能够累积效用,则是建立在信息具有普遍性、共享性和可认知性基础之上的,是信息无限增长的结果。
2. 信息效用的间接性。信息效用并不是说所有的信息都是单纯依靠自身效用,信息的效用方式还可以通过其他因素转化而来。信息在某一方面实现效用,有时必须通过信息价值在其他方面的价值实现后才能体现出来。例如,决策信息、知识信息等信息的效用都必须通过决策者的决策或知识的转化间接地反映出来。信息效用的间接性还表现在其价值的实现通常要靠与其他形态的事物相结合来共同完成。再好的决策或知识,如不同具体的资金、人力、设备、能源以及其他信息资源的运用相结合,是实现不了经济效益的。信息效用的间接性更表现在它的效用和效益的潜在性。很多信息对人们的启发很大,可激活人们的思维,产生巨大的滞后效应,但是,人们却不能很快计算出它的价值和效应,这也就是信息的商品价值很难估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3. 信息效用的时效性。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反映,客观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因而信息也是在发展变化的。信息的突出特点是它的新颖性、针对性、时效性。在当今社会高新技术层出不穷,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时差越来越短,知识从诞生到老化的自然寿命也越来越短,信息的这种适时性就要求信息必须在适当的时候投放与作用对象,否则信息就不能或难以充分发挥效用。为此要把握运动中的信息,使信息在运动中发挥效用。
三、 信息效用的实现过程
信息效用作为用户与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是用户在信息活动中利用信息之所得,它贯穿于用户信息活动的全过程,而非整个活动的最后才实现。用户在活动的各个方面和阶段都可能得到不同表现的信息效用。
信息效用的实现过程至少包含以下几方面。一是信息用户因实践活动中待解决的问题而产生信息需要,信息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导致用户信息行为,包括信息查寻行为和信息使用行为。用户信息行为的不同表现,从不同的方面实现不同的信息效用,并以行为的最终结果实现总的信息效用。二是用户信息效用的实现以问题解决活动为主线,表现为问题的解决过程。信息效用在用户达到问题的目标状态时得以最终和全面实现。三是用户信息效用的实现过程以信息需要的满足为基础,表现为信息需要的满足过程。信息需要在用户通过信息查寻行为获得相关信息后,经过具体操作方案的完成和需求的解决,最终得以满足。四是信息效用的实现过程以信息消费为手段,表现为信息的消费过程。首先是认知和吸收信息的内容,吸收到一定量后,经过用户的思维,对信息进行加工重组,再生新的信息,以求得问题的新的当前状态,最后,用户还要把再生信息与问题的目标状态相匹配,求以最终解决问题。五是用户信息效用实现过程所包含的信息需要的满足过程、信息消费过程和问题解决过程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没有相关信息,问题解决就无从谈起,相关信息不经过消费吸收,问题解决就无法进行;问题解决的不同阶段都需要和消费相应的不同质和量的相关信息。六是信息效用在某个问题上实现后,会及时地反馈给用户。用户或许进一步地查寻并消费相关信息,求得问题的进一步解决,从而获得更大的效用;也许因此而提出新的问题,产生新的信息需要,并进而求得新的信息效用;还可能有其他的选择。简言之,信息效用的实现过程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积累信息、处理信息、开发信息及解决问题等环节。
此外,信息效用在实现过程中受到用户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心理状态及对问题状态的认识水平、信息所处的状态及其可靠性和有效性程度、硬的和软的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信息效用的上述实现过程还进一步表明了信息效用的复杂性、多样性、相对性以及可操作性等特点。
四、 实现信息效用的思考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量越来越多。因此,如果不对日益增多的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而只使用大量的原始信息,就不利于信息效用的发挥。这就要求信息工作必须确立以高层次为目标的效用意识,多开发有方向性、战略性、决策性、关键性、典型性和预见性的信息。从信息工作的实际出发,促使信息效用的最大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从微观信息分析中获取宏观信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所收集到和能够获得的信息,大部分只反映事物的微观动态,并不是事物运动状态的全部。但这些微观信息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客观事物的发展态势。因此,注意对微观信息、局部信息进行分析和加工,就能够获得潜在的宏观信息,使其产生效用。虽然微观信息也有量和质的关系,有些微观信息并不能反映面上的信息,但同类信息的多少可以发现对宏观有很大影响的共性东西,这时量的积累就会产生质的变化,微观信息就会大大的提高效用。
2. 从苗头性信息研究中发现倾向性信息。在信息工作中,一些苗头性信息往往被认为价值很小而受到忽视。其实,不少苗头性信息往往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被“小”的现象所掩盖的倾向性问题。因此,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入而细致地分析和研究,运用敏锐的眼光,主动去发现和捕捉苗头性信息,并进行更大范围的类比调查和研究,以小见大,并据此开发一些对决策有借鉴性作用的倾向性信息,以更好地发挥信息的依据作用和效用。
