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对我国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

对我国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

时间:2022-03-27 08:2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回顾我国包装工业的主要特征及发展前景,剖析我国包装工业和现代包装工程技术对科技人才的素质要求,提出我国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新要求和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包装工业 包装工程 素质要求 培养体系

包装工业是一个跨行业的朝阳工业,代表了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综合水平;现代包装工程技术以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根本任务,需要包装教育工作者注重人才培养与时代发展的全方位适应、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面对国家发展需要和国际包装行业发展大趋势,依据包装科技人才的素质要求,进一步深化包装教育改革,强化专业方向技术和科技创新能力,为包装科技的大发展、大繁荣、“包装强国”梦提供更坚实、更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1 我国包装工业的主要特征及发展前景

包装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状况的最好标准,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生产消费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及科技水平[1-3]。美国包装工业居世界第一,包装工业在全美经济各行业中占第3位。德国包装工业居欧洲第一,在本国经济各行业中居第6位。我国包装工业居世界第二,在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中居第14位。我国是世界第二包装大国,具有门类齐全的现代包装工业体系,包装工业是一个覆盖面宽、前景广阔、有强大生命力的朝阳工业。

1.1 我国已形成门类齐全的现代包装工业体系,是世界第二包装大国

包装是人类生活与生产物资交流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它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艺术的发展,经历了原始包装、古代包装、近代包装、现代包装四个基本阶段,而现代包装工业已发展成为工业大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现代包装工业的特点是范围广、工业链复杂、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大。资料显示,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出口商品由于包装落后,每年至少损失100亿元外汇收入。我国包装工业用30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50年的历程,已形成了覆盖纸/纸板包装制品、塑料包装制品、金属包装制品、玻璃及陶瓷包装制品、木包装制品、包装设计、包装机械、包装印刷等门类齐全的现代包装工业体系,对工农业产品、轻工产品、食品、药品、饮料、机电产品等行业起着举足轻重的包装防护与运输物流作用,改变了过去“一等产品、二等包装、三等价格”的状况。

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二包装大国,包装工业平均每年以10%~15%的速度递增,正积极向包装强国而努力发展,以尽早全面实现“一流产品、一流包装、一流价格”的目标。

1.2 包装工业是一个覆盖面宽、前景广阔、有强大生命力的朝阳工业

包装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现代包装工程技术以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为目的,从系统工程的观点解决产品包装的设计与制造、工艺与设备、生产与管理、储运与销售、包装废弃物处理等环节中的有关科学、技术和艺术等综合问题。

随着包装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包装工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作用的日益凸显,它是一个覆盖面宽、前景广阔、有强大生命力的朝阳工业,是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工业。我国每年的包装工业总产值已达到1.2万亿元,社会总产值比例由20世纪80年代的0.4%上升到现在的3%,在国民经济的38个主要行业中排列第14位。每年通过包装改进获得的减损、增效、节支的经济效益大约50亿元左右,承担了3万多亿元工农业产品和1000多亿美元出口商品的包装任务。

包装工业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体系,建立30年来第一次被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11年3月14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第三篇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中提出:“包装行业要加快发展先进包装装备、包装新材料和高端包装制品。”

2 我国包装工业对科技人才的素质要求

我国包装工业是一个覆盖面宽、前景广阔、有强大生命力的朝阳工业,现代包装工程技术要求从系统工程的观点解决产品包装系统中的有关科学、技术和艺术等综合问题,涉及力学、材料、机械、印刷、艺术、轻工、食品、药品、物流、管理、环境保护等专业领域,对系统掌握现代包装工程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量很大、素质要求也较高[4-5]。然而,目前我国包装工业专业人才比较匮乏,高层次专业人才所占比例偏低;包装工业的科学研究较为薄弱,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能力较低;包装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中基础行业发展的影响力小、创新力不足。我国包装工业还未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包装科学技术为主导,而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对国民经济影响力显著的包装科学技术,这种情况严重制约着我国包装工业的科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因此,现代包装工业及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技术进步对包装工程人才的教育培养提出了更宽更广的影响和更高更新的要求,需要包装科技人才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现代包装工程技术,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和国际包装行业发展大趋势,强化专业方向技术和科技创新能力。例如,现代包装工业要求科技人才、高层次专业人才应掌握的现代包装工程技术覆盖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包括:(1)各类产品的充气、真空、无菌、防水、防潮、防霉、防锈、防振、保鲜、防尘、防爆、防燃、防静电包装等原理与方法;(2)绿色包装材料及技术、包装废弃物的处理与再利用技术;(3)运输包装防护技术、缓冲吸能包装材料与结构;(4)包装与食品(军用食品)、药品的安全关系;(5)包装与农产品、海产品的储运保鲜关系;(6)包装与军工产品的贮存、运输、发射一体化的关系;(7)包装与物流信息化的关系;(8)包装与防伪的关系;(9)包装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因此,包装教育工作者应注重人才培养与时代发展的全方位适应、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包装工程专业规范》为专业建设依据,将专业规范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融会到本校的专业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我国包装工业对科技人才的素质要求,提升专业建设、改革创新的决心和信心,拓展深化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工理渗透、工艺结合的包装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为我国早日实现“包装强国”梦提供科技人才服务和智力支持。

