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采收与初加工对金果榄品质的影响

采收与初加工对金果榄品质的影响

时间:2022-03-26 08:24:1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为了探索保障金果榄药材质量的采收和初加工方法,设置不同的采收期、块根大小、切片厚度和干燥温度的处理,用热浸法和HPLC分别测定金果榄块根浸出物和巴马汀含量。结果表明,金果榄块根巴马汀的含量随着植株生长年龄的增长和采收月份的延迟而升高,横径大于3 cm的块根品质较好,切片对品质影响不大,低温干燥有利于巴马汀含量的提高。

关键词:金果榄;采收;加工;品质

中图分类号:R28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7-3597-03

Effect of Harvest and Processing on Quality of Tinospora capillipes

FENG Shi-xin1,MA Xiao-jun1,2,YAN Zhi-gang1,HUANG Xi1

(1.Guangxi Branch of 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Nanning 530023, China;

2. 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193,China)

Abstract: To obtain proper harvest and rough processing method of Tinospora capillipes Gagn that could maintain its quality, effect of different harvest period, size of root tuber, slice thickness and drying temperature on the content of palmatine and extract in T. capillipes was studied by HPLC and hot dip metho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palmatine in T. capillipes increased with the growth age and harvest month. The root tuber showed better quality when its diameter was wider than 3 cm. Cutting to slices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quality; low-temperature drying was in favour of improving the content of palmatine.

Key words: Tinospora capillipes Gagn; harvest ; rough processing; quality

金果榄(Tinospora capillipes Gagn)为防己科青牛胆属植物,自然分布于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陕西等地,是中药金果榄基源物之一。金果榄块根含掌叶防己碱、咖伦宾、巴马汀、药根碱、非洲防己碱、千金藤碱、蝙蝠葛碱和木兰花碱[1],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止痛之功效[2],民间用于治疗胃痛、咽喉炎、肝炎有很长的历史[3]。现代研究表明,金果榄有明显的抗炎镇痛[4,5]、抗菌[6]、抗肿瘤[7]、降低血糖、抗应激[8]、抗溃疡[9]和解毒等药理作用,被喻为能替代抗生素的首选中药而倍受青睐。长期以来,金果榄主要依靠采掘野生资源,由于近年来用量猛增,加上其生长周期长,自繁殖能力低,野生资源已趋于濒危,人工种植或抚育势在必行。目前,金果榄野生引种已取得初步的成功,为保证人工栽培的药材质量,有必要对金果榄有效成分积累规律、采收和加工条件对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探索最佳采收期和加工方法,促进金果榄的开发和利用。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金果榄材料原产于广西龙州县,引种成功种植于广西药用植物园;野生品采挖于龙州县下冻乡念哈屯,去除杂质和泥土后用于实验。

1.2方法

1.2.1采收期对金果榄品质的影响①生长年龄:于2009年5月分别挖取生长年龄为1、2、3年的植株块根,每处理3株,同时采集金果榄野生品(采于那坡县,个大,鲜品横径达6.4 cm,生长年龄不详)测定其各自的浸出物和巴马汀含量;②采收时间:选择长势基本一致的3年龄的金果榄植株,分别于1、3、5、7、9、11月挖取块根,每次挖取3株,测定浸出物和巴马汀含量。

1.2.2块根大小对金果榄品质的影响于2009年5月挖取3年龄的植株块根,烘干后,用游标卡尺测量干品最大横径,按横径大小分为3组:1~2 cm组;3~4 cm组和>4 cm组。

1.2.3干燥条件对金果榄品质的影响①切片:于2009年5月,挖取3年生的植株块根,选择横径≥3 cm的鲜块根30个,随机分成3组,其中2个处理组用小型切片机分别切为厚度0.1 cm和0.3 cm的薄片,并设1组空白对照,在40 ℃恒温干燥箱烘至含水量在13%以下[2];②干燥温度:选择大小一致的块根,切成厚0.3 cm的薄片,分成7份,分别在阳光下摊晒、30、40、55、70 ℃的恒温烘烤6 d至干或在室温阴晾、冰箱10 ℃的冷藏室风晾30 d至干。

1.2.4含量测定和分析将干燥的金果榄块根粉碎过40~60目筛后测定浸出物和巴马汀含量。用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浸出物含量[2];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巴马汀含量(以盐酸巴马汀计)。各处理间巴马汀和浸出物含量采用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其差异的显著性。