3. 从现实性信息分析预测性信息。在获得的大量信息中,总是已知因素多,未知因素少。但已知因素又往往是简单的、直观的,并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要想在许许多多的已知信息中发现未知事物的发展规律,并根据此来判断未来,就要通过艰苦努力,从过去到现在的事物发展中去描绘前进轨迹的图像,研究动态变化的运动规律,从中发现揭示事物本质的运动规律的信息,为准确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寻找依据。于是在信息工作中,要注重超前预测,根据事物已知的信息,从事物过去到现在的发展轨迹,对未来的趋势进行科学预测和分析,并以此指导科学决策,发挥信息的效用,取得成就。
4. 从事物个别现象性信息揭示普遍规律性信息。可以对事物个别现象的经验性信息进行综合,归纳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并加以借鉴和运用,促使信息效用的发挥。但并不是所有个别现象都具有普遍意义,所以,在信息工作中,既不能对所有个别现象都进行仔细研究,以至花费了宝贵的时间和人力而收效甚微,又不能忽略个别现象的普遍借鉴作用,以至使稍经加工就可身价百倍的重要信息失之交臂。为了正确判断个别现象的信息是否潜藏着普遍意义,在处理这方面的信息时,应仔细推敲和思考,抓住有效用希望的个别现象性信息,进行有目的性的深度开发,不致疏漏了有价值的普遍规律性信息,从而达到信息的最大效用。
5. 把信息的一次性效用发展为多次性效用。信息的效用并不都局限于一次性,有些信息通过不断的反复加工处理,会出现多次效用。这就要求我们对内涵容量大、包容性广的信息进行持续开发,促使其不断发挥效用。一方面,抓住对全局有较大影响的信息,搞好定点、定向开发,坚持跟踪反馈,使信息在持续开发的过程中,不断对全局发挥积极影响,朝理想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其效用;另一方面,要结合具体的决策实施情况,系列开发与之相关的各类信息,对信息反映出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作出新对策。使前一次决策中效用的信息,在新的决策中实现信息的二次利用和效用。因此,在信息开发中不能满足于一次性发挥效用,而应不断坚持进行大范围和深层次开发,不能只看到信息在目前所产生的效用,更要着眼与未来,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多次发挥效用,长远受益。
6. 从信息使用的负向结果中寻找信息的其他效用。信息的使用效果经常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彻底或部分解决了问题,即全部或部分达到问题的目标状态,这是信息使用的正向结果。二是没能解决问题或背离了问题的目标状态,造成损失,这是信息使用的负向结果。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对创新中的正向结果一向非常关注,但却极少考虑负向结果可能带来的机遇。这是因为,正向结果更容易发现和量化,而出现负向结果后,往往会承认失败,然后转向其他项目。20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的科学家们为治疗心绞痛开始试验一种当时被称为UK-92,480的混合物,却在人体临床试验中却没有显示出什么作用。但是辉瑞的科学家们注意到并且决定继续研究他们认为可能很有意义的一个副作用,这个副作用引领着创新过程进入了一个全新方向。最终该制药公司以“伟哥”(Viagra)的牌子营销UK-92,480,不久即成为一种极为成功且利润丰厚的新型药物。正是因为辉瑞有效地管理了创新过程中的负向结果,从信息使用的负向结果中寻找出了信息的其他效用,从而由创新失败的废物堆里挖掘出了金子。但是负向结果的管理非常复杂,负向结果不仅通常难以发现,而且没有单一的、一定能成功的方法来应对它。然而,无视它们存在的负面影响实际上无法预料。历史表明,错过对一个负向结果信息效用的正确判断,可能是一个代价昂贵的错误,而能用来减轻这种误判可能性的方法的确是存在的。
7. 正确理解和有效利用信息效用理论,指导信息效用工作的开展。信息的效用理论是信息工作在实践中发挥效用的总结,更是信息效用性能一般规律的概括,它来自信息工作的具体实践和科学研究。所以,信息的效用理论对信息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因此,在信息工作中,首先必须加强对信息效用理论的研究,使信息的效用理论更加科学和完善,最终形成科学化和系统化的、并能在信息实践中得到验证的理论。其次是正确理解信息的效用理论,动态地把握信息的效用理论,更为重要的是在信息工作的具体实践中正确地运用信息的效用理论,并使之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更新,发挥其理论的效用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克·波拉特.信息经济[M].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
[2]马费成.信息经济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3]陶长琪.信息经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4]王宪磊.信息经济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5]张远.信息与信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6]陈建龙.论信息效用及其实现过程[J].北京大学学报,1996,(3).
[7]乌家培.欣喜社会与网络经济[M].长春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刘凤刚
推荐访问: 效用 若干 思考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