3 我国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新要求

面对国家发展需要和国际包装行业发展大趋势,依据包装科技人才的素质要求,包装教育工作者需要进一步深化包装教育改革,充分认识包装工程专业的学科内涵,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强化专业方向技术和科技创新能力。

3.1 充分认识包装工程专业的学科内涵,夯实专业基础知识

包装工业服务于产品的包装防护并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产品包装过程紧密联结了上游的产品制造过程和下游的产品流通过程,它既是产品制造的终点,又是产品流通的起点。因而,现代包装工程技术是从系统工程的观点解决产品包装的设计与制造、工艺与设备、生产与管理、储运与销售、包装废弃物处理等环节中的有关科学、技术和艺术等综合问题。

包装工业及现代包装工程技术的主要特征充分表明:(1)包装工程学科是一门以工为主、高度综合、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工程技术学科,具有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工程科学为主干、与社会科学相关联的特征;它与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设计艺术学等学科密切相关,这些相关学科对包装工程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2)包装工程学科是包装工程专业的主干学科,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应以产品包装及其流通过程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产品包装的设计、材料、技术、工艺、设备、运输、储存、销售、包装物的回收、复用及废弃处理等环节中的有关科学、技术和艺术问题,且综合考虑与包装相关的管理、经贸、环境、法律、文化和社会等问题。

因此,包装工程专业与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集成、融合其它相关学科的成果,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不断研究、创新、凝练、聚集具有自身特色优势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应用技术,夯实《包装材料学》、《包装工艺学》、《运输包装》、《包装结构设计》、《包装机械》、《包装造型与装潢设计》、《包装测试技术》、《包装印刷技术》的专业基础知识领域,保证包装科技人才掌握各类产品的充气、真空、无菌、防水、防潮、防霉、防锈、防振、保鲜、防尘、防爆、防燃、防静电包装等理论与技术。

3.2 依据包装科技人才的素质要求,强化专业方向技术和科技创新能力

资料统计显示,目前全国有69所高等院校开办了包装工程本科专业,华东19所,东北12所,华北10所,华中8所,华南7所,西北7所,西南6所;综合类院校17所(其中“211”、“985”工程院校9所),理工类院校22所,农林牧渔类院校17所,工商类院校3所,艺术师范类院校3所,独立学院类7所[5]。这些高校的区域及类型分布合理,为我国包装教育及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面对国家发展需要和国际包装行业发展大趋势,依据包装科技人才的素质要求,需要包装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深化包装教育改革,强化专业方向技术和科技创新能力,为包装科技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更坚实、更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1)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及趋势,加强细化学年制(或学分制)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拓展深化食品、药品、农产品、海产品、军工产品包装、包装物流与管理的专业知识领域,培养适应相关支柱行业的包装科技迫切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一方面坚持“包装系统设计、包装材料与容器、包装工艺与设备”的专业知识领域在培养计划、专业方向、课程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强化理论教学、实践技能和创新人才模式[6]。另一方面,在课程体系中选择开设或增补“物理化学基础”、“理化分析方法”、“食品包装”、“药品包装”、“农产品包装”、“海产品包装”、“军工产品包装”、“包装物流与管理”、“包装技术专题(重点围绕食品、药品、农产品、海产品、军工产品等)”专业知识领域的专业课程或授课内容,以及课程实验、专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技能训练环节,培养适应相关支柱工业的包装科技迫切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2)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国际包装行业发展大趋势,拓展深化“绿色包装材料与技术”的专业知识领域,培养符合我国“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要求的包装科技人才。例如,可考虑开设或增补“包装与环境保护”、“绿色包装材料”、“包装废弃物处理方法”等专业课程或授课内容(或专题讲座),以及课程实验、专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技能训练环节。若办学条件成熟的话,可考虑试行开设“绿色包装材料与技术” 专业方向。

(3)根据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质量[7]。一方面从国内外包装工业的主要特征层面,重点围绕“包装系统设计、包装材料与容器、包装工艺与设备、绿色包装材料与技术”的专业知识领域,培养符合我国包装工业需求的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加快推进我国包装工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另一方面,通过指导课程实验、专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科技竞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全国大学生包装设计大赛,吸纳学生参加科研项目的实验研究、数值计算或理论分析,启迪、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结语

本文回顾我国包装工业的主要特征及发展前景,剖析我国包装工业和现代包装工程技术对包装科技人才的素质要求和我国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新要求,提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的建议——“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强化专业方向技术和科技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金国斌.关于包装工程教育工作的回顾与思考[J].包装工程,2002,23(6): 112-116.

[2]许文才.国内外包装高等教育的比较与分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2,10(1):6-11.

[3]郭彦峰,骆光林,刘志鹏,潘松年,胡涛.面向包装行业发展,深化包装教育改革[J].中国包装工业,2002,10: 89-91.

[4]王志伟.关于包装工程专业规范的思考[J].包装工程,2009,30(12):1-2.

[5]教育部印刷包装教学指导委员会.包装工程本科专业规范[M]. 2010.

[6]包装教学分指导委员会.全国部分普通高等院校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汇编[M].2012.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高质量,内涵发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文件汇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推荐访问: 人才培养 体系 思考 我国 工程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