2结果和分析

2.1采收期对金果榄品质的影响

2.1.1不同生长年龄的金果榄块根浸出物和巴马汀的含量变化巴马汀的含量随着植株生长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表1)。栽培3年的金果榄块根巴马汀含量达到0.187%,显著高于2年龄和1年龄的,2年龄和1年龄处理之间差异也达显著水平(P<0.05)。由此可以推测栽培1-3年内巴马汀含量增长幅度大,是积累旺盛时期。此外野生品的巴马汀含量极显著高于3年龄的栽培品,一方面可能是由于野生品生长年龄长于栽培个体,另一方面也可能与生长环境有关。

2.1.2不同采收季节的金果榄块根浸出物和巴马汀的含量变化采收季节不同,对浸出物和巴马汀含量有一定的影响,浸出物含量随着采收季节的推后而增多(表2)。9月和11月采收的金果榄浸出物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5),3月、5月和7月采收的金果榄浸出物含量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1月采收的金果榄浸出物含量。巴马汀含量也随着采收季节的延后而升高,但相邻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增长较为缓慢。

2.2金果榄块根大小对浸出物和巴马汀含量的影响

金果榄为多年生植物,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不断长出新的块根,因此,同一植株的块根大小不尽相同。在相同年龄的植株中,块根越大,浸出物和巴马汀含量越高(表3)。横径大于4 cm与横径为3~4 cm的金果榄块根浸出物和巴马汀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横径为1~2 cm的块根(P<0.01),但前两者间差异不显著。说明金果榄块根长至一定大小后,浸出物和巴马汀的积累变慢。

2.3干燥条件对金果榄块根浸出物和巴马汀含量的影响

2.3.1切片加工对金果榄块根浸出物和巴马汀含量的影响切片加工对金果榄块根中浸出物和巴马汀含量均有一定的影响(表4),但切片厚度对巴马汀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切片加工使金果榄干燥至含水量小于13%所需的时间大大缩短,且切片厚度越薄,所需时间越短。

2.3.2干燥温度对金果榄块根浸出物和巴马汀含量的影响随着干燥温度的降低,金果榄块根中巴马汀含量升高,10 ℃冷藏干燥后巴马汀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其次为室温阴干和30 ℃烘干。说明低温干燥有助于巴马汀含量的提高。浸出物含量有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的趋势,70和55 ℃烘干处理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且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3结论

3.1采收时机

浸出物和巴马汀的含量与金果榄的生长年龄呈正相关,栽培1-3年间巴马汀积累较快,3年生植株块根巴马汀含量达到0.187%;随着采收季节的推后,浸出物含量显著增加,巴马汀含量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与黄明星等[10]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以巴马汀含量为指标,金果榄生长至一定年龄后,全年都可以采收,以11月较好。

3.2块根大小

在同龄的植株中,块根横径大,浸出物和巴马汀含量也高,但长至3 cm后增长缓慢。因此,在人工种植中,及时采收和采收后块根分级十分重要。

3.3干燥条件

用切片烘干方法,切片的厚度对巴马汀含量影响不大。在40 ℃烘烤条件下,切片厚度越薄烘干所需的时间越少。金果榄干燥后,质地坚硬,分割困难,不便中成药配伍和提取加工,切片加工对品质影响不大,且能灵活分取剂量,便于粉碎提取,生产上可根据需要选择切片厚度。

在10~70 ℃干燥条件下,巴马汀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但高温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浸出物的量。生物碱是氨基酸代谢产物,可溶性含氮化合物在冷冻处理时,能够发生进一步的转化[11]。金果榄块根离体后,较低的温度条件可能利于其利用已有的可溶性含氮化合物转化、合成生物碱;而高温干燥则可能会抑制物质的转化,使物质仍以游离态存在,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 宋纯清,徐任生,徐亚明. 金果榄化学成分的研究Ⅰ.新呋喃三萜苷——金果榄苷的结构[J]. 化学学报,1988,46(10):1049.

[2]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02.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32-539.

[4] 钟鸣,朱红梅,余胜民. 金果榄醇提物的抗炎镇痛作用[J]. 中国中药杂志,1999(增刊):105-106.

[5] 殷崎,宋勤. 民族药地苦胆胶囊的药理学研究[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8(4):30-34.

[6] 华娟,周明康. 50种传统清热解毒药的抑菌实验[J]. 中药材,1995,18(5):255-258.

[7] 郑占虎,董泽宏, 佘靖. 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第6卷)[M]. 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5736.

[8] 孙备. 心叶青牛胆和积雪草提取物的抗应激活性[J].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7,19(4):54-55.

[9] 李宗友. 心叶青牛胆和积雪草提取物的抗溃疡活性[J].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7,19(1):37.

[10] 黄明星,王克勤. 金果榄不同采收期商品质量比较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1999,10(12): 894.

[11] 比弗斯L. 植物的氮代谢[M]. 薛应龙,欧阳光察,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293

推荐访问: 初加工 采收 品质 影响 金果榄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