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时间:2022-03-26 08:47:09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工程建设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水利工程建设因其具有投资规模大,施工周期长,影响因素较多的特点,需要对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及数据的获取具有实时性和快速性,于是信息与数据的收集、加工,传递、分析及应用就成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其管理中信息化的应用程度己经成为了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基于此,本文就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应用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水利工程;应用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应用的条件也逐渐的成熟,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的应用进展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把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去,贯彻推广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当下与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与信息技术的联系信息技术是对信息进行收集、保管、加工处理和辅助决策决策的技术。

水利工程具有建设周期长、涉及范围广、内容繁琐、经济环境复杂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着一些风险隐患。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企业既有知识、资源与技能的有效整合,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凸显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集成系统或者说是一体化的系统,信息管理从整体战略角度出发,对企业和工程情况进行全面考虑,从而确保企业各部门实现数据的共享,降低数据的冗余程度,实现数据的一致性以及兼容性。通过管理系统实现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及共享,所以信息管理需要达到一体化水平,才能够为企业有效收集并整合利用资源。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企业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二)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作用我国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引入信息技术较晚,在早期信息技术就已经应用在工程设计的计算和分析管理中,比如办公信息化、招投标信息系统和设计分析系统以及工程信息化管理等等方面。

这些环节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同时与施工管理环节相结合,按照计算机设定的程序和操作规范,实现对工程整体的科学合理安排和全程动态管理。

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除了办公系统、网络计划、设计计算等方面,还可以实现对施工信息的及时反馈和智能分析,为施工人员及时发现工程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提供了可靠依据,有利于水利工程施工的全局化与多层次管理,从而提高了管理的效率,确保了工程的质量,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水利信息化的主要标志,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已经在水利信息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水利资源的建设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水利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的重要手段,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水利管理部门已经构建了完善的信息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随时查阅我国各地的水利信息,同时也加强了对基层水利管理部门的管理,实时掌握基础水利信息的动态,便于为科学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快速传播性,我国的水利管理部门加强了对物联网水利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物联网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应用的具体功能表现为:一是在水利信息管理系统中,可以在水利工程中设置传感器节点和RFID设备实现对水利信息的智能感知和信息采集,以便物联网系统及时地了解水利情况,并且制定相应的措施;二是物联网实现了水利信息的智能处理,智能处理就是对感知而来的数据利用与计算技术进行综合处理,以此实现对水利信息的管理与控制,通过云计算可以模拟出水资源的调度、气候变化以及市场发展,从而构建开放、统一的应用平台。目前物联网技术已经在水利信息采集、水利工作视频会议、水利工程监控等方面得以综合应用。

(二)遥感技术应用

遥感技术就是利用对地表物体的反射与发射电磁波来获取相应的信息,遥感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近些年,遥感技术在防洪、水利执法以及水利工程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此我们以遥感技术在防洪抗旱中的应用为例:通过遥感系统平台可以对灾区进行宏观的监测,我国出现洪灾以后,由于无法对受灾面积等进行测量,因此可以通过遥感技术对受灾地区的情况进行及时的测量反馈,并且对受灾面积、洪水持续时间等预测出具体的灾情简报和图像,以便给决策部门提供有利的决策依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发展趋势呈现出:一是集成化。水利信息化要求对遥感获知的数据进行集合,而且还要与其它技术系统进行结合,实现遥感技术与外部系统的对接;二是数字模型化。

通过遥感获知的数据被水利工作者采用,并且可以根据遥感技术制作的图像进行分析,但是基于水利工作的要求,必须要对遥感系统进行专业的模型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辅助决策;三是标准化。要对遥感技术的使用进行统一的标准要求,实现对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交换等科学预测。

(三)GIS技术的应用

综合分析,GIS在水利信息管理中已经应用了十几年了,它对实现水利信息的自动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具体体现在:一是基础地理信息管理。

GIS技术的最大功能优势是能够反映地理的坐标,这对于确定我国水利信息的准确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反映水利资源所处的地形地貌等信息;二是水利专题信息展示。

在该平台上可以将水库、水闸、测站等水利工程信息展示出来;三是统计分析功能运用。GIS技术能够对复杂的水利信息进行准确的计算,比如可以综合水情预报、受灾面积以及人口财产等对防洪由粗略估算实现定量分析;四是系统集成功能。

常用的GIS集成主要有相关功能模块和相关专业模型的集成。集成功能模块包括信息服务、数据库、图形库等功能模块;集成专业模型包括气象预报、水文预报、水库调度等模型。

总之随着GIS在水利信息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其应用的能力与层次也越来越深,由最初的查询、检索、空间显示转变为分析、决策、模拟甚至预测,其在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管理、水环境和水土保持等方面都得到广泛应用。

三、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前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水利工程行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的范围和深度都有所发展。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引入信息化技术较晚,和发达国家相比其信息化水平差距较大,同时在施工的项目管理与技术方面,远不如工程造价方面信息技术应用的先进成熟。

未来施工管理中的信息化改造工程势在必行。现阶段,我国施工单位有几十万家,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应用市场巨大。目前一些大的、有实力的水利工程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更加重视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工程预算、材料和人员管理方面的应用。

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科学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工程项目技术水平、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特别在专业性较强的施工环节,利用信息技术可以降低项目成本、减少施工人员操作强度,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下无法解决的施工问题。

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设因其具有投资规模大,施工周期长,影响因素较多的特点,需要对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及数据的获取具有实时性和快速性,于是信息与数据的收集、加工,传递、分析及应用就成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信息化是世纪发展最重要的特征,重视信息技术在工程施工建设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对各种工程资源和施工要素进行统筹优化,有助于工程建设管理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信息技术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结合,必然推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更好、更快、更合理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毋芬芝.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A].河南省水利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科技创新与现代水利——2007年水利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河南省水利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2007:3.

[2]王帅,邵鹏.3S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建设,2014,02:154-155.

[3]邹嘉德.县市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扬州大学,2010.

[4]詹丽华.EPC总承包模式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

[5]韩启超.基于风险理念的水利枢纽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D].天津大学,2012.

[6]黄少华,陈敏,傅尤杰.虚拟仿真技术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08,10:105-107.

推荐访问: 信息技术 工程建设 水利 分析 管理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